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通透的十句話,渡了無數人!
真正拉開人與人距離的,是認知!越厲害的人,認知越高!一個人,認知越高,能想到的就有多深,能看到的就有多遠。認知越低的人,層次越低,得到的機會也就越少,就越容易對社會、對他人産生不滿,越容易産生憤怒情緒,掙紮在底層;認知越高的人,層次越高,得到機會也越多,看待社會和他人,反而更容易包容,更容易看到好的一面,不斷向上生長。
認知覺醒-“開啓自我改變的原動力”,不管是做人還是處事,我們都生怕做一個層次低、格局小的人,但某些行爲和細節則會暴露出我們的一些缺點。
認知覺醒---世間最通透的十句話,渡了無數人!
生活,我們總是會因爲外在環境的一些變化而影響自己的心境,無法真正做到心中淡然,成熟灑脫。
要知道,生命中發生的任何事情,都絕非偶然。
所以你要相信,無論你走到哪裏,那都是你該去的地方,經曆一些你該經曆的事,遇見一些你該遇見的人。
世間萬物,皆系因果,讀懂這十句話,渡己喜樂一生。
1.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有什麽樣的因就有什麽樣的果,一切的苦樂境界,都是自己的心所造作的。
若心隨著萬物所動,那麽世間萬物都是飄搖不定的,若心中自有定數,則外物如何變幻都不會影響到自己。
自己的命運永遠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苦樂悲歡,不外如是,多爲自己造福,人生也當更加美好。
2. 如果生活是一杯水,那麽痛苦就是掉落杯中的灰塵。
沒有誰的生活始終充滿幸福快樂,總有一些痛苦會折磨我們的心靈。
我們可以選擇讓心靜下來,慢慢沈澱那些痛苦。
如果總是不斷地去攪和,痛苦就會充滿我們的生活。
所以,唯有不亂于心、不困于情,才能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安好地度過一生。
3. 人生,哪能事事如意;生活,哪能樣樣順心。
俗話說:“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不和小人較真,因爲不值得;不和社會較真,因爲較不起;
不和往事較真,因爲沒價值;不和現實較真,因爲要繼續。
因爲善良,所以寬容;因爲責任,所以承擔;
因爲某種理由,所以願意妥協。
看輕人生,才能獲得快樂;看淡世事,才能收獲幸福。
4. 看清一個人又何必去揭穿,討厭一個人又何必去翻臉。
活著,總有看不慣的人,就如別人看不慣我們。
人的成熟不是年齡,而是懂得了放棄,學會了圓融,知道了不爭。
有些苦衷不言痛,不是沒感覺,而是知道說與不說都一樣;
那些暗傷,不是不在乎,而是懂得了慢慢去修複。
5. 我選擇善良,不是我軟弱,因爲我明白:因果不空,善惡終有報應。
我選擇寬容,不是我怯懦,因爲我明白,寬容了他人,就是寬容自己;
我選擇糊塗,不是我真糊塗,因爲我明白,有些東西爭不來,有些不爭也會來;
我選擇平淡生活,不是我不奢望繁華,因爲我明白,功名利祿皆浮雲,耐得住寂寞才能昇華自己。
6.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生命從自己的哭聲開始,又在別人的淚中結束,這中間的過程就是幸福。
人生沒有完滿,隨心而行,隨遇而安,路有長短,事有喜悲,簡化生活,讓人生的畫斑斓,讓歲月的書豐盈!
