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三星告急,韓國慌了

2023110515:02



三星,會垮掉嗎?

就在幾年前,這家韓國巨頭,剛剛打敗高通、英特爾,問鼎全球半導體第一,引來韓國人一片歡呼。

可如今,他們卻心急如焚,爲這家關乎韓國命運的企業感到擔憂。

韓國人慌了

“請拯救三星!”

眼下,這種來自民間的聲音,響徹韓國。

在網絡上,大量網友留言,請政府出手,扭轉三星乃至韓國經濟的頹勢。

今年上半年,受半導體行業低迷的影響,三星電子業績崩盤,淨利潤相比一年前,暴跌了95%,創14年來最低水平。



過去曾是三星搖錢樹的半導體業務,尤其存儲芯片,如今成了公司最大的拖累。今年前三季,三星半導體業務已累計虧損12.69萬億韓元(約合688億元人民幣)。

巅峰時,三星一家獨占了全球45%以上的內存市場。

憑借這一優勢,三星在2017年,終結了英特爾長達25年之久的霸主地位,問鼎全球半導體第一,同時還幹掉蘋果,成爲當年全球最賺錢的企業。

然而,短短數年後,這家曾令很多企業聞風喪膽的韓國巨頭,不但業績暴跌,還一度面臨罷工、減産等威脅。

很多韓國人納悶,好好一家企業,爲啥就變成了這個樣。

盡管二十幾年前,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三星也曾遭遇滅頂之災,但這一次,風暴來得似乎更加猛烈些。

在網上,有韓國網友哀歎:

“我們將遭遇比25年前還要慘烈的危機,看著國家走向毀滅,我心如刀割。”

還有人吐槽政府不作爲,“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算他們每天只是混日子,甚至上班時間喝酒、打高爾夫,也不至于落到這個地步吧!”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三星半導體庫存已超過1800億人民幣。

看著滾雪球一樣,堆積如山的庫存,不知當年犧牲一代人,也要搞半導體的韓國先烈們,作何感想?

犧牲一代人,也要搞半導體

1967年9月的一天,韓國青瓦台總統府。

時任韓國總統樸正熙,在這裏,宴請了遠道而來的半導體專家金鍾基。飯後,樸正熙將他請到自己的書房,從抽屜裏拿出一件小玩意,擺在了桌上。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在矽谷闖蕩了多年的金鍾基當然知道,這是一顆晶體管。

樸正熙表示,晶體管看起來很小,但一手提包晶體管,比韓國出口滿滿一個糧倉的紡織品還值錢。

“我國也想發展電子工業,請金博士幫忙。”樸正熙用渴望的目光,看著這個未來的韓國半導體之父說道。

金鍾基最終被打動,投身到韓國半導體事業中。

1975年,韓國政府正式公布了扶持半導體産業發展的六年計劃。那一年,韓國曆史上第一批自産的晶體管,在龜尾電子工業園區下線。

彼時的韓國,在樸正熙的帶領下,經過幾個五年計劃,雖然建起了鋼鐵、汽車、造船等重工業,但仍舊依賴紡織等低端産業,人民生活困苦。

困境中的樸正熙意識到,要擺脫這種局面,就必須發展高科技産業。

“只要把半導體搞好,韓國三千萬人的溫飽就不愁。”金鍾基的到來,爲樸正熙的夢想插上了翅膀。

然而,要發展半導體産業,離不開大財閥的支持。而彼時,包括三星在內,韓國幾大財閥對半導體興趣不大。

轉機出現在70年代末,韓國商界開始流行一個傳聞:一手提箱芯片,能抵十船礦物!

最先做出反應的是三星。

作爲三星創始人李秉喆的小兒子,從美國歸來的李健熙,不斷勸父親搞半導體。哪怕遭父親反對,也要自己創業:

“就算只有我一個人,也要試試看那件事!”

在兒子的影響下,目睹了兩次石油危機,以及日美半導體産業崛起的李秉喆,態度開始轉變,他決定親自下場。

然而,面對日美霸權,父子兩人都低估了這場戰役的慘烈性。

1984年,三星剛推出64K DRAM,內存價格就暴跌,從每片4美元,雪崩至30美分。而三星當時的成本爲1.3美元。

這意味著,三星每生産一片,就要虧損1美元。到1986年,累計虧損3億美元,股權資本全部虧光。

事實上,直到1987年,李秉喆去世那天,他也沒能見到三星半導體盈利。臨終前,這個爲三星操勞了一輩子的老人,拉著兒子的手,殷殷叮囑道:

“半導體更是爲了我們的祖國,你一定要記住。”



▲1987年8月,李秉喆、李健熙父子,觀看半導體工廠規劃圖

比虧損更可怕的,是技術上的代差。

由于起步晚,韓國在內存技術上與日本相差甚遠。爲了縮小差距,李健熙開出三倍工資,到日本瘋狂挖人。

一時間,從東京飛往首爾的航班上,擠滿了日本半導體工程師。

許多在美國矽谷工作的韓國人,在愛國情懷的感召下,也紛紛回國。

一個叫陳大濟的年輕人,謝絕IBM公司的再三挽留,義無反顧加入三星,理由是“真想贏日本一次”。

韓國政府也給予了三星大量的資金扶持,被寄予厚望的韓國半導體之父金鍾基,則在多家大財閥擔任經營顧問,並爲韓國培養了大量半導體人才。

在這些人的努力下,三星的技術突飛猛進。

1983年,三星開發64K DRAM時,關鍵技術落後日本4年。到256K時,相差2年;1M時,還落後1年。

多年的苦心追趕,最終迎來質變。

1992年,三星搶在日本人之前,推出全球第一個64M DRAM。羽翼漸豐的韓國人,隨後對日本發動了生死戰。

1996年,全球DRAM經曆了PC時代的短期繁榮後,突然暴跌。緊接著,又爆發了亞洲金融危機。

行業不景氣,東芝、富士通等日本廠商,紛紛選擇收縮或停産,但彼時負債已高達180億美元,連能否活下去都成問題的三星,卻一口氣新建了4個晶圓廠。

殺紅了眼的李健熙,瘋狂喊道:“不惜生命、財産,也要孤注一擲!”

