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兆光:數字衝擊下,商業、組織與管理如何應對?|營銷戰略-(2)
02.數字化如何促進組織升級
儘管現實中組織有很多種形態,但大致可以用三個原型來囊括(如下圖)
第一類組織是基於農業文明的分封式組織。
很多企業的組織形式,看似很現代,但其實是分封式的封建組織。上面只有一個老闆,垂直匯報和控制很強,橫向協作很少,主要是向老闆匯報。這種結構被稱為筒倉式組織,它具有自上而下的控制,橫向協同非常弱,主要依靠上下級之間的關係,如血緣關係或經過長期考驗的關係。有些人可能有很多老同學、老同事,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與他們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這種關係可能經過長期的考驗,幾乎所有人都被這種關系所束縛。這種關係很難通過簡單的控制手段取得,需要採用與現代管理相悖的方式,如神話權威、密探等等。我們進入一家企業,老闆被說得神乎其神,企業的所有成功都被固化到老闆身上,老闆就被神話了,並且擁有了無限的控制權。這種權威建立在被神化的基礎上,其中包含許多控制方式,其中有一種方式是不能讓這種權威被打破。當然,這種權威以封建王朝的軍政分離原則為指導,這種分離有利於自上而下的控制。在企業中,我們可以看到營銷和研發兩個部門是完全獨立的。對於老闆來說,如果你一個人離開,可以減少對整個公司的傷害。還有一些重要的線人,他們知道很多秘密,可以向老闆交代一些事情。很多人都會與老闆建立這種特殊的關係。這類組織從外形看,不管多麼先進,也都是農業組織。這些組織從來沒有被寫入教科書中,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經常可以看到。
所以,當我們建立一個組織結構時,關鍵是要看內部的文化特徵。在這種組織結構下,他使用的是農業社會的運行原理,很難建立起大協作,這就是農業時代的組織形式。這種組織形態,如果老闆真地和每個人之間發生了扁平化的聯繫,乍一看,還有點像現在的扁平化組織,有點像互聯網形態的組織,但實際上他是農業社會的組織形態,上限就擺在那兒,就是老闆的認知和時間。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企業家都有天花板,一旦達到一定程度,就無法控制組織了。
第二類組織被稱之為大協作組織。
現代教科書中講的直線職能制、事業部制、矩陣制,都是大協作組織,這類組織是以工業文明為基礎的。直線職能制是福特時代開創的,它實際上是大規模協作的核心。在直線職能制中,最關鍵的是職能部門具有強大的專業化能力。在福特模式下,工人們被職能部門充分管理,比如我們的設計部門為他們制定工作標準和規範。只要工人按照這些規範進行工作,他們的設計就會變得非常簡單。在你的工序中,你只需要採用簡單的操作。不同的工序遵循不同的作業標準,就能夠橫向協作並產生結果。工程部門為這些工人提供工裝工具,人事部門為他們提供培訓和訓練標準。每個工人通過簡單的工作協作,實際上核心還是大規模協作。
事業部制,好像是分成若干獨立的業務單元,但通過垂直控制的方式使組織成為一個整體,通過六大控制手段(信息管控、戰略管控、財務管控、人事管控、審計管控和平台管控)來保持各個離散的事業部的整體性。而矩陣制被稱為流程化組織,用流程化來解決多頭領導的局限,實現大協作。這些組織協作的基礎是,橫向以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基礎,縱向以總體戰略目標為基礎。
大協作組織的運作原理建立在契約關係之上,法制權威是其中的核心。權力的合法性不是建立在個人的神話之上,而是建立在公司制度體系和程序體系的基礎上。例如,基於總體價值最大化的控制系統。在組織中,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角色承擔責任,責權利要明確。但是如何分工、如何分離、如何控制是以總體價值最大化來分解的,這就是大協作組織的運作原理。控制的關鍵點是信息透明,包括戰略、資源、人員和平台等方面的控制,以確保整體的橫向協同,並圍繞着顧客價值最大化進行分工協作。最終的目標是實現顧客價值的最大化,面向顧客的部門和人員應該做哪些事情,各個能力部門分別承擔什麼任務。這種橫向協同以顧客價值最大化驅動。在大協作組織下,無論是市場機制還是內部管理,都是平等互利的。
第三種組織被稱之為敏捷性組織。
