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虛偽真誠正負情愫旋*病態膽怯壓迫對抗掀*愚笑玩弄虛實愛悟間*靈魂守望信仰醒覺喚

2024091312:16



*談虛僞*

虛僞乃是一種掩蓋恐懼的外衣。虛僞內部必爲醜。如果一個人內在沒有什麽恐懼,沒有什麽擔心或害怕,他爲什麽要虛僞呢?他爲什麽要掩飾呢?那個怕乃是那個醜;那個醜乃是那個怕。何爲真正的醜?在我看來,真正的醜是一種不接納,是一種對自己深深的厭惡或否定。常常是這樣的情況:只有那些從內在裏否定自己的人才會虛僞;只有那些從內在裏不接納自己的人才會生出不協調來。

虛僞是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以另一種方式在顯示真誠。虛僞和真誠乃是一種存在體的兩端,往往是那個在虛僞者渴望真誠。虛僞是一極,而真誠是另一極,越是虛僞的人越在渴望真誠。虛僞的人是無奈的,是對人或事非信任的。如果他們有一線在他們看來更好的辦法來表達問題,他們就不會用虛僞的方式來進行那種行爲事件的表達。他們對別人是非信任的,如果他們對別人懷有深深的信任?他們爲何要隱藏自己的真而在使用假呢?

一切非信任,一切虛僞,一切焦慮……種種負性的情愫,無不生于恐懼。恐懼是萬有負性情愫的母體,它衍生了種種負性的能量。而恐懼就是對恐懼的適應。這正如焦慮是對焦慮的適應,虛僞是對非真實的適應一樣……。

一切病態是病人的適應。一切症狀是病人之無意識創造的自我的適應方式。病是病人的生活。病是病人在那種狀態下的最爲合適的生活---所以一個生病的人本質是那個人選擇了那個病,那個病只不過爲那個人所創造並選擇性地使用生活方式而已。從某個角度上講,虛僞就正是一種病。因爲它也是病人的一種適應。

虛僞的人是膽怯的,因爲他不敢真正的表現自己,他的恐懼很深,因爲他連面對恐懼的勇氣都沒有。虛僞是恐懼者的面具---它正如戲劇裏面的臉譜一樣。什麽是虛僞的感覺?虛僞的感覺乃是一種內在與外在的分離之感。就是一個人內在是這樣的,但外在裏卻是那樣……那樣地表現或表達自己。虛僞實質上也是一種精神的分裂,因爲他的內在和外在是相反的東西。

真實並非是治愈虛僞的最好方法,因爲用真實來治療虛僞那是一種對抗,一種壓迫式療法。消彌于內在的恐懼,是治療一個人萬有負性情愫的根本。對于治療恐懼有兩種方法:一是以恐懼治療恐懼;二是用愛治療恐懼。最好的方法是後者,但人們多采用前者。

前者是對抗的方式,後面是合作的方式。根治虛僞並非要用真誠之藥,乃是用愛之藥最爲有效。因爲虛僞者的病根在于內在的深深的、甚至他所不知的恐懼所致;而非不真誠所致。虛僞者並非是不真誠,它的本質乃是一種害怕。

虛僞者並非可笑,它乃是一種可憐。沒有一個比不敢真正的表現自己的人更恐懼和可憐的了。虛僞者怎麽可笑呢?真正的可笑乃是那笑朝向自己,當一個人發現自己的愚蠢時,真正的可笑才會被碰見。



當一個人發現別人的愚蠢,其實那樣的情況並不可笑,那是一種可愛。因爲他會覺得那個人很好玩。

真正的嘲笑決不是自己朝向他人或他人朝向自己,它的本質是乃是一種自己朝向自己的笑擊,乃是一個人朝向自我的狂笑,並對自己的帶有自虐性質的玩弄。

嘲笑乃是一種朝向自我的熱性之笑,而虛僞則是一種指向自我的陰冷之笑。所以,這顯得是,自嘲的人的笑顯得很熾,而虛僞的人的笑顯得很冷。

整個虛僞者是在制造一場可笑,可他們多半發現不了自己本身的這些行爲,如果他們發現並開始笑,那麽虛僞就會如同虛紙而燃燒掉。虛僞是虛僞者的殼---它狀如蝸牛的後殼或烏龜的殼一樣。

