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新研究:冰川融化減慢地球自轉,致白晝變長影響GPS導航

2024071713:42

一項新研究表明,極地冰川融化正導致地球自轉速度減慢,使白晝時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加劇氣候變暖並對太空和地球導航產生負面影響。



格陵蘭島東部斯科斯比峽灣部分融化的冰川。

原理:極地冰水流向赤道,改變地球形狀並減緩自轉

這項新研究成果7月15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該研究作者之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蘇倫德拉·阿迪卡裏向法新社表示,從位於極地的格陵蘭島和南極洲融化的冰水流向赤道,導致赤道周圍的物質增加。

「這就像花樣滑冰運動員旋轉時先將雙臂靠近身體,然後伸展開來,」該研究另一名作者、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本尼迪克特·索亞補充道,「最初快速的旋轉變得更慢,因為質量遠離旋轉軸,增加了物理慣性。」

人們通常認為地球是一個球體,但更準確地說是「扁球體」,它在赤道附近略微凸起。而且,由於來自影響海洋和地殼的日常潮汐變化,板塊漂移的長期影響,以及地震和火山引起的突然劇烈變化,地球的形狀也在不斷改變。

上述新研究基於甚長基線幹涉測量法等觀測技術,科學家可以測量來自太空的無線電信號到達地球不同點所需的時間差異,並以此推斷出行星方向和一天長度的變化。

新研究還使用了全球定位系統(GPS),並對比了幾千年前的古代日食記錄。GPS可以非常精確地測量地球自轉,精確到大約百分之一毫秒。

預測:到21世紀末,氣候變暖影響將大於月球引力

專家表示,如果地球自轉得更慢,那麽一天的長度就會從標準的86400秒增加幾毫秒。

目前導致地球減速的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月球的引力,月球對海洋的引力作用被稱為「潮汐摩擦」。數百萬年來,地球自轉減慢速度大約是每一百年2.4毫秒。

但新研究得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結論:如果人類繼續高速排放溫室氣體,到21世紀末,氣候變暖的影響將大於月球引力的影響。

從1900年到今天,氣候因素已導致白天時間延長了約0.8毫秒;而在最壞的高排放情況下,到2100年,與同一基線相比,僅氣候因素就將導致白天時間延長2.2毫秒。

專家:白晝變長與地震增多之間可能存在相關性

這聽起來可能不是什麽了不起的事情,而且人們也無法感知到。但阿迪卡裏稱,這對於太空和地球導航肯定有很大影響。

當人類試圖與宇宙飛船進行通信時,隨時了解地球的確切方向至關重要,比如現在遠離太陽系的航海者探測器,當它到達目的地時,即使是一厘米的微小偏差,也可能會產生數公裏的偏差。

人類當下身處高科技、高度互聯的世界裏,嚴重依賴GPS導航。精確計時對於GPS以及其他通信和導航系統至關重要,每個擁有智能手機的人都會擁有GPS。這些系統使用基於某些原子頻率的高精度原子時。

從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世界開始使用協調世界時(UTC)來設置時區。UTC依靠原子鐘,但仍與地球自轉保持同步,這意味著在某個時候需要增加或減少「閏秒」以與地球自轉保持一致。

地質學家穆斯塔法基亞尼·沙赫萬迪表示,一些研究還表明,白晝變長與地震增多之間存在相關性。但他告訴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這種聯系仍是推測性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才能確定是否有明確的聯系。---[編譯/采寫:南都記者 史明磊/來源: 南方都市報]

*氣候變化導致地球日長增加,將影響太空旅行*

如果你最近感覺每天的時間似乎比平時更漫長,科學家們表示,你可能並不孤單。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揭示,氣候變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導致地球上的日長增加。

隨著格陵蘭和南極的極地冰層融化,地球的重心向赤道移動,逐漸減緩了地球的自轉速度。



如果不減少排放量,研究人員預測,到2100年底,這種變化可能會使每天增加2.62毫秒——這個影響比月亮對地球的影響還要大。

雖然大多數人類不會註意到這些影響,但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微妙的變化可能會對太空旅行造成嚴重影響。

盡管人類對日長的影響似乎有些奇怪,但實際上物理學原理非常簡單。

由於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導致全球海洋溫度上升,融化的水從極地冰蓋流向赤道。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聯合首席作者貝內迪克特·索亞解釋道:「這就像花樣滑冰運動員做旋轉動作時,先把手臂靠近身體然後伸展開來一樣。

「最初的快速旋轉變慢了,因為質量遠離旋轉軸,增加了物理慣性。」

隨著地球自轉變慢,它在自轉軸上的旋轉時間增加,日長微妙地超過了標準的86,400秒。



這並不是唯一能引起地球自轉變化的因素,因為地球的速度還受月亮引力和地球內部層狀條件的影響。

然而,在最近的兩篇論文中,研究人員已經能夠分離出這些因素各自的不同影響。

在地球大部分歷史中,影響日長最大的因素是月球引力對海洋造成的「潮汐摩擦」。

潮汐摩擦每世紀使日長增加約2.4毫秒,持續了數百萬年。

從1990年至今,研究人員估計,由於氣候變化導致的水體轉移使日長增加了0.8毫秒。

然而,在高排放情景下,如果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研究人員預測,到2100年這種變化率可能會翻倍。

到本世紀末,氣候變化每世紀可能會使日長增加超過2.62毫秒——成為改變日長的最大單一因素。

這些影響將非常微妙,人類在單個生命期內不會註意到這些變化,然而,研究人員警告,這仍然可能對太空旅行產生重大影響。

索亞博士說:「即使地球自轉變化很慢,這個效應在進行太空導航時仍需考慮——比如,當向另一顆行星發送探測器時。」

在NASA的「毅力號」和「機智號」等行星探測器所覆蓋的浩瀚太空中,在地球上偏差僅一厘米就可能意味著在目標上錯失數百米。



對於那些瞄準在遙遠行星上特定地點著陸的精確著陸任務尤為關鍵。

科學家們需要準確估算地球自轉的確切路徑,以進行未來的太空任務。

索亞博士補充道:「否則,不可能在火星上的某個特定隕石坑中著陸。」

除了改變地球自轉速度,研究人員還發現氣候變化可能正在傾斜地球的軸心。

科學家們使用了一種叫做甚長基線幹涉測量技術,這種技術測量從太空到達地球的無線電信號所需的時間。

這使他們能夠非常精確地測量地球的「極移」,即地球表面相對於自轉軸的變化。



他們發現,極移的變化是由地表變化和地球液態金屬外核內部深處的變化共同影響的。

當地球內部的質量在外層的強大壓力下移動時,這會稍微傾斜地球的軸心。

地表的水體轉移也有類似的效果,但研究人員還驚訝地發現,氣候變化可能正在影響地球內部的條件。

索亞博士說:「氣候變化正在導致地球的自轉軸移動,看起來角動量守恒的反饋也在改變地球核心的動力學。」

他們的研究發現,這種反饋效應可能會導致地球傾斜的變化。

然而,這些變化不太可能對地表造成任何嚴重或明顯的影響。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聯合首席作者迪亞尼·沙萬迪博士補充道:「因此,持續的氣候變化甚至可能影響到地球內部的過程,其影響範圍比之前假設的更廣。」---來源: Science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