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搶開"元宇宙"第一課,上起來還真不便宜
解釋最新科技進展,報導硅谷大事小情
過去半個世紀,斯坦福教給學生的技術,促成了硅谷的誕生;而為了將來的 Web3 時代,斯坦福也已經做好了準備。
[文:杜晨/ 編輯:VickyXiao]
今年10月底,,讓這個新名稱的詞源「元宇宙」(metaverse),一下子成為了整個科技行業最火的新概念。
一時間,各種「弄潮兒」行為此起彼伏。有人出了元宇宙的「第一本書」,有人成為了元宇宙「頭牌分析師」,有人已經在賣元宇宙的知識付費課程……
就連斯坦福大學,都在這個學期推出了一門特別有元宇宙「味兒」的課程:
這門課的編號為 COMM166/266,課題為《虛擬人》,學生可以在自己的宿舍里,或者世界的任何地方,戴上 VR 頭顯,遠程上課。最多的時候,可能有將近300名學生同時間出現在同一個虛擬的」課堂「上。
這些課堂,有可能是一個虛擬的博物館,也有可能是一些更加生活化的場景,或者是地球上最少人去過的角落,比如火山口和海底暗礁。根據課程安排,所有學生今年一同在 VR 里完成的課時總長,將會超過3300小時……
更重要的是,COMM166/266 成為了斯坦福大學歷史上第一門完全在 VR 里進行的課程。
斯坦福大學傳播學教授 Jeremy Bailenson 表示:「在這門課里,學生可不是偶爾玩玩 VR。事實上,VR 將成為我們這堂課的基石。」
*| 快20年的老課,這次有了新意
Bailenson 教授也是斯坦福虛擬人交互實驗室 (Virtual Human Interaction Lab, 簡稱 VHIL) 的發起人和總監。他從2003年就開始在斯坦福大學教《虛擬人》這堂課了。
據 Bailenson 介紹,《虛擬人》是斯坦福大學關於 VR 技術的「旗艦課程」。學生們並且完全在 VR 環境裡完成課程,這還是頭一次。今年,他們終於能夠在一個真正的虛擬空間裡,扮演貨真價實的「虛擬人」了……
「從來沒人組織過上百名學生,在幾個月的時間裡,一起戴着 VR 頭顯,遨遊在虛擬的空間裡。據我了解,在虛擬現實,在教育的歷史上,這樣的事情從未有過,」Bailenson 表示。
「在別的學校,可能有一堂課十來人一起用 VR。而在我們這堂課上,會達到數百人的規模,我們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會在 VR 里度過。在這堂課上,我們將要突破 VR 體驗的規模邊界。」
VR 正在越來越受歡迎,據統計,使用中的 VR 設備系統數量,僅在美國就超過1000萬台。
而 COMM166/266 課程,將讓學生從流行文化、工程、行為科學、傳播學等多個不同的角度,對 VR 這項很快就將隨着元宇宙的爆紅而成為主流的技術,實現更加深入的了解。
課上會用到的 VR 場景也五花八門。
有博物館:
圖片來源:VHIL
有實驗室,學生可以一起在虛擬的空間裡做實驗:
圖片來源:VHIL
有「虛擬實景」的實地考察,學生們可以在這裡,通過 360° 全景視頻的方式,觀看海底珊瑚礁逐漸被人類活動摧毀的樣子:
圖片來源:VHIL
還可以在虛擬環境裡上體育課……
圖片來源:VHIL
學生自己在 VR 里創建的空間:
今年很多斯坦福學生都報名了這一課程。最後入選的263名學生,來自經濟學、傳播學、人類學、計算機、比較文學、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等,系別多樣性非常高。
更厲害的是,每一位入選 COMM166/266 的學生,都可以在斯坦福校園領到一台 Oculus Quest 2 頭顯以及配套的雙手柄。那些不在本地的學生,學校也會把設備給他們寄過去:
課程的設計很有意思:它更強調從實踐中學習,要求學生們更多體驗和參與 VR 場景,甚至自己設計場景。這堂課的核心,就是讓學生能夠在一個全新的、虛擬的、可交互的環境裡,去感受那些過去只能在書本上學到的東西。
比如,當我們談論種族歧視的時候,無論教師再怎麼講解,一個白皮膚的人也很難切實體會到有色人種日常所經歷的種種歧視。而在 COMM166/266 的課程當中,就有這麼一節課,場景是斯坦福大學 VHIL 和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 Courtney Cogburn 教授共同設計的。
