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美智庫最新報告 :這樣做,中美能共存

2024101914:53
*美智庫最新報告 :這樣做,中美能共存*

► [文 :  觀察者網 賴家琪]

“競爭”“貿易戰”“新冷戰”是近年裏中美關系的幾個關鍵詞。隨著全球政治經濟局勢的不斷變化,中美關系作爲21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走出當前“沖突加劇”的趨勢、找到“通往平靜水域的道路”對國際社會至關重要。

10月17日,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發布了一份題爲《2030年代的中美關系:邁向共存的現實假設》(U.S.-China Relations for the 2030s: Toward a Realistic Scenario for Coexistence)的報告。該報告彙編了幾位專家對中美關系未來可能發展路徑的預測,描繪了2030年代中美兩個國家在幾個重要領域可能采取的態度。

自2018年特朗普發動對華貿易戰以來,西方媒體越來越多地使用“新冷戰”一詞來描述中美關系。盡管沒有官方承認,但兩國之間的緊張局勢讓國際社會擔心,中美正難以避免邁向“新冷戰”。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在報告中提及了這一“冷戰”敘事。報告指出,當前的緊張局勢並非不可逆轉。20世紀60年代後期,兩個超級大國“冷戰”的風險和巨大成本讓美國意識到,美蘇兩國關系緩和是非常有必要的。專家們認爲,這一曆史經驗爲當下中美關系提出了一個積極且現實的願景,即兩國可以在經濟、軍事、全球治理等領域找到共存的穩定路徑。



西方媒體越來越多地使用“新冷戰”一詞來描述中美關系,圖爲兩國國旗 資料圖

“中美經濟規模很可能持平”

報告把中美經濟關系拆解成三個方面來分析——相對經濟規模、相互依存程度以及技術關系。報告稱,經濟實力是國家實力的關鍵決定因素,過去十年,中國在華盛頓引起如此多焦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勢不可擋的經濟增速。

這在美國人心中激起了恐懼。報告預測,如果中國經濟實力超過美國,兩國之間發生霸權戰爭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專家們稱,盡管很難對未來十年或二十年的經濟做出預測,但中國的出口貿易在歐美國家遭到了強烈的抵制,在這種情況下,幾十年來推動中國走向經濟騰飛的出口導向型模式,可能很難再給中國帶來過去那樣令人震驚的增長水平。

據此,報告預測,中美兩國的經濟規模未來很可能持平,這也爲雙方合作與競爭並存的態勢提供了更高的可能性。兩國都很希望維護大部分的經濟往來。一方面,中國需要美國及其盟友的市場;另一方面,與中國保持某種程度的經濟聯系,對美國經濟有益,也能爲雙方提供一定程度的軍事克制。



2024年5月,拜登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關稅 美國廣播公司

在技術上,針對人工智能、半導體等新興領域,拜登政府對中國出台了幾項重大的出口和投資限制。不過,報告指出,美國已承諾將高度受限的技術數量保持在有限的水平,而且美國限制措施的有效性可能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衰減,限制帶來的邊際收益減少讓美國不太可能再施加額外的限制。已經實施的措施可能會保留,但未來十年引入新限制的速度可能會下降,從而減少過去幾年雙邊摩擦帶來的傷害。

人民幣國際化,好處很多

報告還重點討論了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尤其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專家們分析發現,中國希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並不是爲了取代美元,而是爲了提高金融穩定性和經濟安全,這恰與美國的焦慮相反。他們指出,當全球金融體系被簡單地視爲挑戰者向美元發起競爭時,人民幣國際化的巨大好處反而被掩蓋了。

當經濟活動的重心發生變化時,如果貨幣的國際地位與發行國的全球影響力不匹配,那麽儲備貨幣扮演全球穩定器的角色就會動搖。報告認爲,隨著世界政治走向多極化,美國的衰落會讓美元的全球地位與美國的領導作用之間的差距拉大,美元被賦予超出美國經濟能力的穩定作用,關稅就會變高。

人民幣國際化的好處在于,報告指出,在一個多極化的國際貨幣體系中,更多的貨幣可以在經濟危機期間充當“避風港”。若人民幣和歐元成爲輔助儲備貨幣,美元仍保持其作爲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歐元和人民幣可以分別在歐洲、亞洲充當區域錨點。

報告總結道,除了減少美元主導帶來的不穩定性之外,人民幣國際化還能促進中國國內經濟的改革。支持人民幣國際化的專家表示,國際化將爲全球金融體系建立基石,其中中國的參與將刺激國內以市場爲導向的改革,並使中國與全球市場保持聯系,“這種貨幣共存的情景對美國和全球體系的好處很多”。

競爭與合作並存

軍事平衡是中美共存的一個關鍵點。報告指出,過去二十年裏,中國提升了其軍事實力,但這對美國乃至全球帶來的潛在威脅不應被誇大。參與制作報告的多數專家以海軍爲例,中國海軍軍艦的數量已經並將繼續超越美國,但中國在世界各地擁有的海軍基地卻遠不及美國,在短時間內要擴大基地規模與美國抗衡存在困難。



