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美兩國關系的競爭性不一定要造成衝突
*專家:中美兩國關系的競爭性不一定要造成衝突*
【第十一屆北京香山論壇將于9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美國軍方派出比去年級別更高、資曆更深的代表參會。在“高端訪談”中設置了“中美關系”的專門話題,在平行分組會議中設置了“中美正確相處之道”議題。專家表示,中美兩國關系的競爭性不一定要造成沖突,雙方要負責任地處理好競爭關系。】
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教授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記者采訪時說:
“現在,從結構上來講,中美兩國關系是競爭性的,但是競爭不一定要造成沖突,即使競爭也可以管控好競爭。我覺得這就是現在雙方要做的事情,要管控競爭,要負責任地處理好競爭關系。”
吳心伯教授認爲,中俄在美國遏制下加強合作,但俄美關系和中美關系卻又有所不同。
他指出:“如果把俄羅斯放進來,中美俄這樣的三邊關系,我覺得當下的情況是,中國和俄羅斯都同時受到美國的遏制和打壓,所以中俄加強彼此之間的合作,也有應對美國打壓的一個方面。但是俄羅斯跟美國的關系和中國跟美國的關系又有所不同,俄羅斯跟美國的關系現在完全是對抗性的和沖突性的。中美之間既有對抗摩擦,但是也有交流有合作,比如在貿易領域,所以這個關系它又不是完全一樣的。”
第十一屆北京香山論壇于9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主題爲“共築和平、共享未來”。本屆論壇共有100余個國家、國際組織官方代表團的500余名代表,以及200余名中外專家學者出席。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福明上將、白俄羅斯國防部長赫列甯·維克托中將、越南國防部長潘文江大將、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等出席此次論壇。
本屆論壇設置“安全合作與亞太繁榮穩定”“多極化與國際秩序走向”“‘全球南方’與世界和平發展”“國際機制與全球安全治理”4個全體會議議題,以及“東盟與亞太地區安全架構”“維護東北亞安全穩定”“歐洲安全走向”“中東和平願景”“中美正確相處之道”“新興技術向善”“國際軍控的未來”“武裝沖突中的人道主義危機”8個平行分組會議議題。---來源: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梵蒂岡視亞洲爲世界發展新中心*
【87歲的羅馬教皇弗朗西斯將于本周完成自2013年領導天主教會以來時間最長的出訪。他亞洲之行的最後一站是新加坡,周三抵達新加坡。此次訪問將持續至9月13日。他在爲期12天的行程中已經訪問了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東帝汶。】
教宗方濟各將成爲第二位訪問新加坡的羅馬教皇。第一個是約翰·保羅二世,他在1986年在新加坡停留了五個小時。
來自馬來西亞和文萊的天主教徒預計將參加在新加坡一個可容納六萬多人的體育場舉行的教宗公開彌撒。在新加坡大約75%的人口是華人。其中19%的人信仰天主教。新加坡有200多個教堂、天主教教區、學校、其他教育機構、醫院和慈善基金會,其活動得到有影響力的華人僑民的支持。
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宗教研究中心專家鮑裏斯·馬雷舍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采訪時表示,教皇此次訪問新加坡,體現了梵蒂岡對天主教徒爲國家繁榮做出貢獻的尊重和認可。
鮑裏斯·馬雷舍夫專家說:“新加坡和中國一樣,是一個多宗教國家。這也是中國大陸密切關注教宗新加坡之行的原因之一。鑒于華僑在新加坡的影響力,中國可能會對政府機構與天主教會關系的形式感興趣。東南亞和大洋洲正在成爲梵蒂岡活動的新地域,這也是梵蒂岡主教此次訪問受到中國大陸關注的另一原因。”
就在教宗方濟各牧靈之旅前夕,《梵蒂岡新聞》指出,天主教會的未來在亞洲。中梵關系專家斯坦尼斯拉夫·斯特列米德洛夫斯基在接受衛星通訊社采訪時預測,這可能會在20至30年內發生。
他說:“有傳統的西歐天主教,有美國的,有非洲的。現在,顯然亞洲天主教時代有可能將一定的重心轉移到亞洲。不過,教廷新任教皇後,梵蒂岡可能又將回到以前的親歐洲、親西方的政策。歐洲主教更希望歐洲繼續成爲中心。但重心向亞洲的轉移可能與亞洲的經濟增長及其人口潛力有關。”
對于梵蒂岡來說,中國大陸已成爲新的活動領域,羅馬教廷正在努力改善雙邊關系。斯坦尼斯拉夫·斯特列米德洛夫斯基在接受衛星通訊社采訪時指出,梵蒂岡與北京于2018年簽署的主教任命協議今年秋天很有可能第三次延期。
斯坦尼斯拉夫·斯特列米德洛夫斯基專家說:“一切都在朝著延長這份文件的方向發展。梵蒂岡最近承認中國最年長的天主教主教之一、95歲的天津主教的資格。羅馬教廷新聞處認爲此次活動是梵蒂岡與中國政府近年來建立對話的積極成果。
這位主教不是中國天主教徒愛國會的成員,但他得到了中國的承認。這意味著該協議將延長兩年。屆時中梵關系雖將采取謹慎、緩慢的步伐,但仍將發展。目前這是梵蒂岡以前政策的延續。如果梵蒂岡最終放棄與台灣的官方關系,將會出台新政策。”
在天主教會和西方政界一直竭力將教皇政府拖入反華運動之時,梵蒂岡卻在改善與北京的關系。因意識形態原因,梵蒂岡被指控與中國的關系背叛了羅馬天主教會的宗旨。隨著主教任命協議可能續簽日期的臨近,教廷面臨的壓力有可能加劇。---來源: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東石油或將提升人民幣作爲國際支付手段的受歡迎程度*
【發展能源、金融、高科技等領域的合作將成爲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沙特和阿聯酋的一系列會談的主要議題。李強對兩國訪問的時間爲 9月10日至13日。】
日前沙特工業和礦産資源大臣胡拉耶夫“加劇”了中國總理此次中東之行的議程。他在9月初訪華後接受亞洲媒體采訪時表示,沙特在貿易支付中使用人民幣的態度是“積極的”。他指出,沙特對以人民幣支付向中國供應石油的想法持開放態度。
