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沒上過大學的新西蘭人,正在挑戰馬斯克
圖源丨Midjourney
盡管SpaceX已經在全球航天的發射次數、入軌質量、回收成功率等方面一騎絕塵,而這並不耽誤後起之秀走出獨立的發展曲線。
火箭實驗室(Rocket Lab)就是其中之一,這家公司在2023年完成了9次發射,有3個發射點,2個發射場,其主打產品「電子」號是全球第一個使用電驅動循環發動機的火箭。
如果將Rocket Lab50多次發射任務送入軌道的質量加起來,還不及獵鷹9號一次送得多。
「電子」號火箭主要用於向近地軌道發射小衛星,能將300公斤有效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LEO),針對太陽同步軌道(SSO)在500公裏高度的有效載荷能力為200公斤。而且其成本足夠低,這類火箭早期報價不到500萬美元,比獵鷹9號發射起步價6700萬美元,零頭都算不上。
圖源:每日宇航員,各類火箭比較
據報導,「電子」號火箭在去年實現部分復用,在衛星小型化的將來大有用處。有分析稱,2029年小型衛星發射市場規模約500億美元,Rocket Lab將占下10%。
Rocket Lab創立於2006年,從探空火箭做起,打破南半球火箭入軌零記錄,2018年開啟商業發射階段。在2020年後收購四家公司提供衛星追蹤、太空軟件、太陽能電力等太空服務,延展出豐富的業務線。2021年,它通過SPAC在納斯達克上市,主要業務為衛星發射和航天器製造,承接政府合同與商業任務,如NASA的CAPSTONE及SDA的5.15億美元衛星合同。
其創始人Peter Beck出生於沒有航天基礎的新西蘭,沒有上過大學但卻白手起家將Rocket Lab帶出新西蘭,走向納斯達克,上市時股權估市值為48億美元。
當前,Rocket Lab正在研發中型火箭「中子」號運載火箭,定位直接與獵鷹9號競爭,其發動機阿基米德於8月8日完成首次靜態點火測試。據悉,「中子」號火箭還將實現整流罩回收。
01, 「公交車」便宜,「出租車」也有市場
Rocket Lab的「電子」號火箭是小型運載火箭的價格領域沖出的一匹黑馬,在SpaceX稱霸的美國商業航天領域一反眾火箭公司的疲態,欣欣向榮。
據Rocket Lab的2024年Q2財報,公司發射服務收入在截至6月30日的6個月期間為6210萬美元,完成8次發射任務,如果粗略估算其發射報價,每次發射任務收入約776.25萬美元。
其創始人兼CEO Peter Beck把「電子」號火箭這類專享小運載系統比作「Uber打車」,把SpaceX的拼車服務比作「公交車」。這其中,「電子」號還能提供專項發射服務。
SpaceX「公交車」雖然便宜,但沒有「出租車」更好的靈活度,Peter Beck的目標則是以公交車的成本提供Uber的服務。
盡管輕型火箭無法與重型火箭直接比較,但它們都能運送小型載荷,如SpaceX的拼車服務。
據數據,SpaceX獵鷹9號拼車發射服務起步價為110萬美元,將200公斤有效載荷送入太陽同步軌道。即使價格非常公道,但Rocket Lab顯然更吸引需要發射比立方星更大的能力,但又不需要重型火箭服務的客戶。
6月,Rocket Lab與日本Synspective簽訂合同,要求2025年至2027年期間使用「電子」號火箭發射12枚StriX合成孔徑雷達 (SAR) 衛星,兩家沒有透露財務條款,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單筆「電子」號火箭訂單。有消息稱,這給Rocket Lab增加了7500萬美元收入。