這節課名叫「1000 Cut Journey」,之前作為 VR 沉浸式體驗內容,曾經在 Tribeca 電影節上備受關注。在這節課上,學生扮演一位名叫 Michael Sterling,親身體驗他從小到大所經歷過的,各種各樣的種族歧視行為。
是讓學生在虛擬空間裡扮演黑人,親身體驗一位黑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受到的各種各樣的歧視。
計算機系學生 Allison Lettiere 表示,在此之前,自己對 VR 的刻板印象是只能用來玩遊戲。而在上過這堂課之後,她發現,VR 也很適合用來打造一種更加身臨其境的體驗,幫助人們建立共情,這對於她所關注的技術無障礙方向非常重要。
明年即將畢業的學生 Hana Tadesse 也對 COMM166/266 評價很高:「親身體驗是了解事物的最佳方式,而這堂課真的做到了這一點。」
*| 一開始為了應對疫情,如今 VR 上課已成元宇宙敲門磚
自從2003年《虛擬人》課程在斯坦福大學創立,VR 硬件一直是該課程的一部分,不過在過去,通常是由助教和學生志願者來進行演示,同時使用的人數,以及多人共享的 VR 空間的規模,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大。
然而在去年,新冠疫情突然襲來。和美國很多大學一樣,斯坦福大學所有課程都不得不採用遠程授課的方式進行。
新冠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Bailenson 教授意識到,雖然疫情讓同學們無法在物理空間裡相見,自己已經研究了幾十年的 VR 技術,反而可以在疫情時代把同學們重新聚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在遠程授課了一年多之後,大家真的已經受夠了 Zoom 了,」教授表示,有了 VR 技術,大家終於「打破」了 Zoom 的網格畫面,嘗試了大量和過去完全不一樣,並且非常令人興奮的東西。
(Bailenson 教授的實驗室也發布過 Zoom 疲勞方面的研究報告)
為了進一步打造強互動性的課堂體驗,COMM166/266的助教還會頻繁組織小組討論。學生們通過 VR 虛擬人化身的方式,一起站在一個虛擬的空間裡——這種體驗引入了空間維度(儘管仍然是虛擬的),比學生們之前在 Zoom 里上課和開會的體驗要更容易代入、更不容易疲勞。
雖然上課還是要開着 Zoom,但你也能看到大家在 VR 里玩的多麼開心了 圖片來源:VHIL
這堂課已經在斯坦福大學如火如荼地展開,它的受歡迎程度,也正好映射了「元宇宙」作為一個新的流行技術概念,現如今在斯坦福大學之外的硅谷科技行業有多麼時髦。正如文章開頭提到,硅谷頂樑柱級別的公司 Facebook,甚至改了自己的名字,只為了證明自己「all in」元宇宙的決心。
「我們這堂課就是元宇宙,」Bailenson 說道,「這堂課就是構建元宇宙的標準範例,我們的課程涵蓋了硬件、軟件、內容,以及人,並且我們的目標,就是構建持久的、充滿了虛擬人的空間和場景,並且真的使用它們來達成(教學)目標。」
Jeremy Bailenson 教授
這位教授更長遠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儘快、更加深入地熟悉 VR,畢竟它已經奠定了作為元宇宙核心技術之一的地位,將在未來的元宇宙時代成為關鍵的傳播工具和載體。
在 Bailenson 教授看來,對於 VR 技術來說,今天可能也是決定未來幾十年科技走向的關鍵時間點。在此時此刻,讓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們了解、熟悉、掌握 VR 技術——進而,他們就可以延續硅谷創新的路徑,用 VR 技術去推動科技的進步。
「從21世紀初,到今天,VR 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我相信在斯坦福學生的手中,它還將繼續開花結果。」Bailenson 教授表示。(來源: 硅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