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未見,深圳出現驚人變化,我看到中國的希望與未來
長期征集: 日子很難,生活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說不出的感覺,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難言,無人問津,可能比苦本身還難受。
重生之後,葉檀老師變了很多,變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別人的苦。
她說,有苦我們一起分擔。
每周六,葉檀老師都會親自回覆,並在公眾號上發出,有苦難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葉檀老師傾訴,把你的故事,發送到郵箱[email protected],葉檀老師看到,一定會回覆。
記住,這世界還有人,關心你,在乎你,理解你。---(文/青城楨楠)
6月28日晚,美國總統大選年度秀正式拉開帷幕。
第一次總統辯論賽中公開對壘,全世界形成共識,拜登老矣不能飯,特朗普雖自說自話,但明顯「年富力強」。
第一次公開辯論之後,預測特朗普獲勝的人大幅增長,拜登則一蹶不振。
80歲老人之間的世紀對決,顯示了現代生物醫療技術的偉大。孰強孰弱,不僅會影響美國,更會影響世界。
7月1日、2日連續兩天,A股市場上出現明顯的特朗普效應。涉及對美出口的板塊,接連大幅調整,機械、電力設備大幅下跌,因為特朗普有濃重的傳統能源情結,新能源板塊在已經疲軟的情況下進一步下跌。
有被特朗普拖下水的,也有因為特朗普飛上天的。
(圖源:pixabay)
比如,石化板塊既有紅利加持,又有特朗普衛護叠創新高,中國石化巨頭漲幅甚至比真正受益的美國友商漲得還猛。
投資A股,學會映射投資很重要,拿面鏡子映射美國,投資中國,能夠映射到自然是有好處的,映射不到,或者從映射變成不映射,那一定要規避風險,以免誤傷。
除了股市,城市也存在類似現象,中美大格局下,美國大選背後的政策選擇下,中國的城市,尤其進出口大都市們,也在被映射著。
有的走出映射,有的仍在調整。
01, 時隔十年,深圳進出口總量再超上海
2024年研究城市的時候,很多人都發現一個驚人的變化,深圳進出口貿易總量時隔十年再度超越上海。
就深圳說深圳,就上海說上海,不夠全面,需要從中美格局的角度來解讀背後的邏輯。而這,也許才是10年一輪迴的關鍵。
據兩地海關部門的統計,2024年4月是深圳超越上海的分水嶺。當月深圳的進出口總額為1.41萬億元,而上海是1.39萬億,考慮到差距不大,所以當時不排除是短暫的一次座次調整。
理性的經濟分析是再看看,再等等。
最近,上海和深圳兩地有關部門公布了5月份的進出口數據,結果差距進一步拉大,就趨勢而言,深圳增速依然遠快於上海。
6月21日,據上海海關統計,2024年前5個月,上海市進出口總值1.7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8%。其中,出口7062.1億元,增長1%;進口1.04萬億元,增長0.6%。
6月27日,據深圳市統計局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2024年前5個月,深圳市進出口總額18118.02億元,同比增長34.3%。其中,出口11592.65億元,同比增長37.2%;進口6525.37億元,同比增長29.4%。
5月兩地進出口貿易差額600億,考慮到深圳30%以上的增速水平和上海零點幾增速的趨勢,2024年深圳成為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量第一城應該沒啥懸念。
(圖源:pixabay)
深圳進出口的崛起,非常突然,也非常意外。
據華泰證券整理的數據,深圳進出口在2022年三季度之前,一直弱於或者平於全國水平,理由是香港經濟疲軟,中美格局變化等大因素。
