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下滑!全球光刻機巨頭,一夜跌沒1968億
全球光刻機巨頭阿斯麥,業績也撐不住了!
4月17日,光刻機巨頭阿斯麥發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公司一季度銷售額為52.9億歐元,同比下降22%,環比下降27%;凈利潤為12.24億歐元,環比下降40%。
這份下滑的財報發布後,阿斯麥的股價應聲而跌。截至當日收盤,阿斯麥股價大跌7.09%,市值蒸發超過27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68億。
眾所周知,阿斯麥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最重要的巨頭之一,其旗下公司所生產的EUV光刻設備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作為半導體行業的核心設備製造商,阿斯麥在芯片行業內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
據悉,目前全球芯片企業所生產最高精尖的芯片所需的EUV光刻設備,均來自於阿斯麥。因此,其業績的下滑對於全行業而言,均有著一定的負面影響。
此外,今年一季度阿斯麥的新增訂單額為36.1億歐元,遠低於市場預期的51億歐元。而2023年第四季度,阿斯麥的訂單金額為91.9億歐元,創出了新紀錄。這個數據意味著,阿斯麥一季度訂單金額下降超過了三分之二。
有分析認為,阿斯麥的最新財務結果並不是許多投資者所希望或預期的數字。在經歷了去年四季度的爆發式增長之後,由於其不規律性,第一季度的訂單金額預計會減少,但它們的下降幅度比預期更糟,並且可能是一個潛在的警示信號。
阿斯麥首席執行官Peter Wennink此前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對2024年全年的展望不變,預計下半年將強於上半年,這與行業從低迷中持續復蘇的情況一致。」
值得註意的是,阿斯麥此前曾表示,由於出口限製等因素,預計今年中國的銷售額將影響10%至15%。
光刻機之王
作為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一環,光刻機對於整個芯片行業至關重要,但光刻機最早的發明者卻不是阿斯麥,而是美國地球物理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大衛·曼恩公司。
1961年,大衛·曼恩公司研發出了「971型光刻機」,由於該公司生產的這款設備很好的解決了行業的難題,因此「971型光刻機」一經面世,就遭到了IBM、德州儀器、飛利浦等公司的瘋搶。該公司也因為這款產品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由此,光刻機也衍生出了一個獨立的產業。
光刻機的重要作用以及成功的商業化,很快引發了行業的巨震,不少科技企業開始躍躍欲試,準備研發自己的光刻機。
1962年底,飛利浦公司物理實驗室考察團參觀貝爾實驗室。參觀期間,貝爾的研究人員向他們展示了自己開發的半導體芯片。由於這些芯片做工精致,飛利浦公司物理實驗室主任皮特·哈依曼就將一片芯片帶回歐洲,進行了仔細的研究。當時,一位剛入職不久的職員弗利茨·克洛斯特曼,很快被調到了實驗室的光化學研究小組,並且負責為飛利浦開發光刻機。
1963年,飛利浦從大衛·曼恩公司重金購入了一臺1080型光刻機,而克洛斯特曼作為技術服務人員,參與了對該光刻機的組裝。通過其深入的了解與不懈的研究,1966年克洛斯特曼最終獲準自行研發光刻機。
令外界吃驚的是,僅用了一年時間,克洛斯特曼就製造出了一臺重復曝光光刻機的原型機,但不幸的是該項成果並未引起飛利浦公司物理實驗室高層的重視。
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飛利浦公司陷入財務困境,其打算出售非核心業務渡過難關,這項光刻機業務才被擺上了「貨架」,準備出售。
當時一家毫無名氣的公司——先進半導體材料國際有限公司(ASM)註意到了這項技術,當時這家公司的創始人阿瑟·德爾·普拉多,就想買下這塊業務,但被飛利浦公司拒絕。
1983年,飛利浦公司財務困境愈發嚴重,其光刻機業務已經窮途末路。一次偶然,飛利浦科學與工業部技術董事喬治·德·克魯伊夫在報紙上看到了關於ASM的報道,因為ASM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且規模已經做大,因而他將該公司的情況匯報給了飛利浦的高層,於是才有了後來的故事。
最終,在雙方的協商下,飛利浦和普拉多各出資210萬美元,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名字叫做先進半導體材料光刻公司,這家公司就是阿斯麥的前身,股權占比方面,兩家公司各占50%。
由於生不逢時,該公司成立之後,業務並沒有很快地開展,由於當時半導體行業已經被日本占領,且尼康、佳能等企業的光刻設備也已經在全球形成規模。因此,合資公司的處境比較艱難。
為了「突圍」,普拉多找來了磁流體工程學碩士和天體物理博士斯密特,而正是這位牛人,改變了阿斯麥的命運。
1985年,斯密特帶領團隊研製出了精度更準確的光刻機PAS2400。因為這款設備,阿斯麥的命運終於在1986年迎來的轉機,但戲劇性的是,盡管阿斯麥的產品打開了市場,但是由於斯密特的激進以及前期巨量的投入,因此合資公司的財務狀況非常糟糕,不僅如此,阿斯麥還嚴重拖累了兩家母公司。
最終,斯密特遺憾的離開了公司,ASM也被阿斯麥給拖垮了,為了避免公司破產,普拉多選擇了撤資,其股份以及債務由飛利浦承擔。也許是阿斯麥命運足夠的堅韌,在其破產之際,剛成立的臺積電給了其一大筆訂單,其要購買17臺全新的PAS2500,因為這筆訂單,阿斯麥才躲過了一劫。
1991年,阿斯麥的新產品PAS5500敲開了IBM的大門,IBM已作為當時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它的加持,讓阿斯麥一騎絕塵,最終成長成為了全球光刻機巨頭。
阿斯麥「出走」
今年年初,全球光刻機巨頭阿斯麥計劃從荷蘭遷往其他國家或向海外大舉擴張。該消息一經傳出,荷蘭政府立馬坐不住了。
隨即,荷蘭政府成立「貝多芬計劃」工作組,由首相馬克·呂特親自領導,從而阻止阿斯麥的外遷。
在當下全球芯片產業大爆發的背景之下,阿斯麥一旦離開或向海外擴張,對於荷蘭來說,是一個極其重大的打擊。因此留住阿斯麥就成了荷蘭政府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那麽,這家享譽全球的光刻機巨頭為什麽突然就想離開荷蘭呢?