圖源:SpaceNews,SynspectiveCEO 新井元之與Peter Beck握手
這其中提到的StriX便是一種小型SAR遙感衛星,發射質量為100kg,同等情況下Synspective會選擇性價比更高,並有定製化服務將SAR送入精確軌道的Rocket Lab。
由此,從發射成本來看,「電子」號火箭成為較小有效載荷更具成本效益的選擇,尤其是小型衛星的專載任務,Rocket Lab或許更具優勢。
據報道,在2022年11月20日,「電子」號火箭第16次發射中,攜帶了互聯網服務、太空垃圾處理評估以及地震監測等30顆小型衛星送往太空,其中24顆是「蜂群」衛星組網的衛星,旨在給全球提供物聯網服務,提供便宜的衛星通信支持。
未來十年將建造的所有衛星中,80%以上將是小型衛星和星座。「至今我們造出來的火箭,是為了裝載公交車大小一樣的航天器進入軌道使用,而這類航天器對指尖大小的裝置卻很不實用,」Peter Beck說。
圖源:YouTube,Peter TED演講(2019)
有分析指出,在星座巨型化的背景下,衛星製造正進入「工業化」大規模生產時代。小型衛星因重量輕、體積小、成本低、研製周期短的特點成為商業航天發射的首選。
2021年,SpaceX成立以來第一次全資收購了一家初創Swarm,一家專註於通過微型衛星提供窄帶數據服務的公司。SpaceX當初收購或許是看中其微型衛星和物聯網通信成本降低,來服務星鏈計劃。Swarm的衛星尺寸小至11×11×2.8厘米,重量僅400克,一本口袋書的大小,有利於靈活部署衛星網絡。
未來,在衛星小型化的趨勢中,兼具成本效益、發射頻率的Rocket Lab更可能成為最優選。
02, 已實現部分回收復用
讓Rocket Lab成為美國商業航天發射老二的「電子」號火箭受眾多航天愛好者關註。
自2017年5月以來,「電子」號火箭已經成功發射52次,成功48次,失敗4次,其中包含兩次初始試飛「It's a Test」(失敗)、「Still Testing」(成功)。
直到2018年11月,「電子」號火箭「It』s Business Time」一箭六星正式進入商發階段。
2018年1月的Rocket Lab成功試飛對全球發射記錄來說僅僅是一次入軌記錄,但卻是首次在南半球成功發射火箭並入軌,發射地點是Mahia, LC-1A,這是新西蘭唯一的航天發射場,也是唯一的進行近地軌道飛行的商發場。
彼時,「電子」號以超低發射價格聞名,有人評價:「未來,這個發射商可能成為全球小微衛星市場的一條鯰魚。」
它被稱為運載效率最高的小型運載火箭之一。據官網描述,截至目前,「電子」號是全球僅有的可重復使用的小型運載火箭,已成功部署192顆衛星,有3座專用發射臺。長度18m、直徑1.2米,2+Kick級,乾重1284kg,濕重13000kg,起飛重量13t。
圖源:Rocket Lab
據航天愛好者分析,小於100t起飛質量的火箭運載系數很難達到1.5%,而「電子」號將運載系數做到了2.3%(LEO有效載荷300kg/起飛質量13t),堪稱奇跡。「『電子』號之所以能在這種體量上做到這麼高的運載系數,歸功於其大幅度的技術創新,如碳纖維復材件體、液煤共底儲箱、電動泵發動機等。」
圖源:eoPortal
「電子」號火箭不僅是個小而精悍的「出租車」,還是全球第一個使用電動泵發動機的火箭,是特立獨行的Electron運載火箭。
據官網介紹,Rocket Lab的盧瑟福Rutherford發動機重約35公斤,是世界上第一款發射到太空的3D打印電動泵發動機。該發動機於2013年開發,同年試射了第一臺。
盧瑟福是世界上使用3D打印材料部件最多的火箭發動機,在24小時內就能打印出來。這一點,暗含了Peter Beck的未來目標——提高火箭發射頻率。
