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教育最大的死敵:就是用脾氣管孩子,多數父母每天都在做!

2023112314:15

[作者 : 主創團·瑾山月/來源: 新東方家庭教育]

前陣子,一則“母親拿椅子怒打女兒”的新聞,沖上熱搜。

視頻裏,女兒不聽話到處亂跑,媽媽在後面一直大聲制止。

忽然,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手裏的冰淇淋弄髒了裙子。

媽媽一看,不是馬上去攙扶,而是抄起身邊的椅子砸向女兒。

邊打邊喊:“讓你不聽話,這次好好讓你長長記性。”

評論區裏,網友們對這位媽媽一片指責,但也有人說:

“或許那一刻,這位媽媽根本控制不住自己,除了打罵,她不知道怎麽管孩子。”

父母本應是孩子的避風港、守護神。

可一碰到孩子不聽話,很多家長都不自控地變身爲“情緒猛獸”,對孩子造成深深的傷害。

教育家盧梭曾說:世界上最沒用的教育方式,就是發脾氣。

你的咆哮怒吼、拼命責打,或許短期有效,但卻在孩子心裏埋下了一顆炸彈。

遲早有一天,你的情緒會將其引爆,摧毀孩子本應美好的人生。



01. 低層次的父母,只會用情緒管理孩子

作家莉絲·默裏在一期TED演講中談起自己的悲慘童年。

在她記憶裏,從小到大但凡犯有一點錯,都會引起父母的暴怒。

考試考不好,父親會直接撕掉她的成績單;衣服弄髒了,母親會頓時火冒三丈;弄丟了零花錢,父母就指著鼻子罵……

每當這時,她只能哭著求饒。

她想不明白,父母爲什麽不能好好說話。

直到多年後,她才聽父母說:“除了嚇唬你,打擊你,我們不知道怎麽管你。”

其實,這樣的父母,在生活裏比比皆是。



上周末,逛商場時看到挺心酸的一幕。

一個男孩賴在玩具店不出來,媽媽不耐煩地說:

“抓緊走!你還要去上興趣班。”

見孩子還不動彈,媽媽二話不說提起他的衣領就往門外拽。

孩子哭鬧起來,媽媽也開始吼:“再也不帶你出門了,真丟人!”

店員上來勸阻,但媽媽還壓不住怒火,愈發大聲地斥責孩子。最後竟動起粗來,連踹了孩子好幾腳。

孩子被嚇得止住了哭聲,哀求著:“媽媽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

說句心裏話,很多時候父母不是不愛孩子,而是在“管教”這件事上太過無能爲力。

在他們看來,發一次火的效果,遠勝過平心靜氣地講道理。

一位育兒博主,曾在直播間感慨:“越是低層次的父母,越只會用情緒管教孩子,而不是輸出價值觀,告訴他們應該怎麽做。”

沒有人生來就懂事,孩子會犯錯,會磨蹭,會鬧得你心煩意亂,會調皮到讓人難以招架。

而父母們如果不懂孩子天性,無視成長規律,就只能用蠻力、發狠勁, 靠“情緒暴力”速戰速決。

王小波有句話說得好: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想想真是這樣,我們越是管不了孩子,越傾向于用情緒震懾他們。

但如此一來,無異于飲鸩止渴。

你對孩子發的火、動的怒,止住了他們的淘氣,卻化成了一股股戾氣。



02. 情緒暴力,養不出幸福的小孩

親子專家鄒璐,曾在半夜接到過一位媽媽的求助。

這位媽媽說,因爲一點小事,把兒子打得離家出走了。

那天她的錢包不見了,她以爲是兒子偷的,便不分青紅皂白把孩子暴打了一頓。

兒子氣不過,頭也不回地摔門走了。

第二天,媽媽發現遺落在車裏的錢包,才後悔不已。

鄒璐一聽,馬上建議媽媽報警,可一連幾周都沒孩子的音訊。

直到兩個月後,接到派出所電話,大家才得知兒子因爲打架鬥毆被拘留了。

鄒璐陪這位媽媽去見孩子,幾句交談下來,她發現,孩子行事沖動,很難溝通。

而在一旁痛哭的媽媽,也發現孩子的表情、語氣、態度,和自己是那麽相似。

她這才意識到,是自己沒教好孩子。



記得一位兒童心理學家說過:“父母的情緒暴力,對一個孩子的傷害是致命的,他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和人格發展。”

孩子的成長,不是一根筆直的線,而是一條不斷波動又回到正軌的曲線。

當孩子偏離正軌,父母用力過猛地矯正,那這條成長線很可能在中途就被攔腰斬斷。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易怒父母,能養出什麽樣的孩子?

