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如果存在多重宇宙,那麽其他宇宙的誕生也是“大爆炸”造成的嗎?

2024021714:17

這是一個進退兩難的問題:如果宇宙始于一個量子粒子的爆炸,高速地膨脹出時空和各種各樣的物質,那麽爲什麽它會如此適宜生命生存?對中世紀的哲學家來說,宇宙的完美性恰恰是證明“上帝”存在的關鍵。如此適合智慧生命的宇宙必定是一個強大而仁慈的“神”的恩賜。或者,正如時下流行的神學所認爲的:這一切絕不可能是意外。



現代物理學也糾結于這個“精調問題”,並爲此提供了自己的答案。如果只存在一個宇宙,那麽發現它是如此適宜生命就會顯得非常奇怪,因爲引力常數或宇宙學常數取任何其他的數值幾乎都會使宇宙變成不毛之地。但是,如果存在由衆多宇宙構成的“多重宇宙”,它們每一個都具有不同的物理常數,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我們之所以在這裏,是因爲我們恰巧位于一個宜居的宇宙中。



沒有奇迹,沒有造物主,也沒有"上帝"。正如宇宙學家伯納德·卡爾(Bernard Carr)所說的,“如果你不想要上帝,那最好有個多重宇宙”。然而,這真的是我們的唯一選擇?是否有另一種方式來思考神性呢?

無神論 Vs.泛神論

在西方哲學中,無窮世界論可以追溯到 2500 年前的古希臘“原子論”。對古希臘哲學家留基伯(Leucippus)、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和伊壁鸠魯(Epicurus)來說,宇宙是由微觀且不可分的物質單元——或稱原子——構成的。在真空中,這些原子做永不停息的運動,偶爾相互碰撞,直到它們形成一個漩渦。


在這個漩渦中,重元素聚集到一起形成了土地,輕元素被從中心散射出去形成火,質量居中的粒子則在它們之間形成了水和空氣。最重要的是,這樣的漩渦在空間上是無窮的。所以,在其他地方形成漩渦的粒子也會形成其他行星,其數量甚至也會是無窮多個。當這些行星死亡時,構成它們的原子會去其他地方形成新的行星。

這些行星有大有小,有的充滿生機,有的是不毛之地。但它們都是無窮空間中隨機碰撞的結果,不需要上帝。對原子論者來說,神只不過是擁有知識的聖人。他們存在于我們的行星上,但並沒有創造、維系或幹預我們的世界。換句話說,他們是無關緊要的。

如果說原子論者給了我們一個空間上的多重宇宙模型,那麽他們的對手斯多葛學派則給了我們一個時間上的多重宇宙。對斯多葛學派來說,物質是連續的。沒有原子,也沒有真空,在我們的宇宙之外不存在任何東西。總之,我們是宇宙中的唯一行星。更確切地說,我們的行星是此時此刻唯一的行星。地球被太陽的烈焰吞沒之日,便是宇宙終結之時,此後,宇宙就將重生。宇宙周而複始地毀滅和再生是早期斯多葛宇宙學最突出的特征,這個過程被稱爲“火劫”。



如果原子論者把神逐出了宇宙,那麽早期的斯多葛學派則竭盡所能地把它拉回來。斯多葛學派的神是宇宙本身的動力,創建、維持、摧毀和重生所有的東西。如果原子論者本質上是無神論者。斯多葛學派則泛神論者。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他們所說的“上帝”。

“上帝”的唯一創造

于是就出現了兩種相互競爭的古代多重宇宙:一個是空間上的,另一個是時間上的;一個無神論,另一個是泛神論;一個是偶然性,另一個是確定性。但是,兩者都強烈反對傳統的“上帝”觀念。因此,假如我們從小就在原子論者的集會中構建其他的行星,或者在斯多葛學派的廟宇中思考宇宙永恒的周而複始,那麽當今的多重宇宙看上去就不會這麽令人驚訝。

當然,情況並非如此。這兩種觀念都讓位給了一個非常不同的上帝概念:一個和我們一樣的不變智者,但沒有我們的弱點,一個“上帝”,執掌一個奇異的宇宙——這怎麽可能?

柏拉圖(Plato)認爲,創世神只創造出了一個宇宙:“是有一個宇宙,還是更准確地說有多個或無窮多個宇宙?我們的宇宙曾經是、現在是並且將來仍是上帝的唯一創造。”



亞裏士多德(Aristotle)有不同的想法,但也贊成只有一個宇宙。在有史以來最受人尊敬的兩位思想家的雙重打擊之下,當早期的基督教徒出現的時候,原子論者即被斥爲享樂主義者、白癡和墮落者。奧古斯丁的思想塑造了西方的基督教,在他于公元 426 年完成的巨著《上帝之城》中甚至都懶得反駁原子論的觀點。