蝸牛的殼是個累贅並是個保護,但烏龜的殼是個保護但並非顯得十分累贅,它只是緩慢。虛僞者用虛僞保護自己,但同時他又覺得這對他是一種妨礙---因此它更像蝸牛的殼而非烏龜的。

所以,一般看來,虛僞者並非像個縮頭烏龜,雖然他們也在害怕;他更像個背負著負擔艱難行走的蝸牛。虛僞者的殼必須被破除,否則他們無法變得行動自由。

虛僞者不需要勇氣,他乃是需要愛。如果一個人攜帶著愛行走,他就會變得自然而無懼。

如果一個人攜帶著愛走,那麽那個人就是優美的和自然的。虛僞也是一種病,但他的治療是愛,而非真誠或勇氣。

因爲如果一個人有愛,那個愛就會衍生出真誠、自然、優美等一切正性情愫。愛是治療人類萬有精神之疾的最終之藥和最有效之藥。

恐懼生病,愛乃治病。請諸位注意,當你生病了---它乃是在提醒你,你的身體或你的心靈,它缺少愛了,它需要愛了。

當愛不在恐懼就在,病就在。病是恐懼的外衣,正如美是愛的外衣一樣。尊敬之士,請察悟愛,察悟虛僞、恐懼之事等等。高山不再贅言,同樣以祝福和期待在文末爲優美的靈魂守望。祝福你,愛你……



*修行離我們有多遠?*

修行二字常入我們耳中和心中。可修行跟我們這些奔波勞碌的人幾乎可以說不搭邊。首先,我們沒有笃定的信仰,沒有切實可行的修行條例或者說心法,也就是沒有頭緒,怎麽會知道修什麽呢?

不知道修什麽,何來的修行呢?

切合實際點,客觀點思考,正確認識自己。我們應該是處于找出自身心裏的毛病,改正毛病,然後通過反觀自己生活中實際行動過程,來驗證是否已經改正了。

那麽,問題來了,我們怎麽知道自己有哪些毛病呢?怎麽判定哪些是毛病哪些不是毛病呢?就好像學生做題目一樣,得有老師批改才知道錯與對。可萬一老師批改錯了呢?

再有,每時每刻去探究自己的每一個行爲是對是錯,也容易變得神經質。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聖人、仙佛的指引了,以聖人的教誨,道教的教義,佛經來澄清自己的凡心,擺正自己的心。汙濁的欲望之心得以盡可能大的程度清洗,使得自己起碼知道哪些是絕對不能幹的。

當你把儒,道,佛的智慧都領會一通後,自然有一個對人生全面的了解和感悟了。心中自然就有了一把秤,來秤自己的心、腦、行爲幹淨程度了。

只有智慧才能做到一犯錯就察覺,智慧是我們天生就有的,誰也搶不走。是我們自己一點一滴把這個智慧慢慢遺忘、丟棄。

沒有智慧,就不能察覺自己離道,都離道了還怎麽修行?智慧的層級有儒到道再到佛菩薩,佛菩薩的智慧是最高的。

那我們第一步就從儒教我們做人的原則開始,就是孔子仁的教誨,不要覺得老套過時,仁是有根的,是從孝發根發芽壯大起來的。

在家孝敬父母、長輩,尊敬兄長、同輩年長者,出外對朋友講信用,尊重上級,服從領導……也就是三綱五常、倫理道德。

那就從這些著手了,自己是不是孝順了?是不是講信用了?做事是不是符合禮了?是不是非禮勿視了?是不是非禮勿聽了?是不是非禮勿言了?是不是非禮勿動了?

