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實用樂觀主義是什麽樣的?

2024092821:55



實用樂觀主義《高能量狀態》這本書比較創新的是,推出了“實用樂觀主義行動框架”——

1、人生目標,確定並投身于能爲你提供能量的真實目標;2、處理情緒,命名、認領、馴服、重構,讓情緒爲你所用;

3、解決問題,將直覺、邏輯和情緒調節融爲一體,識別問題的關鍵;4、自我價值感,深刻認識並相信自己的價值,建立穩定的內核;

5、自我效能感,逐步積攢對自己能力的信心,然後不斷提升;6、活在當下,奪回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

7、人際關系,和可以滋養你的人呆在一起;8、培養健康習慣,讓理想生活自然發生。

此書比較具有突破性的觀點是 :不切實際的樂觀主義會陷入困境,他們會假裝一切相安無事。具備樂觀心態,更要具備實現這些目標的技能和行動力。

要改變對世界的看法,更要改變與世界互動的方式。這就是實用樂觀主義。

他們認爲,樂觀和悲觀可以並存,你能夠接受恐懼焦慮和疑惑,同時保持一種建設性的態度,運用強大的應對技能,盡最大努力在你生活中的某些領域做出積極的改變。

實用樂觀主義是後天培養的,樂觀情緒只有25%是遺傳的。

樂觀主義者會在失敗面前堅持不懈,並經常從更開放、更靈活、更充滿希望的角度看待問題。

所有這些都使得他們能夠在面對潛在困難時候保持恒心和積極心態。增強大腦左半球的活動與促進樂觀、冷靜、能動性以及積極的思考和行爲有關。左腦活動的增強與悲觀、抑郁、被動、逃避有關。

*  樂觀不僅是一種心態,還有助于實現積極的結果

2019年9月,同行評審刊物《美國醫學會雜志網絡公開》(JAMA Network Open)發布的一篇報告指出,樂觀主義不僅與降低心血管風險有關,還能減少各種原因導致的死亡。

這項彙集了83項樂觀情緒研究的元分析表明,樂觀情緒對免疫功能、心血管健康、癌症、懷孕、身體疼痛等症狀有正面的積極效果。

此外,樂觀主義者更成功,他們的收入和工作滿意度更高,有更好的健康習慣(有更好的飲食習慣,堅持參加體育鍛煉,吸煙的可能性更小),有更穩定的人際關系,生活滿意度更高,更重要的是,他們更幸福。

事實上,雖然研究表明樂觀情緒在某種程度上是遺傳的,但這個因素只占到25%。就我們的心理健康而言,基因可能預示著我們的命運,但基因本身並不能決定我們的命運。

*  因此,你生來是否樂觀……並不重要。

越來越多的研究正在探討如何將樂觀主義視作一種幹預方式而不是一種性格特質,其中一些幹預方式要求我們設想未來的積極結果,例如,只要我們努力就能得償所願,那麽生活會是什麽模樣?

但是,要想獲得持久改變,我們不僅要改變對世界的看法,還要改變與世界互動的方式。

高能量狀態不僅鼓勵我們設想積極的結果,它還會使我們具備實現這些目標的心態、技能以及行動力;即便這些不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但我們仍然可以運用這些能力,尤其在面對挑戰和逆境時。

*  我們需要帶著目標去生活,但目標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認可。

在《柳葉刀》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在平均八年半的隨訪期內,表現出意義感和目標感的參與者的死亡可能性比那些幸福感最低的參與者要低 30%。

目標可以來自生活的很多方面,包括愛好、興趣和人際關系。如果你的目標感通過你的工作就可以實現,那固然很好。但需要記住的是,你的目標是可轉移的,並不依賴你的薪水,這一點可以幫助你在工作發生變動時不會失去目標。

當我們從各種途徑,包括我們的人際關系(與我們的伴侶、孩子、朋友和同事)以及我們的愛好和情緒中尋求意義和目標時,我們就有達到高能量狀態的機會。

你的工作“僅僅是一份工作”,請不要擔心。目標不一定要有報酬、不一定要光鮮亮麗,也不一定要在社交媒體上引起轟動,不需要與別人認爲你應該做的事情保持一致。

目標就像人一樣,也會變化和成長。你18歲時的目標與你80歲時的目標肯定不一樣。

《心理學與老齡化》期刊上的一項縱向研究對63歲以上的人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雖然人的性格在一生中只會逐漸發生變化,當你年邁時,你的性格與童年時會有著明顯不同。可以把這一過程想象成軟件更新。有人陷入困境,認爲自己失去了目標,實際上是他們所堅持的目標已經不再適合他們了。

如果你不確定選擇什麽目標,那就本末倒置一下,讓有目的的行動引領你實現目標。在你的日程表中加入你認爲可以激發和培養動力、能量、意義和興趣的活動,即使當下你還不習慣。從一小步做起,讓你爲以後的計劃做更多准備。

                        

