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200億新風口突然爆火,“AI 智能體硬件” 概念會否産生泡沫 ?

2024101601:04



2022年ChatGPT爆發至今,生成式 AI 已經從模型走向應用,因此,基于生成式 AI 軟件的智能體硬件正逐步成爲新風口。

估值2680億美元(約1.9萬億元人民幣)的字節跳動豆包近日發布首款 AI 智能體耳機 Ola Friend,采用開放式設計,無需打開手機,便能通過語音喚起豆包進行對話,能夠在信息查詢、旅遊出行、英語學習及情感交流等場景爲用戶提供幫助。這是字節跳動首款基于豆包大模型的 AI 硬件耳機設備産品,同時也是字節跳動旗下首款生成式 AI 硬件設備。豆包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款耳機是豆包在AI場景的一個探索和嘗試。

與此同時,另一家芯片大廠聯發科技也于日前發布天玑9400,采用台積電第二代3nm工藝打造。這是全球首款旗艦 5G 智能體 AI 芯片,也是今年國內首個大幅提升智能手機 AI 能力的旗艦芯片。

更早之前,前蘋果首席設計師Jony Ive證實,OpenAI CEO奧爾特曼(Sam Altman)正在與其建立公司計劃推出一款AI硬件。奧爾特曼稱,AI 殺手級應用應該是一個超級能幹的同事,“它絕對了解我一生的一切,包括我的每封電子郵件、每一次對話,此外,它還能立即解決一些複雜任務”。

從耳機設備到芯片,從AI PC到AI手機,基于在傳統硬件基礎上融入 AI 應用能力,“智能體”似乎成爲生成式 AI 硬件新載體。

據華經研究數據顯示,全球自主智能體市場規模從2019年的3.45億美元增長至2024年的29.29億美元(約合207.61億元人民幣),超過200億元,期間年複合增長率達54%,未來仍會出現大量Agent(智能體)産品。

傳統硬件尋路,AI智能體成新風口

不久前,OpenAI列出實現通用人工智能的五級路線圖:L1是聊天機器人;L2是推理者,即像人類一樣能夠解決問題的AI;L3是智能體,即不僅能思考,還可采取行動的AI系統;L4是創新者;L5是組織者。

究竟什麽是AI智能體?“通俗來講,AI智能體就像一個有智商、有情商、能理解、會幫忙的‘小助手’。”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先進技術中心副主任陳浩表示。



對于科技和消費行業而言,AI 無疑是近兩年來的重中之重。根據IDC統計,中國生成式AI産業生態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層、算法模型層、平台層、場景應用層、服務層,面向業務、行業搭建各種生成式 AI 解決方案和生態。在這其中,芯片、手機、電腦等傳統硬件設備都會受益于生成式 AI 技術變革。

以智能手機爲例。

據IDC今年7月發布的最新預測,智能手機行業未來將發生改變,報告預計2024年全球生成式AI手機出貨量將同比增長363.6%,達2.342億部,出貨總量占 2024 年整個智能手機市場的 19%。展望2028年,IDC預計生成式AI手機出貨量將達到9.12億部,期間年複合年增長率 (CAGR) 78.4%。

早前某家上市公司的私下交流中,多位 AI 硬件負責人對钛媒體App表示,就現在來看,機器人似乎是生成式 AI 技術的一個“載體”,但制造和采購成本很高。因此,在成本有限下,如何利用硬件把生成式 AI 技術變得“好玩和有用”正成爲行業新課題。

實際上,基于 AI 智能體“軟件助手”形態,耳機成爲生成式 AI 軟件技術的重要落腳點之一。

今年10月10日,字節跳動豆包發布首款 AI 智能體耳機 Ola Friend,采用開放式設計,單耳6.6克同類最輕,耳機接入豆包大模型,並與豆包APP深度結合。用戶佩戴Ola Friend後,只需直接觸摸耳機或者說出喚醒詞“豆包豆包”,就能夠通過語音,調用手機上的豆包App進行交流,在接入豆包後耳機擁有了通用智能,可以在旅遊、英語學習、聊天等場景中進行體驗,該設備10月17日開賣,售價1199元。

豆包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款耳機是豆包在AI場景的一個探索和嘗試,希望Ola Friend能成爲隨時陪伴用戶耳邊的朋友。豆包的各種能力也會在後續持續叠代,爲用戶在生活中各個場景提供幫助。

Ola Friend耳機的硬件部分由字節跳動不久前收購的原Oladance團隊完成,Oladance成立于2019年,由前BOSE高管李浩乾與多名BOSE工程師共同創立,該團隊是最早提出OWS(Open Wearable Stereo)專利技術的專業耳機廠商,主打全開放式OWS耳機。今年9月前後,字節跳動證實收購開放式耳機品牌Oladance,完成100%控股。本次交易中,黑蟻資本和藍馳創投等原股東已全部退出。據晨哨並購,此次並購交易總額在3億-5億元。

“我們將這款耳機命名爲 Ola Friend,是對新朋友的一種問候,也是希望用戶能夠像與真正的朋友交流一樣與 AI 進行互動。我們希望 AI 能夠突破傳統的設備和場景限制,進一步探索更多空間的可能性,爲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豆包相關負責人表示。

不止是字節豆包。未來智能也是一家智能消費終端廠商,其研發的科大訊飛 AI 會議耳機可實現智能翻譯、文字生成等多個AI功能。

未來智能CTO王松對钛媒體App等表示,“大廠下場的原因還是在搶占未來的入口,現在的入口是手機,未來可能是耳機,可能是其它穿戴式設備。大廠的進入一定會帶熱這個(AI耳機)賽道,當下這個賽道還沒有到寡頭壟斷的時候,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也不會。”

