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人到老年,最大的悲哀是什麼?最後才發現:自己把人生過反了!

2023082610:14



一定要尊重老人,老人其實就意味着我們的以後。

畢竟,每個人都會老去,如同每個人都將勢不可擋的走向死亡。

所以我們看老年等於是看自己的未來,我們對老人好就等於是對自己好,一個社會只有讓老人活得好,這個社會才能真正保持幸福,能夠持續發展下去。

否則以功利的心態對待老人、老年,認為「老」就是無用,那現在的年輕人就不會有真正的希望和前途。

因為他們沒有穩定的、幸福的預期。

沒有老人,就沒有傳承!

在中國社會,智慧一般是跟老年、老人聯繫在一起的。很多人可以有天賦,從小就聰明,但他們不一定有智慧。

所謂智慧,它意味着豐富的經驗和經歷,智慧是深沉的體驗,也是對事物本質的洞察和對規律的把握。

同樣一個困難,聰明的年輕人在面對的時候往往就會驚慌失措或逃避,而有智慧的老人會想辦法接受和解決,他會從容淡定,沉着應對。

要知道,智慧不僅是腦力強,更代表了強大的心力。

因此,老人可以作為年輕人、中年人的老師,他們的錯誤和失敗,他們的成功和教訓,都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人到老年,最大的悲哀是什麼?最後才發現:自己把人生過反了!

回老家的時候,我去看望一個家族的長輩,他已經七十多歲了,現在是一個人生活,日子過得冷冷清清。

在家裡一起吃飯聊天的時候,他講了很多過去的事,最後談到自己這輩子,他苦笑着搖搖頭說,「我也是剛想明白,以前活得太荒唐,硬生生把人生過反了。」

我很理解他,因為我知道他原來做過什麼,他年輕時候跟很多人一樣,一心忙着賺錢,活在人與人的攀比之中,光想着比別人過得好,為此做了很多錯事,付出了很多代價。

比如找家人和親戚幫忙做抵押貸款,結果是把家人、親戚給坑了,他自己卻覺得無所謂,那幾十年他完全是自私自利,寧可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他。

最後怎麼樣呢,富貴冷灰,他有陣子很有錢,但很快都散掉了,等到老了疾病纏身,再想回歸家庭,可沒有人原諒他。



因果循環,自作自受!

慾壑難填,人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所以人在年輕時候就容易走錯路,而到了老年就容易悔悟過來,為什麼?

主要是年輕是本錢,有能力去犯錯,而老年意味着時間、精力和體力都跟不上欲望了,這時候就可以擺脫欲望的困擾,從更高的維度去看問題。

有時候我會想,人生猶如蓋樓,每個人都難免在過程中出錯,區別在於,有的人是在很早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哪塊磚頭放錯了,而有的人要很遲才會知道。這個差別就導致了人與人的不同命運。

通常來說,如果是在中年時候覺悟過來,那還來得及,而等快到生命終點的時候,那就太遲了。

這時候不管你真心悔悟還是想要得到什麼,都難以得償所願。要知道,因空果空,因果不空,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錢很重要,但幸福不取決於錢的多少!

「如果你現在有1塊錢,以為將來有2塊錢的時候,自己能比現在過得更幸福,你可能想錯了,別以為賺10倍或20倍能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這樣的想法很容易把你帶到溝里去。」

巴菲特曾打過一個比方,譬如一個人死去以後,別人寫錯了訃告,本來他賺了1.2億,結果寫成了1.1億,這時候數字多一點還是少一點,有什麼重要嗎?

