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暉君:"天才少年"的機器人戰爭-(2)
發布會現場
在極短時間內展示出有所創新的研發成果,如此高的效率在無形中擴大了人們的包容性。事後,輿論對這場匆忙舉辦的發布會展現出了極大的寬容與善意。
王天——彭志輝的大學學弟,曾在騰訊任職軟件工程師——受彭志輝邀請加入智元機器人,成為第14號員工,也是最早入職的技術人員之一。
但兵貴神速,在接下來的整個3月,接連入職的新員工很快填滿了他們設在交大研究院內的20多個位置。
按照機器人開發所涉及到的技術板塊,所有技術人員被分為軟件、算法、機械結構、硬件和嵌入式5個小組。
機器人的研發進度也被以技術指標為節點,按每月一個節點的節奏向前推進——4月要把結構全部設計完成;5月要把軟硬件搭配起來;6月要讓機器人走起來。
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極為複雜的技術項目,符合彭志輝的一貫作風,但對於剛入職的技術團隊而言,這簡直稱得上死亡日程。
作為頭一號的軟件工程師,王天在進入3月後就開始加班,到半夜12點屬於基本操作。當時最讓他高興的就是收到HR通知說有人要入職,「終於來了個新人能救火。」
王天能明顯感受到彭志輝的成長,「最開始他還是什麼都想自己來,但個人精力是有上限的,慢慢他會把一些任務交給其他人,從去做具體的任務轉變為去儘可能去分配任務這樣一個角色。」但他還是要了解到技術的每一個細節。
每天早上9點半,彭志輝會召集所有技術人員(當時30人左右)到大會議室開早會,每人1分鐘左右的發言時間向他匯報進度。到最後一個月的衝刺階段,為提高效率,早會的參與人員精簡為各組組長,匯報完再分別將任務分發下去。而彭志輝還像大學時組隊打電子科技競賽一樣,處於團隊核心,對一切技術問題兜底。
「我也是第一次做這麼複雜的系統,沒有經驗,也是邊做邊嘗試。」彭志輝在「遠征A1」研發上的第一個跟頭,就栽在了硬件先行上。
因最初智元機器人與上海交大研究院有合作,所以硬件就先交由對方的工程師設計,等到負責算法和軟件的技術人員入職時,機器人的機械結構已經完成,但在後續開發中,發現以外觀為主導所開發的硬件無法適配算法,無奈只好推倒重來。
「整個機器人都是結構跟算法去協同設計的」,彭志輝很清楚,算法夠強,硬件跟不上是無法推進的,而「機器人硬件性能非常強悍,但你算法寫不好,它也做不到非常好的運動效果。」
智元機器人的早期技術團隊成員都是由彭志輝一手挑選的,他們最突出的共同特點就是——年輕、高效。所以到發布會舉辦時,「遠征A1」的硬件已經迭代到了第2.5版,算法迭代到第3版。
「我們在迭代第一版的時候就已經考慮第二版該怎麼做,它是一個階梯式的研發模式。」彭志輝說,「我們在用互聯網做軟件開發的方式做硬件,這個效率是非常可怕的。」
即便如此,原定7月召開的發布會也還是向後推遲了兩次。
*夢中情標
8月18日發布會現場的前排嘉賓席中,坐了不少智元機器人的早期投資人,包括BV百度風投的CEO、管理合伙人高雪和董事總經理劉水。
BV百度風投作為國內較早專注於AI領域投資的早期風投機構,於今年5月份完成了對智元機器人的交割。
「機器人走出來的時候還是比較震撼的,鴕鳥腿、步伐非常的矯健,速率很高。」BV百度風投董事總經理劉水表示,這場發布會的成果展示基本符合預期,「智元能夠在半年時間內把專業的團隊搭建起來,包括AI和硬件都在同時發展,是非常有挑戰性的,當然,結果是值得肯定的。」
即便是競爭對手,也不得不對如此高效的行動力表示認可。「他們的組織能力很強,這是最關鍵的。」作為同領域的創業者,林霄(化名)告訴後浪研究所,「他們主打網紅加商業大佬的策略——有資金,也願意燒錢,組織上有經驗,然後再通過網紅效應能迅速地招到人,技術方案不大錯的話,大部分公司應該都能做得差不多。」
B站的豐沛土壤,毫無疑問成了他狂飆突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坐擁251萬粉絲的B站科技區硬核up主的身份,大大強化了稚暉君的號召力。更重要的是,這群跟他一樣熱愛且擅長科技、並能與其產生同水平互動的用戶,也能隨他一起進入到「創業」加速的語境中。
當他在主頁中發出招聘動態後,成百上千份簡歷便飛進了公司HR郵箱。B站用戶,形成了可供他選擇的優質人才池。
在他的早期團隊中,就有不少人是他從B站up主中挑選出來的。因為他需要成員「跟我類似」。而在對方上傳的視頻中,能力顯而易見。很少有人能拒絕稚暉君遞來的橄欖枝。所以,他們的團隊增長飛快,已經坐滿了剛搬進去的辦公室。
錢,也是主動找上門的。出自高領、鼎暉、奇績創投,包括百度風投等知名投資機構的熱錢,在這家科技新秀成立3個月內便翻滾着湧入它的銀行賬戶。就連彭志輝本人都說,「哪怕在今年非常差的資本環境下,我們也是超額完成的目標。」