中國已成爲許多阿拉伯和海灣穆斯林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許多國家正積極尋求減少貿易對美元的依賴,因此支付體系多元化以及以本國貨幣與中國進行貿易結算正成爲雙邊金融合作的優先選項之一。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全球化與中國現代化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志民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采訪時表示,在中國與中東國家的能源合作中,人民幣結算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
王志民所長說:“包括沙特在內的中東地區國家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參與方,近年來雙方的合作日趨緊密,去年中國和阿拉伯國家還就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達成一致。當前中東地區是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氣的重要産地之一,能源合作是其對外合作的主要方向。
在中國與中東國家的能源合作中,人民幣結算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而中國推進與中東國家在能源交易上使用人民幣結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長期過程,需要通過逐步的改革和開放,以及市場的自然選擇來實現。另外,考慮到與美國的關系,沙特等石油輸出國在跨境原油交易結算中使用人民幣的過程或許也不會一帆風順。
近年來中東國家‘去美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比如去年中國人民銀行與沙特中央銀行就簽署了一定規模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此次沙特方面再次表現出對使用人民幣結算石油的興趣,反映出國際貨幣體系正在呈多元化發展趨勢,包括美元在國際支付中的份額也在下降。
實際上多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無論是在世界政治還是世界經濟領域。目前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顯著上升,包括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和投票權也顯著增加。對此我認爲無論哪一個國家,都需要適應多元化的發展,因爲這一趨勢是任何國家都無法阻擋的。”
7月份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的份額達到創紀錄的4.74%,高于6月份的4.61%。這是來自SWIFT支付系統的統計數據。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受歡迎程度已經連續第九個月排名第四。而在貿易結算中,人民幣的市場份額爲6%,僅次于美元,連續第二個月超過歐元。
政治技術中心專家尼基塔·馬斯連尼科夫預測,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份額會逐步增長。
尼基塔·馬斯連尼科夫專家說:“到本十年末人民幣所占份額可能會達到 7-8%,其中包括中國與海灣國家的石油交易。不過,地區石油貿易商會面臨來自其他市場參與者的強大壓力,包括政治壓力,因此做出准確的預測相當困難。
另外,統一的金磚國家結算體系早晚會出現。沙特也想加入該體系。世界貿易的態勢,特別是能源資源的態勢,也非常不確定。擴大人民幣貿易是可能的,但目前尚不清楚未來的貿易規模會與目前的貿易規模有怎樣的差異。現在油價已經下跌,預測相當不確定;到今年年底每桶價格很可能在75美元左右。
還會發生大規模能源轉型,因此很難說全球石油需求會無限擴張。會以某種方式影響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所占份額增長的另一個因素是各國推出自己的數字貨幣。目前全球有70多家央行正在以某種形式開發這些項目。俄羅斯和中國也在積極測試各自的數字貨幣。全球貨幣體系的數字化有可能將導致各國貨幣支付的重大調整。”
美國對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所占份額不斷增加當然會感到擔憂,尤其是在能源領域,因爲這將意味著石油美元時代的終結。正因爲如此,美國正企圖人爲地縮小人民幣的流通範圍。近日美國衆議院支持一項倡議,要求美國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代表“反對增加”人民幣在特別提款權籃子中的份額。
尼基塔·馬斯連尼科夫專家認爲,這項法案從實用角度來看毫無價值。
他說:“這在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美國立法者對中國影響力日益增長的恐懼,企圖利用阻礙中國發展的決定來傷害中方。這一決定只對美國國內政治有意義。由于總統競選結果不確定,政客們必須表明他們正在盡最大努力遏制中國。但到目前爲止這一倡議的效果微乎其微。改變提款權的結構需要很多年的時間,因爲首先國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份額必須改變。但不管怎樣,這不會對人民幣的全球地位産生重大影響。”
人民幣在國際支付結算中的占比將主要並且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增長質量及其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的影響。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將是中國將如何繼續參與合作解決全球債務問題。例如,今天中國對非洲和南亞國家提出的幫助它們平衡本國預算、穩定貨幣和金融體系的請求做出了靈活而積極的反應。這些問題正在得到解決,包括使用本國貨幣的貨幣互換,進而縮小美元的流通範圍。---來源: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