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無常的人生,唯有真心,念念光明

2023040811:14



人生路上,我們總想緊緊抓住自己喜愛的人或事,然而,不管我們如何用心,世間萬事恰如流水,從指尖悄悄流走,無法留住。

世間之事,本無形體,只是因緣的聚合,就像天空飄飛的雲彩,不過是一團氣的凝聚,隨風聚散,瞬息萬變。變化萬千的雲彩,卻沒有一種形態,真實存在。

人生萬事不過如此,念念變遷之間,看似繁華萬千,不過是夢境漂浮,如電如露,我們終究抓不住,也留不住。

人生很多事,都可以被替代,曾經一起走過的美好時光,不知不覺,只停留在回憶里。時過境遷,別人還在曾經走過的地方,靜度美好時光,只是別人的回憶里,已經沒有我們的身影。

人生路上,有很多人,都是可以被替代的,曾經多少山盟海誓,說好一起白頭,終究還是在因緣的風中,各自隨風,獨自飄走。如今我們的身邊,又有了新人,重複着相同的甜言蜜語;別人的生活里,也有了共度一生的人。

人在世間,終究只是獨來獨往,別人不過是過客,來來往往,聚散無常。不管離開了誰,生活總要繼續,最終都需要自己走過人生路。

天地默默,運轉不息,四季流轉,如期而來,不會因為世間聚散而改變,也不會因為時代變遷而停止。

古今多少風流人物,如大江流水,滾滾而來,卻靜靜離開,時光的河流里,始終留不下過往的痕跡。

歷史天空裡,幾度暴風驟雨,閃電雷鳴,最終還是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寂靜安寧。

紅塵夢境,幾度流轉,幾經滄桑,茫茫流轉路上,我們走過風雨人生,經歷過天上美景,也曾在三途里沉淪,不管身在何處,身邊的風景,念念變化,唯一不變的,只有我們這顆心。

漫漫歲月,風光萬變,唯有一顆心從未改變,一顆流轉的心,一顆執着的心,正因如此,才會萬劫千生流浪到如今,未能回到故鄉沐光明。

其實,我們這顆不變的紅塵心深處,還藏着一顆光明清淨的蓮花心,也一直從未改變,只是被我們久久遺忘。我們的六根執着六陳,沒有真正回歸內心,我們看外界,一切在變,若回歸內心,就會發現,真心如如不動,光明一片。

我們的真心,與光明同在,念念蓮光,與慈尊一體,如共命之鳥,並蒂之蓮。慈尊清淨光明,我們的真心,也光明無限。

在我們流轉的漫長歲月里,慈尊一直與我們隨行,不管我們沉醉在人間的聚散里,還是陶醉在天上的快樂里,或者沉淪在三途的苦難中,慈尊一直不離不棄,永不離去。

看世間春去秋來,花落花開,觀人生悲欣交集,聚散別離,悟紅塵夢境一場,念念虛妄,唯有一念真心如如,不為萬千所動,光明寂靜,靜待煙消雲散,大夢醒來,光照大千。

世間萬事時刻變幻,因緣聚散人生無常,唯有慈尊光芒,時刻照心上,滋養心中蓮,照亮歸鄉路。

慈尊光明攝取不舍,我們真心念念不忘。慈尊十劫守護,念念期盼我們歸去;我們一心稱名,時時靜待蓮花迎來。-(深山淺化/心靈感悟)



*問觀音為何倒坐,倒駕慈航現世間,引導眾生心向蓮*

1.問觀音為何倒坐?

觀音倒坐,並非是指觀音菩薩倒坐,而是觀音造像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觀音的境界,無形無相,無有分別,沒有方位,如住虛空,沒有正坐、倒坐之分。

我們生活的世間,有形有相,我們的心有種種分別,觀音菩薩方便善巧,示現種種形象,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以此啟發我們的智慧。因此,世間的觀音造像,也形態各異,倒坐觀音,就是其中一種特別而又寓意深刻的觀音造像。

2.為何稱倒坐觀音?

什麼樣的觀音造像,才是倒坐觀音呢?