面對韓國廠商的擠壓,日本政府不得不整合國內DRAM業務,組建國家隊——爾必達。即便如此,也未能挽回敗局。

十年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韓國人如法炮制,在行業雪崩之際,押上全部身價擴産,故意擴大行業虧損!

日本爾必達,苦撐多年之後,于2012年被美光收購。

爾必達破産當晚,位于首爾京畿道的三星總部,燈火徹夜通明。至此,韓國人打敗日本,成了存儲行業新的霸主。

“韓國還有救嗎?”

半導體,只是韓國奇迹的一部分。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韓國經過數十年發展,在鋼鐵、汽車、造船等重工業領域跻身世界前列,史稱漢江奇迹。

這個奇迹,源于韓國老一輩人的制造業強國夢。

1961年,樸正熙通過一場政變,登上韓國總統寶座。彼時的韓國,剛剛從戰爭的廢墟中走出,人均GDP不及朝鮮1/3,數百萬人掙紮在生死線上。

爲了擺脫貧困,這個被後世稱爲“獨裁者”的政治強人,以鐵血手腕,制定五年計劃,帶領韓國人大舉進軍制造業。

然而,一個傳統農業國,要想實現工業化,其難度堪稱地獄級。

人類歷史上,那些成功完成了工業化的國家,無不經曆了一段痛苦的曆史,幾代人爲之奮鬥並犧牲了眼前利益。

韓國也不例外。

最困難時,進入韓國大城市的失業農民,擠滿了貧民窟。很多韓國工人,暴露在汙染的環境下,一周平均工作54個小時。

爲了保護國內幼稚産業,政府切斷進口,老百姓只允許購買低劣的國貨。

對樸正熙而言,甯可犧牲一代人,也要換取韓國後世數代人的幸福。1964年,到訪德國的他,對著遠在異國他鄉的韓國勞工們,立下一個悲壯之誓:

“即使我們自己無法看到,我們也要爲子孫後代打下繁榮的根基!”

那是韓國曆史上,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隨著工業化的推進,在漢江兩岸,大批工廠拔地而起,工人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生産建設中。



▲1971年4月,樸正熙出席韓國科學技術院洪陵校區奠基儀式

最能代表韓國人這種幹勁的,是造船業。

1971年的韓國,一沒有造船廠,二沒有相關人才。就在如此情況下,韓國人卻大膽進軍造船業。

在樸正熙的推動下,現代集團創始人鄭周永從希臘船王那裏,爭取到兩艘26萬噸級油輪的訂單。

因爲缺乏造船經驗,韓國人一邊建船廠,一邊派大量人員去日本、挪威學習造船技術。

兩年後,船廠還沒完工,訂單已經交付!

韓國制造業,正是在這種瘋狂的進擊中,完成了原始積累,並在鋼鐵、汽車、造船、半導體等領域,高歌猛進。

到2005年,韓國人均GDP突破1.4萬美元,成爲繼日本、新加坡之後,亞洲第三個發達國家。

然而,在東亞這個全球競爭最激烈的地區之一,韓國人的優勢並不牢固。

最近20年,隨著中國的崛起,韓國在很多領域,不斷失去優勢。先是鋼鐵行業,被中國碾壓。

緊接著,面板、汽車等産業,被中國企業迎頭趕上。連一向被韓國人引以爲傲的造船業,也在近年來,被中國後來居上。

相比鋼鐵、汽車、造船等,韓國人更在意的,是半導體産業。

畢竟,三星是韓國最大的財團,其營收占韓國GDP的1/4。可以說,三星一家企業,左右了韓國經濟。

在三星所有業務當中,半導體曾是最賺錢的。

可想而知,今年以來,當三星半導體陷入虧損的泥沼中,韓國人是何感受?

對韓國這種規模的國家來講,最大的悲劇之一在于,很多時候,命運並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韓國半導體産業的崛起,離不開美國人爲了打擊日本,對它的扶持。然而,當美國需要應對新的競爭對手時,它又成了被犧牲的對象。

韓國半導體眼下的困境,固然受行業大環境的影響,但一個更不容忽視的原因,是對中國出口的萎縮。

事實上,在韓國加入美國主導的限芯聯盟後不到4個月,三星半導體的庫存激增40%。

有外媒直截了當給出了三星陷入困境的真正原因:中國不買了。

在韓國,很多人在網上對政府追隨美國的做法,表達了強烈不滿。甚至有人痛心疾首道:

“我們韓國還有救嗎?”

自1961年開始,韓國人經過幾代人的犧牲和艱苦奮鬥,才換來今天的成就。然而,很多時候建起一個産業需要數十年,而毀掉它,可能只在旦夕之間。

-[文:華商韬略*作者:張靜波/钛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