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拋美債救日元,美國收割遇阻,馬斯克:美元或一文不值
日元匯率波動幾乎趕上了比特幣,太刺激。
最近,伴隨著美國的貨幣政策,與華爾街資本的持續做空,日元匯率一度跌破160,不斷刷新34年來的最高記錄。
毫不誇張地說,我們很可能正在見證歷史的更替。
不過,面對美國的強勢收割,哪怕忠誠如日本,也沒有選擇徹底躺平任由美國收割。
日本央行拉升日元匯率,究竟是吹響了反攻的號角,還是在垂死掙紮?美國收割遇阻,會帶來怎樣的後果?難道真如馬斯克所說,美元或將一文不值嗎?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問題,碼字不易,歡迎點贊,轉發,收藏。
日本央行反擊
每當國內出現危機之時,美國的策略都只有一個,那就是發動金融戰收割全球財富,通過掠奪他國的形式來填補自身的窟窿。
但當這次美國再度揮起鐮刀時,情況有變:收割失敗了。
眼看短時間內收割難以奏效,美國如何應對?
答案就是另尋出路,先把小弟的匯率拉爆,宰了回一波血。
於是今年4月份,國際貨幣市場上出現了驚險刺激的一幕:
作為全球第4大經濟體的日本,匯率竟然一跌再跌,甚至一度突破了160。
而如果我們從2022年,美聯儲剛剛開始加息之前算起,短短兩年時間內日元已經跌去了30%,這個跌幅比大A都要刺激。
正當所有人都以為日本已經認命,日元徹底崩盤在所難免時,「奇跡」發生了:
日元匯率在短暫跌破160後,半個小時內迅速回升,一路拉回了154,此後又升至152。
對此,根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央行一共出手兩次,一周之內兩次干預匯市。
其中第一次幹預花了5萬億日元,第二次干預花費3.5萬億日元,加一起約合500多億美元。
之前日元匯率一再暴跌,很多人覺得日本已經徹底失去了反抗精神,變成了美國人圈養的肥羊,如今已經到了宰殺時刻。
可事實證明,哪怕是跟美國穿一條褲子的日本,當真的被逼急時,也會果斷進行反擊。
而且更重要的是,手握1萬多億美債,作為美國海外第一債主的日本,完全有能力打贏這場貨幣保衛戰,只不過由於對手是美國,一直不敢放手施為而已。
但如今,日本被美國逼進絕境,已經別無選擇,如果要反抗美國的收割,只有拋售美債這一條路。
而隨著日本拋售美債,對美國給出背刺一擊,美國的收割策略,恐怕又要宣告失敗了。
美國還割得動嗎?
其實美國之所以要拿小弟開刀,主要也是因為到了強弩之末,實在是撐不住了。
一方面是通脹居高不下,加息加了兩年多,結果通脹反而大有卷土重來的趨勢;
另一方面是一季度經濟增長1.6%,大幅不及預期,瘋狂加息的後果開始顯現。
無奈之下,美國只好不斷推遲降息預期,接連對外放鷹。企圖打壓亞洲貨幣,再一次完成收割。
可誰成想,就連曾經最忠誠的兩個小弟,都是紛紛反水,怎麽還割得動?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了,為了拯救日元匯率,日本已經不顧美國警告,拋售美債買回日元,將日元匯率強行拉升至152。
而那邊的「難兄難弟」韓國也沒閑著,韓國金融監管局(FSS)發布調查報告,稱已發現9家全球性投行非法做空,高達2112韓元。
或許還是不想跟老大徹底撕破臉,韓國並沒有指名道姓,這9家全球性投行就是臭名昭著的華爾街資本。
眼看收割失敗,美國也徹底認清了現實,美聯儲趕緊來了一波「由鷹轉鴿」。
5月份的議息會議結束後,美聯儲主席態度大變,直言「如果失業率上升,美聯儲將采取行動」。
「好巧不巧」的是,美國4月份非農就業僅增加17.5萬人,大幅不及預期。
國內危機隱現,曾經無往不利的收割策略失效,如今的美國,正在經歷危機的前夜。
* 美元危矣?