Peter誇了一句海口,「實際上,我們被授權在未來30年內每72小時發射一次,我們這家私企能發射的次數加起來比整個美國都多。同樣,我們每72小時就得造一枚火箭。」那麼,他們需要全新的程序和系統去製造發動機,而不是傳統發動機的按月/年計算的製造時間。
「電子」號對盧瑟福的成功運用,表明他們做到了。據財報,Rocket Lab在2024年前6個月製造6枚運載火箭,生產率穩定,生產周期從30天縮減至18天。
據悉,盧瑟福發動機用作「電子」號運載火箭的第一級和第二級,第一級設有9臺,第二級有一臺真空優化版發動機。盧瑟福發動機采用無刷直流電動機和高性能鋰集合無電池來驅動推進泵,減少燃氣發動機循環發動機所需的復雜渦輪機械。
即,盧瑟福發動機製造的難度降低,效率卻能達到90%,且主要部件如燃燒室、噴射器、泵、主推進閥采用3D打印,衛星發射的精確度控製在1.4公裏以內,提高了靈活性也縮短了生產時間。
「電子」號火箭製造流程簡化、采用3D打印及專註小型載荷類別的特點,使其與大型火箭的開發成本相比較低。據Payload,Rocket Lab約花費1億美元將「電子」號火箭送入軌道,開發成本與獵鷹1號的9000萬美元(經通脹調整為1.31億美元)相當,獵鷹9號最終成本則為3.9億美元(扣除通脹因素後為5.54億美元)。「電子」號火箭在一列中小型火箭裏開發成本最低,不到LVM3(印度)的四分之一。
圖源:Payload
此前,馬斯克沒再繼續造獵鷹1號,轉向重型火箭賽道,將輕型火箭市場的蛋糕留了出來。
而就是這樣經濟實惠的開發條件下,2019年,Rocket Lab還提出了火箭回收復用方案。因為獵鷹9號運載的一子級實現回收復用後,單位載荷成本大大降低,發射周期縮短至不到1月。據2021年《衛星與網絡》數據,「電子」號一子級的製造周期約30天,占整箭生產時長40%,成本占整箭50%。
單從回收數據來看,截至2024年8月12日,SpaceX已經成功回收獵鷹9號助推器348次,其中322次成功,成功率為92.5%,實現了每月多次的發射節奏。
同樣,如果「電子」號火箭無法實現一子級回收,則難以達到其擬定的「一周一發」頻率和節約成本的目標。
「電子」號火箭成為回收風潮的一員。因為「電子」火箭是中小型火箭,所有的推進劑將用於發送載荷入軌,無法跟獵鷹9號一樣,保留足夠的余量推進劑實現垂直反推著陸回收。
Rocket Lab設想的回收方案很酷。最初,他們計劃采用「無動力啟動減速+直升機空中捕獲」的方案,也就是「空撈」。
圖源:seradata,直升機回收方案
火箭一子級隨著穩定阻力傘拉開後,降速減緩,此時準備好的直升機通過三角鉤掛住引導傘和主傘的繩子,成功實現回收。「空撈」的好處是,一子級不會降落到海面造成腐蝕,而且簡單直接。
圖源:The Verge
這方法看似簡單,卻花了3年時間試驗,歷經2次失敗。難點在於,要保證一子級降落位置可控,降落傘要在超聲速的情況下成功減速,直升機承載住一子級再入過程中的重量並向水平方向移動。
據統計,2019年12月,第10次「電子」號發射任務首次嘗試一子級再入實驗。安裝BRUTUS火箭「黑匣子」收集一子級再入時的重要數據,包括實時傳輸和記錄視頻。
一年後的11月,第16次「電子」號發射任務試驗主降落系統(MDS)。據稱,該系統可以使最終濺落速度降低至10m/s,這次任務完成首次一子級回收,濺落海面的一子級采用回收船運回。不到半年,第20次「電子」號任務中,第二次一子級回收試驗中,主降落系統運行正常。
圖源:Space,任務名"Don't Stop Me Now"電子號火箭,2020年
