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稚暉君:"天才少年"的機器人戰爭-(1)

2023092711:51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時不我待

在8月18號智元機器人的發布會後,30歲的新晉CTO和首席架構師彭志輝——他的另一個更廣為人知的身份是科技圈知名KOL、在B站擁有251萬粉絲的百大UP主「稚暉君」——被安排了3場採訪,但幾乎每場都比原定時長提前半小時結束。

坐在這位發量濃密的天才工程師對面,會難以避免地出現一種被時間追逐的緊迫感。他的語速總是很快,像是被按下了1.5倍速鍵,甚至一度使人擔心錄音轉文字時AI會識別不出他那些夾雜着無數專業術語的原話。

你能明顯感受到,這並不是他此時想要精心應付的事宜,他的回答不免會讓提問者感到失落甚至挫敗。

在去往那間被指定會面的大會議室途中,偶遇前一個剛出來的媒體記者,正帶着一副被擊敗的疲憊表情走向這家新公司所在上海張江的寫字樓的電梯,她回過身說,「他(彭志輝)應該是已經被PR訓練過了。」這句話背後的潛台詞是——你很難問出什麼新東西了。

但事實是,這家剛成立半年的科技公司根本不存在一個正式的公關人員,連發布會前的線上媒體溝通會,都是由前端的技術人員兼職主持的。所以才會出現在溝通會開始後,主持人對着共享屏幕將素材通讀一遍的尷尬狀況。

所以,他並不是被訓練過了,他只是不想浪費時間在他認為不重要的事情上。

果不其然,一個半小時的對話中,他的回答大多會繞回到技術本身,而關於他個人的問題,他只會給你一個點到為止的答案,一個例子——2021年,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紀錄片《華為的100張面孔》,當時已經通過「天才少年計劃」加入華為的彭志輝,作為受訪對象出現在紀錄片中。

在進入這位「天才少年」當時租住的出租屋後,竹內亮問,「你有這麼多的錢,為什麼住在這麼小的房間?」彭志輝答,「因為在上海啊。」

看吧,這個回答,不算敷衍,但也說不上真誠。

但如果你看過他在B站上傳的所有創作視頻、讀過他過往的所有報道,對話過他身邊的同事與朋友,就會知道,他的這種行為有多麼合情合理——他的行動總是很快,做事效率極高,且目標明確——與機器人研發相關的先進科技才是他全部的熱忱所在。

而他在自己熱愛領域所展現出的專注與高效則令人望塵莫及,甚至充滿了一種時不我待的急迫。

他在B站上傳的製作視頻顯示,做一台可以實現人臉檢測、圖形桌面、語音助手和web服務器等功能的迷你Linux電腦需要3個月;做一輛可以自動駕駛的自行車需要4個月;做一台可以給葡萄縫針的機械臂需要4個月……注意,這裡所指的項目開發時間都是工作之外的業餘時間,比如周末和節假日。

而凌晨4點作品完成,5個小時後的上午9點,製作自行車的視頻就已經在彭志輝的B站主頁上線了。這是何等恐怖的行動力。

除此以外,按彭志輝自己所說,他是一個「對小巧精緻的電子產品有執着追求的人」。所以,當你打開他的B站主頁,會發現除「自製」外,最高頻出現在他視頻標題的兩個字是「迷你」,比如「自製超迷你的Linux卡片電腦」「自製超迷你個人服務器」「我造了一台鋼鐵俠的迷你機械臂」……甚至連他之前開的車都是五菱宏光MINIEV。


稚暉君的B站視頻主頁

在工程發明中,小意味着精度更高,難度更大。同時,將其壓縮到極致,有些模塊便可以在後續的新項目中得以復用。但如果你將這個問題拋給彭志輝,他只會回給你兩個字,「便攜」。

在單位時間內取得最高效的成果,在單位面積內塞進最複雜的技術,這是彭志輝所追求的最大化戰爭,也是他為日後這場機器人混戰備下的糧草彈藥。

*更恐怖的一面

自那條上傳於2020年3月15日的「自製B站最強小電視」的視頻起,彭志輝的全能就已經是一條已知信息了。

對,就是那台長得跟B站Logo一樣、僅比1元硬幣略大的迷你Linux電腦,在3分58秒的製作視頻中,展示了他從畫原型圖、到電路設計、外殼結構設計(包括金屬加工、3D打印)PCB手工焊接、軟件開發等一連串大部分人看不懂的技術,和組裝成品過程。



