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人口崩了!這個亞洲國家,急了

2024062116:38

人口「消失」,不再是傳說。

01, 人口危機,已經來了。

近日,由於人口減少,韓國宣布進入「國家人口危機緊急狀態」。

韓國總統直言,「如果不扭轉低生育高齡化趨勢,韓國的人口最終可能會滅絕」。



其實,早在20年前,英國牛津大學人口學家大衛·科爾曼就發出預警,「韓國有可能成為全球首個消失的國家」。

這種論調,在當時被認為是危言聳聽,但時間證明了一切。

其實,韓國不是第一個宣布進入人口危機的國家。

隔壁的日本,早就因人口危機而陷入「失去的30年」,而日本官方更是發出「國難當頭」的預警。

然而,論生育率下滑速度之快、人口降幅之猛、生育形勢之慘烈,韓國比日本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果說日本出生人口在一路緩慢下坡,那麽韓國出生人口,相當於直接墜入懸崖。

據韓國統計廳數據,韓國2023年出生人口23.5萬人,創下歷史新低,生育率已經降到0.65,在經合國家中位列倒數第一。

一個擁有5000多萬人口的國家,每年的出生人口只有20多萬,折算出生率只有4.4‰,在東亞地區墊底。



與之對比,最先遭遇人口危機的日本,經過30多年的下滑,如今出生人口跌破80萬人,但出生率仍有6‰左右的水平。

當然,大哥不說二哥,韓國和日本,在人口減少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 韓國人口或將腰斬。

目前,韓國人口已經連續3年下降。根據官方預測,如果趨勢不改變,韓國人口將會在2041年跌破5000萬大關,到2070年減少到3800萬人。

* 日本人口已經遭遇13連降。

根據日本官方預測,到2056年,日本總人口將從1.24億人跌破1億大關,而2070年左右將減少到8700萬人。

日韓競相奔向「人口懸崖」,唯一的懸念,不過是誰「消失」得更快。

02, 不只是韓國日本,整個東亞地區的生育水平,放在全球都是最低的。

研究顯示,目前東亞地區總和生育率只有1.17,遠低於歐洲的1.51,為全國生育率最低的國家。



不只如此,東亞地區還是全球生育下降最快的區域。

過去60年,東亞生育率從6.53一路斷崖式下降到1.17,近幾年更是呈現加速下滑態勢。

總和生育率,指的是育齡婦女一生中平均生育數量。考慮到夭折因素,總和生育率超過2,才能保持正常的世代更替。

可見,東亞地區遭遇的不是某個地區的人口危機,而是整個區域的人口斷崖。

在許多人的印象裏,歐美發達國家的生育率過低,已經影響了人口的可持續性,但事實可能不是如此。

歐美發達國家生育率仍然維持在中等水平,近年來更是出現局勢反彈,而借助移民帶來的增量,整體人口並未滑向下降軌道。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人口達3.35億人,相比前一年增加了160萬人,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來自國際移民。

拋開移民,美國的生育率也不算低。OECD的數據顯示,美國的總和生育率為1.7,法國為1.8,而日本為1.3,韓國更是只有0.7。

當然,美國的生育,多數都是新移民貢獻的,尤其是亞非拉地區的貢獻。

受限於文化和地緣因素,亞洲國家不會輕易放開移民,唯一剩下的路子,就是提振生育。

03, 東亞地區,為何都不生娃了?

東亞國家基本都屬於儒家文化圈。儒家文化最大的特點當屬「家」和「孝」,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生育是人生大事,也是國之大事。在傳統社會,生兒育女,不只是出於養老防老的動機,更被賦予傳宗接代、宗族延續的重任。

東亞地區生育率大幅下滑,原因是什麽?

一個經典的解釋是,經濟越發達,受教育水平越高,觀念就越進步,社會保障體系就越發達,養兒防老的必要性就越低。

同時,發達地區生育成本過高,因此父母傾向生育更少的孩子,而在既有的孩子身上付出更多的投入。

這一規律確實存在,放之全球而皆準,但歐美國家的生育形勢遠遠不及東亞地區嚴峻,說明還有別的原因。

學術界提供了文化層面的解釋。

研究表明,儒家文化圈排斥非婚生育的道德嚴肅主義、集中在女方的育兒負擔、重視社會成就的立身揚名文化、製度傳統導致的學歷主義等,限製了生育。

這些因素多數集中在文化層面,其實在經濟社會層面,東亞不同國家和地區也有著很大的相似性。

一個字是「卷」。

《朝鮮日報》曾分析稱,就業、房子和教育是韓國年輕人的三大壓力來源,也是讓他們遠離約會、婚姻與生育的「幕後推手」。

在網上,有人總結了典型韓國人的一生:從小開始上補習班,在各類考試中廝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再去爭搶位數不多的工作崗位,等到60多歲仍舊「退而難休」,不得不繼續工作補貼家用。

然而,物極必反,卷到極致,就是卷無可卷,躺平主義、低欲望社會乃至單身社會的誕生,就不難得到理解。

最早遭遇人口危機的日本,正是這些概念的發明地。

與韓國相比,日本還有一重經濟因素:上世紀90年代,經濟泡沫破裂之後,日本陷入「失去的30年」,漫長的經濟蕭條和通縮經濟,以及過度內卷導致的逆反,共同帶動低欲望社會的到來。

相比於經濟因素,這或許是更重要的。

04, 日本、韓國,正在搶著「消失」。

「人口消失」,只是就危機而言的,它有兩方面的含義。

第一層含義,指的是總體人口的斷崖式下滑乃至腰斬。

人口,往往被視為綜合國力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既關乎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也關乎民族興衰、國際競爭等方方面面。

當全球人口仍舊保持增長態勢,而日韓人口在全球的比重卻節節敗退,影響顯然是深遠的。

「消失」的第二層含義,指的是勞動力人口,尤其是年輕人占比的慘烈滑坡。

人口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相比於總量,更重要的是結構。

當年輕人不斷減少而老年人逐漸增多,無論對經濟增長、養老金可負擔程度都會帶來影響,甚至還會波及資產價格。

一般而言,一個國家年輕人口越多,越容易形成資產泡沫,而老年人增多之後,當初的資產泡沫沒有這麽多人來接盤,房價等資產價格就難以維持。

日本之所以陷入「失去的30年」,除了自身經濟泡沫破裂導致的額資產負債表問題外,人口見頂,尤其是少子化的影響不容低估。

事實上,無論日本還是韓國,都耗費多年提振生育,但結果都不如意。要扭轉趨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文: 凱風/來源: 國民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