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人人都是IP"真相
最近有好幾個25歲左右的設計師加我微信諮詢,基本都是感到未來職場危機,問我是不是要報課學如何搞個人IP。
的確,現在是進入個體崛起的經濟時代,人人都在嘗試自媒體,打造個人IP。
但個人IP真好做嗎?真相是什麼呢?
01 個人IP的真相:人人都可以做,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好IP
隨着疫情肆虐,經濟下行,每個職場人對自己未來出路感到危機,於是大家看到市面上的一些宣傳《普通人逆襲,年入100w》《小白漲薪10w/月》的宣傳蠢蠢欲動,這其實是被人抓住了焦慮的心態,打着教你副業IP的幌子,實則收割韭菜。
那些所謂的成功學員案例,基本是少數個例,真實情況是80%以上普通學員很難做到有收入。
個例不等於全部事實。
為什麼人人都在喊個人IP,但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好呢?
第一,普通人不具備持續內容輸出能力
做IP是需要有持續內容輸出的能力,內容是個人價值的展現方式,而內容輸出來源於自身的經驗長期積累,這並不是每個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
那些教大家如何賺錢、如何做IP的人,本身自己就已經是一些領域的專家,或者是公司的老闆、創業者了。所以,他們自己在這些領域有一定的積累和影響力了,具備做個人IP的成熟條件。
用一個底層邏輯來講,是降維思維。
比如,我是一個品牌公司老闆,我教你如何從打工人起步開公司。這些內容我本身自己就經歷過,所以我可以輸出我開公司踩過的坑,避過的雷。
他針對的人群是:想開公司沒開過公司的打工人
所以,做個人IP對於一個普通人很難!
普通人的降維範圍有限,受眾人群更少。
加上沒有深厚的積累,很難維持持續的輸出,甚至是沒有內容輸出,更談不上保持持續輸出30天,一年以上的內容。
我們可以在大流量的平台看看,那些做的不錯的IP基本都堅持着在一個領域不停的內容輸出。
第二,普通人做垂直細分基本是個偽命題。
市面上教IP的課程一大堆,其中講的最多的就是IP定位方法裡的垂直細分法。
這也是我們常聽到的藍海思維。比如,大家都在教職場的內容。我們可以做職場裡更細分的領域,比如如何向上管理,怎麼拍好領導馬屁。等等~
但這對於普通人更難,大家如果經常刷小紅書,刷抖音會發現講這類內容的一大堆,而且基本那些大流量的人,比你優秀,比你厲害,比你講的內容更深刻。
比如,我最近小紅書10w+的內容,其實是我做了大量的調研、數據分析、測試等才找到了同樣領域,怎麼做到差異,獲得更大流量。
作為一個普通人,你會發現你能講出的內容,在市面上同質化嚴重,相似的一大堆,你根本做不到差異化,形成不了競爭性。
拋開一些玄學的火爆個例,對於普通人來說實踐起來其實很不容易。
第三,7天,14天的付費教你做出IP其實是方法論的假象
前天,我在群里分享一本書,引起了大家的共鳴討論。坡姐一語道破天機說這個作者挺會總結的,因為這些認知我們都有,但作者他善於歸納總結,找到了大家的情緒共鳴點。
這一語恰似點醒。所以我發現很多事物都是萬變不離其宗,「道」與「術」的差別。
市面上的課程基本都是來源一套底層的「術」,也都是換湯不換藥的方法論的糅合、整合。
所以說,自我學習方法很重要。關鍵是如何把這些套方法論化整為一,能吸收進去成為自己的「術」。
比如定位方法論里找對標賬號,我也做過不少筆記,不同的IP導師們都講的基本是一樣的。
但從本質上來說:你也在做,別人也在做,同質化下的內容憑什麼你能做好呢?
平台和用戶又不傻,用戶和平台都是喜歡新鮮有創新的內容,內容都是差不多,憑什麼流量給你呢?
我的一篇文章提到過木易的一個例子,他通過自己吃透精華案例方法,總結寫出自己可以做的指南內容。
所以,方法論不重要,可行實踐才是關鍵。而往往失敗的人正是倒在了實踐的路上。這也是我為什麼很認可實踐為主,更新迭代做好自己內容。
我們再用一個底層邏輯來看,市面上的IP內容其實本身就已經設置了一個閉環的商業變現模式。
所謂的低價、中、高的付費內容,都離不開引流、活躍、留存、高利潤的邏輯。也就是我們付費的7天,14天內容只是漏斗模型其中的一環。
真正有價值的是優質的資源圈子。
02 個人IP的可行性:人人都可以做,但普通人需要等待
說了這麼多,那做個人IP到底可不可行?
的確是可行!對於有一門技能的人來說,其實只需要轉化一下思路,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價值,找到目標人群,持續輸出,通過流量放大價值就可以了。
但作為普通人,我們需要經受得住冷啟動期,並能有堅定的信念積累輸出,日復一日的實踐,能忍受很長時期基本是沒有收入的狀態。
如何做?
第一,調整焦慮心態,建立信念
大多數普通人被個人IP吸引的是賺錢容易,賺錢快,但實質又是一群充滿內心焦慮,方向迷茫的人。
如果我們認準這個方向,焦慮的心態是首先要調整好的,並建立一定的信念,這個信念是認準,並能在未來遇到任何問題和挫折都可以不動搖,相信自己可以做好。
第二, 不要急於求成,調低賺錢預期
那些教大家14天,如何做成個人IP賺10w、100w的我覺得基本都是噱頭。
所以,我們要調低自己的賺錢預期,因為根本沒有那麼容易好賺錢,如果真有那麼容易,身邊的人早就暴富了。
大家應該都聽過「當人人都在談論股市的時候,就是股市熊市的時候。」當人人都在做個人IP的時候,就會有不斷的質疑與自我否定的出現。
第三, 選擇喜歡的方向,做好3~6個月的長期準備
喜歡是最大的驅動力,我見過太多的人倒在了實踐的路上,這個卡點的原因就是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領域,在長期目標未實現前就心灰意冷放棄了。
對於普通人來說,光有喜歡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拉長時間,持續的積累,有了積累才能有價值內容輸出,這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如果你還有一份主業全職工作,還需要忍受下班後的娛樂休閒,投入時間和精力。這更是考驗和折磨。
第四, 輸出倒逼輸入
我寫作了6年,這 6年保持了一個很好的習慣就是無論我看了什麼,學了什麼都會以寫的方式輸出出來,並建立了自己的一個靈感庫,這些年來這個習慣一直保留下來了。
大多數普通人習慣主動式輸入,這其實是很好的習慣,但對於想要做個人IP的人來說就遠遠不夠,因為需要大量輸出。而輸出需要自己肚子裡有「貨」,「貨」總有一天會枯竭的時候,所以需要主動逼自己進行源源不斷的大量輸入。
第五, 把自己當個產品,保持不斷更新
自媒體IP越來越多,藍海終有一天也會變成紅海,我們的內容也會變得越來越同質化。
就像互聯網的產品,上線了某個社交功能,還會不停迭代新功能,改版等等。
我們終其一生都需要不斷探索未知,保持好奇,更新自己。
以上給大家共勉,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來源:詠舍*作者:詠舍;編輯:亞亞/來源:互聯網早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