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廈門,會是下一個新加坡嗎?

2024011717:48


這個城市很小。

它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小的城市之一,1573平方公裏,比天天哭沒地的深圳還少424平方公裏,相當于1/52個重慶,1/10個北京,1/5個武漢。最主要的精華都擁簇在一座小島上,遍地咖啡館,小資情調彌漫。

然而,這個城市卻又很大。

這裏是國際航運中心,輻射力遠及全球各個主要港口城市;這裏是海峽兩岸的融合中心,一舉一動都牽扯著海內外目光;這裏是全省的經濟中心,以1.4%的土地,創造了全省1/7的GDP,1/4的稅收,1/2的外貿進出口和外商投資。

它就是廈門。

從融入全球化,到擁抱內循環經濟,這個東南沿海小島的命運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2022年,廈門在所有副省級城市中經濟增速位列第一。而過去十年,它的GDP從2922億飙升到7802億,增長2.4倍,年均增速7.8%。同期,廈門的排名也從全國第49名躍升至第31名,進步了整整18名。

仿佛一夜之間,它就從一個“小而美”,變成了比肩東北第一城大連(8430億元)的經濟體。

似乎再給它幾年時間,廈門就要闖入萬億俱樂部行列了。

爲什麽,廈門的發展這麽快呢?

國際航運中心

廈門的第一張牌,叫港口。

在元代,鄰近的泉州港貴爲“世界第一大港”。據馬克·波羅的記載,當時泉州的貨物吞吐量,相當于亞曆山大等地中海沿岸港口的一百倍。世界各地的奇珍異品、富商巨賈,在這裏隨處可見。而當時的廈門港,還僅僅是泉州港的外圍港和輔助港。

後來,由于清朝海禁、倭寇戰亂,貿易市場由阿拉伯轉向歐洲,這個東方的千年古港開始一步步走向衰落。而廈門港則被英國人一眼相中,成爲全國第一批通商口岸之一。

當時福建內陸的茶葉、煙絲等都要先運到廈門再出口,台灣省的官饷、軍饷以及民間日用,都是由福建供應,通過廈門港運輸到對岸。

這個改變,爲廈門的命運轉折埋下了伏筆。

上世紀八十年代,福建其實兩個地方在爭搶經濟特區。一個是福州琅岐島,一個是廈門島。

然而,福州盡管同樣毗鄰海洋,但作爲貨運港口的條件遠不及廈門。後者海域開闊,港外又有諸多島嶼屏障,是天然的避風港。

廈門很快就勝出,率先接軌世界。

2012年,國務院正式發文“支持廈門加快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主要服務于福建、江西等內陸省份以及對台“三通”的需要。

這也是繼上海、天津、大連之後,國家確定的第四個國際航運中心。不是省級,也不是國家級,而是世界級。廈門港再次站在了金字塔的頂端。

當然,廈門自己也很爭氣,勤修內功,最早建成了全球首個第四代自動化碼頭。這是中國首個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産權的自動化碼頭,實現智能車輛調度、自動化裝卸、無人駕駛運輸……這一系列的操作完全不需要人,過去在電影裏的場景,如今在這座東南小島成爲現實。

全自動化的高科技裝備,使廈門港的效率提升好幾個段位,大大提升了其貨物虹吸能力。

這些轉變,讓廈門港躍升爲世界第十四大集裝箱港口,遠遠超過第57位的福州港和第91位的泉州港。

港口,讓廈門成爲獨一無二的樞紐。

漳州作爲“國家級外向型農業示範區”,其外貿出口有80%要通過廈門口岸。

盡管泉州是福建的制造業大市,但由于外貿航線網絡覆蓋率較低,泉州的鞋、帽、成衣、石材要想出口,也只能“舍近求遠”依賴廈門。

據統計,2020年泉州從廈門港進出口的集裝箱數量約爲120萬標箱,廈門港進出口的貨物有一半就來自于泉州。曾經的東方第一大港泉州港,一步步淪爲了廈門港的腹地。

福州港的貨物吞吐量雖然比廈門還要多出一點點,但福建唯一的中歐班列啓運地卻是在廈門。可見,廈門的航運中心地位無可替代。

這裏,是全國唯一能夠實現“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無縫銜接的城市。一個滿載貨物的集裝箱,只有在廈門這個錨點,才能實現向東從海上抵達我國台灣及東南亞地區,向西橫跨歐亞大陸去到中亞和歐洲。