彭志輝早就是投資人眼中的香餑餑了。對於彭志輝這類在專業領域,尤其是硬科技領域具備很強技術優勢的人而言,通過在B站上的技能展示,他們更容易出圈,並能快速吸引到投資人與相關領域「大佬」的關注。
所以,當去年底他官宣「離開菊廠」後,大批投資人擠進他的各個社交軟件,他曾對媒體表示,「每天有十多個投資人找上門來」。甚至連劉小溪的B站賬號都收到了多位投資人的私信,希望對方幫忙引薦。
「他是我們喜歡的這種對於技術本身有熱愛和踏實的年輕人」,劉水說,業內對彭志輝的評價是「萬里挑一的全棧機器人工程師」。
再加上他的創業方向是在大模型智能湧現後被吹上風口的人形機器人,所以,哪怕是在整個環境遇冷、大家優中擇優的大背景下,彭志輝和他的硬科技創業公司也成為了眾多投資人眼中難得的「夢中情標」。
「以AI為驅動,以兩條腿走路機器人為承載的「具身智能」,還是需要具備較高的技術壁壘,既要懂軟件又要懂硬件,當下符合我們要求的理想標的其實並不多。」劉水說。於是,在老股東的引薦下,百度風投加入了對這家明星公司的投資隊列。
3個月3輪融資,估值直奔10億美元以上。在還沒成果落地前,這家新企業就已經成為了獨角獸。
8月30日,智元機器人發布一則「與臨港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新聞,有三點主要信息——臨港集團獎開放自有場景和資源,加速智元人形機器人產品成熟和規模商用,包括汽車製造、3C製造以及物流等行業場景……共同實現產業化成功;聯合政府、產業、高校和研究機構,推動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緊密銜接;培育開發者和夥伴生態,構建一個有活力、有創新的生態系統。
成立僅半年便與公司所在地區政府集團達成戰略合作,一位同為機器人領域從業者在看到這則消息後,不無感慨地對後浪研究所說,「這操作太溜了,完全不像一家初創的科技公司。」
智元機器人團隊
找人找錢搞事情——創業三座大山似乎都被彭志輝輕鬆翻過,難怪他說創業要比預想的更快樂一點。
在林霄看來,智元機器人的創立趕上了「好時機」。「軟件算法前一陣也有一些被開源了;而硬件方面,大概從半年前或一年前開始,大家通過對四足機器狗的研究,也把腿這個東西理解到位了。把機器狗的腿變成人形的腿還差幾個自由度,那就把這幾個自由度做好,相當於是現在(普遍)的方案。」林霄說,而「遠征A1」的腿部設計和整體形態模仿的是「美國甚至全世界最好的電動雙足機器人Digit。」
就連馬斯克都表示「現在是推進研發人形機器人的絕佳機會」,因為可以共享大量自動駕駛領域的軟硬件技術成果。
但彭志輝終究是沒有選錯技術路線,「因為大部分公司還是會在有些地方多多少少出現錯誤。他們在這麼短時間內能把所有不錯的東西都湊在一起,攢成一個方案,這個就還挺不容易的。」林霄說。
對現有技術進行整合,最終拿出一套更加先進的解決方案,這一向是彭志輝的優勢所在,如他的小迷弟兼同事彭文正所說,「他總會有一些很獨特的想法,這個方法看似不常規,但是它確實能夠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
雖然林霄認為彭志輝屬於「能被很好包裝的全棧工程師」,「他外形又不錯,說話又有條不紊,還會在網上拍視頻,拍起來又有美感。」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所擅長的那些東西在這裡邊都是挺有價值的,他的經驗、他以前琢磨的那些東西在這個過程中是會起到不小的作用。」
*耐心地,衝刺
「在半年的時候舉辦一場發布會,機器人要走上台去,要能一鳴驚人。」在智元機器人還沒成立時,這就是已經被定下的階段性目標。
可想而知的難。但彭志輝總是說,「求其上,得其中,目標定高點沒事。」
不僅如此,在後續的長期規劃中,他們還有更極致的效率追求——半年一代樣機,隔年一代商用產品。
「不是我們想這樣,是我們做不到這個,就很難真的讓這個事情去落地,我們公司也沒有存在的價值」,彭志輝說,「因為特斯拉就是這個記錄。」
2022年10月1日,特斯拉展示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的原型機;今年5月展示識別周圍環境存儲記憶和準確控制物品拿放的能力;7月表示已經生產10台,預計11月進行行走測試,明年在特斯拉自己的工廠進行實用性測試。
一個剛成立半年、技術團隊不到50人的科技新秀,想要跟上一個擁有600人、被馬斯克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機器人公司的節奏,這是何等的野心與自信。
