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誰在“擊碎”全球經濟?

2024011220:21

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和美國人口普查局當地時間9日公布的最新數據,美國去年11月國際貿易逆差爲632億美元,繼續保持赤字狀態。

而其中,拖後腿的主要是貨物貿易逆差。



△美國經濟分析局官網截圖

這讓人頗感費解。

要知道,從特朗普政府開始,貿易就一直是白宮的核心議題。

爲了讓制造業回流美國、最大限度減少貨物貿易赤字,美國甚至不惜對包括盟友在內的主要貿易夥伴發動貿易戰。但結果卻遠不理想。



△“可視資本”網站:2022年美國貨物貿易逆差達到1.31萬億美元,比十年前(2012年)的7910億美元大幅增長了40%。

*“不友好的朋友”傷害了誰

分析認爲,美國貿易赤字連續多年高燒不退,不僅因爲美國激進加息導致美元走強、影響了出口,更因爲白宮處心積慮推出的一個個“美國優先”式保護主義政策並沒能滿足國內強勁增長的消費需求。

相反,這些政策的最大效果只剩下害人害己。

新年伊始,伴隨著美國電池采購新規正式生效,越來越多海外電動汽車品牌失去了最高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資格。



△路透社報導截圖

這是拜登政府推出的標杆式保護主義産業政策——《通脹削減法案》帶來的又一結果。

《通脹削減法案》連同《芯片與科學法案》等美式政策圍繞綠色經濟相關領域的産業鏈、供應鏈大做文章,試圖借助本國低廉的能源成本和優厚的財政補貼,讓優勢制造業回流早已産業空心化的美國本土,以實現美國的所謂“再工業化”。

但事實表明,美國的“再工業化”還沒實現,卻坑苦了一衆盟友。

澳大利亞電池材料生産商諾沃尼克斯公司負責人克里斯·伯恩斯日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說,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提供的清潔能源補貼正將新興技術企業從歐洲吸引到美國市場。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截圖

美國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曾以《不友好的朋友》爲題發布研究報告指出,《通脹削減法案》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讓美國成爲新投資的首選地,促進由技術投資驅動的生産率增長,形成相對于世界其他地區的比較優勢。

而“這將使歐盟特定行業遭受不可忽視的損失”。



△美國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報告截圖

受傷害的遠不止歐洲。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克勞福德公共政策學院研究學者哈德威克等專家發文指出,雖然美國産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在國內産生效果,但其正影響全球供應鏈,特別是在亞洲。

文章援引韓國《韓民族日報》的評論直言:“美國正從自由貿易的守護者變成干擾者。”



△《亞洲時報》報導截圖

文章強調,《通脹削減法案》和《芯片與科學法案》在幫助美國“脫鈎斷鏈”的同時,也對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亞洲盟友産生了衝擊。

比如日本:美國出台《通脹削減法案》時,日本缺少符合補貼條件的與美雙邊貿易協定,因此日本電動汽車零部件供應有可能受到該法案的影響。

再比如韓國:鑒于《通脹削減法案》要求電動汽車的最後組裝須在北美進行,韓國電動車和電池企業能在多大程度上享受美國所許諾的“好處”仍不清楚。

而對于世界其他國家來說,美國的政策是美國“朝著脫離運轉正常的多邊貿易體系的領導地位邁出的又一步”。



△《亞洲時報》報導截圖

“‘去風險’本身就是最大風險”

靠著駕輕就熟的保護主義手段,爲了一己之私大肆扭曲全球産業鏈和供應鏈,並非某一屆美國政府的專利,而是這個霸權主義國家不變的信條。

除了祭出形形色色的保護主義工具,“國家安全”幌子下的美式話術也在花樣翻新。

從去年起,“去風險”開始取代曾被特朗普政府大喊特喊的“脫鈎”,成爲美國政客嘴裏的一個新熱詞。



△《紐約時報》:“去風險”的說法可能比“脫鈎”更具外交技巧

對此,國際輿論普遍認爲,無論是貿易戰、科技戰,還是“脫鈎斷鏈”或“去風險”,其實質都是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意在損人利己,最終殃及的是國際社會的整體利益。



△世界銀行9日發布的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全球經濟增長將連續第三年放緩,從2023年的2.6%降至2024年的2.4%,比本世紀頭十年的平均水平還要低四分之三個百分點。

聯合國貿發會議上月發布的《全球貿易最新動態》警告,與2022年相比,2023年全球貿易總額將縮水5%;而對2024年全球貿易的預測仍然“存在高度不確定性,總體比較悲觀”。



△聯合國貿發會議官網截圖

世貿組織總幹事恩戈齊·奧孔喬-伊維拉此前曾批評說,自特朗普政府2017年宣布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以來,全球自由貿易就迎來逆風。

而在特朗普繼任者拜登的領導下,美國又尋求對競爭對手進行科技封鎖,並拉攏合作夥伴參與所謂的“去風險”戰略,致使全球經濟開始顯現分裂迹象。這對所有人來說都將是“代價非常高昂的”。

據她估計,如果世界經濟分裂爲兩大貿易集團,從長期來看,全球國內生産總值(GDP)將下跌5%,“相當于失去了整個日本經濟”。



△《日經亞洲》報導截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日前接受美媒采訪時進一步警告,隨著以維護“國家安全”爲由的限制措施不斷增加,地緣政治因素正引發全球經濟分裂。

如果任由經濟碎片化趨勢繼續,最終會使全球GDP損失7%,大致相當于法國和德國一年GDP的總和。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截圖

無數事實提醒世人,個別國家以安全爲借口搞“脫鈎斷鏈”,打著“去風險”旗號搞貿易限制,正成爲世界經濟的最大風險。

-文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 : 劉兵---(原標題:誰在“擊碎”全球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