有人從三萬條留言中,總結出以下幾點:

膽小怕事,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錯,都攬到自己身上;

有性格缺陷,不是易怒,就是容易抑郁,經常惹上麻煩;

總在取悅人,不知道爲自己爭取,只會把自己放在最後;

很敏感,外界一點風吹草動,就在心裏引發軒然大波……

這些孩子,的確都長出了乖巧的面孔。

但也有個共同點,活得一點都不快樂。

《少年憂郁症》一書中,小高的遭遇讓人讀來很是惋惜。

他家境不錯,成績也好,可就在高三那年患上了抑郁症,幾次三番想要自殺。

工作人員耐心開導,一番了解後才明白,他的不幸全來自他那個脾氣暴躁的母親。

小時候因爲沒有背過乘法口訣,媽媽會在大庭廣衆之下暴打他;

後來讀高中,課業壓力大,他經常打瞌睡,但只要被媽媽看到就是一番諷刺挖苦;

他和同學出去打球散心,媽媽也說他玩物喪志。

他感覺,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就像被困在一個滿是機關的牢籠中。一不小心,就能觸動媽媽的敏感神經,招致毀滅性的打擊。

他小心翼翼地活著,心理壓力與日俱增,終于再也扛不住,想一死了之。

教育家尹建莉曾說: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用情緒管教孩子,讓孩子在緊張動亂的環境中長大,是最大的家庭悲劇。

永遠不要低估情緒的殺傷力。

父母的情緒猛獸,更容易擊碎孩子稚嫩的心靈。



03.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孩子是父母情緒的接收器。

父母情緒穩定、遇事淡定從容,孩子也會陽光自信、樂觀積極;而父母時常控制不住情緒,則會給孩子留下一輩子的陰影。

那怎麽做,才能不發火管好孩子呢?

家庭問題專家羅佩,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家長可以有情緒,但要學會“積極暫停”。

羅佩描述了一個很常見的場景。

一個爸爸,工作中遇到不少煩心事,剛剛過了很糟糕的一天。

他心事重重地回家,一進門,看見兒子吃著零食看電視。

一時間,他火氣一下子躥上來,對著兒子一通打罵。

說實話,此情此景想必很多家長都會發火。

但這個時候,一定要刻意提醒自己控制住情緒。

可以對孩子說:“爸爸心情不好,你能不能先去乖乖寫作業。”

如果孩子還是不聽,可以先把自己關在屋裏,冷處理一下,等孩子緩過神來,再慢慢講道理。

羅佩說,父母有情緒很正常,讓誰壓抑情緒都不可取,但作爲成年人我們要學會“積極暫停”。

感覺要發火了,先出門走走,讓自己安靜下。就要開口責罵了,先喝杯水,平複一下心緒。

別讓情緒以傷害、侮辱、打擊的方式宣泄出來,要讓孩子捕捉到我們的真實感受與意圖。

而這,是家長與孩子開啓有效溝通的前提。



2.學會傾聽,讀懂孩子內心的聲音。

有個媽媽,給女兒報了畫畫班。

可上了幾節課後,女兒卻說:“我不想去了”。

媽媽一聽,立馬數落她:“錢都交了,你這樣對得起我嗎? 不去上課,就別再和我說話!”

結果,女兒果然把自己關在屋裏,不再搭理她。

其實,女兒不想去的原因,不過就是被老師批評了幾句,心裏有些抵觸。想用幾句抱怨,讓媽媽多關注她一下。

羅佩說,這位媽媽如果先問清楚,幫孩子打開心扉,或許就能順利解決問題。

所以說,比起指責批評,用心傾聽更重要。

畢竟,孩子有時候也會繞彎子,喜歡把話藏心裏。

3.明確要求,給孩子具體指引。

在網上還看過一個案例。

有位爸爸被老師通知,兒子這學期的成績一落千丈。

這天回家,他一進門就看見兒子在打遊戲。

他氣呼呼地關掉遊戲機,勒令兒子馬上去學習,警告他不許貪玩。

可一小時過去後,他發現兒子還在磨蹭,正准備發火,卻聽兒子說:“爸爸,作業早寫完了,我不知道還要學什麽? ”

這下,他才恍然明白,他從來沒有給孩子具體的要求,平常說的,都是很籠統的“你要聽話”、“不要貪玩”……

意識到這一點,他馬上和兒子一起制定了學習、運動、作息的計劃表。

當孩子接到具體指令,行動力和積極性都大大提高了。

在教育圈有個說法:

“最無用的父母只會發脾氣,而聰明的家長,都盡量教孩子做事,不給他們調皮搗蛋的機會。”

比起用情緒,用具體的事更能管好孩子。



04. 家庭的覺醒一書中說:“教育中,家長們很容易陷入一‘情緒漩渦’,用暴戾之氣震懾孩子。”

而用情緒管教孩子,那結果只能是,複刻出一只和他們一樣的“情緒野獸”。

只有和孩子建立感情鏈接,走進他們的內心,才能把他們送回正軌。

我知道,養育一個孩子很累很不容易。做父母的也是在摸索中前行,會煩躁、會崩潰、會不知所措。

但無論如何,別再用情緒管理孩子。

和孩子一起成長,努力地去成爲更理智、更溫和的父母,而後與孩子一起奔赴更幸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