一切準備就緒,進入實戰階段。Rocket Lab在2022年5月首次嘗試直升機回收火箭助推器,因直升機負載參數超過模擬捕捉箭體時的數值,未能按計劃運到地面,拋入海中。
圖源:ZDnet
同年11月,第二次嘗試直升機回收時,任務代號被定為「Catch Me If You Can」。直升機S-92前往回收區域卻沒發現一子級的蹤影,空中捕撈再次失敗。
圖源:TechCrunch
經過兩次失敗實驗後,Rocket Lab在2023年改為「箭體傘降、緩降落海、船只打撈」的新方案,並在2023年7月成功回收火箭一級,並在8月的「電子」號發射中使用了飛行過的發動機組件重新組裝(9臺盧瑟福發動機中的一臺),離復用更進一步,至少證明其他私營企業也可以做到部分復用。
圖源:SpaceNews,2023年8月第40次「電子」號火箭任務成功復用一臺盧瑟福發動機
低成本造火箭,再實現部分回收,是全球少有公司能達到的創新水平。
我國民營公司深藍航天液體運載火箭「星雲-1」在2023年8月整機試車,液氧煤油發動機「雷霆-R1」已初步具備完成運載火箭一子級回收飛行任務的能力。
深藍航天創始人霍亮在訪談中表示,這接近SpaceX在2015年的發展階段。「從市場份額來看,SpaceX占據絕大部分,它憑借著回收火箭達到了現狀,我對回收火箭的未來發展非常看好。它是一個具有顛覆性特征的產品,會淘汰掉大部分傳統的一次性火箭。」
03, 沒上過大學造出一枚火箭
2021年,Rocket Lab的創始人Peter Beck坐在半塊大型整流罩模具前,用攪拌機攪碎了Electron的帽子,優雅得體地在餐盤前咽了下去。這是Rocket Lab新一代可回收中型火箭「中子」號的宣傳視頻,Peter表演了真香定律,隨後鄭重顯露他們的開發目標。
圖源:YouTube
喜歡自嘲、說話風趣、行動力極強是Peter Beck和Rocket Lab的精神底色,歷次「電子」號的任務幽默名稱、打破「絕不開發中大型可復用火箭」後吃掉自己的帽子、用電動泵當「電子」號的宣傳噱頭等舉動,無不體現Rocket Lab的無厘頭。
圖源:Rocket Lab
雖然搞笑,但絕非鬧著玩。憑低價高效在微型衛星市場占有一席之地,Rocket Lab背後的靈魂指揮家就是他們的創始人Peter Beck。在今年新西蘭國王生日榮譽勛章名單中,授予其「爵士」稱號,以表彰他在航空航天、商業及教育領域的貢獻。
他在孩提時期仰望星空迷戀上星星時,內心呼喚他的是澎湃的熱情,僅僅「看星星」對他來說遠遠不夠,要抵達那個地方。
而Peter Beck不是類似馬斯克那樣閃閃發光的億萬富翁,或話題度爆棚的網紅符號,而是一個滿頭自然卷、白手起家的普通人,甚至沒有上過大學,創業經歷就一段Rocket Lab。兩人的共同點,他們都是70後,從小對火箭充滿興趣,30歲時創辦了自己的私營航天公司。
在TED的演說中,他曾笑著回憶,「我還在讀書的時候,就被叫了家長,建議我去找個當地的煉鋁廠上班,畢竟我的手工活兒還挺厲害。」
Peter Beck出生在新西蘭的因弗卡吉爾,最南部的沿海城市,一個走出過Burt Munro,1000CC摩托車世界紀錄保持者的地方。
在以廣袤田園和優質漁牧聞名的新西蘭,Peter火箭夢的土壤卻貧瘠得可怕,所以他的夢想在職業顧問看來不適合任何預設的套路,「荒謬得無法實現」。
Peter身上的兩個特質打破了固有常規,給他的夢想點了一盞燈。
一是對火箭的執著和極強的動手能力。
17歲他進廠在知名家電品牌斐雪派克當學徒,經年當上洗碗機的設計總監,也開始正經地涉足火箭動力領域。
上學時他就造了一些「玩具」似的火箭,例如火箭單車,火箭背包滑滑輪。Peter不顧父母的反對以身試險,參加蒸汽動力火箭自行車比賽。他與賽車手Burt Munro姿態一樣,伏低身體,趴在他自己改裝的火箭發動機單車上疾馳而去。