能做到這些就已經是天花板了。

平時自己是不是大街上張望帥哥美女?東張西望分神誤事。

看見美好的,就心生妒忌,抱怨命運不公?

聽到好聽的就沈迷不問世事?

這些都是在損毀你的智慧,消減你的正能量值。

只要找到正確的道,認識到了,就能照應自身行爲、思緒,就能事來就應,應了就斷,日久自然感應智慧。

這些毛病斬斷越多,智慧就回歸越多。

講的有點混亂,隨想隨講,有不對的地方請給予指正批評。有更好的建議就直接評論裏增益。不爲名不爲利,暢談一番。



*靠信仰活著是一種貧乏*

信仰是一種疾病。靠信仰生活的人很貧乏。但整個人類絕大多數還都是需要它。因此人類中真正的健康者和真正的富足者還很少。他們是貧窮的和不健康的---不健康和貧窮到只能靠需要一種信仰來維持存在或獲得生存的理由或快樂。在我看來,真正的健康和富有者是不需要信仰的,信仰是連于未來的一種牽引。它是一種頭腦空虛的最後填補。

信仰是一種藥,它正是治人的那種空虛之病的。如果你是健康的,如果你的頭腦沒有病,那麽你還需要空虛嗎?你還要信仰幹什麽?信仰是頭腦的迷信。是頭腦最後的支撐。

如果你真正的禅悟生命的本質,那麽信仰就會被自動的丟開。你不再需要什麽信仰,因爲信仰不是生活。

而真正的生活恰是沒有信仰沒有迷信沒有幻想,只有生活的生活。很少有人能達到這個狀態,包括一些修行的人---修行的人也是有信仰的,比如他們信佛、信基督等,這都是一種信仰。

信仰常常導致教條或形式主義。你可以藉由信仰某種東西而到達某處,但信仰必須被及時的丟開,否則信仰本身將成爲你靈性成長的一種阻礙。

任何東西都不能成爲你的信仰。如果要是有一個信仰存在的話,那就是"沒有信仰"---如果你想要求有一個信仰存在,那麽就信仰沒有信仰吧。信仰往往在開始引導你,但到最後卻阻礙你。你很容易被它引導,但後來你卻很難將它擺脫掉。

所以,你不能輕易地就有信仰。信仰是一種催眠。你信仰什麽你就是在被什麽所催眠。你信仰的越久,你就被催眠的越深。信仰是最爲神奇的催眠,你越信它你被催眠的越深。---如果你不想被任何東西所催眠,惟一的方法是保持沒有信仰。



你信仰仏教,你就是在接受仏教的催眠。你信仰基 督,你就是在接受基 督的催眠。---而催眠總是在令你神志不清。當你有了信仰後,你覺得你很清醒,你越覺得清醒越說明你被催眠的越深---因爲那個催眠是在不斷地告訴你你信我你將越來越清醒---你越感覺清醒,其實你就越往催眠裏滑得越深。

這正是信仰的反常:在信仰裏,你越覺得你越清醒,說明你越被催眠的很深。記住我的話,你要想保持真正的清醒---惟一的方法是沒有任何信仰,沒有任何可信的。你只需要帶著覺知走向未知,不用懷著某個信仰向前走。信仰就是那個咒語,它其實在將你導入某個設定的地方。你信仰,你就是在接受催眠和正在被催眠。

什麽都不需要信仰,就每時每刻地呆在那個每時每刻的狀態裏。沒有信仰,沒有指引,沒有神,也沒有修煉---就只有狀態,只有一個"在"接著一個的"在"……象老子一樣,什麽都沒有,就只有"他"---那個"在"。

你什麽都不用需要,你只要你那個"在"在就行。不要學什麽佛的教義或基督的信條---學它們你就是在被它們所導引,所催眠,所誤導。---你一定要記住我的提示,你不是在學它們,你只是在通過它們到達你自己。

