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生命的盡頭是歸去,那活着的意義,不過是這4個字

2023102117:55



01.有一位作家寫道:「歲月的列車不為誰停下,命運的站台,悲歡離合都是剎那。」

歲月是一輛列車,你我都是這輛車上的乘客,到站了就要下車,到終點了就要離開。有開始的起點,自然就會有最後的終章。

人這輩子,有可能會富,也有可能會窮,但必然要經歷生死。在降生於世的那一刻,就註定這輩子的歸宿,便是歸去,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面對生死,歷代的人類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既然一定要出生,那最終的死亡,以及中間的過程,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這就是經典的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哪裡?這些問題都是人們對於人生意義的糾結和思考,只為了活得清醒,不再迷迷糊糊。

02.對於人生的意義,不同學派的代表人物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儒家的孔子認為,活着的意義,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個人的小事做起,然後慢慢地去做大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道家的老子認為,萬事萬物都跟「道」有關,做什麼都沒必要刻意,「順道而行」就好。洗盡鉛華,凡事順其自然,是道家的本質。

佛家的釋迦牟尼認為,人間一切,皆是因果輪迴,緣分使然。好也罷,壞也罷,此生都是一場修行,唯有明心正念,隨心隨緣,方能修得正果。

心學的王陽明認為,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人生在世,目的就是「修心」,讓心變得強大、通透、自在,才能頓悟宇宙的真相。
......

不同哲學流派的觀點,看似不一樣,實際上有一個共同點,找到屬於自己的活法,好好地活下去,不至於跟無根的浮萍一樣,一輩子都靈魂漂泊。

03.網絡上,有一個問題:如果五丈原的諸葛亮,醒來發現自己回到了27歲那年,那他還會跟劉備出山嗎?

有一個高贊的答案,不論輪迴多少次,諸葛亮都會跟劉備出山,哪怕明知其不可為,也要為之,因為他不會放棄自己的理想,不會背叛自己的信念。

在諸葛亮出山的時候,水鏡先生司馬徽就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基本上,就暗示了諸葛亮最後必然會失敗的結果。

難道諸葛亮本人不知道嗎?肯定是知道的。哪怕他知道,算出來了,但他依舊要去做,因為人生在世,總需要堅持些什麼,總需要做些什麼,而不能隨波逐流。

生命的盡頭,他雖然病逝五丈原,讓後人感慨,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但他依舊是無憾的。至少,他聽從自己的想法,盡力去活過一生。

人生在世,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都不重要,因為人們最終都要歸去。最重要的,是我們做了該做的事,認為此生盡力,人生無憾。

04.生命的盡頭是死亡,那活着的意義,不過這四個字——不負此生。

你我只是塵世間的普通人,只是地球上80億人當中的一份子,平平凡凡,就跟「隱入煙塵」一樣,除了身邊人,沒有人會知道。

身為普通人的你我,所能做到的,不過是聽從自己的內心和想法,去過好每一天、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不辜負活着的這幾十年的時間。

「不辜負人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特別困難了。不是所有人都能認清楚自己,找到合適自己的人生道路,不少人依舊迷迷糊糊,不知路在何方。

從小的時候,讀書的那一刻開始,每個人都會被「標準化」,在「讀書、工作、內卷、結婚生子、中年危機、晚年養老、歸去」這幾個既定的過程中,過活着。

不少人在這個過程中,愈發變得「行屍走肉」,永遠都迷茫不堪,不知所措,活成了千篇一律的模樣,這才是真正的悲哀。

05.要想「不負此生」,關鍵就在於,要找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有的人喜歡釣魚,一釣就一整天,回家時還樂呵樂呵的,這就是他們的人生意義;

有的人喜歡讀書,啥領域的書都看過一遍,雖然賺不到大錢,但內心充盈,這就是他們的人生追求;

有的人喜歡鑽研科學,一輩子都在某個科學領域探索,外人覺得枯燥無味,他們卻覺得有趣無比,這就是他們的人生理想;

