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近將有大事發生
種種跡象表明,美國最近將有大事發生。
大事中的大事,毫無疑問,就是美國大選,尤其是拜登總統的去留,是硬著頭皮繼續競選,還是主動表態急流勇退。
留下,肯定也是大事,因為前景叵測,身體的,輿論的,更重要,選情的;勇退,更是大事,意味著美國大選出現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
這幾天的拜登,肯定在天人交戰。
白宮一口咬定,拜登將堅持到底。
為了給身邊人打氣,拜登據說也宣稱,他還正在競選,「沒有人把我趕出去,我不走了,我在這場競選中會堅持到最後」。
但政治家的話,大家就姑且聽聽吧。
畢竟,CNN都報導說,拜登私下也承認,「過去幾天很艱難」。
《紐約時報》更披露,拜登確實還在最後努力,但他也告訴他的盟友,如果接下來幾天,他不能說服公眾相信自己,他將無法挽回他的候選人資格。
也就是說,接下來的幾場活動,7月5日接受ABC采訪,在賓夕法尼亞州和威斯康星州的競選活動,他可能還都會參加;再接下來,就不知道了……
圖為美國總統拜登
綜合美國各家媒體的信息。
1,民主黨正在逼宮,逼拜登早作決定,早日退選,甚至就在本周作出決定。毫無疑問,這是非常冒犯的舉動,但越來越多民主黨人,公開對拜登說不了。
2,拜登和特朗普的差距在拉大,不僅是民意支持率上的,還有競選籌款上的,特朗普開始全面領先。美國大選,金錢的力量,你明白的,拜登不能不高度重視。
3,拜登在猶豫,在征詢身邊人的意見。但拜登家人在堅持。包括他的夫人吉爾,尤其是他的兒子亨特·拜登。但按照外界說法,亨特面臨入獄,自然最不希望老爸退出政治舞臺。
所以,最近幾天,將是拜登最艱難的時刻,不管是進還是退,他都必須做出最艱難的決定。
但最後的結果?
真不排除就是退。
畢竟,現在黨內有強烈反對,輿論更有重大轉向。我看到,從《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到CNN,美國主流媒體幾乎一致呼籲,拜登主動退出吧。
與特朗普不同,這些主流媒體,一直是拜登最鐵桿的支持。現在,連他們都轉向,都不看好,拜登前景已極不樂觀。
但如果拜登堅持,我行。
那可以預料,接下來,他將面對的重大輿論壓力,還有身體壓力。大選日益白熱化,活動更加頻繁,對拜登身體的消耗。
當然,最重要的,選情。選情不妙,拜登壓力山大,甚至不排除最後崩盤,眾叛親離。
如果拜登急流勇退,那接下來就是一個新問題。
誰上?
副總統哈里斯,是一個繞不過的人物,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她的支持率,居然比拜登還糟糕。
副總統哈里斯的支持率比拜登還糟糕
我看到,西方媒體已經幫BBC琢磨了一圈人選。
包括但不限於:
加州州長加文·紐森、
密歇根州州長格雷琴·惠特默、
交通部長皮特·布蒂吉格、
賓夕法尼亞州州長約書亞·夏皮羅……
這些人都被認為是民主黨少壯派,但拜登即便不選,都輪不上副總統哈里斯。
哈里斯,你這個副總統到底是怎麽當的啊?
所以,拜登現在必須要做的,還不是進和退那麽簡單,他還必須考慮,如果真自己不繼續了,那誰來接替,如果民主黨因此陷入混亂,他依然難辭其咎。
現在的拜登,確實很難。
但這又帶來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我看到,已經有外媒在發問了:拜登所表現的認知健康問題,到底被隱瞞了多久?
當下在幕後真正治理美國的,到底是誰?
美國的民主,是否出現問責空白?
所有這些,多少還涉及政治責任和政治倫理問題。
這是民主黨這邊,共和黨那邊,一些共和黨人似乎更鼓勵拜登繼續,因為對陣拜登,特朗普勝算更大。
當然,對特朗普,民主黨更有一肚子氣:特朗普滿嘴跑火車,謊言張口來,而且,還藐視法律,但很可惜,拜登頭腦不利索,就是辯不過他。
圖為美國前總統特朗普
這種張口謊言,藐視法律,也涉及政治責任和倫理問題。
所以,也難怪,美國人自己調侃,所謂美國大選,就是從兩個壞人中挑選一個不太壞的那個。
請註意,這不是我的評論,這是美國人自己的嘲諷。還有,真的不那麽壞嗎?