你不能將學習它們或信仰它們當成你生存的內容---它們只是個橋---你決不能把橋當成你的目標。你的目標是到那兒與在那兒。

你可以宣稱自己有信仰---但你不要信仰那些內容和形式---你真正信仰的應是那個信仰所教化出來的你的"本性"。



任何信仰者信仰其信仰的內容及形式者---必將把信仰本身作爲存在的目的---那麽此時信仰將成爲阻礙。因爲任何信仰對于你來講仍是外在而不是內在。而你所有的修行努力目標是內在的。所以你必不能爲信仰所誤導。信仰是最容易誤導人的一種魔鬼。所以,信仰必須被丟開或不能被那麽所重視。

堅持外在有信仰的人或十分渴望信仰的人---內在都非常的虛弱---因此他們虛弱到得用一種東西來強化自己。需要信仰的人都是一些陽萎患者,都是一些性功能障礙者---因爲此時信仰就是偉哥。

而健康的人是不需要偉哥的,---因此真正健康的人也不需要信仰。信仰是迄今爲止惟一被人類認可的迷信。信仰的本質就是迷信,而其它的迷信都被否認,但信仰卻被允許。這正是信仰堂而皇之或理直氣壯地跟隨信仰者的原因之一了。

當一個人真正的什麽信仰都不需要了,什麽東西都不再被強迫地相信或需要了---那麽他才能真正的"順其自然"。有所信仰就無法真正的自然,包括信仰"自然"---即使你信仰"自然",那麽真正的自然就已在被改變了。因此包括信仰自然也不能被導致。

任何信仰都是導致指向未來的。信仰指向未來,其實就是一種夢想或幻想,甚至是空想。我們不能靠想象來生活。生活不是想象。生活就是一個"在"接著一個"在"的在。你越"在"那個點上,你生活的越充實,你越遠離那個點,你生活的就越虛。

過分的信仰是拉著你離開那個"點"而向遠處去。信仰在讓你離開生活。信仰在讓你越來越不是在生活,而是在幻想。所以丟開那個信仰,直向那個真理走去。其實真理不用你來幻想,真正就在那兒,真正禅悟的人從不幻想,也不信仰,他是直接向真理走去。

他在一步步地朝那兒走,他不需要信仰但他同樣也走的非常踏實與有力。信仰常常給人一種假象:就是信仰常常導致出堅定或有力,---其實這不是真正的堅定與有力,它是一種被催眠後的教唆或指令,而真正的堅定和有力是來自那些看到真理並擁抱真理的人。因爲前者是催"眠"的,後者是清醒的。

清醒者的堅定或力量總是大于不清醒者,因爲不清醒者一旦醒來,他就會改變或動搖。對于一個有信仰的人,當信仰喪失或灘塌,他就會瘋或發瘋。而清醒者一直很甯和與穩定,因爲他一直在看到真相。所有的恐懼均來自于無法洞見真相,而看到真相的人不會再害怕。

害怕的本質是一種朝向死亡的假想。如果你沒有朝向死亡朝向傷害的假設想象,那麽就不會有害怕。信仰並非導致你無懼,相反信仰令你很恐慌不安。



因爲只要你"有",你就有害怕;除非你什麽都沒有。因爲你一"有",你就在擔心那個"有"的喪失,所以害怕或不安全感隨即産生。信仰也是---信仰對你也是一種有,當你"有"信仰時,恐懼也就産生。所以,信仰並不能給你帶來真正的無懼,相反信仰令你恐慌不安。

所有的信仰都在引導人進入一段狹窄的路。因爲一個信仰總是排斥另一個信仰。如果你信從多個信仰,那麽信仰就不再叫信仰,信仰如愛情一樣,具有排它性。你要想走入更爲廣闊的天地,你要想不被任何都東西所限定,那麽只有一個路可走:那就是什麽信仰都沒有---只來信仰一個信仰:沒有信仰。