一般情況下,觀音造像都是安置在寺院殿堂中央,面向大門,當人們走進殿堂,抬頭就能瞻仰莊嚴之相。而倒坐的觀音造像,恰恰相反,不是面朝大門,而是背向大門,安置在殿堂的後壁,人們須繞到殿堂之後,才能瞻仰觀望。

這樣的觀音造像,因為與殿堂朝向相反,故被稱為「倒坐觀音」。

3.何處有倒坐觀音?

倒坐觀音造像,尤為特別,古來並不多見,然而,有兩尊經典的倒坐觀音,深入人心。

一尊是河北正定隆興寺摩尼殿中的五彩懸塑倒坐觀音像(面朝北),造像優雅精美,觀音身姿微俯,雙手抱膝,左足踏蓮,右腿踞起,優雅端莊,有中國最美觀音造像之譽,魯迅只見其一張照片,便贊之為「東方美神」。

另一尊則是南京雞鳴寺觀音堂中的倒坐觀音(面朝北),還有一副經典楹聯:「問大士為何倒坐,嘆眾生不肯回頭」。

這副楹聯為問答方式,一問一答,寓意深刻,與殿堂後壁的倒坐觀音造像,遙相呼應,相得益彰,讓人們在瞻仰觀音像之時,不自覺隨着楹聯的設問,思考這獨特造像設計有何深意。



4.倒坐觀音何寓意?

觀音照見五蘊皆空,無形無相,卻也可以空中妙有,倒坐的觀音造像,亦是古德匠心獨運,用獨特的造像,啟人深思,讓我們感悟人生,增長智慧,回歸內心,過美好生活。

倒坐觀音造像寓意深刻,略說以下四點:

第一,嘆眾生不回頭,勸遠離顛倒夢想。

人在世間,常有無明迷惘,常被煩惱障礙,看不清人生方向,迷惑顛倒,以苦為樂,以妄為真,卻不願放下,不肯回頭。

觀音嘆眾生不回頭,慈悲現倒坐,與眾生面對面,給眾生指引方向,勸眾生遠離顛倒夢想,轉一個方向,轉無明為智慧,轉悲傷為歡喜,走向光明美好的地方,正如《心經》所言:「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第二,顯示迷悟一念間,轉身即是正道。

人生有迷有悟,有樂有苦,有正念有顛倒,看是相反,實則一體,就像一個水杯,若把水杯倒扣,無法盛水,即是迷的狀態,只要把水杯再倒過來,就能裝滿清水,正常使用,就是悟的狀態。

我們的心,迷悟只在一念之間;我們與觀音的區別,也在一念之間。倒坐觀音,寓意着觀音早已證悟,照見五蘊皆空,為啟迪眾生,卻留一念煩惱,示現有情。我們心有迷茫,轉身即是正道,當下就有觀音的智慧。

第三,寓意觀音不遙遠,就在世人身邊。

在人們心中,觀音神秘而又空靈,超脫而又尊貴,與我們的生活很遙遠,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隆興寺中倒坐觀音奇特之處,就在於觀音姿態悠閒自在,神態平易近人,宛如世間溫婉之女子,給人親切之感。這樣的造像,寓意着觀音放下高貴的姿態,走入紅塵世間,走向我們的生活,如同我們的朋友,不在遠方,就在身邊。

我們也可以轉一念,稱念名號,當下即是人中芬陀利華,可與觀音為友,正如《觀經》所言,「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若我們轉一個方向,稱念名號,亦與觀音為同學,如善導所言:「觀音勢至為同學。」

第四,顯觀音倒駕慈航,導眾生歸蓮鄉。

倒坐觀音最根本的寓意,即是顯示觀音本已成就正覺,號正法明如來,為度眾生,又示現菩薩身份,帶果行因,倒駕慈航,協助彌陀,度苦眾生。

觀音為彌陀脅侍,頂戴慈恩,分身遣化,無剎不現身,尋聲救苦,千處祈求千處應,相伴隨行,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遠離顛倒夢想,回到清淨光明的蓮鄉。

觀音從西而來,示現東方,與我們隨行,就是引導我們從迷走向悟,從東走向西,離苦得樂,煩惱化紅蓮,正如《般舟贊》中言:「救苦分身平等化,化得及送彌陀國。」-(深山淺化/心靈慧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