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幾百個國外裝修案例,總結出4個建議,照著裝,讓你愛上回家
有沒有一種感覺 : 去誰家都好像看到自己家的樣子!
差不多的格局,類似的設計,相同的布置…… 你最滿意的一門到頂,發現家家都有; 你喜歡的島台餐桌,樓上樓下都用上了; 你選了很久的客廳家具,跟朋友家的撞車了……
我經常翻看國外的一些裝修案例,最大的感受在于:其更加凸顯出自然、隨意!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具有“松弛感”,具有讓人放松下來的、慢生活氣息:
反觀當下我們很多業主裝修的房子,像是對待流水線的産品,用著同樣的結構,同樣的産品,同樣的理念……最後打造出略顯刻意、甚至過度裝修、缺乏煙火氣的效果。
比如客廳: 國外更多的功能是會客,而我們的客廳理解就是個日常看電視的地方。 即使平時不怎麽看,電視也一家比一家大。
你覺得我崇洋媚外?
那不如接著往下看看再說。
同樣是室內裝修,造成國內外差異明顯的原因是什麽呢?
我敢肯定:大多數人心裏的答案都想對了。
對,就是因爲我們買的都是差不多戶型設計的商品房!
這極大限制了很多設計的發揮……
丁是丁卯是卯,一個蘿蔔一個坑,意味著所有功能區的位置基本是定死的,層高普遍不高,而且還有該死的公攤面積,本來130平的房子,室內可能100都不到……
面積小,功能區固定,使得所有設計都只能以優先滿足實用爲主。
而國外的房子,很多都有較高的層高,或者較大的面積,內部布局流暢,結構也並沒有框死,給予了設計師較大的發揮空間:
那僅僅是因爲房子的問題嗎?
不。裝修觀念的差異,是更重要的原因。
現在回想一下:你准備裝修時,最先考慮的是什麽?
是預算,是風格,是該找哪家裝修公司,是如何避坑……?
這些都對,而且都很有必要!但是,唯獨忘了一件事:
你想要什麽樣的生活?
房子和裝修都是爲生活服務的,而我們把裝修更多的看待爲:住進新房子,這個房子要氣派,要好看……,尤其是好看,簡直是廣大業主裝修的第一目標。
但是,什麽叫好看?
你的審美和預算如果跟不上,會覺得這就是好看:
稍微再好一點,你會裝成這樣:
預算再高點可能是這個效果:
從本質來說,並沒有區別,因爲只是材料的好壞,搭配的選擇。
你會問:除了這個還能有什麽區別?
這就不得不提到上面說到的:觀念差異!
有人總結: 國內裝修更注重形式的表達! 國外裝修更注重人與空間的關系!
我覺得這個總結的很對。
因爲注重形式表達,所以我們有了各種背景牆、吊頂、材質、尺寸……
特別是受到樣板房的影響,爲了展示和吸引購房者,開發商全力的去凸顯樣板房的豪華和精致,大理石、岩板、金屬等元素充斥,業主呢,大多一味的跟風,參考樣板房現成的設計,再把一些自己喜歡的流行的元素搬進家裏……這就成了最終的裝修方案。
因此花費大量的成本,做複雜的吊頂,花哨的牆面造型,各種的燈光設計……
乍看很豪華,實際住一段時間,就會感到疲憊和厭倦,因爲自己並不是真的喜歡,或者說並不是真的需要一些東西,而且~~~去誰家都是這樣。
對于風格,國內裝修公司的理解壓根就是基礎階段——元素堆積,生搬硬套。只有一些有實力有經驗的設計師能做出個性化表達。
那這種情況是不是沒辦法改變呢?
有!
其實有些業主知道,並且已經在做了。
1、硬裝一切從簡,軟裝加倍發力。
說簡單點,就是那句爛大街的:輕裝修,重裝飾。大部分都是白牆、白頂 :
稍微複雜一點,就是加一圈造型 :
我看過幾百家案例,不能說所有,但80%以上是如此。
2、對材質的運用不拘一格。
原木,陶瓷,布藝,棉麻,金屬,真皮都有出現,只要覺得需要就會用,而不是考慮適不適合風格的問題。
……但基本都是比較素雅、溫和的質感,很少選擇高光的面板、岩板類材質。
且比較擅長利用舊物,如花瓶,凳子,桌子……用來營造空間安靜,祥和的氛圍。
3、軟裝看似比較隨意,但不會顯亂,個性化表達比較多,不會因爲擺而擺。
國外軟裝設計大多數跟業主的興趣愛好、日常生活有關,所以即使某個東西擺放位置不合適,也不會顯得突兀,因爲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把茶杯放在茶幾上一樣尋常。
而咱們有些朋友呢?
軟裝飾品類完全照搬網上案例,暴力熊火的時候跟著買,擺在家裏自己都不知道想表達什麽意思?
家裏的敞開格沒想到放什麽,就網上買成套的擺件放上去……最後落灰了也沒拿下來過……
這樣的裝飾一段時間後你不會再注意到,也沒有任何情緒價值,還不如不擺……
4、你應該意識到,房子是爲自己的生活服務的。你裝修的不止是房子,還是自己的生活,體驗。
因此可以跳脫出來看,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多融入進去,而不是循規滔距,認爲必須怎樣做,更不該認爲別人都這樣做,所以我也應該這樣做……
我說完了。
怎麽辦,你自己決定。
以上。
我是廠長,一個做了13年全實木定制的家居人,半吊子設計。今年下半年,我們的目標是幫助100位客戶打造舒適、健康的居家環境。---來源: 手工制作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