*  如果不花時間表達你的感受,情緒就會以疾病的方式表達出來

作爲一名心理治療師,我經常告訴許多前來咨詢的母親的一點是,她們“抱怨”生活或作爲母親的痛苦,並不意味著她們不愛自己的生活或孩子,這意味著她們是能夠與自己建立聯系的具有理性的人。

我試著認同和同情她們的感受,但我也會注意不要提供太多的安慰,這會影響她們的內在需求和處理不良情緒的能力或傾向。我希望每個個體都能知道她們的經曆是正常的,但我也希望給她們提供處理情緒和面對新挑戰的工具。

自我覺察是第一步。

*  自我覺察從有能力關注自己的情緒開始,但不必立即回應或做出改變。正如莫拉維·魯米所寫,“你定期拜訪自己嗎 ? ”

通常,我們會通過麻痹自己、轉移注意力或自我治療來切斷自己與情緒的聯系。這就向我們的大腦傳達了一個信息——情緒應該回避,而不是被理解、處理和調節。

我們可能會壓抑自己的情緒,將它們內化。我們可能會采取破壞性的行爲——暴飲暴食、酗酒等。我們也可能會變得易怒且具有攻擊性。

如何處理強烈的情緒呢?以下四個步驟可以幫助你調節自己的情緒模式和處理情緒:命名、認領、馴服和重構。

命名:識別讓你感到困擾的原因。能不能找到某個外部事件、意外發生的事情,或者突然出現的想法,導致了你的不安情緒?

認領: 感受這種情緒在身體中的表現。

馴服:與人交談、寫日記或安靜地深呼吸幾次。承認這種情緒,靜靜地感受它,找到一個健康的方式分散注意力。

重構:從本質上說,重構就是尋找從不同角度理解或看待事物的路徑。它試圖從他者的角度看問題,或者尋求積極的啓示——一線希望,一個教訓,逃過一劫,避免一場危機。

*  動力被高估了,自動化才是成功的關鍵

我們往往認爲,健康的生活就是做出正確的選擇。

然而,我們每天都要做出許多決定,過多的選擇和決定會導致錯誤的選擇或無法選擇。再加上情緒、生活中的起起伏伏、誘惑和幹擾,這些都會導致我們産生“決策疲勞”,最終無法周密地執行計劃。

積極、有意識的選擇需要深思熟慮和周密的計劃,這就是所謂的慢速思維。

根據思維的雙重過程模型,我們有一種基于習慣的快速思維和一種較慢的分析思維。如果我們能夠學會從習慣出發,我們就不會在許多問題上糾結,我們只需要自動執行已被證實的積極結果。

習慣是自動做出的決定,通常是爲了應對或預防問題。當一種行爲繞過了有意識的思考,以至于我們不假思索地去做,它就成了一種習慣。習慣更能抵禦外界的阻礙和力量,包括低動力、日常變化、選擇、情緒,甚至其他不良行爲。

通過練習,健康的選擇可以成爲我們的第二天性,這樣那些紛飛的思緒、偶然的念頭、心血來潮的主意或者可能造成困難的關卡就沒有機會給我們造成阻礙。

如果你想讓一種健康行爲持續下去,就要讓它成爲一種習慣,而不是一種選擇。

                        

*  常常慶功,讓理想生活自然發生

什麽事情能讓你感到快樂、有成效、有創造力、有挑戰性呢?趕緊去做!

你不需要成爲專家來體驗掌控感。更重要的是不斷提高你在某方面的技能,滿足你的成就感。不斷學習,投資自己。

看到自己的進步就能建立自我效能感。要做到掌控其實很簡單,每天給自己15分鍾的學習時間,進行有目的的閱讀、練習一項新技能、開啓一門課程、培養一項愛好或者恢複一項舊愛好。

將狀態與心流聯系在一起有助于增強我們的信心,還能幫我們在運用某項技能或者愛好時提升掌控感。

想知道怎樣能讓你達到心流狀態嗎?選擇一項你喜歡的任務——也許是你已經很擅長的,或者是你正在學習、喜歡的並且希望自己做得更好的任務。留出時間和空間給自己……然後,讓自己沈浸其中。

心流不需要花太長時間,也不需要産生實質性的結果。你可以寫一頁紙,也可以寫一本大部頭巨著;你可以種一盆花,也可以打造一座花園——重要的是體驗心流的感覺。

許多人在烹饪、園藝、音樂演奏、舞蹈、有價值的工作、支持他們的信仰的事業或在幫助他人中找到了心流狀態。

對患有抑郁症的人來說,掌控可能是一個很難實現的目標。抑郁症最棘手的問題之一是,它會降低我們對曾經熱愛的事物的樂趣——這種現象被稱爲“快感缺失”。

我經常讓我的病人把能給他們帶來快樂的事情按從1到10的等級排序,並建議他們優先考慮這些活動,因爲與這些活動相關的行爲激活保證有效。

學習會改變大腦,引發新的神經元活動。短時間、有規律的學習比馬拉松式的學習效果更好,因爲這樣可以給大腦時間來鞏固和檢索信息。---[秦圈9年出版書籍(部分)---來源 :  秦朔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