前幾天特斯拉CEO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宣稱:「如果美國再不采取任何措施,美元將一文不值。」
盡管看似馬斯克危言聳聽,畢竟直至如今,美元仍是全球貨幣市場上當之無愧的霸主貨幣,但其實美元正在朝著「廢紙化」的道路越走越遠。
大家都知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們一直在不斷拋售美債,而日本作為美國的鐵桿支持者,則是變相成為了「接盤俠」。
可現在關鍵問題來了:一方面,美債規模不斷飆升,如今已經接近35萬億美元,每年光利息就接近萬億美元,光憑日本自己,撐死了也吃不下如此龐大的美債規模;
另一方面,由於美國的步步緊逼,日本為了拯救日元匯率,已經選擇了拋售美債。
換句話說,就連日本都不願意為美債接盤,要跑路了。
再加上如今美國利率一直維持在5.5的歷史高位,美國政府赤字又連年走高,美債利息越來越高,卻壓根賣不出去。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美國財長耶倫接連訪華,哭著喊著要我們繼續購入美債。
但問題在於,美債風險持續走高,美國又一直想軟飯硬吃,我們怎麽可能出手?
最終的結果就是,美債規模持續飆升,導致美國財政赤字問題愈發嚴重,美國又不得不持續發債,徹底陷入惡性循環,一路朝著暴雷狂飆。
而一旦美債危機徹底爆發,美元霸權勢必跟著崩塌,馬斯克的預言,或許真的要實現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美國本以為日本就是自己圈養的肥羊,只會任由自己宰割。
但兔子急了都會咬人,更何況是本就擅長隱忍的日本人,估計美國也不會料到,捅向自己的第一刀,竟然來自往日裏最忠誠的小弟。
深入了解熱門話題背後的事實,如果您喜歡這樣的內容,請不吝點贊、留言交流,給予支持。---來源: 北向財經-
*收割亞洲行不通!美聯儲緊急轉向,金融布局失敗,或難逃反噬*
收割失敗,美聯儲上演緊急轉向。
最近兩周時間內,美國一直在努力打壓亞洲貨幣,試圖謀取利益拯救自身的危機。
但局勢瞬息萬變,事情發展大大出乎美聯儲預料,曾經鋒利無比的鐮刀,這次竟面臨有去無回的局面。
可盡管美聯儲已經緊急轉向,美國經濟卻難逃反噬。
美國收割亞洲誌得意滿,為何失敗?美聯儲做出怎樣的應對措施?接下來的美國經濟,將遭受怎樣的反噬?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問題,碼字不易,歡迎點贊,轉發,收藏。
* 美聯儲緊急轉向
上周五,美聯儲公布了一份重磅經濟報告——4月份的非農就業數據新鮮出爐。
報告顯示,美國4月份非農就業僅增加17.5萬人,與之前預測的24萬人相比,整整差了27%,創下半年來的最小增幅。
同時,美國4月份失業率從上月的3.8%微增至3.9%,也是不及預期。
消息一出,市場上瞬間歡呼聲一片,對於降息的預期大幅提前。
芝加哥交易所的交易員直接把美聯儲的降息時間從11月提前到9月份,之前預期11月降息25個基點,現在也改為預期降息兩次,共50個基點。
原本對今年降息已經失去希望的投資者,再次滿懷期待。
美國非農就業數據暴跌,雖然對金融市場來說算是一個利好消息,但這份就業數據出爐的時間點,卻顯得十分蹊蹺。
就在就業報告發出的前兩天,5月份的議息會議結束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剛剛對外放鴿,直言「如果失業率上升,美聯儲將采取行動」。
結果兩天後就業數據大跌,是不是過於巧合?