有的人喜歡過點簡單的日子,不與人爭,也沒有什麼雄心壯志,只想安安靜靜地活下去,自得其樂,這就是他們的人生價值。

人生的意義,本就是不確定的,因為每個人的觀念和追求都不一樣。地球上有80億人,自然就會有80億種不同的人生。

只要你覺得這麼活有意義,那就聽從自己的本心,這麼活下去。不負此生,足矣。-文/舒山有鹿-



*改變自己(反覆品讀)*

很喜歡洞見說的一段話:「孔乙己們工作不順利,便在心中嘀咕領導兩句有眼無珠,不識好歹,也就慢慢暢快起來。

閏土們日子窘迫,便自我安慰世人皆苦,然後繼續像鹹魚一樣躺平。

晚上臨睡之前,腦海就像走馬燈一樣,幻想自己多才多藝,幻想自己能力卓絕……

總之,不能是現在這樣平凡又平庸的生活。

然後帶着這樣的幻想,幸福的睡去。

很多時候,成年人對生活的態度就是這樣,忍受多於改變。」

許多時候,忍受現狀,不會改變現狀,只會加劇現狀嚴重化。

試着改變自己,堅持改變自己,一直改變自己,你會發現,整個世界都會開始變得與眾不同。

英國作家喬叟說:「一個懶惰的人,正如一所沒有牆壁的房子,惡魔可以從任何一個方面進來。」

改變自己,就是在為自己打造一種「銅牆鐵壁」,真正讓自己做到無師自通,獨立成長。

始終相信,靠自己來改變自己,就是讓自己明白一個道理,靠天分做不到的事,靠勤奮改變可以做到。

改變認知

人貴在重要的,是少一點短視,多一點眼界。

米開朗基羅說,你的成就是由你的眼界決定的。

人最怕的,就是一直活在自我的小世界裡,然後自以為地開拓這個小世界,又從來不吸收外界的任何東西。

於是,一旦習慣了這種思維,就會一邊追逐一時的好處,以及為了得到一些東西,從而將自己一輩子局限在狹小的世界裡。

認知升級,才能給到你不一樣的天地。

作家張然說:「眼光越高遠,視野越開闊;眼光越前瞻,目標越遠大。」

很多時候,一個人之所以變得躊躇不前,或是鬱郁不得志,就在於自己想得多,還想得窄,沒有看到事情的本質。

以為自己想通了許多,看透了很多,卻殊不知自己一直都在狹隘的小世界裡自我內耗。

到最後,時間過去了,機會越來越少,生活越來越難,壓力越來越大,然後又發現自己哪怕再努力,似乎也無濟於事了。

實際上,人一旦長期沒有突破認知圈子,就會很容易陷入一種懊惱、自我悔恨的境地里。

想起王小波的一句話:「世界上有些事,就是為了讓你幹了以後後悔而設,所以你不管幹了什麼事,都不要後悔。」

降低期待,前期敢於試錯,後面我們才能因為經歷了夠多,認知破圈了,接下來才能真正打造出一種獨立而強大的自我。

然後,真正做到不後悔、很自信、很淡定,繼續邂逅那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改變自己

路遙說:「你要活下去,就別想依靠別人,一切都得靠自己。」

人,越是喜歡依賴別人,就越不可能走向獨立。

人,越是越來越不獨立,人生就越來越容易陷入困境、困頓之中。

最終,下雨的時候,羨慕別人家的屋檐大,卻懊悔自己成為了落湯雞。

改變自己,你才能活得更有底氣。

改變自己,在於懂得行動在前,想法在後,互相依存,又能互相滋生出能量。

很認同一句話:「平凡和卓越之間,只隔了一個立即開始。」

先行動,永遠是改變自己的前置條件,第一要素。

學會往前看,還要學會及時地往前邁進,這樣才能一步步地靠近目標。

改變自己最大的意義,就是讓自己不內耗、不悲觀,積極而自信,從容而淡定地探索那個未知的世界,然後又可以給到自己更大、更深刻的精神滿足。

如此,心靈慰藉,內心自足。

在一次新書籤售會上,有人這樣問余華:如何成為一個作家?

余華想了想,回答說:「想成為作家的話,我認為只有一個字,就是寫。你坐在書桌前,逼着自己往下寫,寫個二三十年,寫作就變成了你的生活。」

任何成功,都需要自己通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付出和堅守來達成的。

唯有不鬆懈、不猶豫、不焦急、不內耗,專注一點,用心一些,自己才能越走越遠。

正所謂:「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堅定付出,持續改變,不斷迭代,才能自我強化,最終自我成全,自我成就。

改變命運

蒙田曾說過:「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是一個人懂得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你要相信,只有真正做到了做自己的主人,才能一步步地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

命運的歸屬,在於你的雙手,在於你的雙手會如何改造。

所以,及時地改變自己,其實是為自己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這樣,我們才能在歷經失望、黑暗、痛苦、無常的時候,繼續從中挖掘出正能量,看到有光的地方。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停止苛求自己,拒絕內耗自己,一切的一切,從改變自己開始。

然後,你會發現,當自己的行動慢慢積累成了一種質變的時候,你的世界,便開始走向光明和輝煌。

很多人會把認知覺醒當作一本「心靈雞湯」書,但其實這是錯誤的。其實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深奧,而且作者在前言就告訴我們,除非我們去實踐書裡的觀點,否則將沒有任何效果。

所以說,這本書是真正教你如何提高情商,思維,擺脫負能量,探究人性的一本書!

認知覺醒有資深書評人說:「看完這本書,像被人當頭棒喝,也像忽然淋了場雨,瞬間清醒了過來。」其實,書籍作者周嶺是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曾有着和你我一樣的困惑與絕望。他通過覺醒認知走出困頓的方法,可以說,適用於每個迷茫無助的普通人,在書裡,周嶺不止一次寫道:

認知覺醒,是自我改變的原動力,也是造成人與人差距的根源。

眼下的時代,人只有激活思維,打開心智,才不會被淘汰出局。

周嶺曾在網上開通了問答專欄,做過一段時間的「成長諮詢師」。每當被問及如何擺脫眼前的困頓,他說:「覺知,自古以來都是精英的自我修煉方式。」而這句話,也是《認知覺醒》的核心要義。

人能實現的所有躍遷,本質上,都是認知完成了覺醒與提升。

有人從《認知覺醒》中,總結出了一款「蛻變公式」:強烈的意願+深度思考+自我反思+行動=改變。

眼下的世界,競爭已然是腦力資源的比拼。只有認知占上風的人,才能贏到最後。

快讓自己從沉睡中甦醒,喚醒大腦,積極思考。請相信,覺醒後的你,前途必將不可限量。-芋泥小屋自我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