可以說,廈門的陸地面積很小,但其海洋腹地卻大得驚人。

在中國融入全球經濟的大背景下,廈門憑借港口一舉成爲重要的貿易中心。



過去十年,廈門的外貿依存度均高于100%,外貿支撐起了廈門跨越性增長。2022年,廈門進出口總額爲9226億元,跻身全國前十大外貿城市,排名第八。

2022年,廈門的GDP分別是天津、青島和大連的48%、52%、90%,但就外貿總額而言,廈門卻比它們還多777億元、109億元、4434億元。

貿易已然成爲廈門的生命線。

在全球化時代,中國許多沿海城市依靠外向型經濟迅速崛起,廈門也成爲這場遊戲的受益者,憑借良好的港口條件,快速融入全球生産鏈條,從而實現經濟的騰飛。

遙想當年,泉州憑借東方大港的地位拿下全國第一個市舶司,如今,廈門爲自己戴上了耀眼的桂冠。



兩岸融合中心

廈門的第二張牌,叫台資。

廈門和台灣同屬閩南語文化圈,能一起肩並肩唱著閩南歌曲《愛拼才會贏》。所以,長期以來,廈門一直都是台資的心頭好。

近十年,台資企業數量急劇擴大,從2010年的3112家增加至2022年的8407家,成爲廈門這片土地上外資企業隊伍中最龐大的陣營。截至2023年3月,全市累計批准台資項目9929個,合同台資236.99億美元。

2021年,廈門已經引進了20多家台灣百大企業,累計實際使用台資117億美元,台企工業産值約占廈門規上工業總産值的1/4。而廈門口岸的台灣水果、食品、酒類、圖書、大米等進口量穩居大陸第一,成爲大陸最大對台貿易口岸。

如果論台資規模,昆山的體量要超過廈門。但廈門志不在一決高下,它的內心深處有著更大的野心,那就是成爲兩岸融合中心,一塊爲未來做准備的試驗田。

打造兩岸融合中心的第一步,是産業融合。

早在2006年,台灣省最大、世界第三大的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制造商友達光電,就來到當時還是一片黃沙的廈門火炬産業園,成爲了在“荒漠”裏紮根的第一棵樹。

作爲産業龍頭企業,它前後帶動了冠捷科技、宸鴻科技、達運光電等一批台灣企業相繼落戶,也引領著廈門本土的企業迅速成長,上百家配套企業紛至沓來,平板顯示産業俨然一片茂密的森林,造就了廈門首條千億産業鏈。

這裏生産全球約10%的液晶顯示屏、全球20%的車載屏,出廠的8K以及曲面等高階電視顯示屏更是排名全球第一。

許多由台灣省研發的科技産品,在廈門這個全球最大的電視生産基地進行量産後,再以零部件和半成品的形式,通過空運海運的方式出口到世界各地。

兩岸的資本、人才、産業攜手共創了一個世界級的“光電王國”。

除了新型顯示,廈門的集成電路産業也是與台灣深度融合的成果。在打造集成電路産業上,如果說合肥靠“敢賭”,無錫靠底蘊,上海靠資本,那麽廈門則靠融合。

2014年,台灣聯華電子與廈門市政府及福建省電子集團合資建設了廈門聯芯,打造當時國內28納米良率最高的12英寸圓晶廠。這也是有史以來海峽兩岸合資金額最大的集成電路項目之一。

最關鍵的是,2016年廈門聯芯建成後,迅速帶動了上下遊的配套産業落戶,包括泛林半導體、KLA、ASML、應用材料等知名設備廠商配套項目,以及星宸科技、優訊高速、智多晶電子、雲知聲等IC設計公司。

而且這家全球領先的圓晶制造廠商,也爲廈門吸引淩陽華芯、星宸、瀾至等半導體企業來此落戶打下基礎,全球最大的商用光罩生産公司——美日光罩也選擇在此紮根。國內集成電路封裝測試領軍企業通富微電、功率半導體IDM龍頭士蘭微也紛紛來廈投産。