實際上,抱有這種想法的企業,並非只有阿斯麥一家。近年來,曾有多家大型企業因稅法問題離開荷蘭,例如殼牌和聯合利華。
此外,2023年11月的潛在的反移民政策,則是阿斯麥做出上述決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據悉,阿斯麥在荷蘭的2.3萬名員工中,非荷蘭籍員工占比約為40%,而留在荷蘭就業的海外留學生是該公司主要勞動力來源之一。
如果該方案實施,那麽將極大的增加阿斯麥的用工成本。
為確保阿斯麥不將業務遷往他國,荷蘭政府也不惜重金,將拿出25億歐元挽留阿斯麥。阿斯麥全球總裁彼得·溫寧克曾表示,「限製勞動力遷移的後果是巨大的,我們需要這些人進行創新。如果在荷蘭招募不到足夠的人才,我們將搬去其他可以發展的地方。」
進入2023年之後,AI行業的爆發式發展,人工智能在更多更深層次的應用,極大的助力了芯片行業,而英偉達也在這個大背景之下,一躍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芯片公司。而阿斯麥作為全球芯片產業鏈最重要的一環,也天然的成為了受益者之一。
表現在股價上,有統計顯示,去年十月至今年三月初,阿斯麥的股價漲幅超過了70%。侃見財經認為,盡管阿斯麥一季度業績有所下滑,二季度業績展望也不及預期,但從長遠來看,阿斯麥在全球芯片市場的競爭優勢依舊明顯,可替代性也不強,因此未來阿斯麥的市場依舊廣闊,擴張的步伐還會繼續。---來源: 侃見財經-
*荷蘭光刻機巨頭挑戰美國禁令,CEO放話:將繼續為中國提供服務!*
最近,拜登政府可是忙得不可開交,一邊忙著給烏克蘭送武器,一邊還要操心怎麽「圍堵」中國的高科技產業。
這不,他們又對荷蘭的光刻機巨頭阿斯麥(ASML)下了「黑手」,試圖阻止其為中國客戶提供售後服務。
但你猜怎麽著?阿斯麥的CEO彼得·溫寧克可不吃這一套!
溫寧克近日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明確表示,目前阿斯麥沒有理由不為已經出售給中國客戶的設備提供服務,而且他們在中國的設備安裝並沒有服務限製。
這可真是給拜登政府潑了一盆冷水啊!
拜登政府這段時間以來一直在加強對荷蘭政府的施壓,要求他們配合美國對中國先進半導體產業的「圍堵」。
其中就包括要求阿斯麥停止為中國客戶提供售後服務。
但阿斯麥作為歐洲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可不是那麽容易被擺布的。
溫寧克在會議上透露,美國和荷蘭政府正在就限製阿斯麥為出售給中國客戶的設備提供何種程度的售後服務進行談判。
他表示,這是各國政府需要討論的問題,而作為企業,他們目前沒有收到任何阻止為中國客戶提供服務的指令。
不得不說,阿斯麥這次可是硬氣了一把!
要知道,光刻機是製造芯片的關鍵設備,幾乎無法更換,只能進行持續維護。
而阿斯麥約25%的盈利來自於已安裝設備的維護、升級等售後服務。
如果真的按照拜登政府的意願行事,那麽阿斯麥的損失可就更大了。
值得一提的是,阿斯麥今年一季度來自中國大陸的營收占比高達49%,約20億歐元。
這一數字足以說明中國市場對於阿斯麥的重要性。
因此,在面對美國的施壓時,阿斯麥選擇了堅守市場原則和客戶利益。
對於拜登政府的這一舉動,我們不禁要問:他們到底是在怕什麽?難道是怕中國的科技產業發展得太快,威脅到了他們的地位嗎?
其實不然,這種做法只會適得其反。因為科技產業的發展需要全球合作和交流,而這種合作和交流是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的。
總之呢,這次阿斯麥的表態無疑給拜登政府上了一課:在科技領域裏想要搞「圍堵」那一套可是行不通的哦!---來源: 深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