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百事可樂不只可樂,它遠比你知道的可怕

2024061913:17



授權自: zhihu.com/question/21446129/answer/2607114138

01, 可口可樂是1886年成立的,在二戰中跟著美軍走遍了全世界,所有人都特別喜歡。

蘇聯朱可夫元帥就特別喜歡可口可樂。

朱可夫是整個蘇軍的總司令,地位僅次於斯大林,他不僅是蘇聯英雄,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戰鬥英雄,德高望重。

雖然朱可夫是英雄,又喜歡可樂,但他畢竟是蘇聯人,可口可樂又是美帝國主義的東西,蘇聯不讓引進。

考慮到朱可夫位高權重,可口可樂專門為他生產了一種沒有顏色的可樂,猛一看跟伏特加似的,可以忽悠蘇聯百姓。

但只給朱可夫喝,平民喝不到。



百事可樂為朱可夫專門開發的透明可樂

所以可口可樂始終沒打開蘇聯民用市場。

02, 百事可樂1903年成立的,是可口可樂的競爭對手,相親相愛的廝殺了一百多年。

既然可口可樂無法進入蘇聯,百事就想試試自己的運氣,它也瞄準上了蘇聯市場。

斯大林死後,赫魯曉夫上臺,美蘇對立局勢有所緩和。

百事可樂覺得機會來了,專門找到了赫魯曉夫,請他品嘗百事可樂。



請赫魯曉夫喝百事的也不是普通人,照片可以看出來,是美國總統。背後那個濃眉大眼的家夥我們都非常熟悉,是尼克松。

赫魯曉夫一喝,「臥槽,太好喝了,好久沒有這種清新脫俗的感覺了」。

既然赫魯曉夫大加贊賞,然後百事就跟蘇聯的合作就很順理成章了。百事最開始還是進口百事到蘇聯,但一進去就大受歡迎,銷量出乎意料好。

後來因為業務量實在太好,1974年就幹脆在蘇聯建立了工廠,就在本地生產百事,蘇聯人特別喜歡。

但價格也特別貴,一般的蘇聯人還喝不起,就像中國人吃不起茶葉蛋日本人吃不起西瓜一樣。

切爾諾貝利事件發生後,蘇聯用混凝土徹底封閉了這個地方,三名誌願者得到的獎勵就是一人一瓶百事。

03, 雖然百事可樂在蘇聯大受歡迎,但怎麽付款呢?

蘇聯的盧布不是國際貨幣,蘇聯用實物交換,用伏特加換可樂,1升伏特加換1升可樂。

但是美國人不怎麽喜歡伏特加,蘇聯人卻超級喜歡可樂,百事換回的伏特加基本都是扔,沒有帶來任何效益,這種模式不持久。

百事可樂又不想放棄蘇聯這個市場,怎麽辦?

後來到80年代,蘇聯在解體的前夜,危機四伏,經濟崩潰,不光沒錢,也沒什麽拿得出手的實物商品。

手錶?誰要啊!彩電?蘇聯電視落後美國30年,還是電子管。

都2022年了,俄羅斯士兵他們搶了金銀珠寶我還理解,俄羅斯士兵居然連洗衣機都搶,往國內搬,這俄羅斯得窮到啥程度?

後來一商量,蘇聯不是軍事力量強嗎?幹脆,蘇聯用軍艦來支付。

十年來,蘇聯總共支付了20艘軍艦,包括 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導彈驅逐艦,1艘航母護衛艦。

這17艘潛艇和軍艦可以組建幾支海洋艦隊。

按噸位算的話,全球近兩百個國家,這支艦隊在當時全球排名第6,百事擁有全球第六大海軍力量。

所以百事可樂表面上是食品企業,實際上是軍工企業,他想滅掉可口可樂是分分鐘的事。

物理滅掉。



百事可樂潛艇---[來源: 讀史/博聞通識,知古鑒今]