但2022年三季度之後,一切負面因素好似煙消雲散,深圳增速連續2年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據華泰首席經濟學家的研究報告,2024年一季度,深圳對全國出口增速的貢獻甚至超過50%,簡直成了深圳和其他。
從2022年至今,上海的進出口增速非常平穩,2022年進出口規模4.19萬億元,增速3.2%,2023年進出口總額42121.61億元,同比增長0.7%,2024年前5個月,進出口總值1.7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8%。
深圳2022年為3.7%(三季度才加速),2023年為5.9%,2024年前五個月為34.3%,越來越快。
並不是上海下滑,而是深圳太快。
02, 對歐美貿易,上海向下,深圳向上,分歧巨大
為什麽深圳這麽快?我們嘗試結合深圳和上海的貿易變化,做出解釋。
2023年我們曾經分析過金華(義烏)的進出口變化,當時感受非常強烈,金華生命力之旺盛,很難用語言形容。
簡單來說,就是無論外界怎麽變化,金華總能迅速進行調整,以最適應的方式迎接變化。
(圖源:pixabay)
2020年,金華進出口增速為15.3%,這一年,貢獻度最大的地區是美國,美國增速高達41%。2021年,金華出口的拉動力從美國換成了歐盟,歐盟地區增速達到30.1%。
2022年,「一帶一路」國家開始冒頭,增速超越美國,成為新增長點。
2023年,非洲地區加「一帶一路」的快速增長,讓歐美疲軟消失於無形。
在深圳身上有金華的影子。
2022年,深圳對中國香港和歐盟的進出口大幅度下滑,主要進出口地區裏,美國、東盟以及我國臺灣成了支撐深圳貿易的主要方向。
2023年,東盟和我國臺灣相繼熄火,但香港和歐盟的增速大幅提升,彌補了前兩者的下滑。
2024年前5個月,幾乎所有地區都在快速增長,東盟增長55.8%,香港地區增長17.7%,美國增長35.2%,歐盟增長16.5%,臺灣地區增長16.1%。(「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6600.6億元,增長45.8%)
根據華泰證券的統計,從2020年到2023年,出口目的裏,香港再度大幅下滑,但相關損失,成功地被東盟和其他彌補。
這不禁讓人想起,2014年的時候,深圳之所以能夠超越上海,也是因為東盟等新興地區的快速發展。
回到2014年,深圳市對東盟進出口316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其中對東盟出口1104億元,增長10.4%;自東盟進口2057億元,增長16%。
深圳出口目的地不斷調整的時候,上海是什麽情況?
2022年,上海進出口貿易的亮點也是東盟,當年對東盟貿易額為5660.1億元,同比增長5.2%。另外兩大出口目的地表現比較穩定,對歐盟出口從2021年的8069.3億元增長到8259.6億,對美國則從5081.2億元上漲到5224.1億元,漲幅均比較小。
回過頭看,在2022年,深圳受香港和歐盟的沖擊很大,上海則盡顯貿易韌性。
2023年,是上海和深圳起變化的關鍵年。
(圖源:pixabay)
這一年,上海只對歐盟貿易有所增長,對東盟和美國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具體數字為,2023年上海對歐盟進出口8445.7億元,增長2.7%。同期,對東盟進出口5452.6億元,下降3.7%;對美國進出口4795.6億元,下降8.1%。
正如前文分析過的,深圳盡管對東盟進出口也在下滑,但在對歐美貿易上深圳快速回血。
2024年前五個月,上海和深圳兩地,對歐美的進出口貿易延續了2023年的態勢,上海繼續失血,深圳加速回血。
據上海海關等有關部門數據,相較於2023年前5個月,2024年前5個月上海對歐盟進出口額下滑了300億左右,對美國下滑了100億。同期,深圳對美國貿易額大幅增長超過35.2%,對歐盟增速則為16.5%。
03, 上海和深圳對發達國家的貿易趨勢,分歧巨大,為什麽會這樣?