這類組織以數字時代的商業文明為基礎。在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中,重點強調報告關係,很少提及組織結構。在組織中,你要回報誰,誰給你提供支持,這就是一堆一堆的聯繫。大部分的互聯網公司也是這樣的狀態。他們更強調團隊和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方式。這種特徵中有局部團隊和總體團隊的原則,組織鏈路複雜多樣。這類組織運行的前提是共享觀念、理念和思想,共享具體目標和目的,共享顧客、共享信息、共享系統、共享經營成果,離開了這些原則,敏捷性組織就無法維繫。
andycai521ox
這類組織的控制和協同不再分成兩個體系,而是合二為一(如下圖)。
敏捷性組織的核心是圍繞市場變化快速調節,當組織的一部分人體察到市場的變化時,迅速做出調整,組織里的其他人向其對齊、靠攏,從而實現組織目標的遷移和自發協同。總體控制的合法性來自於什麼?如何讓別人尊重你的權威?這裡的合法性來自於大家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如果企業的價值觀對組織成員的吸引力不夠,那麼你就無法控制他們。例如責任體系,每個人都要清楚自己在總體目標中的責任,包括專業目標。他實際上是在完成總體目標的同時,相互調解和共享。共享理念、共享目標和夢想以及信息都是核心。因此,他的控制不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多維的,不只是向上,也向右,有時間和空間的順序。這是一個多迴路、多視角的系統。
對於這種複雜的敏捷性組織,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呢?硅谷的企業,一個組織分解為三個維度要素,他們稱之為硬件、軟件和濕件(如下圖)。
硬件指的是企業內部的固定資產,如廠房、設備和資金。軟件則包括流程、模板、產品、品牌、工具和文化等。濕件是指員工的頭腦中的實踐經驗、知識、智慧和創造力。那麼,一個企業的組織應該建立在哪個要素上呢?這取決於什麼是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定義為競爭對手無法從市場上獲得的能力。那麼,是建立在硬件上、軟件上還是頭腦上呢?硅谷的企業認為一定是建立在軟件上。為什麼呢?因為硬件和人的頭腦競爭對手都可以從市場上獲得。
而企業的軟件系統怎麼建立?如何把組織所產生的知識經驗萃取出來,形成流程、模板、產品、品牌、工具、文化和管理體系,是企業在進行組織建設的根本問題,數字化顯然為這種努力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03.數字化如何促進管理升級
(一)戴明環
在管理上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概念,就是戴明環(PDCA)。由美國管理學家戴明提出,豐田將其發揚光大。有了戴明環,管理就變得非常明確、容易理解。管理的原理很簡單,無論對於任何事情,你首先制定計劃,然後執行計劃,執行過程是一個驗證的過程(如下圖)。在執行過程中,如果發生偏差,我們進行糾偏,再根據經驗進行改進,並持續複製成功的經驗。
這樣,隨着外部驗證不斷加強,你的能力也會不斷提高,變得越來越好。這個邏輯很清楚,但是你會發現,實際上這個閉環中的很多事情是不可控的。為什麼不可控?因為評價手段受到限制,比如,很多人在工作中的價值觀無法被管理。我安排一個人去完成某項任務,讓他取得客戶的訂單。但是,當他拿到訂單時,可能使用了違反價值觀的手段,比如賄賂。那麼,我如何評價他呢?我只能根據結果評價,但是他用不同的價值觀展示出來的方式與我最初設想的不一樣。如果他用正當的價值觀取得客戶,我們可能能夠積累訂單並建立良好的聲譽。但是,如果他採用錯誤的方式,那就意味着他只是賺了一筆錢,可能會損害到企業的商業根基。然而,我們無法評價他,我們如何評價他在過程中的行為呢?這是一個困難點,還有就是復盤的困難。
管理需要進行復盤,然而,你會發現這很難,因為很多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過去犯過錯誤。所以,對於同一個事件,可能會有 100 種不同的復盤認識,認為問題完全是別人的錯而不是自己的錯。這是一個局限性。另外,管理面臨決策能力的限制。當我們面臨決策時,對未來的判斷不準確,信息能力不足,這可能導致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雖然管理的理論閉環很清晰,但在現實中有很大的限制。
