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心裏話:男人到了老年,最愛的還是這種女人
非常榮幸大家能夠閱讀我的文章,希望您閱讀愉快,您的閱讀能讓小編創作更有動力,小編以後會源源不斷的創作更多更精彩的文章奉獻給大家!你們的閱讀和評論是小編繼續堅持創作的動力,你們的每一個評論,小編都會去認真的閱讀,不斷去推陳出新,爭取每天更新最優質最有趣的內容,不會濫竽充數,並且做到持續爲大家帶來非常好的文章。
男人心裏話:男人到了老年,最愛的還是這種女人
1. 年輕的時候,男人們通常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女人。她把你當成生命的全部,無論什麽錯事好像她都能輕易原諒你,即使你冷落她,並沒有愛她,最後你的決絕抛下她。成年後,你遇到的女人大多都是因爲你的外表,錢財而和你在一起。
那麽她們就沒那麽愛你了,這時候你難免心裏就會有個對比,有落差,這時候你才意識到那個你失去的女孩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如今她再也不會在原地等你了,所以隨著時間的流逝,那個女孩就成了心裏永遠的白月光。
2,很多人說,男人生命裏通常會出現三種女人。一種是,你喜歡她,她不喜歡你;第二種是,她喜歡你,你不喜歡她;最後一種就是互相喜歡,但是最後沒有在一起。
最痛的就是這種,兩人都以爲頭白眼盲才會結束的愛情,最終卻抵不過現實和各自家庭的因素而分道揚镳,這就導致了各種遺憾。當多年以後,得知彼此的消息,也難免會想起過往的種種,不甘和遺憾就會湧上心頭
3,對男人最好的女人
女人陷入愛情後,智商往往爲零,很容易就對男人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到最後,付出越多越難放手。而男人一般不會抵抗一個女人的主動示好,但他不會因爲這個女人的示好,而愛上她,如果遇到男人最愛的女人,男人很快墜入新的戀情,而把之前他不愛的那些女人統統忘記。
看完小編的這篇文章,你們有什麽想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告訴我哦,您的每一個點評就是對小編最大的肯定與鼓勵,小編需要你們的鼓勵哦,明天小編將會繼續爲大家帶來更精彩的內容,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哦,愛你們,麽麽哒!(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來源: 老王情感說 -
*程實:民謠的底色是遺憾*
程實系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民謠聲聲慢,流水八年間。
我從2016年1月開始在《中國外彙》雜志寫這個民謠與經濟的隨筆文章,每兩個月一篇,轉眼已過八年。我寫這個系列文章的初衷,是想通過民謠這個敏感、善思、有趣的切入點,去感知、思考和記錄經濟轉型過程中的社會變遷和民心浮動。
民謠是時代的一聲呢喃,時代潮流奔湧向前,中國民謠也從青澀走向成熟,從小衆轉而流行,從粗粝變得細膩。這八年裏,世界之變、曆史之變和時代之變都以意料之外的方式徐徐展開,我欣賞與品位中國民謠的粗淺體會也在不斷沈澱和進化。
八年間,聽了很多民謠,寫了很多民謠,我越來越覺得,每一種音樂流派都是有底色的,這可能也是它們被相互區別而成爲流派的原因。
如果說搖滾的底色是叛逆,流行的底色是青春,古典的底色是莊重,藍調的底色是憂郁,電子的底色是科幻,那麽,民謠的底色就是遺憾。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歌,是《安河橋》,這也是聽和寫中國民謠繞不過去的代表作,就像提到美國民謠繞不過《like a rolling stone》一樣。
《安河橋》絕對是好聽、耐聽的一首歌,特別是抓人的馬頭琴和鼓,撥人心弦,余音繞梁。而關于這首民謠最著名的一句點評就是:“《安河橋》前奏一響起,路邊的狗都會有遺憾。”這種感覺很精准,無論是歌詞、旋律和曲意,都將所有的一言難盡、欲說還休凝結成了一聲歎息,讓人忍不住回想起那些無法挽留的曾經、湮沒無形的情感和失之交臂的機遇,時而黯然神傷,時而悠然神往。
聽過的民謠越來越多,就越來越能體會到遺憾的底色。聽《安河橋》,感受到的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聽《南方姑娘》,感受到的是“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的遺憾;聽《理想三旬》,感受到的是”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的遺憾;聽《草木一生》,感受到的是“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顔辭鏡花辭樹”的遺憾;聽《給郁結的詩》,感受到的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遺憾。
