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CEO心裡不能只有錢,更要有人-(1)

2022052719:19

「我想先問CEO朋友們幾個問題:

自己的公司賬上有多少錢?現金流還能支撐多久?接下來還能收到多少錢?我相信所有的CEO一定都很清楚。

但是如果我問各位:公司有多少人?有多少是可用之才?業務發展需要再招多少人?

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在過去這一兩年我和管理者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很多管理者心裡都是沒數的。」

這是飛書CEO謝欣,在5月25日「2022春季飛書未來無限大會」上的一句靈魂之問,引起很多老闆和管理者思考。



會上發布了一款數字化工具,叫飛書 People,將企業內的OKR、招聘、績效、人事等多個系統打通。表面上看,這次飛書是把企業內的「人事」搬到了線上。更深層次而言,飛書 People是對於企業組織管理、人才的深度思考。

如何讓最優秀的人做最牛的事?飛書對人才有幾點思考:

一、人力是公司最寶貴的資源,CEO應該是公司的首席HR。

任正非說:「做事先找人。」

喬布斯說:「一個好員工,相當於50個普通員工。」

雷軍說,企業以人才為本。道理很簡單,這個事你自己做不成,必須有人來幫你。所以雷軍在小米創辦的第一年,花在找人上的時間超過了80%,他幾乎每天都是在找人。

《海底撈你學不會》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信任你的操守,就不會把你當賊防;信任你的能力,就會把重要的事情委託給你,這才是對人的尊敬!人被信任了,就有了責任感;於是,士為知己者死,才能把公司的事當成家裡的事。」

你看,優秀的企業都是從本質上重視人。

知道這個道理並不難,但是這個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馬里亞納海溝,而是「知道」和「做到」之間。

實際中,很多老闆在找人、培養人的時候,往往退後一步,讓HR給方案。而且越處於業務崗位,這種情況越明顯。這種情況一是導致人才質量不佳;二是老闆在用人的時候,往往錯判一個人。很多有能力的被埋沒,沒有能力的身居要位。於是,加劇「死海效應」。

而一個企業的沒落,本質不就是人才的浪費嗎?

這其實是對工具使用的不足。如今已經是大數據、智能化時代,還用傳統的模式,肯定是走不通的。一些組織調整架構,一個多月都還沒落地。

關於組織和人才管理的一切,都值得用數字化重做一遍。

謝欣原本在一家公司做CTO,2014年時,張一鳴給他打電話,將他招入麾下,負責整體的人力資源。

謝欣發現,儘管當時的字節還是300人的小公司,但靠傳統方法很難理清其中關係。他的一個深刻感受是,「如果不能用先進的工具把人力資源數字化地管理起來,那HR只能是個支持部門,到底對業務產生了多少實際價值,沒法衡量、非常模糊」。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飛書經過幾年內部打磨沉澱,發布了飛書 People。飛書 People集成打通了飛書OKR、人事、招聘、績效等原本獨立的人力模塊,以「人才」為業務流程核心,實現從投遞簡歷開始,包含招聘、評價、激勵、培養的全周期管理。

謝欣說,飛書 People已經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是一個圍繞組織里「人」的全周期解決方案。這也非常符合飛書的理念——為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而不是零散功能的「拼盤」。

謝欣舉了一個例子說:

「曾經一個CEO跟我抱怨,自己的一個競爭對手在近半年的時間裡飛速發展,原因是換了個業務負責人。

讓他最揪心的是,這個業務負責人就是從他這裡跳槽過去的一個年輕同事,我們就叫他小王好了。

小王在這個CEO麾下幹了3年,兩人都沒說過話,只知道小王一直在做挺邊緣的業務。最後這位CEO跟我說:從來沒想到小王是這樣優秀的人才,我們怎麼就把他放走了?

哎,要是我早知道就好了...」

如果這位CEO用了飛書 People,那會怎麼樣呢?他的人才管理全景視角就此打開。

首先,CEO發現人才的方式變了。

數字化的價值就是讓「管理難度最小化」,在飛書人事上,老闆想了解一個員工,1秒鐘直接點開就能看到他所有信息。而過去做這種事要3天才能解決,找HR、查文檔,再匯總成資料。

很多老闆也不是不重視人才,有一個老闆跟我說:「我也想找合適的人,可面試一個人哪那麼容易,哪有那麼多時間啊?」這是很多企業家的心聲。

這其實是流程管理問題,存在大量重複工作。比如同一個問題,人力一面問一次、主管二面再問一次,老闆最後面試再問一次。實際上,背景信息在第一面應該完全清晰,業務能力在第二面就應該走上正軌,老闆要做的是——在科學、充分的信息基礎上,發揮老練的看人能力,判斷一個人的心力、驅動力、理念等。

飛書 People就是通過數字化,減少無用的重複問題,讓信息更有效。對於HR來說,機械的工作交給工具,自己也可以做更多創造性工作。

這樣,老闆就把HR變成了自己的「組織部長」。



二、組織發展,應該是人與事互相促進。

什麼叫「人與事」相互促進?

95後、00後,喜歡網狀型結構的公司,有創造力,不喜歡溜須拍馬,喜歡空間感,做事情要有意義。

在這背後,第一個邏輯是:厲害的人招進來,可以把事做漂亮,事做大之後可以繼續招進厲害的人。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第二個邏輯是,人人都是自己的CEO。70多歲的張瑞敏,一直致力於在海爾做一件事,砸碎傳統的科層制,以「人的價值第一」為宗旨,尊重每一位員工身上蘊藏的創新潛力、賦予每一位員工自主創新創業的機會,讓員工成為創客。

這與德魯克說的保持知識工作者做正確事的能力,以及「阿米巴模式」,以及華為的「讓聽得見炮火的人指揮戰鬥」,底層邏輯都是一樣的。

也就說管理00後,3個關鍵要素——1. 賦予意義;2. 給予空間和資源;3. 讓TA發揮主觀能動。

00後不是不奮鬥,他們不需要強制996,是要為自己認可的事情努力。很多老闆犯了許多「愚蠢」錯誤,比如「嚴格的考勤打卡」「冗長無效的會議」「溜須拍馬的團建」「一個政策機械地執行」,很多老闆,就是在自以為是的錯誤認知上,一步一步把優秀的員工逼成了一個「朝9晚5」的摸魚能手。

人做成事,事情也成就人。劉潤老師有一篇文章叫《劉潤對話樊登:拼命培養員工,讓他強大到足以離開》。

裡面一段話,值得一讀再讀。

「很多管理者很喜歡說都聽我的,就這麼幹,而且必須給我幹得完美。經常自己給自己催眠,覺得自個兒官越大,能力越強。

真不一定。不是所有管理者都是高智商的。

這樣底下的人,也很容易變成工具。人一旦被工具化,馬上就會失去動力。

你只有讓他成為一個自主的、活潑的人,他才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