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這座上海老寫字樓,正在成長為東方的百老匯

2024050613:27

編者按:吳老師將與新老朋友一起聊聊世界、聊聊人生與理想,聊聊變幻莫測未來。

坐著叮叮當當的有軌電車,去跑馬廳看出戲,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老上海灘的年輕人打發時光的方式,與一百年後的今天並無太多不同。

工作日的某一天,19:30下班的年輕人,在淺吃一頓晚飯後,便會聚集到一座巴洛克式風格的老舊寫字樓下。



圖源:第一財經

上下班的電梯間裏只有等待,但在這裏,盡管已入夜,人們排著隊,臉上卻寫滿了期待。

若逢周末或節假日,隊伍裏還會出現拉著行李箱的人群,他們坐飛機、坐高鐵,匯集於此。

一百年前,跑馬廳裏劇院、劇場聚集,被稱作上海的「戲碼頭」。一百年後,同樣的地方,一座名為亞洲大廈的演藝空間,正在以「東方百老匯」的姿態,騎到新世界的脊背上。

1, 寫字樓裏的小劇場

「亞洲大廈」位於上海黃浦區九江路,臨近熱鬧的南京路,擡眼能看到東方明珠塔。

往前追七十年,它的前身是名角薈萃的人民大舞臺,往前追一百年,這裏是上海最早的京劇演出場所,梅蘭芳曾在此登臺表演。

近百年來,它的主旋律是「傳承」。

位於亞洲大廈裙樓的是重建的人民大舞臺。這裏承載著各種話劇、歌劇、音樂劇、芭蕾等國內外各類巡演。從1006個座位、一流的燈光和舞臺,到不菲的票價,它符合大眾對於一家「大劇院」的基本想象。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圍繞在大舞臺邊上的,是一個老舊寫字樓裏常見的魚龍混雜:二樓的展銷廳裏賣珠寶、賣手表、賣皮草,其他樓層則被隔成不同的功能出租,美容院、理發店、各類工作室,像蜂巢一樣,住滿了人間百態。

而只有亞洲大廈在每年成為GMAT(即研究生管理科入學考試,出國遊學考試之一)的上海考點時,它才有機會同年輕人扯上一些關系。

直到2019年,一場「基因突變」,讓埋藏在亞洲大廈裏的戲劇血脈覺醒,也由此吸引來了更年輕人熾熱的目光。

2019年,上海演出行業協會發布《上海市演藝新空間運營標準》(下稱《運營標準》),其中提到,滿足演出場次每年不低於50場等指標,便可將非標準劇場轉換為「演藝新空間」,新世界的大門由此被打開。

2020年,亞洲大廈4樓的一家美容院的邊上,迎來了幾副年輕面孔,他們進進出出幾個月,將這個層高4米、200方的空間,改造成了一家形似美國布魯克林街邊的小酒館,共計114個座位圍繞著一個吧臺式的大長桌。



圖源:《阿波羅尼亞》

實際上,它的真面目是音樂劇《阿波羅尼亞》的舞臺,這類劇場設計專業上叫做「沈浸式演出」。未來四年,三位演員將會在這個大長桌上賣力演唱,而「桌下」將座無虛席,有的人甚至來了五十次、八十次,反復刷劇。

截至2024年4月,《阿波羅尼亞》演出了近1000場,幾乎場場爆滿。

亞洲大廈的外立面鑲嵌著綠色玻璃,四個大字也呈現鮮嫩的綠色,《阿波羅尼亞》爆紅出圈後,它開始被觀眾們戲稱為「韭菜大廈」:「每個月一開票就賣光,就像齊刷刷地割一茬韭菜,特別直觀。」



圖源:上觀新聞

2, 垂直的「外百老匯」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為了突破百老匯對戲劇演出的壟斷,一些不知名的戲劇工作者開始在紐約一些房租低廉的地區,利用舊廳堂、地下室等地,以低成本上演為百老匯不屑演出的新劇目,口號是「為詩人、劇作家、演員、詞曲作者和舞臺設計師們提供了一個新的出路」。

這就是轟轟烈烈的紐約「外百老匯」運動。

如今,歷史也在上海重新上演。

「小酒館」的巨大成功,改變了亞洲大廈原有的軌道。

2020年以來,它順勢啟動轉型,加速樓內小物業搬遷,進行空間整體改造,引進包括音樂劇在內的如脫口秀、話劇、漫才等各種多元化內容,一時間,「小賭場」「小海灘」都開了起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蜂擁而至。

不到一年半的時間,亞洲大廈已經成為了全國演出密度最高的場所,共有16臺不同類型演出同時進行、全年演出2418場,高峰時瞬時流量達2000人。

僅有21層高的舊樓亞洲大廈成了上海灘的新地標。

2024上海演藝發展論壇上,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副總裁、上海文化廣場總經理張潔透露:2023年全國演出的9960場音樂劇中,有5888場在上海。

2024年4月23日,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總結《運營標準》五年經驗,上海市文旅局副局長金雷談道,「為了一場演出愛上一座城,這在上海已經不是一個誇張的說法。」