累時歇一歇,隨清風漫舞,煩時靜一靜,與花草凝眸,急時緩一緩,和自己微笑。
7. 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
這意味著,沒有人是因爲偶然進入我們的生命。
上學的時候你會遇見一幫同學,你們互相陪伴見證了彼此生命中最美好、最無憂無慮的年華。
畢業之後會遇見一幫同事,即使你屢屢更換工作崗位,仍然有同事在等你。
來來回回,有很多人經過你的生命,也豐富了你的一生。
但是沒有人會一直陪你走下去,生命的每個過程都有新的人出現在你的身邊代替別人,你對于別人也一樣。
8. 無論發生什麽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事。
我們所經曆的事,不可能以其它的方式發生,即便是最不重要的細節也不會。
無論發生什麽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樣發生,才能讓我們學到經驗以便繼續前進。
不論好壞,那些事總會給我們一些啓示,讓我們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擁有一個更明確的方向。
9. 不管事情開始于哪個時刻,都是對的時刻。
生命是個奇妙的名詞,同時它又是鮮活的,它的奇妙之處在于無論何時都會有新鮮的事情發生。
每一件事都正好是在對的時刻開始的,不早也不晚。
當我們准備好,經曆生命中的新奇時刻,它就在那裏,隨時准備開始。
10. 已經結束的,就已經結束了。
生命尚且有始有終,事物更是如此。
當你經曆了一段愛情,開始美好,結局可能不盡人意。
但無論如何,這段愛情已成爲你生命的一部分,教會你成長,教會你如何愛人。
這是如此簡單。
當生命中有些事情結束,它會幫助我們進化。
要完整享受已然發生的事,因爲那已經結束。
未來還有很多的美好在等著你。
所以,我們要學會享受生命中那些已經結束的事情,坦然放下繼續向前。
你坐在這裏,讀著這些文字,我相信絕非巧合。
如果這些文字觸動你的心弦,那是因爲你的因緣成熟。
你明白,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會因爲意外落在錯的地方。
惟願余生你能善待自己,愛自己的存在,讓自己幸福且快樂!
認知覺醒的核心要義。
人能實現的所有躍遷,本質上,都是認知完成了覺醒與提升。
有人從認知覺醒中,總結出了一款“蛻變公式”:強烈的意願+深度思考+自我反思+行動=改變。
眼下的世界,競爭已然是腦力資源的比拼。只有認知占上風的人,才能贏到最後。
快讓自己從沈睡中蘇醒,喚醒大腦,積極思考。請相信,覺醒後的你,前途必將不可限量。
*真正的強大,無須聲張*
電影教父裏有句著名的台詞說:花半秒鍾就能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也看不透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而這所謂的“看透本質”,就是事物的底層邏輯。
底層邏輯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底層邏輯越堅固,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
在當今這樣的時代中,什麽才是最重要的呢?很顯然不再是知識,也不是別人替你總結好的經驗。而是:“探尋萬變中的不變,持續看清事物的本質。”
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往往就是對底層邏輯的認知力。
看過這麽一句話:人生就是在水上撐船,每個人都要經曆無數場風浪。
生活起起伏伏,命運波瀾不定,我們會站在峰頂,也會掉到谷底。
越是無能的人,就越喜歡在其中聲張,試圖用言語去掩蓋自己內心上的匮乏。
而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難而不怨,苦而不訴,喜而不揚。
1. 難而不怨
之前看朗誦者的時候,有一名叫做賴敏的女孩,令我無比動容。
她在21歲被確診遺傳了家族的“企鵝病”——手腳不受控制,走路不穩,後來就連說話也不清楚了。
醫生斷定她最多活到30歲。
23歲那年,她的父親車禍去世,9天後,她的母親也跟著去世,很快,相戀7年的男友也和她分了手。
失去親人的悲傷和病痛的折磨就像兩座大山,論誰來都會被壓得喘不過氣。
可她卻沒有抱怨,而是鼓起勇氣對自己說:“與其在家裏等死,不如出去看看。”
于是在好友的陪同下,她走過了4萬多公裏的路程,在100多個城市留下自己來過的痕迹。
後來,她的故事被廣泛關注,有記者問起這些遭遇。
她只是笑著說:“當你什麽都沒了,你還可以微笑!”
如今的她擁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在四川理塘經營著屬于自己的客棧。
在別人看來本該怨聲載道、自暴自棄的人生,有些人卻在努力扛住苦難,吞下抱怨,拼命生活。
羅曼羅蘭說過:“生命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整個生活貫穿著痛苦。”
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天生的幸運兒,難免要經曆各種各樣的挫折:
有的人勤勞本分地做著小生意,結果一個失誤賠上了多年的存款;有的人在公司兢兢業業做了十幾年的工作,因爲一場整改就被迫下崗;還有的人原本過著簡單平淡的生活,結果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就打破了安穩。
人生在世,沒有誰活得容易,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
可如果任由自己沈浸在抱怨中無法自拔,又怎麽有精力去抓住機遇、抓住運氣呢?