(二)有效管理基於可靠而持久的記錄
美國管理學家哈林頓·埃默森在1912年寫了一本書:《12個效率原則》,總結了科學管理革命中形成的共識性觀點。這些共識觀點在管理界被視為原則,並被廣泛採納。其中一個觀點是,有效的管理必須對各項工作進行可靠、及時、準確和持久的記錄。他認為,沒有記錄就沒有管理。
舉個例子,在一些公司的高管團隊管理中,評價高管是否合格存在一個很大的障礙。對高管來說,做決策是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但決策通常都是由團隊做出的。個人在其中的貢獻很難被評估。有些高管就採取「濫竽充數」的策略,老闆說啥他說啥,或者是隨大流。他們會察言觀色,看老闆的臉色行事,老闆需要反對時,他反對;老闆需要同意時,他同意。一個有效的高管管理的很多工作並不是在當下可以看到績效結果的。這些工作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為了解決高管評估的難題,如果你有文檔記錄,你可以記錄下高管在各項會議中的決策。等到一段時間過去後,比如三年任期結束時,你可以回顧高管參與的所有決策。如果一個高管在任職期間對所有的錯誤決策中都投了贊成票,即使他是跟着老闆一起投的,這個高管也沒有價值。
另一方面,如果一個高管在公司做出錯誤決策時投了反對票,那麼一旦你有了記錄,顯而易見他是稱職的。有了完整的記錄,就可以回溯的方式,評價一些無法定量評價的東西,以及在短期內無法評價的東西。因此,擁有記錄是非常重要的。西方的信息化建設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滿足管理的要求而被推動的。與我們國家的企業不同,他們的數字化是基於對記錄、標準化和文檔的要求。因此,信息化不斷接近你的要求,早期的信息化建設應該着重於滿足這些管理需求。
華為在這方面就很成功。華為向IBM學習了很多,IBM內部管理文檔系統非常發達,對任何業務活動都儘可能地進行可靠、及時、準確和持久的記錄。華為也建立起了完善的文檔系統。我們很多時候學習華為,學不會,就是缺乏匹配的文檔系統。
(三)數字化使得管理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在工業時代,效率主要受到信息採集、信息流轉、信息處理和庫存水平的影響。例如,早期的信息化對效率的促進主要體現在數據的採集、流轉和處理方面。這可以提高出貨效率、促進研發和規範成本。數字化的厲害之處在於能夠對業務、管理活動做及時、準確、完整、可靠的記錄。與信息化不同,數字化能夠記錄行為。
比如,以過去的出租車公司為例,以前最大的難題之一是司機的分散作業。如果司機在工廠里,管理者可以監控他們與顧客的互動情況,了解他們是否有必要在這個過程中採取某些行為。然而,在出租車行業,這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難題。沒有哪個城市的出租車服務態度好。出租車的管理者即便清楚自己的問題,也很難監控、改善。現在有了數字化的滴滴,可以記錄這些司機的行為。當你接到一個訂單時,可以記錄你花了多長時間到達顧客那裡,你採取了什麼動作,是否問候和幫忙搬運行李等。數字化記錄了這些行為和互動關係。那個顧客說了什麼?司機有何反饋?你說司機罵了顧客,你認為司機的行為是否正確?如果是司機先罵了乘客,那司機肯定是有問題的;如果乘客先罵了司機,那麼司機的反應是可以理解的。還有,如果正常情況下,從機場到高鐵站的行車費為200元,最終乘客卻花費了 300 元,怎麼判斷這是否合理?在傳統模式下,幾乎沒有評估的可能,但在數字化條件下,就可以還原行車過程,查明是過程中的交通擁堵或交通管制等原因導致費用增加。當我們有了這樣的場景、行為和關係記錄時,我們的管理能力和決策能力就得到了極大提升。數據處理能力的提高使得採集和流轉的數據完整性得到了解決。這些能力的提升也提高了決策的效率。
商業面臨的終極難題是需求的無限性和生產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項目模式是效率最低的模式。有了數字化,我們的商業模式具備了更大的可能性,無論是在營銷、生產還是研發環節,都能夠實現平衡。這種矛盾的解決使得我們在精準化管理方面也具備了更大的可能性。而組織能力的核心是知識的萃取和積累,管理的要義是可復盤、可追溯。數字化,在這些方面,都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商界經營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