當沒有信仰時,路會一下寬了許多;當沒有信仰時,很多東西紛紛向你擁來。當沒信仰時,就有了一切,因爲那些東西不會再被信仰所排斥了。

你的信仰在排斥它周圍的存在,你的信仰很可能導致你的路在變窄。所以,丟開信仰,路會變寬。有時丟開信仰,就會茅塞頓開。

信仰是初期有它的作用,但如果你要信它一把,那麽請注意它的後期對你思維的影響。事實上,一開始當你在信某一種東西時,你其實就在排斥這種東西的對立面存在。因此,你信---你就是在救活一部分而殺死另一部分。如果你沒有"信",那麽所有的都會存在。所以,變成無信的,那麽你就成富有的。任何圈定都會導致狹窄、喪失和貧乏。

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在信仰什麽或信一種什麽東西。事實上他們都被在被他們的"信"所限定。基督信上帝,仏陀信仏或什麽其它的存在,其實他們都是有限的,只有什麽都不信的人才是無限的。

老子沒有他的教,也無他的信---所以老子在諸多開悟的人中間是最真正得道的。他不在天上,也未在地下,他就在人間。他一無所有,但他無所不有。這就是老子的神秘和偉大。老子是沒有信仰的,因此老子是無邊無際的。

基督或佛陀他們有信仰,所以他們不如老子更寬廣。他們每個頂多是星球,而老子是宇宙。這就是老子與他們的差別與區別。所以,我一再說要禅悟老子,要成爲老子---因爲老子是真正自然的,老子是真正宇宙的。

禅悟老子就是禅悟宇宙,禅悟真正的自然---老子是這個存在的整體,而其它的佛或基督什麽的,都只是這個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說是很大的一個部分而已。所以,禅透老子,丟掉信仰---丟掉一切,而又擁有一切……這正是這個存在最簡單的偉大。

丟掉信仰,成爲沒信仰的,這應該成爲所有的老子的在的狀態。沒有信仰,便有了存在的快樂。有信仰是無法有存在的快樂的。---你可能有其它的快樂,但無法有存在的快樂。

而存在的快樂是整個存在中最爲簡單而又最爲欣悅的快樂。這個快樂是其它快樂所無法取代的。信仰的誕生是你成長的一個重要的點,同樣信仰的丟棄,又是你成長的另一個重要的點。

一個是你社會的成長,一個是你靈性的成長。信仰的誕生與丟棄是你的兩個成熟:一個是社會的成熟,一個是靈性的成熟,而後者才是更高層次的成熟。……所以,我允許信仰誕生,也允許信仰死亡,無論信仰出生還是死亡---它都是一種成熟,一種你在通往靈魂之路上的成熟。



有信仰就允許有信仰,信仰死亡也不要悲傷,這恰是你又一個層面上的成長。---你什麽都不相信了並非你糊塗了,它正如你什麽都相信了一樣,是你靈性真正的成熟了。成爲有信仰的還是無信仰的---都是你路中所經曆的。你路上所經曆的,就都好好收藏和保留吧。

一切都是有價值的,在你的生命存在之中,---沒有無價值的存在發生。你也許覺得它是無意義,但它並非說明它沒有,而是你還沒找到。……好吧,關于信仰就此暫作這些,用我的有限給你的無限引個路,讓一切未知的東西都現形吧---讓神秘說出它的秘密,這正是存在中最爲有趣的事情。好吧,結束我的所談,給你們存在的祝福。



*信仰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人們需要信仰嗎?*

信仰對人類生活有多方面影響,帶來心理、社會和生存益處,但也存在分裂、不寬容等批評。是否信仰是個人選擇,理性、科學和人文主義提供替代意義。需批判性看待信仰,促進包容、同情和公正的社會。

信仰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人們需要信仰嗎?

