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沒一個美國人能逃出"麥當勞"

2021121414:12

最近幾天,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又帶着他最愛的麥當勞「刷屏」了。

據英國媒體報導,前白宮幕僚長馬克·梅多斯(Mark Meadows)在即將出版的一本書中稱,即使在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期間,特朗普依然堅持在病房裡點麥當勞的外賣。

短短几十年,麥當勞從一間小小的汽車餐廳躍升為全球最大連鎖企業,成為3億多美國人心中的逐夢典範。與此同時,麥當勞也始終沒有逃出社會大眾對其食品安全、健康問題的種種質疑。

美國人真的都如此痴迷麥當勞嗎?

為什麼明知有害健康,美國人還是無法放棄麥當勞?

1.「快」打天下,只為多賺錢

1927年,剛高中畢業的麥當勞兄弟(莫里斯·麥當勞和理查德·麥當勞, Richard andMaurice McDonald)離開東北老家(新罕布什爾州),向西尋求發財之道。



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的一家麥當勞餐廳招牌。

在加利福尼亞州,他們發現了一種生意火爆的新型餐廳——汽車餐廳。於是兄弟倆也加入其中,1937年開了第一家汽車餐廳,3年後又開了一家更大的餐廳,名叫「麥當勞燒烤」(McDonald’sBar-B-Que)。

【註:20世紀30年代初,汽車餐廳在美國南加州地區興起,是經濟大蕭條背景下的產物,主要出售燒烤類高熱量食物,顧客不必下車就可購買。】

二戰後,美國經濟繁榮、中產階級規模增長,汽車走進千家萬戶。加上《退役軍人權利法案》(1944年)的推動,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搬往郊區,日常代步工具便是汽車。兄弟倆的汽車餐廳,成為沿途司機們解決吃飯問題的首選。

不過,沒多久他們就發現:餐廳人手過多導致效率低下,客人要在車內等20分鐘才能吃上飯;備選菜色那麼多,人們卻只愛漢堡、薯條和飲料……

改掉這些毛病,能賺更多錢。兄弟倆開始改造餐廳:

*減少菜品,薄利多銷,只保留漢堡、薯條和飲料,每個漢堡只要15美分(當時市場均價約30美分);

*提升出餐速度,重新規劃廚房,調整各個灶台的位置,避免浪費時間;

*提高翻台率,為了讓客人快吃快走,他們還把免下車服務站變成更便捷的自助點/取餐窗口……

1948年,新餐廳「麥當勞兄弟」(Dick and Mac McDonald)開業,配備擁有快速服務系統的廚房,能夠在59秒內完成供餐,兄弟倆驕傲地稱之為「快餐廳」。

彼時,美國經濟飛速發展,人們工作生活節奏明顯加快,時間尤為寶貴。更快的供餐速度恰好迎合了這種需求,餐廳每年可為兄弟倆帶來20萬美元的收入(相當於今天的170萬美元)。

一間小小的汽車餐廳,竟能如此高效運轉,讓很多同行感到不可思議,他們紛紛前來取經,其中就有未來著名快餐店「漢堡王」和「塔可貝爾」的創始人。

在這群人之中,還有一位奶昔機銷售員雷·克洛克(Ray Kroc)。

沒有人會想到,這位不起眼的銷售員不僅改變了餐廳的命運,還會將美國人的生活引入一場大變革。

2.稱霸全美,走向世界

1954年,克洛克遇見了麥當勞兄弟。

別看克洛克只是個為推銷機器而發愁的中年大叔,野心可不小。在他看來,麥當勞兄弟的快速服務系統要像汽車工業一樣走向全國。



2018年11月22日,美國紐約曼哈頓街頭,感恩節大遊行中的麥當勞花車和氣球。圖|新華社

他說服麥當勞兄弟採用連鎖加盟的方式將餐廳開遍全美,自己則擔任餐廳特許經營權的全美獨家代理商,向經營商一次性收取950美元,作為使用品牌、商標和經營方式的費用。

【註:根據國際特許經營協會的解釋,特許經營是特許人與受許人之間的一種契約關係——特許人向受許人提供商業經營特許權,並給予人員訓練、組織結構、經營管理、商品採購等方面的指導和幫助,受許人向特許人支付相應的費用。

它最早出現在1851年的美國縫紉機業務領域,20世紀30年代被引入零售業、食品服務業。截至2013年年底,全球35429家麥當勞餐廳中,有28691家由特許經營商運營。】