(圖源:pixabay)
主要是兩方面原因。
第一方面原因是,上海和深圳兩地的企業結構差異,上海對外貿易的主體是外資,而深圳市民企。
據上海官方數據,前5個月,上海進出口份額占比最大的外資企業,占比為57.1%,規模為9981億元。
正是占比超過半壁江山的外資,拉低了上海2024年前五個月的進出口增速,其增速為負2%,是各類身份的企業中,唯一下滑的。
往回看一年,2023年,外資的表現依然是相對拉胯的。據上海海關的統計,2023年,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額為2.47萬億元,同比下降3.3%,占上海進出口貿易的58.7%。
要知道,2022年,外商投資企業能夠占到上海進出口貿易的60%以上。
占比從60%+到58.7%,再到57.1%,外資的變化是上海進出口貿易增速疲軟的主要貢獻。相比於上海外資為主的進出口貿易結構,深圳的進出口完全是民營企業的天下。
(圖源:pixabay)
據深圳海關統計,2024年前5個月,深圳的民營企業在進出口中占比超過70%,具體為71.6%,而外資的占比只有23.8%。
前五個月,深圳民營企業的進出口增速為51.7%,遠高於外資的5.9%。在外資進出口表現放緩的情況下,深圳的民營企業正大放異彩。
文章開頭我們說到,美國的政治局勢,對貿易政策的影響,會直接在中國產生映射,外資占比大的城市,顯而易見地更受沖擊,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地方,受影響相對小一些。
據商務部統計,2024年前五個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125.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了28.2%。
外資在投資經營層面,確實在做出調整。
(圖源:pixabay)
6月26日,高層特別召開「研究利用外資工作」的會議,7月1日,在北京又再次召開高級別的外資工作座談會,也都是在因應外資目前的變化,希望能夠穩住外資。
過去,外資在中國生產製造出口一條龍,現在越來越多外資轉而采取服務於中國本地客戶的策略,生產出來的產品更多側重中國客戶,減少出口環節。
說完企業結構的原因,再來談談另一個重要因素——跨境電商。
(圖源:pixabay)
Shein、速賣通、Tik Tok、TEMU,這些年最火的企業除了Ai,無疑就是跨境電商。出海電商們,把中國的供應鏈優勢、製造業優勢發揮到極致,賺得盆滿缽滿。
站在城市維度看跨境電商,深圳是絕對的大贏家,最受益的那個,沒有之一。上海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2021年,在跨境電商概念剛開始起步的時候,上海是中國絕對的王者。據上海海關部門數據,2021年上海跨境電商進出口額為1328.8億,同比暴增1.2倍。
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2021年全國跨境電商總規模為1.98萬億,同比增長15%。上海以遠高於全國跨境電商增速的水平,占據跨境電商城市排行榜第一的位置。
當時,深圳還不起眼。
據深圳海關數據,2021年,深圳跨境電商的規模僅有500億元,是上海的三分之一左右。從2022年開始,形勢發生逆轉,深圳開始起飛。
(圖源:pixabay)
2022年,深圳跨境電商暴漲2.3倍,進出口總額一下子達到1800億。這是什麽概念?當年上海跨境電商進出口額為1841億元,兩者之間的差距從800多億一下子拉近到41億。
上海2022年的表現其實不差,在2021年的高基數下,仍然有38.6%的增長。無奈深圳太快。
跨境電商有一個特點,就是歐美客戶是絕對主力,這能夠部分解釋,為什麽深圳進出口從2022年開始,在歐美方向上表現得這麽好。從上市公司來看,賽維時代、致歐科技等歐美客戶占比都在90%以上。
2023年,深圳跨境電商仍然在爆發式增長,從2022年的1800億增長到2023年的3265億,增速為74.4%。
這個速度不僅讓深圳和上海的差距迅速拉到600億。正是這段時間開始,所謂「中國跨境電商看深圳」開始發酵,在網絡上走俏。
說實在的,2023年上海跨境電商的增速不差,以30%以上在成長,但深圳太快了。讓人吃驚的是,2024年,深圳竟然還能夠保持超人一等的速度。
