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秋雨一場涼,放空自己——尋找那份內心的寧靜
在這個繁忙的世界裡,我們每天都在忙碌地奔波,忙於工作,忙於生活,忙於應付各種人際關係。然而,我們是否曾停下來,靜靜地聽聽自己的內心,感受那份來自內心深處的寧靜和滿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在雨夜中,放空自己,尋找那份內心的寧靜。
一、雨夜的浪漫
雨夜,總是給人一種浪漫的感覺。無論是淅淅瀝瀝的小雨,還是瓢潑大雨,都能讓人感覺到一種別樣的情調。正如古人所說:「聽雨聲,想故人。」在雨夜中,我們可以聽到雨滴打在窗戶上的聲音,可以想象到遠方的故人,可以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思念之情。這種感覺,就像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讓人心醉神迷。
二、放空自己
在雨夜中,我們可以放下手中的工作,放下心中的煩惱,放空自己。我們可以靜靜地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雨滴,聽着雨的聲音,感受那份來自內心深處的寧靜。我們可以閉上眼睛,讓思緒隨着雨滴飄落,讓心靈在雨中洗滌。這种放空自己的做法,不僅可以讓我們暫時忘記生活的煩惱,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到內心的平靜。
三、數據支撐
根據一項研究顯示,定期進行冥想或者放空自己的做法,可以幫助人們減輕壓力,提高注意力,增強記憶力。同時,這種做法還可以幫助人們提高自我認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和需求。這項研究的數據來源於《心理學報》2018年的一項研究。
四、結語
在這個繁忙的世界裡,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方式,讓自己能夠放鬆下來,讓自己能夠找到內心的寧靜。雨夜浪漫,放空自己,就是這樣一種方式。它可以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寧靜,讓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時間。所以,讓我們在雨夜中,放空自己,尋找那份內心的寧靜吧。-未來的雜貨鋪聊人生-
*知止定律,教你領悟人生中的頂級智慧讓你遠離事端!避免走上歧途*
知止定律講的是:在生活中,我們認為無足輕重的一些小事,或是一句話,一點慾念,些許越軌;都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會讓我們一步步走向不歸路。
那麼通過知止定律能夠給到我們哪些啟示呢?
1.止語。
正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要知道人生病往往是因為飲食不注意而導致病毒侵入人體,而一個人遭遇災禍往往是因為說話考慮不周而招致的。
有道是:寧吃過頭飯,不說過頭話。
許攸本為袁紹帳下謀士,官渡之戰時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許攸因此而背叛袁紹投奔了曹操,並為曹操設下了偷襲袁紹軍屯糧之所的計策,袁紹因此而大敗於官渡。
後來許攸隨曹操平定冀州,卻因自恃其功而屢屢口出狂言觸怒了曹操,而被曹操殺死。
楊修出生名臣之家,才學聰明,本來深得曹操喜歡和欣賞,但卻因為恃才自傲,不聽勸阻,多次隨意揣摩曹操的心思,並多嘴的到處宣揚,使得曹操惱羞成怒將其殺死。
賀若弼是北周隋朝時期名將,擅長騎射,並且博聞強識。隋文帝在位時,他卻因在其面前嚼舌根而差點被賜死。後來楊廣即位後,建造了一個能容納千人的大帳篷,賀若弼並沒有吸取教訓,私下議論其太過奢侈,最終被楊廣判處了死刑。
要知道一般都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所以說如果當一個人說話肆無忌憚、毫無避諱,就會很容易招來諸多禍患,甚至引來殺身之禍。
而禍事有時也是自找的,像說話不經大腦,逞口舌之快,無疑都是愚蠢無知的行為。
所以我們一定要止語,守好自己這張嘴,不該說的話不說,不知道的事更不能亂說。
2.止欲。
古人云:過載者沉其舟,欲勝者殺其身。
人有時候之所以會感到痛苦,往往是因為欲望太多、而能夠得到滿足的卻太少。要知道欲望是無止盡的,只有懂得止欲,知足才能快樂。
記得有聽過這樣一句話:
幸福不是「有」而是「無」,無憂、無慮、無病、無災,才是幸福。
其實是否幸福不是看我們擁有和獲得了多少,而是要看我們內心裡對於現實滿足了多少。
俗話說:欲壑難平。
如果一個人對貪、懶、名、利等欲望不知止,就像是無法控制的毒癮一樣,一旦沾染,就會深陷其中。
要知道凡是被欲望所控制的人,最終都會被欲望所吞噬,而人生中對欲望的控制也是一種修行。
只有懂得節制欲望的人,才能享受到人生中的真正的快樂,才能享受到生活的自在從容。
3.止行。
古人云:當行則行,當止則止。
我們做人一定要懂得止行,止行不是不行,而是要三思而後行,否則一個人如果不懂得思慮盲目行事,往往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禍事。
季文子在中國的歷史上是一個出名的賢相。遇事總能「三思而後行」。正是因為他的三思而後行,才使他在國執國政33年,輔佐魯宣公、魯成魯襄公三代君主,為穩固當時的國政局勢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反觀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直接引清兵入關,導致落後民族掌握了政權,中國歷史大倒退。他自己後來也為清政府所殺,這就是未三思的後果。
要知道「三思而後行」並不是膽小怕事、瞻前顧後,而是成熟、智慧、負責的表現。
如果我們做事比較衝動,做事情的時候僅憑第一感覺,就開始行動,結果一般都不會太令人滿意。
因此我們在決定做一件事之前,特別是遇到了重大問題,就必須要多加考慮,進行全方位的思考之後再採取行動。
有道是:小心駛得萬年船。
我們只有能夠懂得止行,能夠做到當行則行,當止即止,才能收穫人生最大的自在,才能讓自己立身長久不敗!-玻璃樹苗談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