*為何很多人努力一生,仍被困在社會底層?*

綜合自: zhihu.com/question/39997502

01, 我今年24歲,搬磚的,拿自己來說,我從來不認為用純粹的力氣養活自己是在「努力」改變未來,頂多只能算是在「承受」自己的過去。

而承受的本質,就在於只能停在原地。

理清這個因果關系,我再告訴你與我相似的社會的底層們如今具體在承受的是什麽。

以一個家庭背景為零的農村孩子舉例。

從他出生那一刻,他需要承受的就是一個相對不那麽健康的家庭氛圍,拋卻留守兒童的問題,僅談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系和父母對社會的認知水平這兩點,他跟城裏孩子的差距就不是一星半點。

在這個全民5G的時代,你知道還有很多農村連2G信號都沒有嗎?

度過幼兒階段進入學齡,他所需要承受的是並不專業的學前教育。

如今很多小鎮上的幼兒園基本沒有幾個嚴格走完了正規辦園手續,很多幼師也根本沒有上崗資質。

農村大多數孩子之所以讀幼兒園,只是為了能有一個上小學的「資格」。

而進入小學,他需要承受的則是教育資源配置嚴重不均的狀況。

這裏的教育資源指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匱乏。

不信你去看,現在很多小鎮上的學校連最基本塑膠跑道都沒有,更何談足球場、音樂教室、畫室、手工室、運動器械……

02, 進入初中,他需要承受的是以根本還不能生活自理的年紀去學校住宿。

而由於孩子數量的減少,如今大量小鎮開始並校,這導致的結果就是學校和家之間的平均距離拉大了好幾倍。

很多學校甚至從小學六年級就開設了晚自習,建起了宿舍。

但最大的問題是,對於這種過早脫離家庭獨自生活的現象,很多農村家長不僅沒有意識到危害,反而還舉手贊成。

而贊成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孩子在學校,他可以有更多時間去操心如何賺錢這件事。

但一個根本不算懂事的孩子,在學校有心無力,而家庭又過早脫離的情況下,你覺得他的人格養成、學習成績這兩者,變好的概率大還是變差的概率大?

03, 讀完初中進高中,他需要承受的是農村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分水嶺——普通高中、中專、重點高中。

如果各位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你應該知道這三者之間的差別有多大。

在這個分水嶺之後,說難聽點,這個孩子的未來十年,我可以猜到八九不離十。

而在接受十二年的教育之後,他需要承受的就是過去這十二年所承受的總和。

他承受完那些跟其他孩子一樣的東西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至少考一個本二以上的大學,人生才算出現一絲曙光。

如果沒有考上大學,那就得看他的家庭條件可不可以供他讀一個五年制大專。

04, 好,到了這裏,他此生最重要的一次命運分割線出現了。

他讀完大專、讀完大學,走向社會時至少可以擁有一份不會餓死自己、比底層稍微體面點的工作。

而若他沒有讀大學,在沒有任何家庭背景的情況下,除了從事低端的、出賣勞力的工作,他幾乎別無選擇。

這時我們放過那個讀大學的他,只關心在過去十多年的客觀事實的打造下,不考慮任何個人因素的情況下,看看這個全新出爐,居於社會底層的他,會擁有一個怎樣的人生。

05, 他可能去端盤子、可能像我一樣去搬磚、可能進工廠做一名三個月之後才會漲兩百塊錢工資的普工,每天兢兢業業,不敢遲到,不敢早退,甚至連辭工回家過年都得求爺爺告奶奶。

沒有五險一金,沒有雙休日,住最便宜的房子,吃最便宜的飯菜,穿最便宜的衣服,唯一的娛樂方式就是在放假的時候,看看電視,打打遊戲,或者跟一幫與自己處境相同的人打打牌,泡泡妞。