廈門在國家集成電路版圖中的地位迅速提升。根據芯思想研究院發布的2021中國大陸城市集成電路競爭力排行榜單,廈門位列第十五名。

現在的廈門集成電路産業,鏈上企業從最初的60多家,已經擴大到現在的200多家,行業整體投資規模超過千億,産值達到400多億。

打造兩岸融合中心的第二步,是金融互通。

位于廈門島內東部沿海22.8平方公裏的片區,全國唯一冠以“兩岸”的區域金融中心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中。未來兩岸金融融合發展的“第一站”,將由此啓航。

廈門的對外金融業底蘊很強。衆所周知,福建是知名的僑鄉和台胞的祖籍地,上世紀三十年代福建全省85%的僑彙都在廈門結彙和轉彙,自然而然就誕生了許多金融機構來爲資本配套服務。

2010年,國務院批准廈門建設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這意味著,廈門可以名正言順地成爲兩岸發展的重要門戶了。

隨後,一個個有台資色彩的金融機構相繼入駐。全國首家引進台資戰略投資的大陸城商行廈門銀行、全國首家兩岸合資消費金融公司金美信消費金融、福建省首家法人産險公司富邦財險、全國首家兩岸合資證券公司金圓統一證券、福建首家兩岸合資證券投資基金公司圓信永豐基金、廈門市首家台資融資租賃公司一銀租賃、首家進入大陸取得開業許可的台灣保險公司君龍人壽等等。

與此同時,廈門也在不斷嘗試擴大兩岸貨幣雙向兌換的範圍,促進兩岸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的落地,推動兩岸銀行卡通用和結算,努力構建廈台兩岸貨幣清算中心。

截至2023年5月,共有21家台灣銀行機構在廈開設41個人民幣代理清算賬戶,累計清算金額2496.36億元。

未來,在廈門這個兩岸金融中心,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爲台企在大陸上市提供的配套服務越來越完善,兩岸貿易有更高的比重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台灣同胞享受到大陸提供的金融服務,這些藍圖中的場景將一一落地。

廈門與台灣兩地金融業的雙向奔赴,也大大提升了廈門金融業以及服務業的迅猛發展。在第三産業增加值中,廈門的金融業從2000年的15%增加至2021年的20%,而包含法律、會計、稅務、廣告、咨詢、會議展覽在內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則從2%增加至10%,雙雙成爲增速最快的兩大第三産業。

設想一下,台海通道一旦落成,廈門布局兩岸融合中心的所有探索和努力終將擲地有聲。



福建經濟中心

廈門的第三張牌,叫總部經濟。

2018年,廈門、福州、泉州的全口徑稅收總收入(扣除海關代征)分別爲1159億、1037億、811億,同期廈門、福州、泉州的GDP分別爲4791億、8516億、8467億。這意味著,廈門、福州、泉州每創造1億元的GDP,就分別産生2400萬元、1200萬元、950萬元的稅收。

廈門的GDP僅僅只有福州和泉州的一半,但創稅能力居然是福州的2倍,泉州的2.5倍,秘笈何在?答案之一,就是廈門一手打造的總部經濟。

一方面,廈門吸引了全省龍頭企業來此設立各類總部。

2007年,當時剛剛上市的泉州龍頭服飾企業安踏,來到廈門蓋起了營運中心大樓,將生産部門之外的其他部門全部遷入廈門。2009年,“中國褲王”九牧王也將國際商務中心總部從泉州遷往廈門,與安踏的大樓隔街相望。

自此,廈門的總部經濟開始摁下加速鍵。從觀音山到五緣灣一帶的沿海商務區,一棟棟總部大樓拔地而起。

就拿觀音山商務運營中心來說,總用地面積僅僅1.34平方公裏。但就是這個三寸之地,已經搖身成爲廈門總部經濟的黃金地帶,超過30棟的寫字樓高聳入雲,1300家企業來此安營紮寨,是海峽西岸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商務營運中心。

有相關專家分析,觀音山一棟總部大樓一年可爲廈門帶來15億左右的效益,這還沒有計算企業用工、員工置業等隱性創收。

另一方面,廈門招攬全國乃至全球的企業來此設立總部。比如瑞幸咖啡、美圖秀秀、女性健康領域的代表性科技企業美柚、電子數據取證行業龍頭的美亞柏科、視頻會議系統出貨量全球第五的億聯網絡等。另外,中綠集團、恒安集團、中交海西投資、英藍集團、複興集團等大型企業的海西區域總部也在廈門。

許多跨國公司也將總部設置在廈門,包括戴爾服務中國總部、亞馬遜南方營運總部、殼牌集團福建區域總部、橙聯股份跨境電商運營總部等。

在遙望鼓浪嶼的“廈門外灘”鹭江道,矗立著17棟總部企業大樓,樓宇年度納稅額接近15億。第一太平戴維斯、普華永道、德勤、畢馬威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總部或區域總部雲集于此。

小小的廈門島,一時間總部林立,成爲向全國乃至全球發號施令的高地。它到底有什麽樣的魅力,能夠吸引到這麽多企業總部?

