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個人能力更重要的,是團隊心智模式-(2)
二、界定問題背後的兩種心智模式
1.關於心智模式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中並不缺乏美,缺乏的是發現。」
如同街邊有一朵花,有的人看到了美,有的人只是看到了一朵花而已,有的人根本就沒看到。
現實中存在大量的認知偏差,多數是由於人的內在心智模式不同。例如,同樣的一件物品,不同的認知結構與看法角度,最後的解讀和感悟會完全不一樣。
如果你是某領域的高手,某行業的專家,有過多年的浸泡體驗與感知,相對而言就會有比別人更深刻的輸出。
但是,就算是專家亦或高手,也會因大腦里的認知偏差及習慣使然,存在認知盲區。而有時,沒有受過這種約束的局外人,反而能夠跳出來,看得清。
所以,在任何時候,都應該對問題界定抱着恭謙與謹慎之心。
所謂心智模式,是指深植我們心中關於我們自己、別人、組織及周圍世界每個層面的假設、形象和故事,並深受習慣思維、定勢思維、已有知識的局限。簡單講,就是大腦中的認知地圖。
《第5項修煉》的作者彼得·聖吉認為:心智模式是我們對一件事、一個情況、一個活動或一個概念的看法和視角,這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假設,它影響着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和我們的行為方式。
心智模式好比大腦的操作系統,具體的溝通行為是應用軟件。如果大腦沒有更新操作系統,沒有改變思考方式和思維模式,就無法改變應用層面的行為。
在《高效領導,聰明團隊》中,把心智模式分為單邊控制模式與交互學習模式兩種,心智模式決定行為,而行為決定結果。
2.單邊控制模式
單邊控制模式,就是指責對方並要求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的一種強勢行為。
① 價值觀
價值觀一:要贏,不能輸
看重的是達成的目標,把當前局面界定成一爭高低的競賽,只求取勝。
價值觀二:保持正確
持有「我早就告訴過你這點」或「我知道這會發生的」的說法。
價值觀三:儘量減少負面情緒
表達負面情緒可能會被看成是懦弱的表現。
價值觀四:行事理智
行事越是理性,越希望被看成是深思熟慮之人。
② 假設
假設一:我理解局勢,那些持不同看法的人則未必。
認為如果團隊成員持有不同觀點,意味着他們沒有全面理解局勢,或信息來源有誤。
假設二:我是正確的,那些持不同看法的人是錯的。
認為那些不贊同你的看法或持有不同看法的人是錯誤的一方。
假設三:我的動機單純,那些持不同看法的人動機可疑。
質疑持有不同看法的團隊成員動機,懷疑他們或是被自己的利益所左右,或是為了增加自己的權勢,或是希望控制更多資源,或是為了削弱你付出的努力。
假設四:我的情緒與感受情有可原。
認定其他人並不明了實際情況,因為他們是錯誤的,他們的動機可疑,所以,只有自己的情緒與行為才情有可原。
假設五:我不是問題的始作俑者。
從未考慮自身就有可能是問題的始作俑者,看起來只有對方需要做出改變,而不是自己。
3.交互學習模式
交互學習模式,是大家通過合作,通過探究,通過相互對話交流,而非獨白,讓彼此變得更好。
① 價值觀
價值觀一:既保持透明,又心懷好奇
有助於與他人之間建立共享的信息池與共識。
價值觀二:知情選擇與擔責
既營造了適宜的環境,也確保決策是基於共享的信息,更接受所被賦予的的職責。
價值觀三:同理心
把所有核心價值觀綁定在一起的情感黏合劑。
② 假設
假設一:我有一些信息;其他人也有一些信息。
團隊成員的職責與經歷各不相同,自然擁有的信息也各不相同。
假設二:我們每一個人都看到其他人沒有看到的方面。
如果把各自大腦中的圖畫拼接在一起,可能更接近於真實的客觀世界。
假設三:差異是學習的機會。
意味着創新,意味着更好的解決方案。
假設四:人們雖與我看法有別,但依然動機純潔。
持有不同的觀點不僅是正常的,而且還可以帶來更好的結果。
假設五:我可能是問題的始作俑者。
作為團隊成員,共同影響結果,同擔職責。
《聰明領導,高效團隊》中講,看待問題的視角,決定解決問題的方式,而心智模式決定了這種視角。
一個團隊裡不同的心智模式,不同看待問題的視角,最後會導致答案各異。
視角A:
Yes,會認為自己是這個問題的始作俑者,當團隊中出現問題時,會反思自己。
如果從心智里認為都是別人的問題,最後找的問題就都是別人的問題。但是,如果思考自己可能也是導致這個問題的一方來源,那麼追問的方向就不一樣了。
視角B:
NO, 這個問題出現,都是你們太笨蛋,太無能!即使存在着不同的聲音,其看法仍是「你們沒有看到問題的本質!你們的看法都太 low !團隊中只有我最厲害!你們都不要發言,聽我的就對了。」
這兩種不同的視角,必然會導致不同的行為與結果。所以,先有界定問題的能力,才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最基本的底層邏輯。
因此,一定要想清楚,心智模式好比操作系統,也只有在這個系統上,才會生長出應用軟件(能力)。如果底層操作系統不升級,再好的軟件也裝不進,用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