「也沒有刻意對標特斯拉的節奏,只是按我覺得最快的速度做。」而這個速度標尺主要來自於此前他發在B站上的自己做項目的經驗。
稚暉君
彭志輝有理想,他從小就想做「跟人一樣靈活、智能的機器人」,但他從不是一個單純的理想主義者。
他以往做的所有項目,無論是用充電寶改制的移動顯示器、NFC門禁卡,還是客制化鍵盤,基本都是可落地商用的,只要你在淘寶鍵入「稚暉君」三個字,會出現一堆利用他開源的技術復現的商品。
彭志輝的觀點是,「你不考慮成本,不考慮應用場景,最終這個事情做的哪怕再好,我覺得不能存在很大的價值。」
彭志輝最早一次嘗試人形機器人創業是在研究生時期,並且已經拿到了500萬元投資。但他很清醒地知道這事「肯定做不久,只是積累經驗」。
一是當時的AI技術還不夠成熟,「本體還在走傳統的位置控制的路線,它可以像玩具一樣去動,但是達不到實際任務作業的要求。」同時自己各方面也一樣不成熟,他從不覺得剛畢業就創業是個好選擇。「我身邊有很多同學畢業就創業了,我當時就勸他們別這麼玩,現在大部分確實都如我所料的那樣,就沒有做下去。」
在等待時機成熟的幾年內,彭志輝先是入職OPPO研究院AI實驗室擔任算法工程師,兩年後,又通過「天才少年計劃」進入華為上海研究院,從事昇騰AI芯片和AI算法相關研究工作。也是這個職位,將他送上了觀察大模型發展趨勢的頭排位置,甚至還有參與其中的機會,「國內很多大模型基於我們生態平台訓練出來的,而且我都有參與,所以我對這塊行業的發展趨勢還是有比較清晰的認知的。」同時,也給他積累下了足夠多的可用資源。
所以在去年10月,特斯拉展出人形機器人「Optimus」原型機當月,彭志輝就向他的部門主管提出辭職。
他知道,機會來了。
當時ChatGPT 3.5還未發布,但LLM(大語言模型)的興起,已經讓人們看到了之前的專用機器人通過向通用機器人轉變的可能性,一時間,早已暗流涌動的人形機器人賽道被吹上了風口。
除去原生玩家傅利葉智能、優必選、星動紀元、宇樹科技等,在近半年到一年內,還有大批人形機器人公司扎堆湧現,再加上早就下場布局的小米、追覓等科技大廠,這條賽道已顯得十分擁擠。
在南方科技大學教授、通用足式機器人公司逐際動力創始人張巍看來,當下的機器人賽道呈現出一種「大躍進搞人形」的態勢。
「周圍的人、或者你聽到的,不管原來他是做人臉識別的、做無人車的、或者做其他機器人的,都突然說要做個人形,都有具身智能了。」張巍覺得目前整個行業卷出了一副不太健康的狀態,變得浮躁,「砸錢、挖人、各種展示」,這也使得包括投資人在內的「周圍的人對你的預期也會改變。」
就在「遠征A1」發布的前兩天,2023屆世界機器人大會正式開展,展出的十餘款人形機器人多數以靜態展示為主,甚至其中一個機器人身上還寫着「半年成果預演」,手腳都是最簡單的球狀,有網友覺得那仿佛是一隻機器狗直接站起來了。
「這種技術的革新一般不是什麼大手筆就能搞定的事情。目前這種狀態,我覺得稍微有點過度解讀和樂觀了。有些東西想要真正的創新,剛開始不能這麼卷,大家應該好好地做自己的基礎工作。」張巍覺得在這種狀態下,想要保持冷靜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做足式機器人這件事)是個馬拉松,或者迷宮,但現在整個賽事的發展使得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 50 米短跑衝刺,就像決賽的狀態,大家都all in 了這 50 米,但是跑完了以後卻不知道該往哪走。」張巍覺得人形機器人在功能上的進展是最關鍵的,「現在是核心技術攻關的階段,不是做產品的階段,目的是突破功能和迭代技術。」
而彭志輝也難免不被捲入這樣畸形的競爭。想贏,是極其樸素的願望。
「他現在整個公司運營應該是衝刺的狀態。」但張巍覺得難得之處在於,「我相信他是相信(人形機器人)這件事的,他知道這是個馬拉松,後邊還有很多事要做。」張巍說,「人形機器人要不斷往前推進,關鍵技術的積累是需要做的,但需要大家耐心地一件事、一件事紮實地去做。」
很久之前,因為好奇一個人的技術實力在已經達到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時,他的理想會是什麼,於是,劉小溪將這個問題拋給了彭志輝,他說,「去火星。」
彭志輝曾看到這樣一種說法——「人類的出現是為了促成下一代物種進化,就是智能機器人的誕生,我們人類只是個催化劑而已,是個過渡態,未來整個世界包括可能走出星辰大海的,不是我們人類而是機器人。」
他覺得很有意思,「既然人類都只是一個中間態,你在世界上走了一遍不留下點什麼痕跡的話就挺可惜的。多少做點改變世界的事情。」-[文:巴芮*編:薇薇子*文源:後浪研究所/來源:刺蝟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