北部戰區的052D型導彈驅逐艦

中美兩國尋找軍事平衡“最困難的挑戰”將是在東亞。報告稱,正如美國擔心“克制將鼓勵北京”一樣,北京也擔心自己的克制會讓華盛頓更大膽地鼓勵“台獨”,這是中國無法接受的。報告建議道,美國應該避免或減少這種做法,加倍努力地向中國保證,不會支持台灣地區走向“獨立”,也不尋求其永久脫離大陸,加強美國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承諾。

世界秩序可能是中美之間最後一個主要爭論點。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得到了許多新興國家的支持,也表達了這些國家對現有世界秩序中的不平等長期存在擔憂。報告分析指出,這反映出中美兩國在價值觀和利益上的根本差異,需要美國認真對待。

最後,報導建議道,只要保持順暢的外交渠道,在人工智能規則制定、全球氣候治理等全球重大挑戰上,美國和中國也有可能找到合作應對的方法。如果此類合作能有效、真誠地進行,還可以幫助加速兩國邁向共存的步伐。

---[文源 :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 : 胡淑麗]---(原標題:美智庫最新報告:這樣做,中美能共存)

*美股財報季釋放何種經濟信號*

美股新一輪財報季已經開啓,此次財報季正逢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地緣政治風險不確定上升和美國總統大選日即將到來之際,其釋放出的經濟信號格外引人注目。

各大公司的財務報告不僅爲投資者提供了評估企業表現的工具,更爲分析師和經濟學家解讀整體經濟趨勢提供了重要參考。當下,關于美國經濟的數據呈現了複雜信號,這個國家的經濟會以何種方式“著陸”受到了廣泛討論。



金融、科技板塊超預期

美國時間10月11日,金融類股首先成爲市場的焦點,華爾街大行率先拉開財報季序幕,財報普遍超預期。

最先公布的摩根大通和富國銀行財報爲銀行財報季開了個好頭。

全美第一大商業銀行摩根大通第三季度投行收入大幅增長31%,淨利息收入也意外增長3%,帶動利潤和營收雙雙超預期增長。

富國銀行第三季度淨利潤下滑11%至51億美元,合每股收益1.42美元,但好于分析師預期的1.28美元。此外,富國銀行投資銀行部門中間費收入增長37%至6.72億美元,受到提振,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長12%至87億美元。

這兩家銀行好于預期的業績,也在當日推動追蹤美國24家最大銀行的KBW銀行指數(KBW bank index)跳漲逾3%,一舉突破了2023年2月,由矽谷銀行倒閉帶動的美國地區銀行業危機爆發前創下的近期高點,並創下2022年4月以來的最高收盤點位。

隨後一周,同業競爭對手美國銀行、花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相繼公布財報。

美國銀行公布的財報顯示,第三季度收入微增至254.9億美元,超過市場預期的253億美元。

花旗集團三季度營收203.2億美元,同比增長近1%,高于分析師預期的198.4億美元。

高盛集團財報亦表現亮眼,三季度收入爲127億美元,同比增長7%,高于預期的118億美元;利潤爲29.9億美元,同比大增45%。

摩根士丹利第三季度營收153.8億美元,高于預期值143.5億美元,其財富管理、交易和投資銀行業務的收入均高于預期;稅前利潤42.21億美元,同比增長34%。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美國銀行業財報呈現三大看點 :消費者仍在消費;消費者繼續使用信用卡借款,但還款速度放緩,這表明一些家庭面臨壓力;銀行客戶繼續將存款轉投美國國債和貨幣市場基金等産品,以尋求更高收益率。爲了獲得存款並留住儲戶,銀行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利息。

美聯儲在9月進入貨幣寬松周期,阿格斯研究公司(Argus Research)的金融服務研究總監斯蒂芬·比格爾(Stephen Biggar)認爲,美聯儲降息周期對銀行業和其他市場都有利。“作爲銀行業分析師,我們通常支持更高的利率,因爲這對淨息差更有利。但到了一定時候,高利率已經有點不受歡迎了”。

比格爾表示,降低利率將有助于刺激部分貸款增長,此前貸款增長一直非常疲軟。這將有助于緩解存款成本的壓力,銀行的存款成本也一直在上升。此外,它還有助于增加經濟“軟著陸”的可能性,並有助于損失撥備。

金融機構之外,大型科技公司的財報往往關乎美股成敗。作爲科技股在財報季打響的第一炮,流媒體巨頭奈飛(Netflix)交出了亮眼的三季度成績單:營收和盈利均超預期兩位數大增,營業利潤率加速攀升,訂閱用戶增長放緩的程度低于華爾街預期。同時,奈飛四季度的營收指引明顯強于預期,還略微上調了今年的年度指引。

