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AI進軍音樂界,從翻唱到寫歌掀起新風潮

2024041621:22


AI的風,還是刮到了音樂界。

去年,AI「孫燕姿」幾乎承包了所有華語樂壇熱門歌曲的翻唱,層出不窮的AI歌手仍在不斷產出翻唱作品,風靡一時的AI翻唱余威仍在。現在,AI技術已經不滿足於施展在單純的翻唱領域,而是狂飆進化到了寫歌的層面。

即便你是毫無樂理知識基礎的普通人,也能借用AI工具在極短的時間裏創作一首獨一無二的歌曲。AI對文字、繪圖、影視行業的顛覆,來到了音樂行業。同樣的反應近乎復製粘貼一樣降臨到音樂人身上,AI究竟能在何種程度上顛覆音樂生產?



「人人都是音樂人」

普通人用AI寫一首歌需要多久?可能只要花費幾秒到十幾秒。

在AI音樂生成模型Suno的V3版本中,輸入簡單的文字描述,例如對歌曲情感和主題的定位,再設置古典音樂、爵士樂、Hiphop、電子音樂等風格流派,填上歌詞內容,確定男女聲,靜待幾秒鐘,Suno就可以生成一首長達2分鐘的從歌詞到人聲和配器皆完整的音樂。



「人人都是音樂人」不再是夢。目前,Suno一定程度上是免費向用戶開放的,註冊賬號後,每天最多可獲得50積分,足以購買10首歌曲的製作權。如果想突破這一上限,則可以購買每月8美元的Pro計劃,每天最多可生成500首歌曲。寫歌門檻近乎沒有,只要花費極低的成本,理論上一個月就可以產出很多首歌,這是絕大部分音樂人畢生都難以實現的指標。

疑問隨之而來,即便AI的技術足夠強大,但如此短的時間裏生成的音樂,其完整度和藝術性真的有保證嗎?目前國內音樂平臺QQ音樂已經開辟Suno AI板塊,收錄由Suno製作的AI歌曲。在普通人聽來,這些AI歌曲雖然創新性不足,但聽感上與常規歌曲並無太多差別,甚至遠遠優於那些所謂的抖音神曲。評論區裏,「這會幹掉90%沒有天賦和自以為有天賦的網絡音樂人」獲得較多人的支持。

可以設想,在其他生成式AI工具的輔助下,音樂產業完全可以實現AI一條龍服務。先用ChatGPT寫歌詞,再用Suno創作一段曲調並演繹,還可以通過AI繪圖製作一張單曲封面,倘若需要的話,最後甚至能用Sora製作一首MV。作詞、作曲、演唱、設計、MV拍攝……這一往往會耗費頗多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音樂生產全環節,如今完全可以不依賴實體力量實現。動動手指,就能讓想法變成現實。



是福音還是噩耗

這一變革是福音還是噩耗?音樂人的反應不盡相同。

前不久,有超過200名的國際知名音樂人聯署公開信,呼籲AI開發者、科技公司、平臺和數字音樂服務商停止使用人工智能(AI)來侵犯並貶低人類藝術家的權利,具體訴求包括,要求他們承諾不開發與之相關的AI音樂生成技術等,不能拒絕向藝術家提供合理報酬。

「用大量AI創造的『聲音』和『圖像』來取代人類藝術家的工作,這些作品大大稀釋了支付給藝術家的版稅。對許多努力維持生計的音樂家、藝術家和歌曲作者來說,這將是災難性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部分音樂人的看法。

不過,也有一些嗅覺敏銳的音樂人積極擁抱新技術,早已開始了AI寫歌的嘗試。音樂人楊樾就在今年3月底利用AI創作了一首重金屬風格的單曲《Digital Dawn》,看到成品後,他深感一部分音樂人恐怕真的要失去工作了。

最先受到沖擊的當然是那些從事低端音樂生產的人。很多音樂人普遍認為,那些套路化、流水線式生產音樂的工作,完全可以被AI取代。為了迎合短視頻時代的音樂需求,一種利用網絡熱點及時創作歌曲的音樂生產模式誕生,它主要依靠簡單算法機製進行音樂批量生產。這些走量而不走質的音樂,在與短視頻營銷玩法的組合下卻能間或產生爆款,由此形成一條產業鏈,養活了不少音樂人。

這種模式完全顛覆了人們對靈感先行的傳統音樂創作的固定認知,卻與AI寫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是主題先行、規定旋律風格,然後在極短的時間裏創作一首歌,只不過前者尚依賴人力的參與,後者卻可以完全靠AI完成,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流水線式生產。而且,在AI技術的不斷精進下,後者的音樂創作效率與水準也遠非前者能比擬,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取而代之。

工具而非藝術

在普遍的危機感中,也有音樂人發現了AI作為一種工具輔助創作的機遇。AI能夠提供音樂創作的靈感來源,在創作的最初階段幫助創作者把對一首歌的大致想象變得具體化,並提供多個可參照的版本,成為源源不斷的demo曲庫。之前音樂製作人、作詞人、作曲人與歌手之間的碰撞,可能就會變成音樂人與AI的來回切磋。



而在音樂下遊行業,特別是配樂領域,AI具有更多的用武之地。不管是廣告配樂、遊戲配樂、視頻配樂,還是影視劇配樂等,凡涉商用,都面臨版權的問題。現如今有了AI,成本便可以大大降低。而且,這裏的降本還有增效的附加作用——配樂的核心問題適配性,也能通過對AI的反復調試實現,達到更好的場景契合度。可以說,AI的誕生,完美契合了中低端音樂的需求。

當然,對於那些頭部、或腰部以上的音樂人,目前AI的水準尚不能企及。AI對中低端音樂製作環節帶來的沖擊,反過來讓音樂人更加珍視創造力的重要性。盡管近兩年來,AI技術瘋狂地席卷文字、繪畫、音樂行業,在這些人類引以為傲的領域讓他們感到恐慌和擔憂,但在情感表達和思想洞察方面,AI仍有無法取代人的地方。

前段時間流行一時的AI翻唱,雖然能盡可能地模仿歌手的音色,但在咬字、唱腔和情感表達上無法完全效法,無法預期一個極具個人特色的歌手如何處理和表達他人的歌曲,所以聽起來大多「AI感重」,更談不上觸動人心。

AI寫歌也是一樣的道理,它能模仿既定的風格音樂套路,卻很難提供創造性的內容。一個聽過AI音樂的人,大概率會驚喜,卻很難被打動,這是因為一首歌曲的情感和厚度,只能來源於創作者真實的生活和感悟。這也註定了AI音樂或許存在商業應用價值,卻很難擁有征服聽眾、成為爆款金曲的市場價值和審美價值。---(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 李夢馨/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