自製B站小電視

這種綜合實力令同樣熱愛製作電子產品的B站UP主的劉小溪(xikii廠長)感到震驚。劉小溪的本科專業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曾在移動電源還沒有大流行時,就自己做出了成品並售賣。後來為彭志輝的自動駕駛自行車和機械臂項目提供過硬件結構。

「我是知道這個東西想實現需要哪些技術,但是具體的技術細節,比如這一套硬件電路板,我能做硬件選型,但是複雜的電路板我畫不了,然後複雜的程序我編不了,但是這些他一個人全都能幹。」劉小溪覺得這正是彭志輝最牛的地方,「在對技術有一定了解的人眼裡,他過往做的內容並沒有解決什麼難題,很多都是一些現有技術的整合,難的地方是他是一個人完成的。」

所以網友將彭志輝定性為「棧溢出工程師」,似乎全棧(同時具備前端和後台能力)這個詞對他來說已經不夠用了,只有「一個人頂一個團隊」這種形容才足以彰顯他的實力。



劉小溪(xikii廠長)父子與彭志輝「機器人父子」

紀錄片《華為的100張面孔》中,日本導演竹內亮在見識了彭志輝用吃完的螃蟹殼做的一台可以通過app操控、具有激光測距、目標跟蹤等功能的真正意義上的火星車後,又看到了他素描的遊戲人物防火女、聽了他用吉他彈奏的曲子……

於是竹內亮問:「你不會的東西有沒有?」

「不會生孩子」,彭志輝答。

「因為稚暉君做的東西跟大部分人的普通生活有交集,同時看起來還有用,所以他能夠獲得到更偏實際一些的觀眾。」B站科技區運營告訴後浪研究所,「一個普通的用戶在看到一個很強、很厲害的東西被實現出來,且自己仿佛能看得懂的時候,能夠獲得正反饋。」而稚暉君的大部分視頻都能提供這樣的價值。

這幾個視頻接連爆發,也使得稚暉君在B站的粉絲數迅速增長至251萬,成為繼何同學之後,第二個在B站全線出圈的科技UP主,彭志輝這個名字也迅速被「稚暉君」的知名度所取代。

在用戶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的B站,科技類內容一向是最受歡迎的。今年5月,嗶哩嗶哩董事長兼CEO陳睿在上海科技傳播大會的演講中稱,「過去一年,有2億多用戶在B站觀看了科技類內容,人工智能相關視頻投稿量也同比增長了86%。」

即便如此,在這個匯集了專業創作者的視頻平台,科技類116萬up主中,會自己製作東西的人也不過百,「他的技術功底、製作水平以及把創意實現的能力上,在這三個角度很難有直接的人來和他競爭」,B站科技區運營說。

他的每一個新動態都要先在這裡發布,每一個作品都要先到這裡來展示。不斷增長的粉絲數、快速攀升的播放量,以及評論中內行的肯定,這一連串的正反饋,都刺激着彭志輝的創作隨着粉絲期待的增高而變得越發複雜。

而他2021年6月上傳的自動駕駛自行車與10月發布的機械臂是真正屬於稚暉君的「封神」時刻。



能給葡萄縫針的機械臂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對大多數受眾而言,感受還是一如既往。但對於內行來說,這兩個視頻所展現的更恐怖一面,在於彭志輝的技術拓展速度。

B站用戶中不乏有能看得很透徹的。一位醫學院的工科生看完稚暉君的機械臂視頻後留言稱,「一個博士帶着兩個碩士做了一年(高精度機械臂),還不能比上大佬四個月的工作量……」而另一位985工科博士,則感到「一種無名的自卑感」,就像做嵌入式的網友「青雲滿厚塵」所說,是「無法追趕的那種絕望。」