不是說你賺錢比其他人多你就快樂、幸福和成功多一點,這是小孩子都能明白的道理,可惜太多自詡為聰明的成年人都理解不了。

對小孩子來說,父母的健康和關係的和諧就意味着家庭的幸福,他願意拿所有的錢來換這些,而成年人則不然,他們寧願拿自己的健康去還錢,為了一點錢而不惜傷害自己的家人。

以假為真,以賤為貴,這正是成年人世界的顛倒之處。-靜靜聊人生談覺醒-



*最好的養生之道是什麼?40-60歲:一定要為時光和生命注入意義感*

跟一個老前輩聊到養生長壽的問題,他笑着說,「不管是飲食還是運動,基本都是扯淡,真正的養生之道不在於這些。」

我不太理解,畢竟按照科學研究和專家們的說法,吃飯清淡點,營養均衡,勤於運動,那都是對身體健康有好處的。

媒體上所倡導的健康方式也都是這些,最多是加上一個「養心」,保持身心放鬆的狀態。

「如果按照你這樣的想法,那從季羨林到芒格和巴菲特這樣的人,就根本不可能活得長啊。」

老前輩表示,它們也不是絕對不管用,但終究不是根本,最好的養生不是為了追求讓人活得儘量長。

關於壽命的一個假設!

假如你養生有方,可以活到200歲,這時候無論你年輕時候的朋友,還是你年老後認識的人,基本沒有了。

物非人非景亦非,你相當於一個人留在某個陌生的地方,人到了一定年紀,很多事也做不了了,只是「活着」而已。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你觀四季變換,雲捲雲舒,聽微風細雨,越來越感覺自己跟草木一樣。

到了這個時候,就算你還能再活一百年,又如何?

是非恩怨,愛恨情仇,都已經成空。你願意拿剩下的所有時間來換過去一個朋友或敵人一下午的陪伴,但卻不可得。

40-60歲:一定要為時光和生命注入意義感!

為什麼說是從四十歲到六十歲呢?因為根據我的經驗和體會,在40歲之前,一般都是懵懂、經歷、體驗和沉澱,到了40歲之後,人的心智才會真正成熟起來。

所以從某種意義而言,人生的關鍵就在於這20年,你最後能夠達成什麼高度,與40歲到60歲所種下的「因」有關。

舉個例子,華為公司創辦人任正非就是43歲開始創業,然後用了一二十年時間取得成功,他沒有辜負自己的生命。

「幸福是什麼?不是掙到錢就幸福,而是積攢起一大把的回憶就是幸福。」

任正非這句話就很有內涵,是他過來人的領悟。我們也要吸取他的經驗,為自己的人生創造回憶、注入意義感才行。



什麼叫意義?人生有何意義?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很多人都認為人生如夢,一切都是空,畢竟每個人都是赤條條來,赤條條去,什麼都帶不來,什麼也帶不走。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做夢,離開世界的時候是夢醒。既然如此,人活着又有何意義?

所謂意義,它的內涵是思想和精神,是人生的存在感和價值感。可以說,正是人是為意義而活,如哲人所說,人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

人生本來就是緣起性空,但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必須要為自己樹立一個根本點,確立一個目標才行。

或者可以理解為責任,每個人活着都有其責任(也叫使命感),比如養兒育女,比如復仇,比如為了某種事業的盡心盡力,鞠躬盡瘁。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人生是過一天少一天,時間不可再生,哪怕你花費再多的金錢,也無法阻止生命時間的流失,失不再來,所以很多人說時間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但現實中很多人都覺得時間不算什麼,有的人甚至覺得時間太多了,時間怎麼過得那麼慢啊,等到他們走到最後,才猛然意識到,已經逝去的東西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從古至今,多少人都是稀里糊塗、隨波逐流,他們活着的時候帶給別人很多的麻煩和痛苦,他們自以為是,他們自作聰明,他們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最重要。

但最終證明,他們都是微不足道的平庸之輩,不管有錢沒錢,不管他們占了多少便宜,終究都是隨波逐流的庸人罷了。

什麼叫隨波逐流?就是被環境所改變和主導,多少人一輩子以為是為自己而活,實際上他們從來沒有成為他自己。--靜靜聊人生談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