圖源:ODT,Peter騎著蒸汽火箭自行車
「我的母親跟在後面,以準備隨時為我叫救護車,那時起她應該已經接受我做這件事了」,Peter Beck說。
Peter Beck沒什麼文化,但卻意外地靠譜,交於他的工程項目都能出色完成。
2004年,這個僅有中學文憑的年輕人前往新西蘭政府支持的Industrial Research,在群英薈萃、先進設備集中的研究中心從事智能材料、復合材料和超導體的研究。期間,Peter 接觸到了復合碳纖維材料的測試工作,也是他後來在數次訪談中,除了「電子」號,一定會提及的火箭製造關鍵技術。
直到2006年,一場美國旅行中他與美國火箭專家的溝通讓其意識到低成本小型航天器的可能性,以及創新的航天力量要突破傳統軍工企業包圍圈的困難。
創業階段是他特質二的體現,對現有條件的充分利用,加上運氣,將困局變為優勢。
30歲的Peter無文憑,無航天公司從業經驗,沒有造火箭的雄厚資產。他選擇創業,在新西蘭成立了Rocket Lab,兼任CEO和CTO,一個人設計火箭。
新西蘭沒有航天工業基礎,有的島上荒無人煙,且沒有發射場。Peter分析:「每發射一枚火箭,需清空兩千公裏空域和兩千公裏海域及航運路線,導致航空公司每分鐘7萬美金的損失。新西蘭是茫茫世界中一座孤零零的小島,卻是絕佳的發射地點。」
此外,「帆船之國」新西蘭在碳復合材料的研究絕對領先,遊艇、賽艇製造強過美國,為Rocket Lab神奇的運載系數埋下伏筆。
得道多助。Rocket Lab是新西蘭第一個由政府資助的航天項目。Peter經介紹遇到新西蘭航空企業家Mark Rocket,並獲得了他30萬美元的出資支持,並在Industrial Research的幫助下有辦公室和實驗室。零售商The Warehouse創始人Stephen Tindall、億萬富翁Vinod Khosla等成為Rocket Lab的早期主要投資者。
2009年,新西蘭第一枚探索太空的火箭在投資者Michael Fay的私人島嶼發射,盡管有效載荷沒有復原,但這讓Rocket Lab成為南半球第一家進入太空的私營企業。
圖源:sciencelearn,Peter與Ātea-1火箭模型
這枚火箭名為Ātea-1,被歸類為亞軌道探空火箭,可以在返回地球前短暫地「訪問」太空,不會進入軌道,長6米,直徑15厘米,發射重量60公斤,是最輕的太空火箭之一。從那時起,Rocket Lab就在研究開發一種普通客戶能買得起的火箭。
在搬到美國之前,Rocket Lab接到過美國政府ORS的合同,研究低成本太空發射器國際替代方案,把小質量衛星送入極地和近地軌道,以及有限的NASA合同。公司不到10人,效率極高完成美方任務,合同的順利讓Rocket Lab的名聲傳到了萬裏之外。
2013年後,Rocket Lab獲得矽谷風投的資金,總部從新西蘭搬到美國加州。新西蘭的發射對小型衛星來說可以達到理想的傾角,為了客戶選擇更廣泛的軌道傾角,Peter Beck與NASA簽署了《商業太空發射法案協議》,讓Rocket Lab能充分利用NASA的人員、設施和設備。
除了在美國發射,Rocket Lab在新西蘭北島東部租下發射場Launch Complex 1,成為「電子」號火箭發射的主要地點,租期30年,每年最多發射120次。
圖源:Business Wire,Launch Complex 1
監管方面,新西蘭政府配合出臺法律,完善火箭發射相關的法律條文。在協議中保證不擴散毀滅性武器,不發射導彈等,並與美國政府簽署雙邊條約。新西蘭設立航天部門執行法律,如今,寬松的監管和航天工業歷史的缺乏成為新西蘭的主要優勢,政府官方機構精簡,企業環境自由。
