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互聯網巨頭的AI無人超市,背後卻是1000個印度打工人遠程操作?

2024040822:45


說起無人零售這個詞,莫名想擡頭看看日曆。

2017 年前後短暫的烈火烹油之後,留下的只有一地雞毛,但祖上也是真的闊過,當時的人們都在說,這是零售的未來。

無人其實只是概念性的無人,那些原來負責收銀的店員,轉而負責機器暫時無法操作的業務,比如現制食物、補充貨架。

那麽,可以叫「無人收銀」嗎?也不准確,行業巨頭亞馬遜最近就被曝光,「收銀員」不是不存在,而是在幕後默默爲 AI 打工。

當你拿完就走,有人爲你負重前行

亞馬遜無人超市的智能收銀技術 Just Walk Out(拿完就走),2016 年首次在體驗店亮相,2018 年正式面向公衆開業。

當時這項技術堪稱驚豔,提前注冊綁定好賬戶後,你只需掃碼走進超市,拿起想要的東西,不用排隊,不用收銀員一件件掃描商品,拔腿走出來,稍後你的賬戶會被自動扣款。



爲了感知顧客從貨架拿下的商品,Just Walk Out 使用了攝像頭、傳感器、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等技術。

幾年過去,漸漸褪去光環的「老」技術又掀起了波瀾。

當地時間 4 月 2 日,亞馬遜官宣,40 多家亞馬遜生鮮商店裏的 27 家,計劃將 Just Walk Out 更換爲智能購物車服務 Dash Cart。



亞馬遜解釋,做出調整是因爲顧客的需求變了,Just Walk Out 無需排隊固然是好,但顧客也希望可以在購物時就知道花了多少錢。

Just Walk Out 的缺陷在于,顧客離店之後收到收據的時間不定,短則幾分鐘,長則數小時,消費者們容易心裏沒底。

相比之下,Dash Cart 可以讓顧客在購物時掃描商品,並在屏幕上實時看到支出總計,同時它也無需顧客排隊結賬,挑好東西、穿過車道、走出超市即可。



另外,部署 Just Walk Out 時,硬件的裝修成本,雲計算的運營成本都不低,現場也需要員工維護貨架秩序,所以這項技術更適合機場店等小型商店。

亞馬遜沒有想到,Just Walk Out 合情合理的局部下崗,順帶剝離了其科技的外衣,讓外界關注到了幕後的人工。

來去如風的顧客們可能覺得,Just Walk Out 就是自動化的。但其實,它依然離不開人工核查員和數據標簽員。



媒體 The Information 去年曝光,截至 2022 年中期,亞馬遜旗下超過 1000 名印度員工,參與了 Just Walk Out 項目。

他們的工作主要包括兩項,一是觀看視頻,手動核查訂單,確保結賬准確,二是標記視頻中的圖像,訓練機器學習模型。

甚至到了 2022 年,每 1000 筆訂單仍然需要 700 次人工核查,遠遠高于亞馬遜內部預期的 20 到 50 次。

亞馬遜發言人當時回應,確實招聘了人工核查員,但爆料的數字並不准確,同時拒絕透露真實數字。

可以說,「收銀員」依然少量存在,只是在遠程工作而已。



這次,趁著亞馬遜撤下 Just Walk Out,質疑聲又起,甚至有人拿 ATM 機裏蹲著一個人算賬的梗圖比較。

亞馬遜再次出來回應,如果大家把 Just Walk Out 的人工參與,理解成印度員工圍坐著觀看顧客的購物直播,那就大錯特錯了。

這些人類員工,應該稱作「機器學習數據助理」,主業是注釋圖像,改進底層的機器學習模型,但偶爾也搞搞副業,檢查錄制的視頻片段,驗證一小部分 AI 無法確認的訂單。

畢竟,人們買東西時總要挑三揀四、意外頻出,無法像 AI 一樣在規則裏行事。

其實,AI 行業的數據標注員非常常見,但放在無人超市等強調智能的場景上,就顯得有些反直覺。

Just Walk Out 面世的驚豔不是假的,但其中人類的參與卻或多或少地被淡化了,這也是當下 AI 炒作熱潮的一個通病。

每個成功的 AI 背後,都站著一群性價比高的人類

AI 行業向來有個灰色地帶:人類智能。

亞馬遜旗下有個名叫 Mechanical Turk 的衆包平台,將數據標注、圖像識別等任務外包給全球勞動力,幫企業訓練和操作 AI 系統。

這些任務對于人類來說很簡單,但計算機難以獨立完成,所以又叫「人類智能任務」(HITs)。

「Mechanical Turk」的名字,出自 18 世紀同名的下棋裝置,當時這台機器因爲能和人類下國際象棋轟動一時,在世界各地展出,後來被揭露是個騙局,其實是人類躲在其中操作。



▲ 圖片來自:wiki

通過一模一樣的名字,現代和當年的騙局構成了曆史微妙的回環,人類智能在看似自動化的外殼內部,依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盡管現在 AI 真的殺遍象棋和圍棋,從大量數據學會辨別五官和交通燈,但在很多新的領域,AI 仍然需要人類智能支持,雖然這些工作聽起來很基礎,沒有門檻。

去年我們報道過,爲了不讓 ChatGPT 滿口暴力、性別歧視和種族主義,OpenAI 訓練出能夠檢測有害內容的 AI,再把這個 AI 作爲檢測器,內置到 ChatGPT 之中,起到檢測和過濾的作用。

