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經濟與經濟學:悲觀主義者往往正確,但成功的往往是樂觀主義者

2024050611:57



有網友問我對2024年的經濟是樂觀,還是悲觀?

我還是先說下彌漫在業界中的兩種情緒吧:一種是樂觀主義的經濟學家,一種是悲觀主義的經濟學家。

這其實是兩種思維模式,並不一定是現實的背景真的被切分成兩半了,大家面對的是同一個觀察對象。同樣是半杯水,樂觀主義者看到的是還有,那就是光明;而悲觀主義都看到的是減少,再減少世界將滑向永夜。

這有錯對嗎?其實水既不悲觀也不樂觀,還是半杯。



沒辦法,這個世界,有矛就有盾,沒有人能逃脫。

二千年前,莊子在《齊物論》中已經把這種問題講透了:彼一是非,此一是非,彼此亦一是非。什麽意思呢?任何一種真理認識的追求,一定會形成兩種對立的觀點,這定義了認識論上的相對主義,誰也代表不了真理;如果冒出來一個批評家,把左派與右派都各打50大板,那一定會再冒出一個批評家,又打了他50大板。

如果有人堅持信奉一種絕對真理,那一定與科學毫無關系,科學不同於信仰,必須可以證偽,它沒有終點。



馬光遠在一次會議表示:現在很多專家唱衰中國經濟,一個專家都不要信,他自己除外;他以文學的搞怪方式掩飾了內心的矛盾。

當然,馬先生是在響應中國經濟的光明論,但是,真要談光明,他又沒內容了。那麽,他的光明論的底盤又是什麽,今年肯定不能像去年那樣又去預言房地產的小陽春了,除了春寒又見春寒;他大約受了香港盧麒元的影響,開始用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來定義中國今天的現實。



馬光遠談到了「危機」這個詞:危機,將這個詞一拆兩半,一半是危局,一半是機遇。我是沒太懂,如果《說文解字》拆解一下就能度過危局,那還要經濟學幹什麽?何況,這也是對「危機」的俗解,這裏的「機」,不是什麽機遇,是告訴你,任何危難的形成,都有它的機樞,你要走出危局,要找到那個機樞。

而在東方人的文化中,機樞又是什麽?莊子說是道樞,荀子說是「因緣湊合」,一大堆辦公業精英不經意的偶然性,成就了今天的必然性。你去追究誰?那還是要回到中國經濟的現實。

在中國,辯證法弄得不好就成了變戲法。



比較起來,我比較接受孫立平。

孫立平自稱是一個悲觀主義的學者,他的邏輯不是辯證法,是逆向思維的沈浸;這讓我想起來另一個文學性的語錄:苦悶出文學。

在一次講座中,孫先生有過這樣的申明:我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但我同時也坦誠,我在講自己看法的時候,內心是有些糾結的。聽者往往是企業家朋友,尤其是一些年輕的朋友,他們正是幹事的年齡,幹事總得有點樂觀精神的。但我又不能說假話,假話誤導的危害可能更大。

於是,我接受了一警語:悲觀主義者往往正確,但成功的往往是樂觀主義者。



我的文章多少有點悲觀主義,這就是我今天發文用心之所在。

希望我的讀者在悲觀中,建立一種逆向思維的能力,而不管前路有什麽困難,成功的一定是那些豪情滿懷的勇者。



逆向思維會讓我們得到意想不到信息,在同一個數據中,看到被剝去外殼的本質。這就是悲觀主義為什麽總是原諒自己悲觀情緒的原因所在。比如,政策允許外資100%地控股銀行,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打開金融大門,融入全球化的姿態,甚至有人會憤怒,認為這不是把金融主都交出去了嗎?而我是一種悲傷:中國一定是遭受到了外資全面撤出的困局。

我們的今天,太渴望資本,特別是那些被我們自己趕走的資本,樂觀地看,我們離經典理論的要求更近了;悲觀地看,求錢不得,只有自己加大負債去解決,那麽,通脹必將在路上,而所有這些都無助於民生,無論你是樂觀主義者,還是悲觀主義者,2024年都將是對就業的嚴峻考驗。

學者提供了一種分析,而現實就那,是蕓蕓眾生的感受匯聚起來的。---來源: 永不出場的戈多-





*經濟學與經濟規律:什麽時候會有東方的那一套?*

談中國經濟問題,有一個很大的麻煩,網友一言不合,就會直接給你扣上一頂大帽子:你說的都是西方那一套經濟學,是西方資本家的代言人。

估計中國的學界,還真沒有哪一個有資格去做什麽西方資本家的代言人,代言什麽呢?

