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AI正在搶走誰的工作?一個人使用ChatGPT取代了60名員工

2024070117:13



【新智元導讀】ChatGPT發布一年多來,總是有人擔心自己的工作會被取代,但最後總是演變成「狼來了」的故事。但這次不一樣了,ChatGPT它來真的。

BBC的一篇報道,讓reddit網友吵得不可開交。

報道是這樣的:一個由60多位編輯和作家組成的團隊,負責為科技公司撰寫和編輯文章,逐漸被ChatGPT所取代,團隊只剩下1個人和1個ChatGPT。

剩下的這個人,每天做的事情就是修改ChatGPT生成的內容,讓它顯得沒那麽像機器生產的。

ChatGPT變成了主筆,人類則更像機器。

編輯們的「飯碗」不僅被AI奪走,曾經由創作帶來的成就感,也一去不復返了。

so sad……



有網友開始逐漸想起了歷史——

「When it came for the content farmers I said nothing, for I was not a farmer of content... 」

    起初,AI追殺「內容民工」時,我不說話,因為我不是「內容民工」……

難道我們都要都要變成被替代的「沈默的大多數」了嗎?

且慢,有網友持不同意見——







what? 編輯被AI取代=希特勒自殺?

fine. 懸著的心徹底死了。



如果說,好的一面是,AI現在取代的是一些並不真正「富有創意且引人入勝」的工作,也就是那些需要一些智能,但更多的只是重復性勞動的工作;

那麽,壞的一面是,這正是我們很多人正在從事的工作!

大衛·格雷伯在他所著的「Bullshit Jobs」一書中,一針見血地指出,40%的工作都毫無意義。這些工作往往能帶來很不錯的收入,工作環境也極佳,只是它們都毫無意義,也最容易被機器取代。

ChatGPT取代了60名員工

2023年,作家本傑明·米勒(化名)的事業蒸蒸日上。

他領導著一個由60多名作家和編輯組成的團隊,發表博客文章來為一家科技公司做宣傳,這是一家打包和轉售從房地產到二手車等各種數據的公司 。



在米勒眼中,「這確實是一項非常有趣的工作」,可以發揮他的創造力,還能夠獲得與各個領域的專家合作的機會。

直到有一天,米勒的經理告訴他,「希望利用人工智能來降低成本」。

一個月後,公司引入了自動化系統。

米勒的經理將文章標題輸入在線表格,人工智能模型就會根據標題生成大綱,米勒的電腦上就會收到提示。

他帶領的撰稿人無需再自己構思,而是根據這些提綱撰寫文章,米勒會在文章發表前進行最終審核。

這種工作模式只持續了幾個月,團隊就迎來了第二次「自動化」的消息。

接下來,由ChatGPT負責撰寫文章的全部內容,米勒的大部分團隊成員都被解雇了。



剩下的幾個人面臨著一項更沒有創造性的任務:潤色ChatGPT低質量的文本,使其看起來更有「人情味」。

時間來到2024年,公司解雇了米勒團隊的其他所有成員,只剩下他一個人了。

「突然之間,我一個人開始完成之前所有人的工作。」

每天,他都會打開人工智能編寫的文檔,來修改機器人犯的錯誤。

「我開始覺得自己才是機器人」

「大多數情況下,需要做的是讓文本看起來不那麽奇怪和尷尬,刪掉那些太過正式或熱情過頭的語言。」

總是重復這個過程讓米勒覺得非常無聊,他開始覺得自己才是機器人。



米勒的經歷並不罕見,行業內,出現了一個嶄新的工作——

新工作的出現:幫機器人改稿

這種新興起的工作,就是修復機器人的劣質寫作。

美國肯塔基州列克星敦的文案撰稿人Catrina Cowar表示,「我們正在給機器人稿件添加人性化的元素,這通常需要對一篇文章進行深入的、發展性的編輯」。

首先,需要把那些泛濫的「因此」和「盡管如此」刪掉,另外,你必須得對所有細節進行事實核查,因為人工智能會產生「幻覺」而編造一些不存在的東西。

這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因為人工智能總會在那些你不易察覺的地方輕率地「添枝加葉」。

工作時間更長,報酬卻更低

Cowar對此感到疲憊,讓AI寫的文字更像人這件事情,通常比自己從頭開始寫一篇文章需要更長的時間,但報酬卻更低。

「在你找工作的平臺上,每詞最高約按照10美分計薪。但當你真正開始寫作的時候,就會發現,這被認為是一份『編輯』工作,所以通常你只能得到每個詞1~5美分。」

這項乏味得可怕的工作,報酬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其他行業也能夠看到類似的例子,低薪人員默默地為機器提供動力,可能是協助自動訂購系統,也可能是數據標註。