另一位B站網友的留言,則將這種「無法追趕」描述得更清晰,「去年三月份的時候,up做了一個b站小電視,如果是普通的電子愛好者想去復刻一個的話,肯花點時間肯定沒問題,沒有達到那種觸不可及的高度。但是時間過去了一年半,現在up做的東西是真的讓我感覺到不可觸及、跨學科領域至少對於我來說實在太為廣泛,不論是上次的自行車還是這次的機械臂,技術棧都拉得滿滿的。」


B站評論區留言

用劉小溪的話說,彭志輝具備「頂配的學習能力」。如果只是會的多,也許還能給人以激勵和追趕的希望,「給我3年心無旁騖的出家生活,也能學個差不多了。」但最令人絕望的莫過於「他比我牛還比我歲數小,他還在進步,但是我進步的速度跟不上」。所以在第一次看到彭志輝製作「小電視」的視頻後,劉小溪就已經放棄了在技術方面要追趕上對方的念頭,「我永遠都超不過他,除非我比他年輕。」

當實力差距被接連印證之後,這種難以企及的優秀使人們產生的情感,尤其對相關領域從業者而言,除了最初的仰慕,還有一種無法趕超的失落感。

也難怪在紀錄片最後,竹內亮轉向鏡頭說,「不喜歡這個人。」

除去視頻上滿屏帶有髒話性質的感嘆詞外,自行車項目還得到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和加拿大「Java之父」詹姆斯·高斯林(James Gosling)的雙重稱讚——畢竟是全球第一台自動駕駛自行車。

這種全能總會使人產生一種不真實感,如一位網友所說,「我爸在it行業幹了20年了,也幫人家做過機械臂的程序,他和我說這人知識儲備太全面了,全面到不像個人。」所以有傳言稱「稚暉君是華為包裝出來的,之前做的機械臂、自平衡自行車都是團隊作品。」

彭志輝本人並沒有正面回應這個傳言,但因為這兩個作品的硬件結構有很多出自劉小溪的工廠,所以他證實了這兩個項目確為彭志輝個人所做。

不過他現在已經不再關心彭志輝又學會了哪些新技術,「這些對於大部分觀眾來說都不重要,反正TMD我們又不會。」而是只想知道他「又整了啥新花樣」。

*死亡日程

稚暉君最近的新花樣,就是8月18日他作為智元機器人的CTO和首席架構師,在上海發布的一款名為「遠征A1」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75米,體重55公斤,具備一雙擁有視覺和觸覺感知力的靈巧手,以及被反關節設計的靈活膝蓋。

因為是「天才少年」的首個創業項目,又是當下火熱的人形機器人賽道,所以發布會一結束,這些信息就已經傳遍整個網絡了。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發布會前半小時,由於頻繁彩排造成的磨損和開發周期較短的緣故,兩台機器人樣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故障。雖然很快被修復,但一位暫時不便露面的智元機器人管理者,還是不希望在發布會出現任何意外,便取消了原定機器人展示環節近八成的內容。最終現場只能看到了機器人自己走上台,再走回去。



遠征A1走上發布會舞台

這讓在現場擔當攝影師的劉小溪感到遺憾,也是第一次,稚暉君的「新花樣」沒能讓他「眼前一亮」。他的胃口早就在稚暉君一次又一次複雜程度升級的作品中被撐大了,「我是期待值太高了,我可能會期待機器人能跑能跳,然後能自主的彎個腰撿個東西。這在未來應該能實現,現在還有點早。」

這也讓劉小溪擔心輿論會被大眾同樣的高期待帶偏,「可能會說跟人波士頓動力比差太遠了,但是他們是另外一個技術路線,走液壓控制。內行會覺得他們這個東西已經很牛逼了。」

自2月27日智元機器人成立,到8月18日機器人發布,總共不過半年時間研發出一台可以穩定行走的機器人,在國內已經算是高效產出了。按照行業內資深人士的說法,半年時間,對於大多數初創公司而言,可能連招的人都沒到位。

「敢直播去讓機器人走的就沒有幾個團隊,甚至包括特斯拉,他在展會上都只是個模型動都不能動。」雖略有遺憾,但彭志輝覺得已經達到預期,「一些更加驚艷的效果,我們會持續保持熱度,然後往外去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