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容易焦慮的人,都有一個不太健康的習慣

2024060619:08



工作這些年來,我發現:容易焦慮的人,都有一個不太健康的習慣。

就是:過度思考。思考過去,思考未來,就是無法專註當下。

比如,工作上出了一個疏漏,就情緒低落,不斷懊悔、自責:「如果當時沒有那麽做,就好了」「都是我的問題,我根本做不好事情。」

領導交代一個事情,還沒有開始做呢,就陷入焦慮,內心惶恐不安:「這個事情太難了,我肯定做不好」「我要是沒做好,領導會不會批評我,甚至開掉我?」……

過度思考,說白了,就是想太多,自己不肯放過自己。

《城市詞典》給了「過度思考」一個幽默的解釋:「搞砸所有事情的最佳方式」。

的確,如果你在工作中總是責怪過去,就是擔心未來,你的內心就會失序,思緒也因此陷入癱瘓,從而阻礙你去解決真正遇到的問題。

那麽,如何擺脫這個習慣呢?給你分享以下幾點。

01, 不做「情緒回聲」

什麽是「情緒回聲」?就是對人和事的情緒反應過於敏感,容易被情緒所左右。

比如,有些人內心很敏感,領導因為工作的事兒說了兩句,就玻璃心碎了一地,覺得自己沒希望了,整天唉聲嘆氣,魂不守舍,沒有一點幹勁。

但這麽做,於事無補。如果你老想著已經發生的事情,就會在這上面不斷追加投入你的精力,你的情緒,最終可能會產生更壞的結果。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說: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那些優秀的人,都是管理情緒的高手。他們會經常會自問「什麽樣的情緒反應對我最有利」,然後調整自己的視角以實現那樣的反應。

如何改變情緒反應呢?你可以通過改變問自己的問題來實現。

比如,領導交給你一項工作,不要問:「為什麽是我?」你要問:「我如何在這件事情中實現成長?」

事情沒有做好,不要問:「這樣的事情為什麽要發生?」你要問:「我從這件事情中學到什麽?」

所以,不要做「情緒回聲」,而是要做情緒的主人。

02, 從關註結果到關註過程

好的結果是人人都想要的,大多數人關註的都是結果,極少關註過程。

焦慮的人,往往對結果思慮過度。這通常有兩種表現:

①反芻。對結果無法釋懷,反復在心中咀嚼一件事。比如,一次績效評分不理想,就對結果耿耿於懷,情緒低落,始終走不出來。

②擔憂。擔心將來會發生什麽。還沒開始做一件事,就超前焦慮,在腦子裏預想了無數個失敗的由頭,從而陷入無限的拖延中。拖延越久,焦慮越深。

其實,焦慮是沒有必要的。《積極心理學》中說:「人類所擔心的事情,或者說每個個體所擔心的事情,其實將來90%都沒有變成現實,但是你為它付出了90%的瞎耽誤功夫和擔心。」

結果是無數過程的集合。把過程做好,結果自然也不會差。與其對結果焦慮內耗,不如關註過程,去尋找「果」背後的因。

對於已經發生的事,先拋開情緒,主動進行復盤,聚焦在事情上,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麽。而在這個過程中,你得出了什麽樣的經驗、教訓,有哪些要停止做,哪些繼續做,哪些開始做。

而對於沒有發生的事情,要從結果倒推過程。你想要達成一個什麽樣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你需要有哪些行動計劃?