據深圳海關統計,2024年第一季度,深圳跨境電商進出口額超1100億元,增幅為驚人的95%。
從2.3倍,到74.4%,再到95%,跑出了深圳速度。
上海海關沒有公布具體的數字,只說前5個月跨境電商創了新高。
具體到引證層面,上海海關給出的是,兩大機場的情況。6月26日,界面新聞從上海海關獲悉,今年以來,上海跨境電商發展延續進出口兩旺態勢,貿易規模創歷史新高。
(圖源:pixabay)
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上海兩大機場跨境電商貨量達到18.13萬噸,同比增長109%。其中,浦東機場口岸出口跨境電商達2.01億票,金額347.8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42.6%、2.4%。在虹橋B保,今年前5個月,跨境電商一線進口額2.96億元,同比增長14%。整倉發貨達391萬單,交易總額7.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4%、29.4%。
噸數大漲,票數看著也不錯,就是金額增速不太快。浦東機場口岸347億的規模,增速僅為2.4%。而虹橋B保提供的兩個金額,一個2.96億,一個7.7億,加起來也才十億。
如果估計得沒錯,上海跨境電商所謂的歷史新高,也許和其進出口貿易增速一樣,主打一個穩字。
為什麽深圳跨境電商能發展得這麽快?除了供應鏈的優勢以外,很多文章都提到深圳政策。
各地都有琳瑯滿目的產業政策,滿眼望去都是利好,都很吸睛,可落地現實的是少數。單看政策其實意義不大,得看政策的作用方——企業的態度和行為。
從公開數據看,深圳涉及跨境電商的上市公司有10家,數量全國第一;跨境電商行業有影響力的品牌有43家,占比超過四成。
速賣通、亞馬遜等跨境電商的大玩家們,其平臺供應商,少的有三分之一,多的有一半來自深圳。
據南方日報4月10日的文章,據統計,深圳跨境電商出口企業數量超過15萬家,在阿里巴巴國際站、速賣通、Lazada、eBay等平臺幾乎占據了中國賣家的半壁江山,亞馬遜的中國賣家也有三分之一來自深圳。
隨著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的不斷發酵,抖音、京東國際、阿里巴巴都在深圳加大投入。
5月18日,據《南方都市報》報導,拼多多海外版Temu打算把總部從廣州搬到深圳,盡管後來做了澄清,但Temu事實上在把更多資源投放在深圳,以適應跨境電商的發展變化。
為了抵禦中國海外電商的侵蝕,亞馬遜也在加強在深圳的布局。據品牌工廠公眾號,電商老大亞馬遜正在學習拼多多們的打法,推白牌,卷價格,做托管。
品牌工廠近期的文章寫到,6月26日,下午2點,深圳南山區的鵬瑞菜佛士酒店,亞馬遜官方秘密召集了300多名賣家,在此參加亞馬遜全球開店員內邀賣家閉門會議。十二名訓練有素的安保人員把守著出口,官方演講PPT的每一頁上都赫然寫著「禁止拍照」的警示。
據參會賣家透露,亞馬遜在會上宣布了一個全新項目--低價商店。此前業內流傳的亞馬遜全托管業務由此揭開了面紗。
(圖源:pixabay)
除了亞馬遜,東南亞蝦皮、俄羅斯Ozon、非洲Jumia等海外跨國電商平臺,都紛紛在深圳落地,建立總部或者組建核心團隊。
最近,某手工具龍頭披露了上半年的業績預告,增速喜人,其客戶幾乎全來自歐美。在溝通交流會議上,這個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說道,美國客戶有很明確的消費降級趨勢。
加息時間長了,利率高企,即便有消費欲望,可能也會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產品。Shein、Temu們能夠長期霸占歐美國家APP下載榜前列,本質上就是給歐美消費者提供前所未有的極致性價比產品。
背後的供應鏈中,深圳就是最受益的那個。
這就是從上海和深圳對比層面,深圳為何在2022年之後進出口快速崛起的分析。
現在的外部環境確實困難,再難也有挺過去的希望,深圳不就挺過來了麽。
看看深圳,明天還在,未來還在。
(免責聲明:本文為葉檀財經據公開資料做出的客觀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請勿以此作為投資依據。)
---[作者:青城楨楠*編輯:椰子/葉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