數據顯示,線上銷售方面,2024年截至10月15日零點,訊飛AI會議耳機在京東平台的AI耳機全品類中穩居銷售榜首;線下銷售方面,銷售門店超過1000家,激活量爲同期2.5倍。自2022年5月iFLYBUDS Pro發布至今,訊飛會議耳機的月活躍用戶增長911%,用戶留存率也提升至76%,未來智能産品已在全球154個國家有使用記錄。

談及“把大模型塞進耳機裏”話題時,王松表示,目前 AI 耳機的主要難點還是在于耳機的算力和電池續航,耳機現在的算力從主頻上看大約相當于25年前的奔騰3系列PC處理器,主頻大約在200-300Mhz, 雖然不能只看主頻,但可以想象的出來性能有多孱弱。現在的主流手機也只能跑一些參數量比較少的大模型,所以想直接在耳機上運行大模型還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當然大模型本身的運行效率也在提升,需要的算力越來越少。

“兩者雙向結合可能也要至少5年的時間才有可能看到耳機上直接運行大模型。”王松認爲,OTA是 AI 耳機帶來的重要方案。硬件産品本身是存在硬叠代周期的,以耳機爲例,至少要6-9個月才能完成一款新品的研發,同樣AI也在快速的叠代,但是軟件叠代的周期就沒有硬件那麽固定,所以一款硬件在生命周期內如果能持續提供給用戶更有價值的功能,能夠匹配到相應的AI和軟件能力,那麽就會持續提供OTA更新。

王松強調,現在的“AI耳機”大部分都是依賴手機的AI,還沒到真正的AI耳機時代。至少要具備獨立運算和網絡能力,有耳機本地的操作系統,那樣才能稱爲真正的AI耳機。

上市公司洛圖科技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4年8月,AI耳機對比去年同期銷量增長763.3%,銷額增長1447.2%。自今年5月以來,國內AI耳機産品均價一直穩定在千元以上,月度銷售金額也邁上了2000萬元的新台階。2024年全年,國內AI耳機的電商市場銷量有望突破20萬副,同比增長預計可達488.7%。

此外,芯片也是 AI 技術的重要應用領域。

聯發科方面表示,基于NPU(神經網絡處理器),天玑9400集成第八代 AI 處理器NPU 890,其端側多模態 AI 運算性能高達 50 Tokens/s。與前代相比,在大模型提示詞處理性能中實現80%的提升,文生圖Stable Diffusion的執行性能提升了 2 倍,AI模型文本長度提升達 8 倍,但功耗同比下降35%。

“在聯發科的第八代 NPU 上,我們將這個硬件算子的指令集,將這種訓練的指令集融入到硬件能夠支持的加速指令上,使得我們可以實現端側快速、低功耗和高性能的生成。”聯發科高管表示。

IDC中國高級分析師楊雯在報告中表示,生成式AI正高速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從生活到工作,其影響力無處不在,生成式AI在消費端市場(C端)的影響力正迅速擴大,已經開始重塑消費者體驗,企業需要抓住這一技術浪潮帶來的機遇。

生成式 AI 熱潮是否在形成泡沫?

10月14日晚,2024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三位學者: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達龍·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MIT教授西蒙·約翰遜(Simon Johnson)、芝加哥大學教授詹姆斯·A·羅賓遜(James A. Robinson)3人共同獲得這一獎項,以表彰“對制度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影響繁榮的研究”。

其中,阿西莫格魯是反對 AI 快速發展的重要學者。他認爲,目前AI發展已誤入歧途,許多算法的設計是盡可能地取代人類,但技術上取得進步的方式是讓機器對人類有用,而不是取代人類。

阿西莫格魯曾指出,未來AI進步帶來的生産力提升可能並不大,預估今後十年AI對全要素生産率(TFP)的增長上限不超過0.66%。

不過早前,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頒給了共五位 AI 學者,市場認爲 AI 正在成爲一種“泡沫”,本被質疑“泡沫破滅”的 AI 未來可能會持續引爆資本熱潮。



據Gartner技術周期顯示,AI 已經度過了過度預期的高峰,將進入幻滅的低谷。報告預測,到2025年,30%的當前 AI 項目將在概念驗證後被放棄,同時,許多 AI 項目將由于數據質量差、風險控制不足、商業價值不明確或成本不斷上升而失敗。

Gartner指出,實施生成式 AI 項目可能耗資數百萬美元,並産生巨大的持續成本。例如,推出新一代 AI 虛擬助手的成本可能爲500萬-650萬美元,每位用戶每年的經常性預算支出爲8000至11000美元。

IBM watsonx.ai 産品管理總監 Maryam Ashoori認爲,Gartner 對失敗的新一輪 AI 預測與IBM預測一致。她指出,三分之一的公司在試點階段後放棄了 AI 用例,但這意味著另外兩家公司看到了足夠的希望,可以繼續實施下去。

“有很多很酷的 AI 解決方案比生成式 AI 更便宜。當我們與客戶進行規劃會議時,他們需要的三分之二的解決方案不一定適合生成式 AI 模型,有的已經是與 AI 無關的解決方案。”

IT咨詢公司Alliantgroup公司總經理Chris Stephenson 強調,“從早期開始,人們的期望就被過高地誇大了,而且這種期望一直持續,我認爲這將是一個相當深的幻滅低谷。上漲必然會下降。”---[钛媒體/作者 :  林志佳,編輯 :  胡潤峰|钛媒體A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