1955年,克洛克成立特許經營授權公司,註冊名為「麥當勞系統公司」,並在家鄉伊利諾伊州開了第一家加盟店,顧客絡繹不絕,第一天營業額就達366.2美元。低廉的加盟費使麥當勞越來越有吸引力,幾年間就開了228家分店,遍布美國郊區並不斷向內陸擴展。

1959年,哈利·索納伯恩(Harry Sonneborn)加入連鎖經營隊伍,通過向加盟店收租等方式,將資本、土地和餐廳合為一體。

1960年,克洛克將餐廳更名為「麥當勞」(McDonald’s)。

眼見着自己一手打造的商業王國飛速成長,1961年,克洛克用270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2300萬美元)從兄弟倆手中買下麥當勞的所有權並申請商標,麥當勞兄弟只持有第一家餐廳所有權。

此後,克洛克將麥當勞的生產模式推向全國。

*加盟店原材料不能在市場採購,而要由麥當勞分發中心統一採購,牛肉餅從生產、加工到出售必須經40多道的質量檢驗;

*所有加盟店的餐飲、服務品質完全一致,一磅肉的脂肪含量必須少於19%,麵包寬度只能是3.5英寸,洋蔥不能多於1/4盎司,可樂的甜度應為11.5%、售出時溫度應為4.4℃,等等;

*廚房就像是高度自動化工廠,一台烤麵包機要在55秒鐘內烤制24片麵包;煎爐每次可煎12塊肉餅,嚴格計時出鍋……

克洛克不滿足於只在國內稱雄。

1960年代,麥當勞出征海外,首站選中鄰國加拿大,後轉戰歐亞等地,陸續在世界各地架起金色雙拱門,幾乎每17個小時就有一家海外加盟店開張。



1984-1995年美國本土麥當勞餐廳及經營情況 來源:《餐飲業連鎖經營之王麥當勞成功的奧秘》2002年版

1987年,美國本土共有7567個麥當勞餐廳,銷售額突破1000億美元;1990年後幾乎年增100億,攻下52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加盟店多達3227家,年銷售額占比達35%。



2017年6月29日,印度新德里的一家麥當勞快餐店外,一名男子帶走薯條和飲料。

一個個漢堡,一杯杯飲料,共同撐起了麥當勞「帝國」。

3.想要成功?抱緊麥當勞!

早在1963年,麥當勞已經賣出了10億個漢堡,裡邊夾着的酸黃瓜片疊起來甚至比帝國大廈(380多米)還高。



遍地開花的麥當勞,不僅釋放出驚人的購買力,也對原料生產和供應提出新的挑戰。

據統計,在高光時期,麥當勞每年要消耗6億磅牛肉,是美國最大牛肉買主;

麥香魚推出後,麥當勞又成為國內最大魚品零售商;它購買的土豆占到全國總產量的7.5%;從麥當勞售出的可口可樂就占全年銷量的5%……

遍地開花的麥當勞,不僅釋放出驚人的購買力,也對原料生產和供應提出新的挑戰。

從養土選種到灌溉施肥,生菜種植的各個環節都必須詳細記錄,種植地周邊一公里內必須無工業「三廢」污染源;雞蛋產下後3天內就要運到工廠冷藏保存,就連土豆形狀、含糖量都有專門要求……想要獲得這位大客戶,就必須要迎合其要求。

比如,如何在不影響口感的前提下將土豆冷藏?這是麥當勞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

美國土豆生產商辛普勞首先解決了這一問題,1972年起,麥當勞全部改用冷藏土豆,並改變了整個業界的選擇。如今,全世界25%的土豆會流向冷凍製造領域,而在20世紀50年代末,這一數字僅僅為2%。

辛普勞很快成了全美最大的土豆生產商,到90年代,冷藏土豆已為他帶來6.5億美元的生意。如今,他的業務內容涉及農業產品供應環節的全部領域,每年營銷額超30億美元。

相似的例子還有麥當勞專用的「47號配方」起酥油。它由一家剛成立不久的食用油公司生產,因受麥當勞青睞而得到美國各大快餐企業的大筆訂單,甚至成為行業用油新標準。

再如美國金州食品有限公司。70年代前,其業務內容主要為冷凍漢堡。為了與麥當勞合作,金州專門組建糖漿研發團隊、自行建立糖漿生產線,最終取代麥當勞的老牌合作對象,成為食品供應領域的巨人。

還有馬丁-布勞爾紙製品公司,它以統一低價包攬麥當勞全美所有餐廳的紙製品供應,並提供配送服務,生意越做越大,到90年代已成為全美最大配送商,每年配送收入達20億美元,其中58.7%來自麥當勞。