法律條例跑通後,Rocket Lab獨立的發射場等同於他們擁有靈活的發射時間。
2014年7月,10噸重而成本不及600萬紐幣(約490萬美元)的「電子」號火箭研製完成,Peter表示他們已收到30多枚衛星的預約。彼時,已成立7年的Rocket Lab團隊僅有25人。
四年時間,Rocket Lab的融資不斷。除了美國VC Khosla Ventures,新西蘭皇家Callaghan的資金,它還在2015年一舉獲得BVP和洛克希德·馬丁的資金。在2017年第一枚「電子」號火箭發射前,Rocket Lab在D輪順利籌得7500萬美元,DCVC領投。
2018年11月,「電子」號完成了漂亮的商業首飛,同月,Rocket Lab宣布獲得澳大利亞政府Future Fund領投的1.5億美元資金,成為獨角獸。
隨後,伴隨著「電子」號火箭的發射任務,該公司處於一子級復用計劃試驗進行時,並於主降落系統試驗成功後提出了可復用中型火箭中子號(Neutron)計劃,Peter吃下了自己的帽子。
2021年8月,Rocket Lab宣布與Vector Acquisition Corporation的SPAC合並完成IPO,股票代碼 RKLB。據CNBC,Rocket Lab的股權估值為48億美元,此次交易增加了7.77億美元的總現金收益。
圖源:SpaceNews,Rocket Lab上市
但是,從財報數據來看,至今Rocket Lab尚未實現盈利,2024年財年前6月累計凈虧損8589.10萬美元,去年同期累計凈虧損為9150.60萬美元,同比縮小6.14%。
04, 直接與獵鷹9號競爭
2019年時,Peter Beck強調,要實現太空大眾化,普及通往太空的通道,火箭大小並不重要,發射頻率才是重中之重。
而火箭並非超市物品,隨處購買,頻率如何提升?盡管無法完全覆蓋航天器產業鏈,但可以將Rocket Lab變成一個「火箭便利店」,讓客戶能在一家公司將衛星、衛星部件、衛星軟件系統、入軌服務等一站式購齊,打造一個隨時待命、按需發射,快速集成有效載荷的「響應空間」。
圖源:Rocket Lab
擴充航天器業務,Peter Beck此前的工程管理經驗正好適用。從而,顧客成本降低,服務應答效率高。
2020年至2022年,Rocket Lab收購了多家公司補充業務線。它在收購加拿大小型衛星製造商Sinclair Interplanetary後,部分或全部有效載荷由Sinclair製造。2021年10月,Rocket Lab收購航天器飛行軟件公司ASI,次月收購衛星分離系統製造商PSC,再在2022年1月收購太空太陽能產品供應商SolAero。
收購提升了Rocket Lab的綜合能力,以雙向收入保障公司發展。Rocket Lab的業務一是做小型火箭或輕型火箭發射,業務二是航天器的部件供應。據2024年Q2財報,該公司有兩個運營部門,發射服務和太空系統(space systems,航天器工程和設計服務等),其中太空系統的收入占去大頭。
圖源:Rocket Lab 2024Q2財報
其航空器的技術得到美國官方認可。據SpaceNews,2024年1月,Rocket Lab首次作為國防主承包商之一簽署一份5.15億美元合同,用於建造、測試和運行美國太空發展局第二批傳輸層Beta星座的18顆衛星(其他72顆由洛馬和諾格製造)。
Rocket Lab專為NASA的ESCAPADE任務設計製造了兩艘探測器,探索火星的混合磁層,將於2024年末發射,任務持續時間約11個月。以及其他探索行星的任務,與Peter年少時期的初衷相符,令他十分激動。
