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族”供出背後保護傘?中方點名後,緬甸逮捕副國防部長
盡管在中方雷霆的行動下,緬北“四大家族”已經覆滅,但這並不是中方想要的最終結果,“四大家族”背後的保護傘,中方同樣要追究到底。
最近,據緬甸當地媒體“緬甸此刻”報道,應中方要求,緬甸軍政府拘留並審訊了副防長昂林吞少將,因爲他涉嫌參與了果敢地區的電詐犯罪,這也是目前因電詐問題而被抓捕的緬甸政府最高級別官員。
從時間上來看,距離緬北“四大家族”的頭目落網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個月之久,不排除這些犯罪分子是在接受審訊的過程中,將昂林吞供了出來,所以證據確鑿後,中方才敢對緬甸政府直接下命令。
這次被逮捕的國防部副部長昂林吞,除高級官員身份外,昂林吞還是緬甸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的左膀右臂及心腹,敏昂萊的許多對內政策、對外方針聽取過昂林吞建議,所以這樣的人敢于充當電詐的保護傘,敏昂萊不可能毫不知情,只能說,如果不是中方這次強烈要求,估計緬甸政府就會這麽一直裝聾作啞下去。
其實在最開始打擊電詐的時候,緬甸方面就不是很配合,一方面電詐雖然是個黑色産業,但是卻能給緬甸帶來巨大收入,緬甸不想放棄這個經濟支柱,另一方面就是希望通過交出幾個無關緊要的人糊弄過去,以爲中方會一筆揭過。
但是緬甸卻小看了中方打擊電詐,保護中國公民生命安全和財産安全的決心,正是因爲這種不容置疑的態度,才使得敏昂萊政府不敢耍花招,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我國南部戰區在中緬邊境我方一側舉行聯合實兵實彈演習,甚至出動了轟炸機部隊,由解放軍戰機實彈護航飛抵中緬邊境,這無疑是再次暗示敏昂萊政府,不要把中國的話抛在腦後。
除此之外,敏昂萊如果想獲得中方的支持,就必須在打擊電詐這件事上誠實。
我們知道,敏昂萊是靠政變上台的,所以時至今日,敏昂萊政府從未在國際上獲得認可,截至目前,敏昂萊也只出訪過兩個國家,一個是俄羅斯,另一個就是泰國。
這就導致敏昂萊一直希望通過訪問中國來擴大自己的朋友圈,特別是中國現在在國際社會上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敏昂萊就更希望融入進來,按照外媒的說法,之前緬甸軍政府其實是希望中方主動邀請敏昂萊訪問,只不過也已經被中國給拒絕了。
其次,中國與緬甸之間的合作也覆蓋多個方面,緬甸要想搭上中方的發展快車,同樣要與電詐徹底劃清界線,也正是因爲多個方面的原因,才導致了敏昂萊政府根本不敢包庇昂林吞。---來源: 忠誠TALK -
*印度外交結構性失敗,南亞反印浪潮:孟加拉國的抗爭也步入正軌*
中國的復興,帶來的影響,這些年持續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周邊的很多格局。對南亞各國來說,中國的影響力伴隨著經濟合作的方式進入南亞之後,中國幾乎成爲了擺脫印度霸權框架的一個重要契機。在馬爾代夫率先發起“印度退出”的反印浪潮、要求印度撤軍的事情步入正軌之後,孟加拉國也開始了跟進。
根據《環球時報》和《今日印度》的消息,孟加拉國新總理哈西娜在3月底,非常理性的回應了近期愈演愈烈的“反印浪潮”。沒有對這個情緒做出太多表態,而是希望反對派們如果想要“反制印度”,最好先別在飯裏加入“印式瑪薩拉”調料。
估計這個事兒,平常不太關注南亞形勢的朋友,可能都有點聽不懂。我們簡單說一下這個事情的背景。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孟加拉國大選結束。當時哈西娜勝選之後,反對派的“孟加拉國民族主義黨”,積極響應外海孟加拉人的反印情緒。制造出了一個“印度退出”運動,旨在抵制印度商品進入孟加拉國。
原本來說,這個反對派的目標,其實是借著制造“反印活動”,來否認哈西娜的總理位置的合法性,暗示是被“印度幹預”。進而效仿馬爾代夫的樣子,讓哈西娜下台,自己上台,成爲新總理。但是因爲長期以來,對印度的不滿,有著廣泛的民衆基礎,這個現實讓整場運動,開始走向了一個和初衷完全不一樣的方向。
整場運動裏,孟加拉國這邊有大致上3種情緒。1個,對印度長期幹涉孟加拉國內政的不滿;第2個,在孟加拉國選擇擁抱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之後,經濟發展迅速,這拉開了和孟印接壤地區的貧富差距。對孟加拉國的人民來說,社會層面和心理上出現了變化;第3個,就是巴以沖突的站隊問題,印度毫不猶豫的選擇站在了以色列一邊,在第三世界國家的眼裏,印度是背叛了自己的陣營和立場。
現在回到我們最開始聊的話題,爲什麽孟加拉國的反印情緒已經步入正軌。哈西娜作爲孟加拉國最高領導人的回應,是讓反對者吃飯別加印度配料。但卻並沒有說要反對這股社會情緒。往深處說,“反印”是有現實問題的。長久以來印孟的關系,讓孟加拉國在很多經濟、社會層面,對印度有著極大的依賴性。這不是單純靠抵制就能解決的。孟加拉國的食品、肥料、工業原材料等,都需要從印度進口。
因此,至少目前爲止爲止,孟加拉國選擇的道路,是尊印友華,通過和中國的合作,逐漸減少對印度的依賴,在技術、産業上實現突破,才是真正的“反印”,單純靠情緒上的推動,作用非常有限,反而會帶來很多嚴重的、不可逆的傷害。
當然了,反過來看印度,原本在南亞經營幾十年,結果到現在反而此起彼伏的出現“反印”情緒,著實是印度外交工作的結構性失敗。---來源: 忠誠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