麥當勞還為美國人提供了大量就業社會。

60年代,美國大多數商業設施和公共空間對非裔群體充滿敵意,麥當勞就向黑人無條件開放。

它首先關注到被商界忽視的非裔社區蘊含的巨大商業利潤,於1968年招募了第一位黑人加盟商。以此為依託,麥當勞不斷在非裔社區拓展業務,還協助成立全國黑人麥當勞運營商協會(NBMOA),為非裔群體提供就業機會。

因工作易於上手、不需要專業知識,曾有統計顯示,到開業30年時,麥當勞共僱傭過約800萬名員工——每15個美國人中就有1人曾在麥當勞工作過。

4.新鮮?健康?面子工程

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麥當勞究竟把什麼東西賣到了全球各個角落?

糖、脂肪、膽固醇和反式脂肪酸。

25%的美國兒童每天都在吃這些。



2020年8月27日,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一個麥當勞標誌牌在颶風「勞拉」中受損。

天天吃這些東西究竟對身體有何影響?美國導演摩根·史柏路克(Morgan Spurlock)曾拿自己做過實驗。連續30天,他三餐只吃麥當勞,甚至連喝水都用麥當勞的飲料來替代。

實驗開始前,摩根體重不到84公斤,身體素質非常好。然而,連續吃了30天麥當勞後,體重增長24.5磅(約11公斤),脂肪肝、膽固醇飆升65點,冠心病發作的幾率增加一倍、心力衰竭幾率增加一倍,心理抑鬱消沉、情緒起伏不定,甚至開始成癮,不吃麥當勞就會嚴重頭痛。

無處不在的麥當勞將美國悄悄拉入健康危機。



1960-2010年20-74歲美國成年人肥胖率(%)變化

數據來源: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全國體檢調查及全國健康與營養調查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數據(2015年)顯示,非裔美國人是美國所有族群中消費快餐最頻繁的群體,而近75%的非裔成年人和33%的非裔青少年有超重或肥胖問題。

糖尿病成為美國人的流行疾病,2000年,患有糖尿病的美國人(0-44歲)較20年前增加了200多萬人,發病率翻了一番。隨後10年間,美國用於治療肥胖及相關疾病的費用增加了700億美元。

人們對於快餐有害健康的疑慮化作利刃,捅漏了麥當勞的「錢包」。2002年第四財季,麥當勞淨虧損3.438億美元,次年伊始就關閉了175家海外分店。這是麥當勞自從1965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季度虧損。

為消除「肥胖兇手」「垃圾食品」等負面形象,麥當勞隨即打出「組合拳」:向消費者開放廚房,提供每種食品中卡路里、脂肪、蛋白質等具體含量,以公開透明挽回社會信任;發起「健康計步器」活動,推廣運動健身、提升身體素質;甚至推出新的蔬菜沙拉,把「新鮮」「健康」加進廣告……

那麼,麥當勞真的「健康」了嗎?

2002年9月,麥當勞公司曾宣布將改用新配方低脂植物油來製作薯條等食物,以減少反式脂肪酸含量,但卻因產品口感不佳而未落實。

根據2005年的檢測結果,麥當勞每份薯條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竟比以前增加近三成;

以「生態」「新鮮」「健康」著稱的羽衣甘藍沙拉,所含熱量、脂肪和鈉比雙層巨無霸漢堡還要多,「營養美味」的麥當勞燕麥粥在提供5克纖維的同時,還附贈了33克糖;

2010年,美國的麥樂雞中被查出含有泥膠和石油的成分二甲基聚矽氧烷、特丁基對苯二酚;

【註:二甲基聚矽氧烷屬於化學消泡劑,用於製作玩具泥膠和化妝品,特丁基對苯二酚則是一種動植物油防腐劑,食用1克即可引發噁心、嘔吐、耳鳴,嚴重者甚至窒息。】

2013年,美國一男子發現自己於1999年購買並無意間保存下來的麥當勞漢堡竟沒有發霉、保存完好;

2017年,路易斯安那州一家麥當勞的員工爆料,後廚衛生狀況極差,甜筒機下的托盤發霉;

2018年,肯塔基州一家麥當勞的員工感染甲型肝炎後仍在處理食物;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芝加哥4家麥當勞門店員工對麥當勞公司提起訴訟,稱其沒有向員工提供足夠的口罩、手套、洗手消毒劑……

種種負面新聞引發反對者質疑,麥當勞在食品衛生和質量安全上並沒有做到自己所宣稱的高標準和對消費者負責。

幌子搖得再漂亮,也堵不住消費者的離場。

2015年初,因連續五個季度銷售額下滑,麥當勞決定在全球關店350家,以求「瘦身自救」;2018年第三季度,麥當勞營收53.6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滑7%,淨利潤較上年同期下滑13%。新冠肺炎疫情繼續給麥當勞帶來重創,2020年第二季度收入下降30%、利潤更是下跌了68%。

5.美國人,無法放棄麥當勞?

