攢錢,年輕人的新型解壓方式?
肖肖疲乏不堪地踏入家門,卸下沉重的書包,艱難地走到床邊,仿佛每一步都要耗盡他最後一絲力氣。終於,他癱倒在床上,閉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氣,感受着疲憊在他身體中迅速蔓延。四肢沉重無力,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壓迫着。
這是肖肖第一次體驗「特種兵旅遊」,秉持着「不掏空錢包,只掏空體力」的宗旨,能火車絕不飛機,能地鐵絕不打車。日行幾萬步,只睡兩三個小時。
如果你對年輕人的印象還停留在「月初花錢、月底吃土」,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或許他們已經悄悄攢了人生中的第一個五萬。
如今,「存錢」成了不少年輕人心照不宣的生存法則,而「特種兵旅遊」則是在部分年輕人中盛行的「省錢秘籍」。年輕人為什麼開始存錢呢?他們有哪些新型的省錢手段呢?
年輕人真的愛存錢嗎?
肖肖在以前絕不可能嘗試特種兵旅遊。「既然都出來玩了,當然要好好放鬆一下。一個舒服的酒店是必須的,還得吃好喝好。」
原來的他是個典型的「消費主義者」,買東西從來不克制,一千塊的球鞋「閉眼入」,手機也是「出新必換」。「父母經常抱怨我的快遞一個接一個,進門都沒地方下腳。」
但當自己真正開始掙錢之後,肖肖改變了想法。
肖肖告訴刺蝟公社,由於大學在北京,畢業後他毅然走上了「北漂之路」,高昂的房租及生活開銷,讓他第一次產生了攢錢的想法。「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文案,稅後大概6000。在老家已是不錯的水平了,但在北京根本算不得什麼,光房租就得2500!」北漂生活的壓力和焦慮,也化身成了肖肖攢錢的動力。
與肖肖不同,圖圖從小就有良好的存錢意識。「我很喜歡存錢,小時候家長給的壓歲錢、生活費我都會花一點存一點,但我自己屬於比較摳門的那種人,不敢花也是常態。」
上大學後,圖圖開始有計劃地攢錢,他想在自己喜歡的城市買一套房,於是建立了一個「買房基金」,把每個月省下來的錢都存進去。
一夜暴富只是一場美夢,但學會存錢,可以慢慢靠近理想的彼岸。
還有些人開始攢錢,是因為想要實現經濟獨立,獲得掌握自己人生的「自由」。原來的曉芳是一個「沒長大的小孩」,已經25歲了,還要「聽媽媽的話」。
從出生開始,她的每一步都被父母安排好了。小到衣服的款式,大到要做什麼工作,她都沒有決定的權利。「我都25歲了,化妝出門還被數落一頓,說我畫這麼濃的妝要去幹嗎?」
曉芳也控訴過父母的過度控制,卻只得到:「翅膀硬了是吧?你怎麼那麼不理解父母的苦心啊?」
曉芳曾經想過靠自己買房搬出去住,但經過和朋友的一番盤算後,她果斷放棄了。
在事業單位工作了3年的曉芳,月薪8500,沒有租房壓力的她,生活多了些許輕鬆與愜意。「我平時不會刻意去攢錢,想喝奶茶了就喝一杯,想網購了就買點,想旅遊了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有時候一個月下來能存3000,有時候一分也不剩。」
一次,曉芳乘坐滴滴前往公司上班時,碰到了一位奧迪車主。出於好奇心,曉芳同司機展開了交談,得知他原來是做餐飲的,生意不好不做了,也沒有合適的工作,於是就出來跑滴滴了。
那時,曉芳身邊的許多同事發生了人事變動,她對此頗為感觸,生活難免會有突如其來的變數,怎麼能不為自己打算呢?
經過思考,曉芳決定把之前攢的錢跟朋友一起投資買基金,雖然掙不了多少利息,但保本是沒問題的。
紅星資本局曾進行過一項存款調查,有效樣本量為2035份。受訪者中,男性占比48.3%,女性占比51.7%;受訪者均來自一二線城市;20~25歲受訪者占比51.3%,26~30歲受訪者占比48.7%。
問卷顯示,超七成30歲以下年輕人,存款不到10萬元。存款在10萬以下的年輕人占比超7成;可見大部分的年輕人並沒有太多存款。大部分年輕人的存款,主要集中在3萬元以下以及3萬~10萬元這兩個存款區間。存款超過50萬的年輕人,占比不超過2%;而存款超百萬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超2000名受訪者中,存款過百萬的僅有個位數。
對於現有存款的來源,大部分年輕人表示,存款主要來自自己的工資收入。此外,也有部分年輕人靠着兼職副業、獎金、父母家人支持等方式,攢下了部分錢。
攢錢的安全感
掙的錢花哪兒了?
根據紅星資本局調查數據,有近75%的受訪者表示,房租房貸是自己每個月的支出大頭。此外,在日常吃飯、買衣服包包、社交娛樂、美容護膚、旅遊等方面,自己每個月也要支出不少。可以看出,當代年輕人的消費形式比較多樣化,除了最基本的吃與住,年輕人也願意把錢花在提升自我、豐富自我的事情上。
存下來的錢,都放哪裡了?