另外,Rocket Lab還有一條生財之道。它設計了光子號(Photon)衛星搭載平臺提供定製化服務,允許顧客根據特定任務需求進行定製,這是一項增值服務。
據分析,可以將光子號理解為一個多功能平臺或者總線,給客戶的衛星裝上「服務器」,標準化的光子號能將衛星放入準確的軌道位置,也可長期停留軌道上提供服務。
圖源:Rocket Lab,CAPSTONE Photon
NASA的Gateway計劃軌道測試,探路者任務CAPSTONE頂點號選用了「電子」號和月球光子號。2022年6月28日,Rocket Lab發射了立方體衛星CAPSTONE航天器,將其送入月球彈道轉移軌道,月球光子號搭載著CAPSTONE部署至月球附近。
用於探月的光子號采用的是Rocket Lab另一重要發動機,居裏發動機的升級版,該發動機也是3D打印製造。
2021年3月,而為了適應更多的訂單需求,Peter Beck吃下帽子表示食言,他們將開發更大的火箭,即Rocket Lab的重點放在「中子」號火箭的開發上。2023年,維珍銀河子公司維珍軌道破產後,Rocket Lab以1600萬美元收購其位於長灘的公司總部、工廠和3D打印設施,用於為「中子」號發射提供產能。
據財報,2024年上半年研發費用較去年同期增長2350萬美元,同比增長43%,主要原因是「中子」(Neutron)號的開發建造以及航天器組件的原型支出。
Payload消息,今年2月,Rocket Lab的首席財務官Adam Spice表示其開發成本將接近3億美元。
「中子」號還在研發階段,官網顯示其低地球軌道(LEO)運載能力為13噸,火星/金星運載能力為1.5噸,是可復用火箭,專為巨型星座部署、深空任務和載人航天設計。「中子」號最新進展是第二階段碳復合材料儲罐完工。
圖源:Rocket Lab
用於其中的阿基米德發動機於2024年8月8日宣布已在NASA斯坦尼斯航天中心完成首次靜態點火測試。該發動機與盧瑟福發動機類似,大部分部件采用3D打印製造,不同的是,未采用電泵而是渦輪增壓泵。
它是一枚兩級火箭,液氧甲烷燃料,一級部署9臺發動機,二級部署1臺。因同為中型火箭,它的回收方式將與獵鷹9號非常相似。從參數可以看出,它的直徑遠大於獵鷹9號,有網友調侃稱,其底盤更大落得更穩。
「我們最終預計Neutron的發射利潤率在50%左右,」Adam Spice,因「中子」號定位直接與獵鷹9號競爭,該火箭的發射服務約為5000萬至5500萬美元。這樣的定價與獵鷹9號不相上下,算下來Neutron每公斤有效載荷約為3846美元,獵鷹9號則約為3059美元。
「中子」號還計劃達成一項目標,回收整流罩,解決SpaceX尚未解決的難題。Peter Beck在Everyday Astronaut節目中詳細介紹了他的「四片花瓣」。
「我們要怎麼盡可能重復使用Neutron?答案不是丟掉整流罩,甚至也不是試圖抓住它們。最佳答案是從一開始就不要擺脫它們。」
這裏Peter戲稱他的「中子」號整流罩是「花瓣」,二級火箭非常小,將在發射時完全被包裹進一級及整流罩之內。當一級火箭完成使命,前端的整流罩將「開花」,放出二級火箭,隨後跟隨一級火箭回到地面被回收。
圖源:YouTube,「中子」號釋放二級火箭概念演示
據報導,Rocket Lab希望「中子」號火箭的助推器可復用「10-20次」,射程與獵鷹9號助推器重復使用性能相同。
Peter認為未來的火箭,從一開始就應該實現復用。「我們的『電子』號火箭表現出色,『中子』號也將掀起風浪,」他說,「我沒有上過大學,沒有標準邏輯,最好的方式就是放手去做。」
直到做到為止。---[作者: 臨風*編輯: 海腰/來源: 創業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