即便如此,美國人還是無法拒絕麥當勞。以麥當勞為代表的美式快餐已經超越了食物本身,成為美國文化與精神的象徵。

短短几十年,麥當勞從一間小小的汽車餐廳躍升為全球最大的連鎖企業,光憑這一點就足以讓它成為3億多美國人心中的逐夢典範。

它滿足了美國人要把每一分錢、每一秒鐘利用到極致的心理:

品種不多——便宜!

站點設在人常到的地方——方便!

方便快餐——省時!

漢堡、薯條加飲料,在麥當勞,只用花很少的錢和時間就可換取一頓美餐。在美國人看來,這就是以最低成本換取最大收益。

美國人從麥當勞身上找到了自信。快速標準的服務、整潔的環境、熱情友善的服務態度、準確無誤的供應、優良的設備和高質穩定的產品質量……

如今,麥當勞遍布100多個國家,擁有3萬多間分店,將美式生活方式帶到世界各地。每售出一份「完美」的漢堡,就多抓住一個被標準同化的美國胃,和一顆尋求認同的美國心。

在美國,不分窮富,大家都經常吃快餐。

2017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79%的受訪者都在過去七天內至少吃過1次麥當勞等快餐,23%的人至少吃過3次。

研究還將受訪者根據收入分組,結果發現,在為期三周的研究期間,收入最低人群(占受訪者總數的10%)平均每人吃了約3.6頓快餐,中等收入人群為4.2頓,而最富有人群(占受訪者總數的10%)為3頓。受訪者的飲食習慣並未隨着收入改變而急劇發生變化,省時、就近,似乎更能影響人們的就餐選擇。

【註:近些年來,美國快餐消費群體中富人比例逐漸上升,與快餐價格不斷上漲也有一定的關係。2018年12月,美媒報道稱,「過去十年來,中檔快餐——漢堡的價格上漲了54%,達到約6.95美元」,而不起眼的雞肉三明治的價格也上漲了27%。彭博社指出,這兩個數字「都超過了同期美國的總體物價上漲水平」。】

只不過,富人選擇快餐可能出於便利,窮人卻是別無選擇。

美國人類學家研究發現,在美國,底層勞動人民的肥胖率普遍比中產階級高。囿於更長的工時、更艱難苦的工作環境,他們無法像中產階級一樣抽出足夠的時間去運動;若想吃得健康些,就得花比漢堡高出幾倍的價錢,而他們更原意花最少的錢獲取最多的熱量。

點一份麥當勞的巨無霸中份套餐,只需要7美元,每美元就能換到130千卡的熱量(還沒有算上飲料),這足以讓一位工人撐過一個辛勞的下午。

因此,即便麥當勞並不健康、價格不斷上升,對於仍在溫飽線上掙扎的那部分美國人來說,這已經是極好的果腹之食了。(庫叔說/瞭望智庫/國際新聞)

參考資料:

1.陳炳岐主編,《麥當勞與肯德基》,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年版;

2.趙凡禹主編,《餐飲業連鎖經營之王 麥當勞成功的奧秘》,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2年版;

3.彭劍鋒,《標準化的偏執狂 金色拱門背後的麥當勞》,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4. 「The Food That Built America(Season1 Episodes 3)」,The HistoryChannel, 2019;

5.「The United States of fast food: CDCreveals 40% of Americans eat fast food every day - and rich families are MORElikely to eat junk,」 Dailymail, October 3th, 2018;

6.Jay L.Zagorskya, Patricia K.Smith,「Theassociation between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adult fast-food consumption in theU.S.」 Economics & Human Biology, Volume 27, Part A, November 2017;

7.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https://www.rmhc.org.tw/help/service_result.html;

8.紀錄片《超大的我》,2004年;

9.王雨婷,《從麥當勞的快餐文化看美國的價值觀》,《商業故事》2016年第33期;

10.知乎網友「宋寧世」,《麥當勞和肯德基在國外都是底層民眾才吃的嗎?》,2019年12月7日;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