我總覺得,一個國家強大崛起之時,往往各方面生機勃勃,政策自信開明,糾錯能力也強;但當一個國家越來越不自信,問題無力解決,內部撕裂暗鬥,對外製造敵人,各種顫顫巍巍,甩鍋抹黑……
有點扯遠了。
就在這幾天,我們將見證美國的重大變化,一件讓美國人自己都會震撼的大事。
這是美國內政,我們就吃瓜看戲吧。
* 延伸閱讀 : *媒體:若特朗普獲勝會繼續對抗中國 但可能走向極端*
「美國所犯的最大戰略錯誤,就是在缺乏戰略的情況下發起了對華競爭。」這兩天,新加坡知名學者、資深外交家馬凱碩一段關於中美關系的講話在中國社交媒體引發熱議,很多網友表示「非常精彩、有深度」。
觀察者網查詢,這是6月10日馬凱碩在阿聯酋戰略研究中心(ECSSR)發表的演講,相關視頻於6月21日發布。馬凱碩認為,美國認為大約還有十年時間來阻止中國成為世界領導者,因此無疑將利用這段時間加大對華施壓,可是美國依然無法遏製中國。
他強調,中國從蘇聯解體中汲取了經驗,與美國不能接受同級別競爭對手不同,中國並沒有對抗美國等世界其他大國的野心,中國重視的是加強國內經濟社會建設,並改善與周邊國家關系。
他呼籲美國放棄遏製戰略,與中國展開合作,共同創造一個足夠容納兩個大國的世界。
馬凱碩當天的講話探討了推動中美競爭的復雜因素,以及這種競爭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影響,他還對中美如何管理競爭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馬凱碩參加阿聯酋戰略研究中心活動並發表講話
「美國人害怕:如果中國經濟成了第一,一切都將改變」
至於今年美國大選可能對中美關系造成的潛在影響,馬凱碩表示,無論誰入主白宮,中美競爭步伐都預計會在未來十年加速。選舉結果可能無法改變任何事,也可能改變一切。
他對此解釋說,從一方面看,盡管今天的美國是一個嚴重分裂的社會,美國人無法就任何事情達成一致,但他們唯一能達成共識的就是——是時候遏製中國了,所以無論誰當選下任總統,遏製中國的政策不會改變。從另一方面看,如果特朗普獲勝,他當然會繼續對抗中國,但他可能走向極端,把一切變得更糟糕,所以需要為所有可能性做好準備。
馬凱碩說,像阿聯酋和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必須意識到,當今世界正見證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地緣政治競爭。「我從未見過具備今天中美這樣規模和實力的國家正面交鋒。它將震撼世界,並影響我們所有人。」
主持人隨後提到,美國人在遏華一事上存在共識,是否意味著美國擁有遏製中國的「宏大戰略」,還是說這更多地與每位總統個人的方式有關。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馬凱碩回憶起他過去與亨利·基辛格進行的一次午餐交流。基辛格向他傳遞了這樣一條深刻的信息:美國所犯的最大戰略錯誤,就是在缺乏戰略的情況下發起了對華競爭。後來的證據也證實了基辛格的說法。
「雖然我們確信美國會以某種手段對抗中國,但目標並不明朗。是為了阻止中國經濟發展嗎?這不可能做到。是為了像對待蘇聯那樣成功地孤立和遏製中國嗎?也不可能做到。」馬凱碩說,「所以連最終目標都不明確,人們就會質疑:你發起了這場競賽,但最終目標如何呢?怎麽樣才算勝利?正如人們所知,這從來都沒有被闡明過。」
他表示,美國政府對華已經采取的加征關稅、禁售芯片等行動,都是為了以某種方式減緩中國經濟增長。因為在美國人看來,如果中國經濟成為了第一,一切都將改變,美國一百多年來作為世界第一大國的特權地位也會發生變化。
"美國人想讓中國成為『蘇聯第二』,但中國在反擊"
「美國有一個更明智的戰略,與其企圖遏制中國,不如努力與中國開展合作,共同創造一個足夠容納兩個大國的世界。」他說,這種戰略對中美雙方都有利,能夠避免如今正在進行的具有相當破壞性的零和博弈。
馬凱碩說,在美國看來,它有大約十年的時間來阻止中國成為世界第一,毫無疑問,美國將利用這一時期加大對華施壓。
在回應「中國是否想成為世界第一」的問題時,馬凱碩認為,中美面臨的是一種多維度的復複雜的競爭,同時在經濟、軍事、政治、軟實力層面上展開,中國想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但中國人並沒有美國人主宰世界的野心,不會試圖像美國那樣介入全球各種問題。
馬凱碩表示,中國人知道美國的夢想是讓中國成為「第二個解體的蘇聯」,因此中國意識到,要想生存下去,首要任務是必須擁有非常強大和充滿活力的經濟和社會,這就是中國大力發展教育和經濟的原因。其次,中國主動出擊對抗美國利用鄰國遏華的政策,加強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經濟關系,中國還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在世界各地興建基礎設施。
「世界上的每個國家都說:這些基礎設施很棒,我需要中國的高鐵,我需要中國的公路。那麽你還會加入遏制(中國)政策嗎?不會。」他說。
馬凱碩還提到,中國有著長期的製造業發展戰略。哪怕在五年或十年前,人們都認為中國不可能入局汽車競爭,但如今中國從零開始創建了電動汽車行業,令全世界所有汽車製造商感到震驚。隨著世界變得越來越依賴中國,美國的選擇受到了限制,這就是為何華盛頓存在非常強烈緊迫感的原因。
馬凱碩是新加坡著名的學者型外交官,他曾經擔任新加坡常駐聯合國代表,同時也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創始院長。作為長期關注研究亞太及中國社會發展的學者,馬凱碩對中國在脫貧攻堅、應對疫情、氣候變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印象深刻,他曾稱贊中國在應對全球性挑戰方面為世界樹立了「積極榜樣」。
在觀察者網2023「答案」年終秀上,馬凱碩表示,隨著各方面相對實力的下降,西方應向全球南方國家釋放更多的權力,各國共同參與全球治理。他呼籲西方可以學著與中國開展更多的合作,因為中國創建了許多有利於全球福祉的全球組織,比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卓有成效,金磚國家共同創立的新開發銀行也收獲頗豐。
西方另一個明智的選擇是鼓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與這些新興機構合作,這樣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文源: 牛彈琴*責任編輯:荀建國/來源: 映象網]---(原標題:美國,最近將有大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