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精神自足,不值錢但能救命

2024050609:49



每每有人問我,每天想那麽多,累不累。我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因為我的職業是寫作,所以這是一個現成的答案,寫文章需要思考。可是這個答案也沒那麽充分,那麽多所謂的作者早就不思考了,仍舊日復一日生產著所謂的文章。

叔本華說,大多數人的思想,被切得如此之短,恰似剁碎的青飼料,從中紡不出任何一點長纖維來。真是刻薄,卻無可辯駁。但是思想的長纖維,究竟有什麽用,一句兩句解釋不清楚。

不過最近看到一些事,讓我覺得思考還是有價值的。思考的果實,可能不太容易換成錢,但關鍵時候或許可以救命。

我說的這些事,或隱或顯,都是悲劇。不是天災人禍之類直接由外力引發的悲劇,而是在說不清的外力作用下,當事人的精神內部發生了不可逆的災變,最終造成毀滅。這些悲劇大致都屬於社會新聞的範疇,有的悄然發生,有的發酵出軒然大波,但也終將被時間的泡沫掩埋。

而在我看來,那些當事人身上有一個共性,精神不能自足。當外部的精神臍帶遭破壞之後,便天昏地暗下來。這也說明,即便不發生悲劇,他們也早已處於畸形的環境中。他們無法為自己的生命供給意義,而那些為他們供給意義的人並不能公正善良地對待他們。

假如一個人足夠幸運,他或許不需要思考太多,就像蘇東坡詩裏說的:「惟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但這樣的幸運兒恐怕不會多。我們的時代,絕對的物質匱乏已成過往,但精神匱乏仍然嚴重,或許比以前更嚴重了。當我們查看幾十年前的老照片中,會發現那些物質緊缺年代的國人身上,有些滿溢的難以言明的東西,在後來的時代大潮中卻風幹了。

思考,不是腦筋急轉彎那種思考,而是孤獨的嚴肅的赤裸的思考,是通往精神自足的必經之路。

如果我們對時代變化的本質,有一些深層的理解,就很容易明白,外部世界的裂解,要求人的內在世界的整全。

我們生活在一場大潮之中,這場大潮的名字叫做「脫嵌」。不是我故意要用高冷名詞,而是只有這個詞可以準確描述我們面對的現實。按照社會學家安東尼·吉登斯的定義,所謂脫嵌,指的是將社會關系從彼此互動的地域性情境中「脫離出來」,並穿越不確定的時空範圍而得到重構。

還是有點難以理解,我們舉例子來說吧。對我來說幸運的是,我從小生長在農村,上大學之後開始練習在城市生活,我自己身上經歷了一套完整的「脫嵌」過程。在傳統的鄉村,一個人的生老病死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你只需要有樣學樣地一步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好,大到結婚生子小到過年過節、出門打招呼。

人的所有言談舉止都有模版,他人的反應也完全可預期。在這樣的社會,人完全不需要思考「人生有什麽意義」之類虛無縹緲的問題,人遇到的都是吃飯、幹活、坐席之類的具體事項。

來到城市之後,生活突然變得抽象起來。生活世界裏,天經地義的東西急劇縮減,自主選擇自己負責的東西隨之增加。首先感到的是自由,但自由很快轉化為空虛,人仿佛飄在半空中,哪裏都能望見,但哪裏都難以抵達。人與周邊的關系縮減為有限責任製,朋友與同事都只在有限時間有限頻寬內對接,待夜深人靜,每個人都只能跟自己體內的小人兒說話。

意義從生活裏脫離出來,成了需要特意追求的事物。於是,生活方式、生活美學、禪修、奢侈品、消費主義、偶像、主播、榜一大哥、財務自由、流量、嘴替、熱搜、熱詞等等應運而生。

人手一份的浪漫愛情,也是城市生活的發明。羅大佑唱「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人在異鄉才會美化然後懷念家鄉的那個「善良的她」。

吉登斯說有兩種脫嵌機制,一種是象征符號(symbolic tokens)的產生,一種是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的建立。脫嵌機制使社會行動得以從地域化情境中「抽離出來」,並跨越廣闊的時間和空間的距離,重新組織社會關系。無論象征符號還是專家系統,都是代替原來的熟人社會背書機制,為偶然相遇的陌生人提供信任的。