到底哪種表達方式更「像人」

隨著越來越多低質量的機器生產的內容充斥網絡,通過人工智能檢測軟件,來檢查文本是否是機器生產的,已經成為文案領域的常見做法。

吊詭的是,AI在與AI對話,人成了最不重要的。

先用AI生成內容,再用AI檢查到底是不是AI生成的。

人在中間起到了什麽作用呢?可能也起到了一個「造型」的作用吧——把AI寫的東西改造得像是人寫的。

更離譜的是,去年,一批作家甚至表示,他們因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探測器的虛假指控而失業。

而且,根據Cowart的說法,這些擁有人工智能檢測軟件的自由寫作平臺往往會「兩頭通吃」——一邊雇傭編輯修改AI寫的稿子,一邊用AI檢測。

這就要求編輯們要不斷隨著探測器的更新而更新寫作方式——哪些內容會被標記為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規則會不斷變化。

這讓Cowart崩潰了,「英語有一百萬種方式表達同一件事,但哪一種是更『像人』的?我猜不出來。」

最後一個人也被解雇了

好景不長,米勒「幫機器人改稿」的工作時代也突然結束了。

堅持了幾個月的重復編輯工作,他被召集去參加一個意想不到的會議。

2024年4月5日,他被解雇了,理由是公司認為米勒只是另一個不必要的「人為幹預層」。



又一次被取代

本來以為自己會失業在家的米勒,幸運地找到了一個新的機會,雖然這個新的機會看起來相當諷刺。

他在UnDetectable AI找到了一份工作,顧名思義,這家公司專門開發讓「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更難以識別」的軟件。

換言之,米勒又被取代了一次。人工智能正在取代他被人工智能取代後不得已做的工作。

但UnDetectable AI首席技術官Bars Juhasz卻非常樂觀,「當汽車在馬車時代首次出現時,人們的反應就像是世界末日了。但社會總是在適應。」

「我們將看到很多工作被取代,而自由職業者將受到最嚴重的打擊,我確實同情他們。但這些靠『幫AI機器人改稿』獲得報酬的人都是出色的機會主義者,當然,他們還算不上偉大的機會主義者。那些學會使用新技術工作的人將會沒事。」

「出色的機會主義者」米勒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的呢?

「我製造了很多垃圾,這些垃圾充斥著互聯網並摧毀了它,甚至沒有人讀過。」

AI會搶走你的工作嗎

很難說。

我們正處於一個令人不安的十字路口,一些專家警告說,ASI(超級人工智能)將很快取代大多數人類工作,而有的人則認為不會有那一天。

也有人認為我們正在走向人工智能和人類協作,而不是競爭的未來。

但是就像米勒等人的經歷一樣,AI的發展已經讓一些人承擔了令人痛苦的結果。

現實選擇是必須適應AI

但對於文案界的一些人來說,人工智能的到來是好事還是壞事取決於如何對待它,以及你的職業生涯有多遠。

一些作家表示,將AI運用到他們的創作過程中甚至可以改善他們的工作。

美國作家與藝術家公司 (AWAI) 是一個為自由作家提供培訓和資源的組織,他們主動為其成員舉辦各種人工智能課程的培訓。

AWAI總裁Rebecca Matter表示,人工智能課程目前是該學院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課程。

Matter認為,「對於那些以文案寫作為職業的人來說,風險不是人工智能會不會搶走他們的工作,而是他們能不能適應AI。這可能會讓人不舒服,但我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她還表示,對於她認識的大多數作家來說,向人工智能世界的過渡都很順利。

事實上,AI已經成為文案寫作過程中固有的一部分,以至於許多作家現在將個人「人工智能政策」添加到他們的專業網站上,以解釋他們如何使用該技術。

甚至對AI使用巧妙得當,還可以拿到普利策新聞獎。

擁有九年經驗的文案撰稿人Rebecca Dugas表示,人工智能是一個「天賜之物」,讓她在更短的時間內創作出同樣高質量的作品。

「只要我的客戶滿意,我不會拒絕使用人工智能。無論是集思廣益、市場調研,還是在我為文案冥思苦想的時候,它都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共同創意合作夥伴。」

對於那些對AI持保留態度的客戶,他們支付更多的費用就好。

隨著人工智能生成內容變得更好,可以預見的是,一些企業將轉向ChatGPT和其他工具來滿足他們的寫作需求,而不是雇用人類。

但即使是這樣,Dugas依然很樂觀,她認為,如果你不了解文案寫作,你就無法判斷人工智能產生的效果,這意味著,有才華的知名作家總會有高薪工作。

但處於職業生涯低端的文案撰稿人可能就沒那麽幸運了。

那麽,你認為本篇文章的「含人率」是多少呢?

參考資料: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240612-the-people-making-ai-sound-more-human

---[責任編輯:郜雪丹/新智元報導*編輯:庸庸 喬楊/來源: 新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