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國運之戰!中美博弈載人登月,影響未來30年

2024100715:57



現在,全世界似乎沒人懷疑,中國宇航員將在2030年之前,在月球留下兩排新的腳印了。

這事兒,中國表現得相當自信:

近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首次公開了中國登月服外觀,並面向全社會征名:這款可蹲下、可彎腰,科技感十足的“登月服”,集成了全景式防眩光面窗、多功能集成控制台、低重力環境關節配置等衆多尖端科技,上肢裝飾“飛天”飄帶造型,下肢裝飾火箭升空尾焰造型,寓意一飛沖天,相當炫酷。

怎麽稱呼它——星铠、天衣,還是月光寶盒?網友熱烈討論。



圖源:新華社

有意思的是,太平洋對岸,特斯拉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也轉發了這條消息,並寫到“與此同時,反觀美國,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正在以‘卡夫卡式’的官僚主義扼殺國家太空計劃!”



老馬激烈吐槽的背後,是美國一再延宕的“阿耳忒彌斯計劃”——趕在中國之前重返月球。這個特朗普在2017年批准的計劃,最早是准備在2024年完成載人登月,如今已經推遲到2026年。

爲什麽中國要步步爲營,拼命搶在2030年之前,把2名宇航員送上月球?

太空中的這一步載人登月,誰將最終領先?

這是極爲重大的事件,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場國運之戰。當標志性的一刻到來,將成爲一個時代的分水嶺,影響全球未來30年乃至更深遠的格局。

1,  目前,探月工程依然是全球最頂尖科技活動,人類最高技術的象征,同時也是中國進行的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之一。

迄今爲止,全球實現獨立載人航天的國家,也僅有三個:蘇聯/俄羅斯,美國和中國,載人登月更是難上加難。

1961年,蘇聯宇航員加加林首次進入太空,隨後美國啓動了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其最後一次執行載人登月任務,是1972年發射的阿波羅17號。

從那時算起,人類已經超過50年沒有登上月球了。包括美國在內,現在要重返月球也絕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否則就不用費盡辛苦組織“阿耳忒彌斯計劃”,還一再延遲。

如果中國實現了載人登月,甚至比美國率先一步,無疑將會帶來巨大的全球影響。

目前,一個普遍的看法是,中國已經取得了這一輪“登月之戰”的領先優勢。特別是今年6月,“嫦娥六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帶回月背樣品1935.3克,引起國際高度關注。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開,創造了曆史性的一刻。



當時,華爾街日報就發布了題爲《歷史性月球任務推動中國在與美國的太空競賽中領先》的文章,表示這項科學突破將助推中國到2030年將航天員送上月球、到2035年建立月球基地的計劃。

文章對比道,自2013年以來,中國已經4次實現月球軟著陸。而美國在登月行動中斷了數十年之後,由兩家美國公司啓動了月球表面任務。然而,一個著陸器在著陸後側翻,另一個由于技術問題而沒有嘗試著陸。

正因如此,參與嫦娥六號任務合作的意大利研究人員西莫內·德拉涅洛說 :

最近中美之間登月比分爲“4比0.5”,中國占優。



事實上,中國載人登月計劃正在步步推進,穩紮穩打。基本上是2年一大步 :

2026年前後,發射嫦娥七號,開展月球南極環境與資源勘察

2028年前後,發射嫦娥八號,開展月球資源原位利用技術驗證

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嫦娥六號任務總設計師胡浩就自信滿滿地說,從技術路線上來講,我們去月球和回來沒有問題,技術上是通的。現在已經在“開足馬力”奔向月球:

“那個時候就是插國旗了,一定要把國旗插在那,我想這個事會很快實現”。

2030年,很可能成爲一個時代的分水嶺。

2,  中國爲什麽要載人登月,而且選在2030年這個時間?在一些網絡互動中,也會冒出這樣的疑問:

登月同我們有什麽關系?

《人民日報》曾撰文回答,曆史經驗告訴我們,恰恰是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需要最爲認真地對待。因爲它的名字叫——戰略布局。



曾經有這樣一句話,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如今,太空的重要性,可以類比于海洋。

“嫦娥之父”歐陽自遠就不止一次提到,月球是當代戰爭的最高制高點。假如在上面建立軍事基地,只要1.3秒,就可以摧毀地球表面的各種軍事設施。

荒涼的月球,也蘊含著其豐富的寶藏。

比如,可控核聚變的理想燃料氦3,未來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關鍵燃料,地球上只有500公斤,導致其價格高達每千克600萬美元。而月球土壤中就有110萬噸,足夠人類用一萬年。



“現代工業的維生素”、戰略性礦産資源——稀土,地球上總共的儲量只有1.3億噸,但月球上的稀土含量高達200~450億噸。月球上已知有100多種礦物,其中5種是地球上沒有的。