而在另一方面,斯多葛學派則幾乎把奧古斯丁逼瘋了。就像斯多葛學派所認爲的,如果宇宙既具有周期性又是完美的,那麽每一個宇宙都會和前一個完全一樣。對奧古斯丁來說,這意味著靈魂會被創造,然後墮落,無論轉換與否,也無論救贖與否,就在他們到達天堂或地獄時,又回到了宇宙轉盤之上,重新開啓了一模一樣的生活。奧古斯丁憎恨這個想法,並不遺余力地對其進行抨擊。

幸運的是,奧古斯丁在《聖經》中找到了慰藉:基督爲所有人的罪死過一次。奧古斯丁指出,這件事曾經發生過,所以這必定意味著在我們的之前和之後都沒有其他的世界。你能想象耶稣在無窮多的宇宙裏生活、傳教和死亡嗎?只有一個基督,就像他所體現的上帝一樣。因此,只能有一個宇宙。

盡管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但原子論和斯多葛學派都雙雙成了至高無上的神權力量的犧牲品。傳統宇宙學本質上站在現代宇宙學的對立面上:“如果你不想要一個多重宇宙,你就要有上帝。”

不同的境遇

有沒有什麽辦法能削減“上帝”和多重宇宙之間的對立?應該是有的,這就需要介紹這出劇目的最後兩個人物:尼古拉斯·庫薩(Nicholas Cusa)和焦爾達諾· 布魯諾(GiordanoBruno)。布魯諾曾是多米尼克僧團的修道士,現在被譽爲現代科學之父。他們對宇宙的觀點幾乎完全一樣,但其中的一個微小差別給他們帶來了完全不同的命運。


科學的標准曆史告訴我們,以地球爲中心的托勒密宇宙觀在 16 世紀中葉被哥白尼的日心說取代。然而,在哥白尼之前 100 年,庫薩就曾提出了一個更爲激進的觀點:宇宙沒有中心。

庫薩提出,所有的東西每時每刻都在運動,因此“對每個觀測者來說,無論是在地球上,還是在太陽上,或者另一個恒星上,他/她就位于事物靜止的中心,而其他所有的東西都在運動。”如果一切都在運動,那麽就沒有特定的中心。庫薩認爲,以任意一個天體作爲起點,它周圍的可視區域就是我們所說的宇宙。

這看上去很像現代版的多重宇宙:我們的“宇宙”只是一個更廣闊宇宙中可見的部分。和多重宇宙一樣,庫薩的宇宙在空間上是沒有邊界的,宇宙本身之外再無一物。然而,與現代的宇宙學家不同,庫薩拒絕稱宇宙是“無窮”的,因爲這依賴于它的創造者。根據庫薩本人的說法,只有上帝是“絕對無窮”的,而創世是一種“簡約的無窮大”。

除了這個區別之外,庫薩越來越接近斯多葛學派異端。庫薩的宇宙看起來很像上帝,沒有極限,包含一切以及它們未來的種子。庫薩說:“這就如造物主曾說的, ‘讓它被創造’,因爲永恒的上帝是無法被創造的,這使得……(它)盡可能像上帝。”

傳統上,基督教的教義認爲,人類是上帝根據自己的形象制造出來的。庫薩認爲承載了上帝形象的是宇宙,而不是人。如果人類不像上帝,那麽上帝也就不具有人形。上帝並不是天空中的創世者,他看上去像宇宙。

不出所料,庫薩爲此與教會當局産生了一點麻煩,出于恐懼,他在其宇宙學說的最後加上了有關基督的章節。他不但逃過了這一劫,還當上了教會領袖。布魯諾就沒有這麽幸運了。在一個半世紀之後,他說了差不多一樣的話,結果被宗教裁判所處死了。布魯諾的不幸在于緊隨宗教改革和哥白尼的日心說。

也許有人會說,羅馬天主教會當時確實有點緊張。但導致布魯諾被處死的最大原因是他對庫薩的宇宙做了一個微小的調整。在布魯諾看來,宇宙並不是簡約的無窮大,它是真正的無窮大——無論是在力量上,還是在範圍上。宇宙一定是無窮的,因爲它的創造者就是如此。

但是,如果宇宙是無窮的,那麽在創世之前、之後或之外就沒有上帝的立足之地了。在對他審訊的過程中,布魯諾做了一些半心半意的表述。他說,宇宙在某種意義上不同于上帝,基督比其他任何人都更特殊,但宗教裁判並沒有上當。他真正的意思是,無窮的宇宙就是萬物起源、發展和死亡的推動力,其實也就是每個人所說的上帝。概括起來說,這就是泛神論。盡管並非是斯多葛學派無窮盡周而複始的泛神論,它對宗教秩序的威脅卻毫不遜色。

事實上,這樣的泛神論比無神論的威脅更大,這是因爲它改變了上帝的含義。不是一個宇宙之外的人擇創世,而是宇宙之內的創世力量。

因此,我們不需要在上帝和多重宇宙之間做出選擇。相反,我們可能需要重新考慮一些古老敬虔詞語的內涵,例如創世、力量、複興和思索。有沒有可能是現代宇宙學正在要求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是什麽給予了生命,什麽是神聖的,我們來自何方,又將去往哪裏?---來源: 蝌蚪相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