在剛出來的時候,他可能會有種自己要幹大事的錯覺,會嘗試看看有價值的書,看看有價值的電影,聽聽除網絡歌曲之外的音樂,在夜晚也會思考人生和世界。

但是,勵誌的故事雖常有,可你真的走到街上,觸目可及,那些年輕人,那些在人格和智商上並不低人一等的年輕人,他們眼中別說熱血,就連對這世界最起碼的好奇心都沒有了。

他們也覺得自己在努力,也在每月拿到工資時會有一點欣喜,在年底回家看到卡裏有幾萬塊錢時會為自己感到自豪,但年復一年,當他們發覺自己的努力根本沒有任何實質效果後,他們不墮落,已算堅韌。

多少本質並不壞的少年,在底層呆了兩三年後,吃喝嫖賭至少沾染過一樣,口中說出來的話,離了網絡用語,根本不會表達。

一個每天上十個小時以上的班的人,你叫他健身?在午後來杯茶或咖啡犒勞自己?在大雨的黃昏捧本《百年孤獨》看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而多少農村家庭一家三口勤勤懇懇打七八年工,只要娶一個媳婦或者市裏買一間一百平方米的婚房就基本傾家蕩產。

就這還得靠家裏老人別生病,全家人在家裏時身體健康,別出意外。

06, 當一個人用盡力氣都只能保證自己不被社會拋下太遠的情況下,你所說的「努力」與「離開」,到底是個什麽東西?

我只想告訴你,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談不上對錯的人,從他淪為社會底層的那一刻,絕大多數時候,他在做的事、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用雙手緊緊摳在這個極速向前的社會的一個小小的凸起上,保證自己不被甩開太遠。

至於追,至於翻身,說真的,那根本不是一句「努力」能實現的。

但我真正想說,也是在另一個回答裏說過的一個觀點是,請各位,在敬佩那些通過努力而脫離底層的人之余,一定不要鄙視那些正低頭「承受」的人,哪怕他們的未來一眼就能看穿,也請別揮舞著「不努力」的大棒去敲打他們。

因為一個人,當他為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付出「貧窮」的代價之後,他就已經不欠這社會什麽了。

07, 再講一個扶貧的故事。

2015年中國開始推行精準扶貧,中國工程院也領到了扶貧任務。

曾任雲南大學校長的朱有勇院士,來到雲南一個人均收入只有1000元的深度貧困村搞扶貧。

朱有勇院士在仔細研究了當地的土壤、氣候、水文等條件以後,決定推廣種植適合當地發展的農產品—反季節土豆,也就是冬土豆。

十一二月種下去,來年三四月份上市,在全國都是最早上市的土豆,完全不愁賣。

可是當地村民根本不配合,任憑朱院士和他的學生如何做科普講解,村民就是不肯種植這種聽都沒聽過的冬土豆:我們從來沒種過,萬一賠了怎麽辦?

無奈之下,朱院士只好找塊地,帶著學生先把土豆種出來。

幾個月後土豆收成了,品質果然很好。

如此帶動下,終於有個村民願意種植10畝冬土豆,收獲後賣了7萬塊錢,在這個人均收入只有1000塊錢的地方引起了轟動,在示範效應的影響下,全縣種植面積很快超過一萬畝,這個縣的貧困率三年內從50%降到2%左右,扶貧大有成效。

皮質醇除了導致窮人對風險極其厭惡,不願意冒哪怕一丁點風險,還會導致「延遲滿足」能力變弱,追求即時享樂,賺了錢不存起來,而是去買酒、吃垃圾食品,玩遊戲這些可以讓人立即獲得快樂的東西。

很多中年人被別人勸戒煙的時候都會說:這是我唯一的愛好,連煙都戒了,活著還有什麽勁。

在底層待著的人,生活中的糟心事太多,只有用短暫分泌的多巴胺,把這些瑣碎的痛苦對衝掉,不這樣,日子是要過不下去的。------[來源: 讀史/博聞通識,知古鑒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