西方有這樣一句諺語:“如果你常常流淚,就不能看見星光。”
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坦然面對;與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燈前行。
只有松開抱怨的雙手,才能擁抱明天的美好。
就像彩虹總在風雨後,苦難之後,總會有值得期待、值得努力的回報在等著你。
2. 苦而不訴
余秋雨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真正可以對一個人的傷痛感同身受,你萬箭穿心,你痛不欲生,僅僅是你一個人的事。
畢竟針不紮在自己身上不覺得疼,雨不澆在自己頭上不覺得冷。
感受這件事,誰也沒辦法替代誰。
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大嬸,在地鐵上四處詢問回家的路。
有熱心順路的人讓她跟著自己一起走。
那位大嬸便開始向周圍解釋自己現在的處境:自己一個人在鄉下孤苦伶仃,沒有人教她怎麽坐地鐵;兒子在城裏工作,也不肯親自開車送她;
前些年老伴過世了,過幾年自己要是不行了,怕不是都沒人知道……
地鐵上的人都對此冷眼相看,而那個熱心的人到站了也急匆匆地想擺脫她。
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能體諒自己的難處,但生活本就是,各有各的苦,沒人願意爲你的負面情緒負責。
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是如此,這位問路的大嬸也是如此。
心裏的垃圾倒在外面,沒人會替你收拾,只會招來更多的嫌棄。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多年前看過的一則小故事:每逢年關的時候,廟裏香火旺盛,前來求簽訴苦的人絡繹不絕。
接待的小和尚忙裏忙外,問師父:爲什麽有那麽多施主來廟裏訴苦?
師父笑著說:因爲施主,多是苦主。
小和尚又問:那爲什麽師父從來不訴苦?
師父搖了搖頭:因爲越訴苦,人越苦。
苦,才是人生常態,每個人都有委屈想傾訴的時候。
但當你以爲可以一吐爲快的時候,才發現,訴苦無非是扒開傷口,把經曆過的疼痛再感受一遍。
一味地向別人訴苦,不過是在用海水解渴,你喝得越多,反而越渴。
聽過這麽一句話: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許多委屈。一個人越是成功,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
成熟的人不是不辛苦,他們只是偷偷地把崩潰調成了靜音,把苦楚消化成了前進的動力。
崩潰是每個人的權利,但藏不住的崩潰只是傷痕,藏住了的才叫勳章。
當你撐過苦難的浪潮之後,就會明白,自己才是最好的港灣。
3. 喜而不揚
圍城裏有這麽一位張先生。
他爲了彰顯自己和洋人來往的得意,說話總有個特征——在中國話裏夾雜著無謂的英文。
錢鍾書先生在描寫這一段的時候,不惜筆墨諷刺他:他並無中文難達的新意,需要借英文來講;所以他說話裏嵌的英文字,還比不得嘴裏嵌的金牙,因爲金牙不僅妝點,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縫裏嵌的肉屑,表示飯菜吃得好,此外全無用處。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像這位張先生一樣的人。
有一絲自以爲是的得意之處,便要滿世界顯擺,恨不得人盡皆知。
然而炫耀不僅帶不來尊重,反而會招來別人的反感。
唐代詩人章孝標,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以失敗而告終。
在老朋友李紳的勉勵下,最終考中了進士。
欣喜若狂之後,他得意洋洋地寫了一篇詩寄給李紳:及第全勝十政官,金鞍鍍了出長安。馬頭漸入揚州郭,爲報時人洗眼看。
他在長安挑了一匹高頭大馬,特地給馬鞍鍍了一層金,然後大搖大擺騎行回家。
等快到了老家揚州,再把父老鄉親叫出來,讓他們好好看看從京城回來的新科進士。
李紳看到這首詩,便回詩批評他:“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
很多時候,你的自吹自擂,在別人的眼裏不過是跳梁小醜的嘩衆取寵。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寫道: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虛榮心,是你的炫耀欲,是你的時刻想要衝出來出風頭的小聰明。
喜而不揚,是一個人站在高處的清醒,也是一個人內心強大的證明。
一個人不需要從別人身上找到自己的意義,成功也不需要依靠和別人對比來證明。
真正了不起的是你成功時的低調,是你得意時的謙遜,是你露出鋒芒時的收斂。
亦舒在直至海枯石爛中寫道:做人凡事要靜,靜靜地來,靜靜地去,靜靜努力,靜靜收獲,切忌喧嘩。失意時要靜最難,少不免牢騷抱怨,成功時靜更難,人人喜誇口炫耀。
生活起伏不定,高潮有時,低谷亦有時。
只有讓自己安靜下來,才能坦然面對一切波瀾。
真正內心成熟的人,從來不將自己的情緒輕易顯露出來。
因爲他們懂得,真正的強大,無須聲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