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有些社恐可能真的是一種病

2023091313:35



日前,美國維斯塔津公司在官網上發文稱,公司開發的針對「社交恐懼症」的藥物PH94B在三期臨床試驗中結果達標。該公司的研究者稱,他們已基於PH94B為一些患者量身定製了治療方案,並觀察到了患者社交焦慮症狀的總體減輕和改善。這一消息的發布,引起了各地「社恐」人士的廣泛關注。

當下,「社恐」已經成為一個流行詞彙。許多年輕人給自己貼上「社恐」的標籤,以表達自己在社交場合會感到不適的特質。那麼,「社恐」是否真的是一種疾病?是否需要藥物治療?帶着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部分病理性「社恐」也受遺傳因素影響

「很多時候,人們口中的『社恐』指的不一定是真正的疾病,而更多的是一種心理狀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副主任醫師孟繁強表示,比如在特定的場景下會感到緊張,出現臉紅、心跳加速等表現是很常見的,並不屬於病理性的「社交恐懼症」。而橫在「正常」與「疾病」之間的「分界線」,在於症狀的嚴重程度,以及症狀對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影響程度。

當一個人的社交焦慮症狀致使其無法正常進行社會活動,比如大量迴避社交場所、想到社交場景便會產生緊張情緒,甚至恐懼與他人碰面等,類似症狀持續6個月以上,便有可能存在病理性的「社交恐懼症」。

醫學意義上的「社交恐懼症」也被稱為社交焦慮障礙,是一種精神類的疾病。其主要特點就是持久性地害怕社交情境或可能誘發社交的行為。一旦面臨這種情境,患者就會產生焦慮的生理反應。儘管許多患者都能夠意識到這種情況,但由於這種生理反應不受患者主觀控制,因此許多患者依舊會想盡一切辦法去迴避相關的社交場合,部分患者甚至會將自我與社會完全隔離。

孟繁強介紹,社交焦慮障礙的病因一般有兩種:第一種是生物學遺傳因素,在社交焦慮障礙患者中,有30%以上的人患病是受遺傳因素影響;第二種則是社會心理的因素,比如青少年時期不良的成長環境、多次在社交情景下失敗的經歷,都會歪曲人們對於社交行為的認知,從而產生持續性的負面思維。



判定社交焦慮障礙有這些參考標準

儘管「社恐」一詞已經廣為人知,但在現實生活當中,人們往往無法對自己在社交方面的心理狀況進行準確判斷,經常會高估或低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那麼作為普通人,到底該如何判定自己是不是有社交焦慮障礙呢?

針對這個問題,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青島市總工會職工心理健康服務專家付磊給出了三條判定標準:情緒是否過分緊張、是否出現行為異常以及是否出現明顯的社會功能損害。社交焦慮障礙患者會長時間處於害怕社交的心理中,持續時間達半年以上;在社交環境中容易過分焦慮緊張、擔心,會出現發抖、結巴、大汗淋漓、尿頻、拉肚子等症狀;極力迴避大多數的社交場合,明顯影響到了正常的生活,導致學習或工作任務無法完成。當出現這三類明顯症狀時,說明人可能患有社交焦慮障礙,需要接受專業醫生的幫助。

「由於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缺少正常的人際交往,社會關係網薄弱,僅靠自己來對抗病症是十分艱辛的。因此,在對自身狀態進行初步評估後,患者需要前往精神科請醫生進行診斷。確診病情後,再展開針對性的治療。」付磊表示。

孟繁強介紹,當患者病情較為嚴重時,臨床上會採用藥物治療。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重度的社交焦慮障礙患者可選擇服用一些抗焦慮藥物。針對症狀較為嚴重、經常處於惴惴不安狀態的患者,臨床上會採用一些可持續服用的抗焦慮藥物。而針對症狀較輕的患者,則可以服用一些短效藥物,在開始社交行為之前的半小時或者一小時服用,以此緩解焦慮感。

依靠心理治療擺脫社交恐懼

儘管藥物治療能夠較為快速、明顯地產生效果,但不可忽視的是,不恰當地應用藥物可能產生副作用或者依賴性,對患者造成更進一步的損害。因此,對於大多數社交焦慮障礙患者,除了藥物治療以外,臨床上更多考慮心理治療的方式。

付磊告訴記者,針對社交焦慮障礙患者有許多心理治療方法,如冥想、脫敏訓練等,而其中最主流的辦法就是認知行為治療。付磊表示,社交焦慮障礙患者最大的特點就是對社交情境產生過分的、不合理的恐懼。因此治療的重點,便在於消除這種過分與不合理的恐懼。

「舉個例子,一位患者由於在社交場合下說錯了一句話,便感覺大難臨頭,認為別人一定會對自己產生負面的評價。那麼在心理干預中,我們便讓他先去尋找一個『例外』,比如說他曾經是否有聽到或看到過別人有類似的情況,但這個人最終沒有得到嚴重的負面評價。」付磊介紹,一般而言,患者都會發現這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在這種引導下,患者便會知道凡事都有例外,其本身的不合理認知會逐漸被解構。一旦這種認知被解構,患者所產生的災難化感受的程度就會降低。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輔導中心原諮詢師、合肥善源心理諮詢中心諮詢師鄭世彥認為:「對於社交焦慮障礙,我們自然要去重視它。但是如何去面對、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依舊在於當事人和社會對這種心理狀態的認知。」他表示,現今社會上存在許多可能導致社交焦慮障礙的因素,如兒時沒有充分被愛、沒有被充分接納等,這會使得人們覺得自己是有缺陷的、是不值得被愛的,從而害怕被批評和否定。因此,除了求助於專業人士以外,社交焦慮障礙患者需要做的就是拿出勇氣,勇敢做自己。-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