外資在全面撤出,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二月間,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2151億元人民幣(約合298.8億美元),同比大跌19.9%。這不是一個偶然,已經連續第八個月下降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令人不爽的局面;這種局面,西方是不是有必要跑頭條上來找個代言人?



為了吸引外資,政策可以說是很用心了。

已經放開了金融準入,允許外資在中國辦銀行,可以100%地控股;商務部再次表示,不放棄CPTPP申請,將全面達到2300項條款標準;我是真想不出怎麽達到?開放互聯網,允許獨立工會?不太可能。



說完西方資本的現狀,再回到話題。

從經濟學的學科角度講,中國所有的經濟學者都可以說是「西方經濟學」的代言人,因為,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系統的,具有指導性的「東方那一套經濟學」;正如上個世紀進入中國的幾乎所有學科,基本上都沒有東方的那一套。那就不是哪一套的問題了,是我們自己的思維定式出錯了。我們把學科政治化了,民粹化了。

出了什麽錯?

出了只談立場,不談規律的錯。

記得電視劇《人世間》中的蔡小光,深愛周蓉;盡管周蓉是一個活在自己世界中的人,常以自己的「正義」去扭曲平凡的人之常情,令很多人不舒適;但小光說了,我只談立場,不問是非。在人生的選擇上,小光的處世方式完全沒有問題,人永遠是個性化的。



但是,對自然科學,也包括經濟學這樣的社會科學在內,都不是談立場的學問,經濟學不等於經濟規律,也會有各種流派,但都是在努力反映經濟規律,誰正確地反應了,就吸納誰,沒必要自己把自己與全球文化對立起來,而忘記了自五四以來中國文化的變遷,幾乎所有的學科體系,包括馬克思主義都不是東方那一套。

如果你的立場與科學與規律發生了背離,你還要堅持立場,那就一定會受到規律的懲罰。房地產供過於求了,你非要堅持中國的這一套,堅持土地財政的立場去限跌,那麽,市場的無形之手,就一定會用銷量的腰斬打你的臉。

經濟的規律不分東西,沒有左右。

它不存在意識形態的定位,也不會因不同立場而改變。



要說「立場」,我太想與馬雲共同一下,打土豪均田,削藩,但這種庸俗的正義,會正義到令人心碎,幹掉了富人,誰還會投資?這不是立場能解決的問題,否則早就實現共同富裕了,而規律告訴你,所有的經濟學規律都是平衡,都是對極端主義的徹底且無情的批判。

當然,從文化層面上,我們還是要有一個深沈的追問:什麽時候中國能有自己的經濟學體系?在世界經濟學史上立上東方文化的豐碑,也讓我們有了「東方那一套」?再退一步,既然經典理論是去不掉的封印,一定要堅守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那麽,全國有1440家馬列學院,能不能走出現代版的經院哲學,不要永遠只會做註腳,去做解釋學的功夫;是不是也要與時俱進,完成一場對經典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洗禮,放棄那些根本不可證偽的非科學成分,讓它能夠量化並指導中國經濟?難。



經濟學的規律只有一種規律,比如供求平衡,不存在東方的規律,西方的規律,日本的規律,印度的規律,規律只有一個。只是各國會有各國具體的發生,國情有別,規律是一樣的,你都要去平衡。

現在,我們正在接受一個西方經濟學中的規律的考驗,這就是積累與收入的平衡。

中國居民的收入在GDP中的占比,長期追不上GDP收入,從而定義了中國經濟出現生產過剩的必然性。為什麽?我們又如何提高居民收入?還是無視西方關於積累與收入平衡的那一套,繼續做出時代的付出?

在真理的面前,請放棄立場。

畢竟經濟學是一個可以證偽的學科。---來源: 永不出場的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