那麽,爲何民謠的底色是遺憾?我想,還是要從民謠崛起和時代轉型如影隨形的關系裏尋找答案。
民謠的底色是遺憾,是因爲轉型時代易于得到、易于失去,得而複失總是讓人心懷感傷。人生的際遇、個人的命運,既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又不完全由個人努力決定結果,在結構性變化層出不窮的轉型時代,趨勢變遷會隨時放大或縮小同等禀賦、同等努力、同等機運下的個體成敗。
我們往往沒有足夠的眼光、勇氣和能力去適時改變自己,所以在時代變臉的時候,我們更多地是在挫折和失去的過程中慢慢學會識別新變化、順應新趨勢。在個體與時代持續磨合的過程中,過去的輕而易舉變成了今天的勉爲其難,難免常有“當時只道是尋常”的遺憾。
民謠的底色是遺憾,是因爲轉型時代充滿欲望、遍布理想,思而不得自然讓人難以釋懷。轉型時代是複雜的、糾結的、矛盾的。
一方面,宏觀經濟的新世界裏,機會加速湧現,成功對年輕人青睐有加,數字經濟、人工智能不斷成就激動人心的財富神話;另一方面,社會沈澱的舊結構中,階級固化和利益藩籬不斷自我強化,通過知識和努力改變命運,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樣理所應當。
轉型時代的這種二元矛盾,既刺激了欲望的産生,又抑制了欲望的滿足,既激發了理想的蝶變,又削弱了理想的實現,爲遺憾的滋生培育了社會土壤。
民謠的底色是遺憾,是因爲轉型時代風雲詭蟄、世事無常,物是人非不免讓人怅然若失。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注腳是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無論大環境,還是小環境,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著劇烈變化。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起伏不定的宏觀周期必然伴隨著波動劇烈的個體際遇,激生了陰晴不定的微觀情感。我們都是凡夫俗子,看不清大趨勢,參不透大格局,難免會執著于小矛盾,迷失于小糾結,時而感到遺憾也是自然而然。
民謠的底色是遺憾,歸根結底,是因爲轉型時代變化太多、變化太快,我們很難真正每一步都跟上時代曲折式發展、波浪式前進的步伐。
那麽,又該如何自洽?我想,我們改變不了時代,唯有時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所以,身處轉型時代,我們首先可以努力做到:留有遺憾,心無不甘。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如果事事圓滿,反而缺少真實感和厚重感。遺憾是失之交臂的結果,並不是執著強求的原因,很多時候,退一步海闊天空,拿起和放下,都需要智慧和勇氣。
然後我們可以試著:接受遺憾,銘記過往。遺憾,是一種沈默、淡然的情感,可能隨著時間發酵,也可能伴著時光遺忘,無論變厚還是變薄,最終都會融入人生,變成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接受遺憾,其實也是我們慢慢長大,與時代、與自己和解的一個過程。接受遺憾,意味著真正消化了那些或是成功、或是失敗的人生經驗,真正懂得在轉型時代,哪些可以有所爲,哪些必須有所不爲,把盡可能多的遺憾,塵封在過往。
最後我們還是要:超越遺憾,眼光向前看。遺憾是人生的必然,更是轉型時代的情感特産,只有超越了遺憾帶來的個人束縛,才能在加速轉變的宏觀世界更好的順勢而爲、創新發展。
當然,這需要廣博的眼界、堅定的內心、積極的心態和樂觀的精神。而這,恰是我們讀書、跑步、看世界、聽民謠的初衷,也是我在這個隨筆系列試圖和讀者們一同去學習、提高的方向。因爲很難真正做到超然于時代,所以,這也是種遺憾吧,但正因爲和大家一起在努力,所以也並不那麽遺憾。
最後,把《安河橋》最後一句歌詞送給今天已經45歲的我自己:“我知道,這個世界每天都有太多遺憾,所以你好,再見。”---[來源: 首席經濟學家]---本文爲程實博士-爲《中國外彙》雜志撰寫的音樂與經濟隨筆“樂由心生”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