脫嵌是一個中性詞。假如我們相信人類的未來是星辰大海,那麽便會發現,脫嵌是人類社會的成年禮。我們可以把所有前現代社會的知識經驗,統一當作未來人類的引導程序。

但是身處脫嵌進程中的我們,面臨意義供給的青黃不接。原來的意義,即便沒有消失也已經失效,所以年輕人才會抗拒原生家庭、親戚關系。但新的意義產生機制不成熟,不穩定。患上意義饑渴的人們,並不知道自己欲求的究竟是什麽。別有用心的一些人,從中發現了大量笨拙的獵物。一條條隱秘的食物鏈就這樣建立了起來。

捕食以許多形式在許多層面同時發生,而且持續進化。我發現,認賊作父是當代人的精神常態。

在我的視野內,精神自足的人是很罕見的。或許有人天生強大,但我是在磕磕絆絆中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技能。我發現佛教是一種很現代的精神資源,比如金剛經教導人說,「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一種很難達到的境界,但指示了清晰的方向。

人內部的力量從何而來?我的答案是思考。但我曾經犯過嚴重的錯誤,我從前以為思考的對象只在外部,只要不斷學習世界運轉的規律,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我忽略了一點,思考對象還應該包括自身,也就是練習識別自己的欲望、憤怒與恐懼。

我們永遠無法消除痛苦,但奇怪或者說奇妙的是,僅僅是心靈的自我覺察,就能給我們提供許多保護。如詩人簡·赫斯菲爾德所說:「知覺的懲罰和恩澤之一是我們每天醒來都會意識到未來無法預測,意識到宇宙的根基建立在一種難以理解的逐漸遠去和消退之上,意識到迷惘、反復無常和不可知是我們生命中最忠實的伴侶。」

其中很關鍵的一點,是不要太快做出回應。濟慈說過,詩人有一種「消極能力」,「是指人能夠處於不確定、神秘與懷疑之中,而不急於追求事實和原委」。

現代人常犯的錯誤也在於此,一種不安剛剛從心底升起,便一頓操作猛如虎將其打消,常見做法是攻擊稻草人。如此,人的心裏便常是虧缺的,虛弱的。精神不能自足的人,暴露在不設防的平野上,便成了他人競逐的肥「鹿」。---文/西坡-



*悲劇從來不是「突然」發生的*

「不要因為優化某件根本沒必要做的事而招來更大的麻煩。因此,要瞄準那些能增強系統整體性能的要素,包括增長、穩定性、多樣性、適應力以及可持續性,而不必在意它們是否容易衡量。」

語出系統之美,一本關於系統思維的入門書。推薦每個人都讀一下這本書。我們日常所見的悲劇,大多源於系統思維的匱乏。

今天早上從私人渠道聽聞一名中學生墜樓的消息。驚駭之余想起「系統」這一性命攸關的概念。系統不是生僻的詞匯,但何為系統,很少有人真正理解。

一個生命是一個系統,一個家庭是一個系統,一個社會是一個系統。書裏對系統的定義如下:

「系統是一組相互連接的事物,在一定時間內,以特定的行為模式相互影響,例如人、細胞、分子等。系統可能受外力觸發、驅動、沖擊或限製,而系統對外力影響的反饋方式就是系統的特征。在真實的世界中,這些反饋往往是非常復雜的。」

把自己當成系統,把他人當成系統,把自己和他人組成的共同體當成更大更復雜的系統。這是反直覺的,需要訓練。但我的經驗是,牢記系統二字,利人利己。

面對一個簡單的物體,我們可以「監督」它、「修正」它、「推動」它,但是面對自身正在做復雜運動的系統,我們就不能預期一個明確的力必然產生理想的效果。適得其反是更常見的,

想起小時候牽牛牽羊的經歷,動物看起來比人傻得多,但絕非令行禁止、指哪打哪,它們有自己的步伐,有自己的脾氣,它們想停下吃草你就得讓它們吃草,沒人跟它們說先忍忍前邊的草更鮮美,也沒人說你看別人家的牛已經犁兩畝地了你怎麽還有心情吃草呢。