首先是老天爺賞飯吃。

全中國有條件媲美花園城市新加坡的,並不多,廈門要算一個。作爲一座海上花園城市和國際旅遊城市,廈門簡直就像東方夏威夷,海內外的人才和資本都得高看一眼。

而且無論是海運還是陸運,廈門都很發達,這既有利于企業向外出口,也有助于企業向內開拓市場。

2008年以前,廈門最大的紅利是經濟特區的獨特地位,這使得在廈門島落戶的企業有機會享受15%的所得稅優惠。這一點,無論是貴爲省會的福州、身爲工業龍頭的泉州,還是其他諸多城市都望塵莫及的。

此後中國推動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統一,廈門的企業所得稅優惠逐步取消。一夜之間,最大的護城河分崩離析,如果是普通城市,可能就自暴自棄或者隨遇而安了。

不過,廈門仍然堅持咬定“總部經濟”的戰略。基于過去一大批區域總部落地之後,這裏吸引了諸多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咨詢公司等服務性機構入駐,已經有比較好的配套。

所以,廈門就自己拿出真銀白銀,挖深護渠,不斷優化財稅支持、人才建設、金融環境、保障總部企業空間載體等。沒有天然優勢,就建設人造吸引力,繼續招引更多的相關上下遊企業過來。

總部經濟的運行越來越順暢,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企業總部慕名而來,乘數效應快速放大,進入了正循環通道。

如果說江蘇有三個省會,南京是名義省會,上海是經濟省會,蘇州是影子省會。那麽福建則有三個中心,福州是政治中心,泉州是工業中心,廈門則是經濟中心。

手握“總部經濟”的廈門,是福建實至名歸的經濟高地。

結語 : 未來的廈門會成爲什麽樣呢?

這個問題,可以放在廈門最凸顯的一張標簽中考量——經濟特區。

廈門、深圳、珠海,這幾個經濟特區有很多的共同點,比如說,陸地面積都很小,均位列“面積最小的城市”全國前十位。(不含港澳台)。



|中國陸地面積最小的十個城市(不含港澳台)

空間環境很好,均位列全國前十位。



|2023年1—11月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

房價都很貴,幾乎都在全國前十名。



不過,經過四十余年的栉風沐雨,三個城市的經濟能級也有明顯的差異。

2022年深圳的GDP高達32387億元,妥妥的史前巨獸。廈門7802億元,緊追唐山、大連這樣的省內第一大城市。珠海4045億,在珠江西岸都還算是個小城市。

猶記得2020年,珠海曾立下豪言壯志,到2035年GDP達到2萬億、常住人口500萬,成爲珠江西岸一個足以與深圳交相輝映的國家級引擎,不再小而美,要做大而強。而彼時,珠海的GDP其實只有三千多億,人口兩百多萬。這樣的野心,不可不謂驚天動地。

反觀廈門這邊,從國際航運中心,到兩岸融合中心,再到福建經濟中心,每一張牌都打得如魚得水,小小的腹地迸發出巨大的能量,經濟突飛猛進。

所以,在我眼裏,珠海很可能會成爲下一個廈門,而廈門則可能會成爲下一個深圳。

今天,遍布全國的自貿區已成爲中國經濟改革最重要的試驗田,廈門的地位不再像過去那般特殊。不過,在未來的曆史進程中,廈門仍能夠扮演關鍵的角色。

它的最終形態將回應世界長久的一個疑問:在中國這樣的世界工廠裏,真的可以誕生新加坡嗎?

原創文章 : 作者 巫珩*作者簡介:香港科技大學碩士,城市經濟觀察者,曾任職于中國頭部互聯網公司。---來源: 秦朔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