大部分年輕人表示,自己把存下來的錢放在了微信或支付寶裡面,也有部分年輕人把存下來的放在銀行或用於投資基金股票等。
工作後,肖肖開始有計劃地存錢。每個月,會先拿出1000塊存入銀行賬戶,其餘的轉到微信里。為了壓制自己的消費欲望,肖肖還開始用記賬本,小到一杯奶茶,大到每月的房租,每一筆都清晰記錄,還可以隨時查看總支出。
「現在很多人喜歡把錢存在支付寶或者微信里,我個人比較喜歡存在銀行,主要還是出於自我控制的原因。每攢夠一萬,我就把它們存成定期,現在的利率是2.85 %,三年下來可以賺855。」
有了兩年工作經驗後,肖肖選擇跳槽,新工作月薪一萬,通過省吃儉用,每月終於能存下4000了。「我現在很少買衣服了,碰到特別喜歡的衣服我會先把圖片保存下來,然後用淘寶的『商品識別』功能,能出來很多賣這款衣服的店,我會選擇最便宜的那家入手。冬天的羽絨服啥的比較貴,我儘量多穿幾年,實在想要了,就去閒魚看看有沒有二手的。但生活用品還是要囤的,例如衛生紙、洗衣液、沐浴露這些,盯着『雙十一』的時候,一口氣直接買一年的量。」
在工作五年後,肖肖終於攢下14萬的存款。最近,他決定給自己一個獎勵,買一輛7000元的碳素自行車,這是他這幾年花費最多的一筆錢。 對於肖肖來說,這輛自行車是他堅持攢錢的回報,更是對自己未來的激勵。
而圖圖攢的每一分錢,都是為將來的生活做打算。「我把我的買房基金全部放在了餘額寶里,現在每個月攢下來的錢,也會存進去。最高的時候每天能賺二十多利息,最近利率比較低,大概能賺十幾塊。沒有動力的時候點進來看看,馬上滿血復活。」
相比於快節奏、潮濕的上海,圖圖更想在老家濟南安家。但濟南的房價也並不便宜。「今年是我工作的第7年,月薪12000,存款30萬左右,但我還是挺焦慮的。想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大概就得150萬。首付還差了十幾萬,就算貸款30年,每月月供還得五千塊左右。」
大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也讓圖圖倍感壓力。「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別說幾十萬存款,幾百萬都不一定能帶來安全感。房貸、車貸、養孩子、生活、贍養父母……所以不管我有多少錢,還是會選擇能攢就攢的生活方式。」
事實證明,「低物慾」也會在一定程度幫助攢錢。「那三年間,我的物慾降得極低,每天在家做飯、打遊戲。因為比較閒,還做了一次大掃除,把家裡閒置的東西都放到了閒魚上,小賺了一筆。足不出戶的生活也替我省了不少錢,最誇張的一個月我只用了1000塊。」圖圖驕傲地說道。
開支多與少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成長速度,反而,這是自我管理的一種方式,在攢錢中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接納自己。
告別月光族,他們更快樂嗎?
早些年的雄心壯志早已被生活的風霜磨平,對於想繼續留在北京的肖肖來說,存下的10萬塊錢,只是杯水車薪。面對未來,他依舊感到焦慮。有朋友調侃他說,10萬塊很多了,以後不需要精打細算了。肖肖反駁,「未來那麼不確定,怎麼可能不攢錢?」
肖肖告訴刺蝟公社,「我自己悄悄攢了一筆退休金,這筆退休金不光是留給養老院的,還是為了應對危急時刻,例如工作不穩定、生病的時候。至於存多少我認為是沒有上限的,能存多少就存多少。」
10萬塊的存款雖不足以「高枕無憂」,但也足夠應對驟起的些許風浪。
許多人聽到「攢錢」這兩個字,通常會生出一種壓迫感。但其實,一些正在攢錢的人反倒把這當成是一種享受。享受的前提是「這個錢是自己的」,掌控權在自己手裡,而看得見的錢能提供巨大的安全感和心理慰藉,「攢錢」背後是年輕人面對不確定性世界做出的一種確定反應。
對於圖圖來說,攢錢不僅讓他離夢想更近,也能幫他緩解壓力。
「每天早上睜眼,等着我的就是房租、水電、餐費,攢錢能讓我的內心變得充實,不那麼焦慮。」或許,最好的解壓方式,就是把壓力本身解除。
唯一讓圖圖心甘情願花錢的地方只有旅行。他認為旅行可以帶他短暫逃離繁重的工作,享受片刻的悠閒。光是規劃行程也會讓他興奮不已。
根據圖圖的銀行流水記錄,除房租外,其餘的幾筆大額開銷都是用於旅行。出國游平均花費1萬多,國內游大約花費幾千元。
心靈和身體總得有一個在路上,旅遊是年輕人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走過世界,才能擁有更豐富的世界觀。這也是他們想要掌控自己生活的一種體現,一個人的成熟往往也來自他的眼界。把錢還在自己身上,把錢用於自己的成長,這一屆年輕人,依舊渴望向上生長。
實現經濟獨立後,曉芳可以更自由地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再受父母的影響,自由地掌握自己的人生和未來。「現在,我從父母家搬出來住,雖然租的房子又破又小,但我比以前更開心了。」
「攢錢給我帶來的另一項改變,是我覺得更有底氣了。我可以選擇辭去不喜歡的工作,去更多的地方旅行,而不用擔心資金上的限制、不過度地壓抑自己的消費欲望。」曉芳半開玩笑地說道,「攢錢不就是為了不久後的將來能更好地花錢嗎!」
前段時間曉芳看到延遲退休的新聞,心中暗下決定:我要趁年輕多攢點錢,老了以後早點退休,活出自我。
如果生命的最終目標是獲得幸福,而攢錢可以讓你幸福,那為什麼不去做呢?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肖肖、圖圖、曉芳均為化名)-(文:刺蝟公社/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