可以說,面向太空的“大航海時代”,從月球開始。

美國近年來動作不斷。2015年制定了“外太空資源探索與利用法”,規定“誰先勘探,誰先擁有”的商業開發原則;2020年,美國鼓勵其公民在月球或其他星球從事商業活動,並認爲外太空資源並不是全球共有資源。

2017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簽署了《1號太空政策指令》,正式批准阿耳忒彌斯計劃。原計劃是“三步走”:

2021年11月,阿爾忒彌斯1號實現無人飛船繞月返回;

2023年,阿爾忒彌斯2號實現載人繞月,不登陸;

2024年,阿爾忒彌斯3號實現載人登月……

然而,事實證明,哪怕是強如美國,也無法輕松完成載人登月的“大動作”。到今天,計劃也才完成了第一步。

按照NASA最新計劃表,載人繞月的阿爾忒彌斯2號由2024年底推遲到2025年9月,載人登月的阿爾忒彌斯3號由2025年底推遲到2026年9月。官方給出的原因是“爲了安全”。



綜合來看,阿爾忒彌斯3號在2026年登上月球這件事,繼續推遲是大概率事件。

3,  相比之下,中國的載人登月方案,顯得更加靠譜。根據官方披露的消息,初步方案是:

第一步,采用兩枚運載火箭分別將月面著陸器和載人飛船送至地月轉移軌道

第二步,飛船和著陸器在環月軌道交會對接,航天員從飛船進入月面著陸器

第三步,月面著陸器將下降著陸于月面預定區域,航天員登上月球開展科學考察與樣品采集

第四步,在完成既定任務後,航天員將乘坐著陸器上升至環月軌道與飛船交會對接,並攜帶樣品乘坐飛船返回地球

目前,中國已經在運載火箭“長征十號”、載人飛船“夢舟”、月面著陸器“攬月”等方面做足了准備。

有網友甚至憧憬,中國能否在2029年的共和國80周年國慶節前,實現載人登月?

完全有這個可能。

事實上,對于中美這樣的大國來說,發展航天從來都不只是“面子工程”,還意味著更多的戰略利益。比如美國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就有歐洲、日本、加拿大、意大利、德國、阿聯酋等一衆國家的航天機構深度參與,是宣示全球影響力的關鍵項目。

其中,負責月球車以及部分門戶空間站的日本就憧憬著在2029年前將一名日本宇航員送上月球,成爲“首名登上月球的非美國人”。

相比于美國部分官員提出的“在太空競賽中擊敗中國”,中國則更重視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包容發展。中國一直強調,航天事業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要同各國分享發展成果、完善外空治理。嫦娥六號發射時,就搭載了法國的氡氣探測儀、歐空局的負離子探測儀、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鏡、巴基斯坦的立方星等4個國家的載荷和衛星項目。

對于中國來說,非常重要的一點是:

載人登月是在避免大國發生直接沖突尤其是軍事沖突的情況下,宣示民族複興、重塑全球“中國認知”的最佳項目。

試想一下,當全球所有的目光注視著中國人的腳步踏上月球的那一刻,全世界對中國的崛起會有怎樣強烈的直觀印象?這是任何宣傳都難以代替的。

登上月球,也會對“中國制造”的品牌高端化,帶來深遠的影響。畢竟,中國制造業之強,早已取得世界公認,但往往還是廉價、低端的代名詞。只有高科技,才能進一步提高中國制造的溢價能力,拉動高端産品出口。

除此之外,航空航天也是中國布局的“未來産業”的重點,是中國攀登科技樹的關鍵一環。所謂“未來空間”産業,包括了載人航天、探月探火、衛星導航等高端裝備,每一項都關系到大國競逐的新機遇,甚至意味著全人類的突破。

航天領域,有可能成爲下一次工業革命的孵化器。低成本發射的航天技術、覆蓋全球的星鏈計劃、利用太空無重力環境的生物工廠,都有可能照進現實。



因此,投資航天航空,也是在投資未來。這個未來産業賽道,有可能催生一大批相關的科技創新企業,帶來海量的財富湧動,帶動科技進步。

據統計,2022年全球太空項目的支出達到創紀錄的1030億美元:美國支出620億美元,占了全球的一半以上,而中國的支出也在過去十年中翻了一倍,從61億增加到了120億美元。

誰能先行一步,搶占先機,就有可能拉開發展的差距,或者實現層級躍升。在邁向太空的路上,中國只能不斷前進,別無選擇。

畢竟我們曾經錯過了大海,絕不能再錯過星辰和未來。---[作者 :  鹿鹭 劍書/來源 :   智谷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