AI芯片需求仍然是一大亮點,台積電三季度業績表現強勁,銷售額、淨利潤、毛利率均超預期。

目前,市場尤其期待英偉達的業績公布。這家芯片巨頭的股價上個月上漲了16%以上,目前有望取代蘋果成爲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華爾街機構最近也看好特斯拉三季度業績。基于7月的全球電動汽車銷售數據和8月歐洲及中國的汽車注冊/生産數據,巴克萊分析師Dan Levy預計,特斯拉第三季度的交付量約爲47萬輛,高于市場普遍預期的46.1萬輛。

預估增長率下降

三季度財報拉開序幕之際,美股迎來了牛市兩周年。

標普500指數今年第45次創下新高,也是曆史首度站上5800點整數關口。

因此,美國企業必須確保超預期的業績才能維持當前的漲勢。

財報季之前,FactSet的預估數據顯示,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第三季度的盈利增長率爲4.2%,這將是連續第五個季度實現同比增長。

但是,目前的增長率預估值較7月初的7.8%有所下降。與此同時,在收入預期方面,分析師也下調了本季度的預期。預計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年化銷售額增長率爲4.7%,而6月30日的預期爲5.0%。

FactSet的預測顯示,所有11個板塊中,信息技術板塊預計將實現最高的年化收益增長率,達到15.2%。該板塊包括Google母公司Alphabet、Facebook所有者Meta Platforms、奈飛、華特迪士尼、Verizon和AT&T等知名公司。

醫療保健行業預計將位居第二,每股收益同比增長10.9%。

通信服務行業預計將報告第三高的年化收益增長率,達到10.5%。該行業中的大牌公司包括微軟、英偉達、博通、甲骨文等。

相比之下,能源板塊的盈利預計將較去年同期下降20.9%,這一板塊中包括埃克森美孚、雪佛龍、EOG資源公司、斯倫貝謝和康菲石油公司等石油和天然氣巨頭,這是迄今爲止所有板塊中跌幅最大的。

無論如何,投資者在10月將面臨更多不確定性。高盛強調,期權市場發出的信號表明,在季度報告發布後,股票可能會出現大幅波動。

高盛衍生品研究主管約翰·馬歇爾(John Marshall)寫道:“期權價格上漲是受到地緣政治事件以及季節性高盈利波動、美國大選和11月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預期的影響。這種緊張情緒的上升增加了股票在各自財報發布後出現反彈的可能性。”

“軟著陸”還是“不著陸”?

美聯儲正在爲美國經濟“軟著陸”不斷努力,而已經公布的財報開局強勁,傳遞出經濟韌性和市場活躍的信號,支撐了“軟著陸”的預期。

分析人士稱,從已經公布的財報看,華爾街大行的消費者業務和企業客戶業務普遍表現強勁,也表明美國經濟有可能實現“軟著陸”。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9月中旬的調查,多數經濟學家預測,美國經濟正走向“軟著陸”,經濟正在擴張,通脹率將回落至美聯儲2%的目標。隨後美聯儲開始通過降息0.5個百分點來糾正利率異常現象,也被視爲大大提高了經濟“軟著陸”的幾率。

經濟學家預測,到今年年底,失業率將升至4.5%,但仍處于曆史低位,而核心個人支出指數這一美聯儲優先考慮的通脹指標將從7月份的2.6%降至2.2%。

類似這樣的判斷並不在少數,其依據在于,不少經濟學家認爲,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高借貸成本後,美國經濟正走向美聯儲預期的最佳結果 :穩健的增長、低通脹和健康的就業。

的確,美國勞動力市場的最新數據呈現積極信號。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美國雇主9月出人意料地增加了25.4萬個就業崗位,遠超經濟學家預期的新增15萬個就業崗位。失業率也下降至4.1%。

專家表示,勞動力市場結束了長達數月的放緩,消除了對即將到來的衰退的持續擔憂,並緩解了美聯儲通過快速降息刺激經濟的壓力。

通脹也連續出現下降,美國9月未季調CPI年率從前一個月的2.5%回落至2.4%,爲連續第六個月走低,創2021年2月以來新低,這也可能爲美聯儲放緩降息步伐提供理由。

消費方面,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未經通脹調整的美國零售銷售額繼8月份環比增長0.1%後,9月份意外環比增長0.4%,超過經濟學家預期,表明即使長期面對高利率重壓,美國消費者支出仍然韌性十足。

然而,美聯儲經濟學團隊的一項研究也表明,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地集中在收入較高的人群,他們可能從股票等金融資産價格上漲中享受到巨額的財富擴張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在業內廣泛討論美國經濟“軟著陸”還是“硬著陸”時,對于“不著陸”的警惕也在日漸增加。

所謂“不著陸”,是指經濟在高增長後沒有經歷預期的放緩或衰退,而是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動能,通脹也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導致美聯儲沒有降息空間的情況。

高盛頂級交易員、對沖基金研究主管Tony Pasquariello提示,高盛的美國經濟意外指數處于過去六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這一表現大致符合“不著陸”的觀點。---[記者 :袁源/來源 :   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