做一些宣講,就可以自己拿起鞭子抽自己,不死不休,這是人類獨有的機制。

人真的是一種Bug重重的造物。

系統思維的一個要點是,不要為了容易量化的維度,無限擠壓難以量化的維度。那些看不見的支柱,往往斷折之後才被人看見。

成績是容易量化的,心理健康是難以量化的,但後者不僅比前者更重要,而且是前者的目的。就這麽簡單。

但我知道,這道基礎的認知門檻,是多麽難以跨越。悲劇從來不是「突然」發生的,就像黑天鵝不是「突然」出現在澳大利亞的。

我相信人類的理性會進步。「物種多樣性」「環境承載能力」之類的概念已經進入了我們的認知。將來人們會發明更準確的詞,代替輕飄飄的心理健康,來解釋這些年輕生命的慘烈選擇。但在這一天到來之前,我們也要對生命的復雜性多一分敬畏。切記切記。---文/西坡-

*心態對了,人生就順了*

有人說,生活講究的就是一個心態,心態對了,狀態自然對。

狀態對了,我們的人生自然會向好的方向改變,延伸。

所以說,強大自己的心態,穩住自己的心態,就相當於在親手控製自己的未來,主宰自己的人生命運。

人生在世,一定要努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甚至要不斷強大自己的心態。

只有這樣,生活才能夠越來越順,人生才能越來越美好。



心態對了,狀態就對了

一個人有什麽樣的心態,就會有什麽樣的人生。

因為有什麽樣心態的人,就會有什麽樣的活法。

這種活法,其實就是由一個人的心態選擇的,心態決定的。

你會看到,生活當中那些心態悲觀的人,不管做什麽事情,都不相信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最終,日子過得渾渾噩噩,他們也覺得很正常,每一天都過得壓力山大,他們也覺得生活就是這樣。

這樣下去,整個人就會變得頹廢,沮喪,甚至是變得越來越沒有生機。

在網上看到一段話,感觸頗深:「大多數人,只會在一成不變的生活狀態裏苦惱,卻始終不去改變。

久而久之,就會覺得人生處處不如意,事事不順心。」

心態好的人,永遠樂觀,永遠積極向上。

這樣的人,起碼不會給自己心理製造一些障礙,而是懂得勇敢克服外部的困難。

然後,心態越來越強大,狀態越來越對頭。

於是,每一天,其實他們都會過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也更有希望。

因為他們自己也很清楚,只要自己心態足夠樂觀向上,踏實從容。

那麽起碼可以控製好自己的情緒,穩住自己的生活節奏。

俞敏洪曾說過:「只要心裏沒有障礙,外界的困難總能克服,讓自己獲得想要的人生。

但心裏的障礙除不掉,這種狀態下的人生就沒有任何辦法改變了。」

努力改變自己,積極打造良好心態,靠自己的個人努力和成長,一步步取得成功。

這樣的你,也就可以掃除障礙,破除疑難雜癥,靠自己的心態,支撐起一片自己想要看到的未來。



提高認知力

聽過這樣一段話:「當你用盡了所有心力,還看不到任何效果時,這種勤奮就是無效的。

你只有跳出這種狀態,才能知道如何改變。」

你會發現那些心態好的人,永遠在提升自己。

畢竟對於這些人來說,生命只有一次,人生只是一場體驗。

所以,這些人無論在現實當中遇到怎樣的挑戰和困難,都會積極去提升自己的能耐。

這一種能耐,其實就是綜合實力。

一個人的綜合實力包括,自己的認知力,思考力,心態力等等。

換句話說,當一個人的心態足夠強大和端正的話,那麽無論如何,都可以靠自己的個人成長和成就。

然後,一點點地取得屬於自己的成功。

甚至可以說,提高自己的認知力,強大自己的思考力,也是在增強自己的心態,強化自己的信心。

就像李尚龍曾說:「無論多忙,都要給自己一些空余的時間。

暫時離開勤奮狀態,思考一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讓自己變得更棒。」

努力變通思維,轉化認知,提高思考力,讓自己在觀察問題,處理事情的時候,變得更有邏輯,更有能耐。

然後,自然可以讓自己一邊提高自信心,一邊去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未來。



心態越對,人生越好

人生就是,只對那些心態好的人,拿出更豐厚的饋贈。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心態不對,那他的生活就一定不對。

因為一個人有什麽樣的心態,就會有什麽樣的生活選擇。

最終,通過這些生活選擇,將會指引我們去到一個什麽樣的人生地方。

可以說,心態好的人,從來都是生活的高手,是生存的智者。

最後,靠自己個人的努力和成長,真正去取得屬於自己的生活成果,真正體驗到生命的美好和曼妙。---來源: 洞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