積極主動的人總是看到問題背後的答案,瞻前顧後的人總是看到答案中的問題。凡事先搞起來,能解決人生80%的問題。

03, 用行動,減少不確定性

焦慮的背後,往往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畏懼。而積極的行動,往往能減少未來的不確定性。

當你去做一分,未來就變得確定一分,當你去做十分,未來就會變得確定十分。

那麽,如何行動呢?就是要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縱向維度,你需要拆解目標,任何看起來再大、再復雜的難題,都可以被分解成一系列腳踏實地的行動。

先從5%的改變開始,堅持微小的行動,解決掉一個事情,你的焦慮就大大降低了。

橫向維度,你需要製定日程表,每月做什麽,每周做什麽,每日做什麽,細化到每天的日程上。

做到今日事今日畢。不要把今天的事情交給明天,你今天的拖欠,都會成為將來的債務,都會影響你把事情完成。

拿我自己來說,我會通過撰寫TDL,來列出每日計劃。

每天要做的事情是什麽,做這件事要達到什麽目標。最重要的3件事是什麽,該怎麽幹,有著怎樣的方法和策略。

每完成一件事情,我就打一個勾,直到做完所有的事情。

怎麽寫TDL?《精進日誌》是一個很有用的工具。我們公司新來的高管,入職的第一天,我就會給他一本,告訴他從今天開始要寫TDL。

我每天,也都會看管理層的TDL,了解他們的情況。

列日程,強執行,行動才是治愈焦慮的良藥。

04, 升維思考,改變認知

很多時候,讓你焦慮的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你對事情的認知。

比如,你覺得未來有很多的不確定性,你就會感到焦慮,但如果你把未來的不確定性視為「未來的各種可能性」,你會很興奮,很激動。

再比如,你去做一個事情,當你的認知不夠的時候,你要麽不知道該如何入手,抓不到一團亂麻中的線頭,要麽就會急於求成,難以保持耐心和專註。

那麽怎麽辦?核心就是修煉你的系統思維,改變認知。

系統化思維有三個維度:

深度思考。核心就是要多問幾個為什麽,層層剝洋蔥,從現象抓到事物的本質,一桿子插到底。

全局思考。為什麽很多時候,你會得出一些狹隘的觀點?就是因為你只看到了大象的一條腿,就誤認為大象的腿,就是大象本身。所以要跳出來,考慮到整體。

動態思考。你一定要納入時間的維度。同一件事,不同的時間去看,你的視角,你得出的結論,可能完全不同。

當你一切了然於胸,也就少去了很多困惑。

最後,總結一下:容易焦慮的人,都有一個不太好的習慣:過度思考。如何擺脫這個習慣?不做情緒回聲;從關註結果到關註過程;用行動,減少不確定性;升維思考,改變認知,找回內心的秩序。---[作者:張麗俊*來源:張麗俊/來源: 互聯網思維]

*一個人最大的本事:壞事能扛,難事能熬,醜事能忍*

企業家馮侖說過:「一個人真正的偉大不是領導別人,而在於管理自己。」

誠然,人這一生,真的要博弈的,不是自己和他人,是自己跟自己。

遇到任何事情,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自己如何處理」。久而久之,就能成就更加強大的自己。