被改寫的還有人的命運。

「前途不明朗、收入不穩定」曾經是許多音樂劇演員身上揭不掉的標簽,如今,在小劇場裏,他們能領到固定的薪酬,少數演員甚至開始有權利和製作方在合同中約定票房分成。

這意味著,小劇場開始誕生「明星」。而「明星」的出現,意味著商業上,亞洲大廈模式也取得了成功。

一篇論文這樣分析道: 亞洲大廈以「駐演」的形式,挑戰傳統的「首演+巡演」模式……與傳統「觀眾追著劇目走」形成鮮明對比,亞洲大廈自帶粉絲、流量和關註度……由此,亞洲大廈一方面扮演了小劇場作品「孵化者」的角色,用低成本歷練劇場新人、打磨內容,為行業培養後備力量;另一方面則扮演了「競爭者」的角色,靠穩定的收入和場次從傳統劇場業中創作團體、爭奪觀眾。



在亞洲大廈取票的觀眾---圖源:上觀新聞

3, 吳曉波頻道亞洲大廈「首秀」

我們第一次接觸到亞洲大廈,是在籌備吳老師「預見2024年吳曉波工廠年終秀」的資料會上,翻閱亞洲大廈的前世今生,油然而生一種共鳴。

2014年5月8日,在忐忑中,吳曉波頻道正式成立,5月4日,作為預告,我們推送出了第一篇文章《吳曉波頻道:騎在新世界的背上》。

文中,吳老師寫道:「吳曉波頻道」之所以端出來,只是因為,我覺得「天」變得比想象得快,紙質媒體及傳統新聞門戶正在迅速的式微,我所依賴的傳播平臺在塌陷,而新的世界露出了它鋒利的牙齒,要麽被它吞噬,要麽騎到它的背上。 ……

自媒體如同一個貼了門牌的、有主人的房間,人們因同樣的興趣和愛好,聚在了一起,我安靜的說,大家安靜的聽,你舉手我可以看到,你發言我可以聽到,你搗亂我可以趕你走,而我有不能讓你滿意的地方,你也可以掉頭離開。所有來到這裏的人,又可以互相找到,問候交流。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自媒體在十年前,也是一個演藝新空間式的新存在,它讓習慣了傳統「文字巡演」的吳老師,找到了一個長期「駐演」的沈浸式小劇場。

十年以降,我們在「吳曉波頻道」這個無形的房間裏迎來送往,與誌同道合的朋友暢談、分享甚至爭辯。

而5月8日—5月11日,我們計劃將這個房間具象成亞洲大廈裏一個「真房間」,並分別為大家呈現以下「劇目」。

▷吳曉波x宋坤x白斌:極限人生專場——如何擁有的找新世界去騎的勇氣?開辟自己的新世界?

在位於亞洲大廈星空間11號的音樂劇《麗茲》舞臺,一棵盤根錯節的老樹正向上不斷生長延伸,仿佛要掙脫天花板的束縛向上瘋長。

在這樣的背景下,吳老師將邀請兩位從事極限運動的嘉賓,中國女子帆船環球航海第一人宋坤,以及中國耐力跑的領軍人物,曾完成從北極跑步到南極的壯舉白斌,聊一聊極限人生下,當他們選擇了新世界以後,得到了什麽,又失去了什麽。

▷吳曉波x漆遠x徐立:人工智能專場——當下存在什麽樣的新世界?新世界裏面是什麽?我們應該用什麽態度面對新世界?

在位於亞洲大廈星空間黑匣子的音樂劇《致愛》舞臺,一組組老信箱散落四處,這是一個關於信息傳遞的故事。

在這裏,吳老師將同現任復旦大學長聘教授、曾任美國普渡大學計算機系和統計系終身教授漆遠、商湯科技CEO徐立一起聊一聊,在一個即將充滿AI的新世界裏,通往新世界的路該怎麽走?普通人怎麽走?企業家應該怎麽走?中國應該怎麽走?

▷吳曉波x陳行甲x蘇菂:理想主義專場——闖入新世界,獲得新身份是固執還是堅持?有人說理想主義者很幼稚、甚至可恥,你怎麽看?

▷吳曉波x趙德力:殘酷創業專場——創業的動機,是源於一個夢想、或者一個機會、某個人生的轉折,亦或是「活下去」?

在位於亞洲大廈星空間3號《彗星來了》舞臺,滿墻的CD唱片,與主舞臺上的耀眼話筒遙相呼應。

在這個舞臺上,吳老師將邀請曾任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委書記,現任深圳市恒暉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的陳行甲,與車庫咖啡、昆侖巢司創始人蘇菂一起,談一談理想主義者的困境與堅持;也將與小鵬匯天創始人趙德力一起,聊一聊殘酷創業中的起落與抗爭。







在此,我們真誠發出邀請,期待手機屏幕前的你來到亞洲大廈,與新老朋友一起,體驗三場別開生面的近距離對話。

當然,你也可以通過下圖預約每場直播,與我們共度一段難忘的對話時光。---(巴九靈公眾號:吳曉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