這個過程需要數據標注,由肯尼亞的工人們負責,爲暴力、仇恨和性虐等有害內容打上標簽。他們領著廉價的薪水養家糊口,並在互聯網最黑暗的角落承受身心的創傷。



人類的想象力是無窮盡的,估計 AI 自己也無法預測,未來 AI 還能在什麽地方起作用,又在哪裏需要人類的輔助。

連成人賽道也得蹭熱度,AI 已經可以模仿某個頭部創作者的口吻,向粉絲發送暧昧的短信了。省時省力地同時和幾百個粉絲保持聯系,創作者們自然樂意。

有些成人內容 MCN 機構,招聘了人類員工檢查 AI 生成的內容,避免被平台發現作弊。

每個成功的 AI 背後,都站著一群性價比高的人類。AI 犯錯,人類糾錯,AI 等待投喂,人類處理大量數據。

Google DeepMind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Demis Hassabi 最近在接受采訪時說,數十億美元投入到生成式 AI 初創企業和産品,造成了很多泡沫。



他認爲,AI 應該被作爲「科學的終極工具」,比如預測蛋白質結構的 AlphaFold 模型,人類即將迎來科學發現的新文藝複興,但是人們更願意炒作和討論各種不真實的事情。

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影射 Google 的對手 OpenAI,但他的話確實很有啓發性。

AI 是否能在每個領域都發揮出色,是否真的提高了效率,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同時,在過度的炒作和期待中,AI 也在掀起新一波將服務廉價外包給人類勞動力的浪潮,不少企業爲了蹭上 AI 的名號,又忽略了産品細節和消費者體驗。

當我們打開某個 AI 産品使用,可能會覺得像在體驗魔法,但巨大的黑箱背後,既聚集著全世界最聰明的腦袋,也有沈默不語的無名氏,就像當年的象棋裝置裏那個躲起來的人。

讓人類和 AI 都做更擅長的事

過去說起自動化的服務,比如無人零售,總有一種說辭,其余員工可以效率更高,通過系統自動追蹤貨架情況及時補貨,還有更多時間和顧客打交道,提供更好的服務。

但當 AI 智能但不是完全智能的時候,現實並沒有理想那麽豐滿。

AI 語音點餐服務,就是又一個反面例子。

「得來速」點餐服務在國外非常普及,開車的顧客無需下車或者進店,直接通過窗口點餐、付款和領取食物。如果讓 AI 服務員點餐,人類只低頭做飯,整個過程會否更快?



從實際情況來看,AI 更像拖了人類後腿。

北美知名漢堡品牌 Wendy's 去年高調宣布,6 月讓新員工聊天機器人上崗,簡化訂單流程,減少車道排隊的痛苦。從 2021 年開始,他們就和 Google 成了合作夥伴。

Wendy's 統計發現,AI 可以將訂單時間縮短 22 秒,准確率達到 86%。

但反過來想,錯誤率達到 14%,相當于每七個訂單就有一個出錯,必須由人類員工收拾爛攤子。

如果是一個人類員工犯了這麽多錯誤,可能早就卷鋪蓋回家了,但面對 AI,企業能忍則忍,這是證明讓他們跟上時代的金字招牌。



AI 錯誤率高的原因很簡單,顧客不是機器人,不會按程序執行,他們可能會反悔,重複自己的話,或者提出特別的需求,導致 AI 很容易誤解意思。另外,口音、汽車噪音等也是幹擾因素。

彭博社也在去年 12 月的報道提到,一家點餐機器人的供應商,在菲律賓等地招聘了人類助理,讓他們檢查超過 70% 的訂單,確保 AI 系統不會出錯。

這麽一想,國內的一些自助結賬服務,方便得恰到好處,又不讓人類徹底解放雙手。



比如,優衣庫使用基于 RFID 標簽的自助掃描結賬系統,當我們把衣服放進框內,價格就出來了,再進行掃碼支付。

這固然沒有 Just Walk Out 一步到位,但結賬的速度更快了,窗口更多了。不過,高峰期仍然需要排隊,旁邊也有店員提供打包和收銀服務。

同在零售行業,想趕上 AI 的熱鬧,吸引媒體和大衆的目光,不一定非要在終端下功夫。

連鎖便利店 711 另辟蹊徑,不是讓 AI 和消費者直接打交道,而是讓 AI 從事「腦力活動」。

從 2024 年春季開始,711 計劃利用 AI,分析商店銷售數據和社交媒體消費者反饋,爲新産品生成文本和圖像,甚至生成新産品提案。

近 9000 名 711 員工中,大約有 1000 名管理人員已經開始使用內部的 AI 系統,然後再逐步擴大到産品開發和營銷人員。

這個從上到下的順序恰好和無人零售反過來了,但加快消費者調查、縮短産品開發時間,甚至少開幾次內部腦暴會議,同樣也是降本增效的表現。



有時候,AI 也作爲明晃晃的噱頭,等待消費者買單。

無印良品推出的「AI 薯條」,號稱是經過 3 兆次模擬後 AI 認爲人類會喜歡的口味,分爲中式、西式、東南亞三種。受好奇心驅使的人類嘗試之後發現,這就是薯條味和調料味。至少,有人願意爲 AI 的創意買單,上一回當。



不管是在超市購物,還是在快餐店點餐,零售的瑣碎和隨機,還沒有完全被 AI 參透。

或者說,將人類之間的互動徹底自動化,並沒有那麽容易,我們的抽象,AI 把握不住。

壞消息是,人類因爲 AI 有了更多活,因爲要幫 AI 善後。好消息是,AI 暫時不會取代人類,因爲人類還可以爲 AI 打工,甚至比 AI 更便宜。---來源: 愛範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