沒有人天生就強大無敵,真正強大的,都是百煉成鋼。



01, 壞事,扛住。

誰都害怕壞事出現,更不能讓壞事落到自己頭上。

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遠遠地躲開,這是人性。

有本事的人,看到壞事來了,會主動扛住。這是責任擔當,也是對毅力的考驗。

扛住了,人就是「逆行者」,壞事變好事的可能性很大。

春秋時,範蠡是越國的大臣。

越王勾踐主動出兵,攻打吳王夫差。範蠡苦苦勸說,不能輕舉妄動。勾踐不聽。

兩軍對壘,勾踐迅速被夫差打敗,被困在會稽一帶的山林裏。

本來,這時候,範蠡灑脫地離開就好了。畢竟,這一切都是勾踐不聽勸告引發的。但是範蠡卻主動出山,和夫差講和。

勾踐去吳國最奴仆,範蠡跟隨左右。

夫差對範蠡說:「你啊,跟隨勾踐是沒有出息的,跟我一起混吧,高官厚祿少不了。」

範蠡拒絕了夫差的好意,繼續跟隨勾踐,吃盡了苦頭之後,回到了越國。

在範蠡的幫助下,勾踐慢慢覺悟,並且積極復國。

秦朝政治家李斯點評範蠡:「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千載而下,孰可比倫?」

認真琢磨一番,就會發現,壞的對立面是「好」。東躲西藏,壞事不會自己走開,而是壞上加壞。

每個人融入某個群體,去做某件事的時候,同時意味著責任。若只要事情帶來的效果,還有群體給的利益,又不承擔責任,那就一定會被群體排擠。

比方說,同學聚會,有人喝醉了,你卻置之不理,放下飯碗就回家了。無形之中,你就得罪了同學,人情是留不住的。

扛住壞事,本質上是「從一而終、有始有終」的智慧和勇氣。

扛的時間長了,人就有了韌性,事情總是會有轉機的。



02, 難事,熬過。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困難面前,鼓勵別人很容易,但是輪到自己頭上了,就真的很難了。

人的本性裏,有「避重就輕」的習慣。誰不希望,輕輕松松獲得成功。

欲成大事,哪能輕而易舉呢?能夠悟透這個道理的人,就能迎難而上。

周朝時,周宣王姬靜好大喜功,常常出兵攻打北方的民族,擴展自己的勢力範圍。也因此導致民不聊生。

他還很喜歡鬥雞,展示自己爭強好勝的性格。

大臣紀渻子幫忙訓練鬥雞,把一只強悍的公雞,關進籠子裏。並且規定,誰都不能去幹擾公雞。

過了十天,周宣王忍不住了,就問:「鬥雞訓練好了嗎?」

紀渻子說:「別急,雞還有傲氣。」

接著,每過十天,周宣王就詢問一次,紀渻子就推脫一次。

幾十天過去了,紀渻子把公雞帶出來,放在其他的鬥雞面前。這只公雞,看到任何鬥雞,都一動不動,其他的鬥雞,嚇得瑟瑟發抖。

紀渻子說:「這只雞,已經天下無敵了。」

周宣王頓悟,做人要熬得住,不要張狂,不要急功近利。於是,他啟用了一大批賢惠的人,興起禮樂,學習周武王,創造了「宣王中興」。

人要成大事,就得要火候到位。否則,就是趕鴨子上架,搖擺之中,一事無成。

讀書,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跳舞,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繪畫,一輩子都是學生,進取不止......什麽事情,都是每天進步一點點,最終獲得成功。

急躁是沒有用的,就像用大火煲湯,一準要燒糊;慢慢熬,時間長一點,火苗小一點,芳香撲鼻。



03, 醜事,忍下。

變美,是人的本性。可是人總有醜陋的一面。

忍住醜陋的事情,自然就有了忍辱負重的精彩。

蘇軾在《賈誼論》中寫了這樣一句話:「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

西漢的政治家賈誼,少年得誌,被漢文帝賞識。不料,他的才幹,被一大批權臣嫉妒,於是被排擠,貶到了長沙。

謫居長沙三年,賈誼仍舊努力學習,寫了《鵩鳥賦》等文章。然後被漢文帝再次啟用。

後人稱贊,賈誼和屈原一樣偉大。

事實上,蘇軾的人生,和賈誼很類似。因為烏臺詩案被貶,在監獄裏待了很長時間,受盡屈辱。

當他走出監獄之後,保持樂觀的狀態,寫詩詞,研究美食,還幫助地方群眾。終於成就了自己。

俗話說:「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成常人之所不能成。」

忍一忍,不僅能風平浪靜,還能暗流湧動,在不動聲色之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因為丟醜了,所以更加珍惜以後的平淡的日子。屈辱,吞下去了,就養大了格局。



04, 歸根到底,人是要有筋骨的。

不管遭遇了什麽,都要反觀自己,到底錯在哪裏,能從哪裏開始改變。

就算是千瘡百孔的自己,也沒有什麽可怕的,那些有疤痕的地方,就是一個故事,耐人尋味,給人智慧。

人有本事,不是咄咄逼人,而是內心強大,反復打磨自己的命運。

但凡讓自己痛不欲生的,都會讓自己絕處逢生。---[作者:布衣粗食/來源: 布衣粗食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