信仰是一個複雜而多方面的概念,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神學家和科學家一直在爭論和探索。信仰的核心是指對更高權力、一套原則或特定世界觀的根深蒂固的信任或信心。人們需要信仰嗎?它是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沒有它我們能駕馭複雜的存在?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信仰的各個方面,並探討它在人類生活中的意義。

信仰的心理益處

研究表明,信仰可以對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産生深遠的影響。研究發現,信仰堅定的人往往會經曆較低水平的壓力、焦慮和抑郁。這是因爲信仰可以提供一種目的感、意義感和方向感,這可以幫助個人更輕松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此外,信仰可以提供一種社區和歸屬感,這對人類的繁榮至關重要。

信仰的一個關鍵心理益處是它能夠提供一種控制感和能動性。當面臨不確定性或逆境時,有信仰的人可能會覺得更有能力應對他們的處境,因爲他們相信有更高的力量在指導他們。這種控制感在危機時刻尤其重要,比如失去親人或患重病。

信仰的社會效益

信仰不僅僅是一種個人現象;它也具有重大的社會影響。縱觀曆史,信仰在塑造文化規範、價值觀和制度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信仰的社區爲無數人提供了歸屬感和身份認同感,並經常成爲社會支持和團結的來源。

此外,信仰激發了無數慈善、同情和利他主義的行爲。許多信仰組織致力于爲窮人、邊緣化群體和弱勢群體服務,並爲社會正義和人權做出了重大貢獻。從這個意義上說,信仰可以被視爲一種強大的善的力量,激勵個人爲改善社會而努力。

信仰的存在益處

信仰還可以提供生活的意義和目的感,這對人類的繁榮至關重要。讓-保羅·薩特和馬丁·海德格爾等存在主義哲學家認爲,人類的存在本質上是不確定和模糊的,信仰可以提供一種駕馭這種不確定性的方法。

對許多人來說,信仰提供了一種超越感,一種生活比世俗和平凡更多的感覺。信仰可以激勵個人追求偉大,追求自己的激情和價值觀,過上有目的、有意義的生活。

信仰批判

雖然信仰可以帶來許多好處,但它並非沒有批評者。一些人認爲,信仰可能是分裂、不寬容和沖突的根源。縱觀曆史,信仰一直被用來爲暴力、壓迫和歧視辯護,並經常成爲不同文化和社區之間緊張關系的根源。

此外,信仰可以被視爲一種逃避現實的形式,一種避免世界複雜性和挑戰的方式。一些批評者認爲,信仰會導致個人放棄批判性思維和懷疑主義,接受教條和未經證實的主張。

信仰的替代品

人需要信仰嗎?一些人認爲,信仰不是人類繁榮的必要條件,在理性、科學和人文主義中可以找到其他形式的意義和目的。啓蒙運動的理性、寬容和個人主義價值觀爲信仰提供了一種強大的替代選擇,並激勵了無數人過上有目的和意義的生活,而不依賴于宗教或精神信仰。

此外,世俗人文主義的興起爲理解人類的存在和現實的本質提供了新的框架。世俗人文主義強調人類尊嚴、同情心和同理心的重要性,並爲沒有信仰的美好生活提供了道德和哲學框架。

結論 :  總之,信仰是一個複雜而多方面的現象,在人類曆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雖然信仰可以帶來許多好處,包括心理、社會和生存方面的好處,但它並非沒有批評者。對信仰的批判強調了教條主義、不寬容和分裂的潛在危險,以及批判性思維和懷疑主義的重要性。

歸根結底,人們是否需要信仰是個人選擇和信念的問題。對一些人來說,信仰提供了一種意義、目的和方向感,是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他人來說,意義和目的的替代形式可以在理性、科學和人文主義中找到。

當我們駕馭現代生活的複雜性時,以批判性和細致入微的視角對待信仰至關重要。通過承認信仰的好處和局限性,我們可以努力創造一個更具包容性、同情心和公正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所有信仰的人都可以茁壯成長,沒有信仰的人也可以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