美聯儲為降息尋找的最後一片拼圖,「神奇」地送至眼前,湊上了。
所以說到底,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的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幾乎就是美聯儲的操盤工具,想要放鷹時就漲,想要放鴿時就跌,一切全憑心意。
而之所以美聯儲要緊急轉向,我們還要從這一次美聯儲揮出鐮刀,準備收割亞洲說起。
* 收割亞洲行不通,美聯儲布局失敗
過去幾個月時間裏,美聯儲不斷推遲降息預期,在整個亞洲掀起了一場「貨幣保衛戰」。
按照美國的打算,通過加息回收美元流動性,打崩他國貨幣的匯率,最終完成收割,每次都能收獲很好的效果。
但這一次,美國收割亞洲失敗了。
面對美元的攻勢,日元曾從145點一路暴跌至160點,已然崩盤在即。
可估計美國也沒想到,自己這位最「忠誠」的小弟,竟然有天也敢反抗自己,展開激烈的貨幣大戰。
日元跌至160點後,短短半小時之內,迅速回升至154點,之後又恢復到152點,上演了一波急速上漲。
根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央行此次救市,共計拿出了8萬億日元,換算成美元相當於521億美元的規模,力度不可謂不大。
與此同時,作為美國另一名「忠誠」的小弟,韓國也沒閑著。
韓國金融監管局(FSS)發布調查報告,稱已發現9家全球性投行非法做空,交易總額高達2112億韓元。
雖然韓國金融監管局沒有明說,但事實顯而易見,所謂的「9家全球性非法投行」,華爾街資本必然名列其中。
美國本打算利用經濟手段收割亞洲,結果誰成想,就連日韓兩個小弟都帶頭「跳反」,曾經無往不利的收割策略,上來就碰了釘子。
想要收割亞洲?已經不再有任何可能。
一邊是國內居高不下的通脹,另一邊是收割策略徹底失敗,美聯儲只好被迫轉向。
* 滯脹危機隱現,美聯儲陷兩難
現在美聯儲最大的問題,是上世紀70年代的滯漲危機,或許將夢魘重現。
一方面,今年一季度美國經濟增長1.6%,與上一季度的3.4%對比,直接腰斬,經濟增長大幅放緩。
另一方面,美國通脹數據依舊居高不下,3月份CPI同比增長3.5%,離著美聯儲2%的目標,仍有相當一段距離。
滯漲危機近在眼前,美聯儲已經陷入一個兩難的困境:通脹數據居高不下,想要加息到底,美債危機已到引爆的邊緣。
如今美債規模已經飆升到了接近35萬億美元,每年美國需要為此支付的利息超過8000億美元,占財政收入的20%。
就在上周,馬斯克公開發出警告稱:「如果美國債務繼續增長,終有一天美元將一文不值。」
尤其如今美國利率還維持在5.5%的歷史高位,面臨飆升的美債,美聯儲已經到了強弩之末。
既然如此,那開啟降息周期是否可行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如今美國國內通脹依然高企,大有卷土重來的趨勢,一旦開始降息,通脹很可能會就此飆升,徹底一發不可收拾。
上世紀70年代,美聯儲曾經面臨類似的局面,由於其在貨幣政策上的優柔寡斷,加息走走停停,導致美國國內滯脹危機爆發,CPI曾一度飆升至12.3%。
哪怕已經過去50年,當時的危機仍是無數美國人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
因此,不光收割亞洲行不通,加息可能導致美債危機爆發,降息又會引發滯漲危機,如今美聯儲已經陷入兩難。
哪怕美聯儲來了一波緊急轉向,美國經濟依舊難逃反噬的結局,後續情況不容樂觀。
美國本打算孤註一擲,寧可頂著壓力,也要收割亞洲,完成自身的回血。
但面對美國的圍剿,就連日韓都已經做出反擊,面臨兩難困境,只能說,留給美國的時間不多了。---來源: 北向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