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一種境界,叫和而不同
01.與人相處,最好不要強求
曾經總會用自己標準要求身邊親近的人,自己以為對的、好的,總是希望別人也這樣,比如飲食習慣、養生之道、自身修養等,有些自己也做不到,只要認為是正確的,就會用這樣的標準要求家人。
假如自己能做到的,或者自認為做得很好,又得到好處的,更是理直氣壯地去要求他們,不斷求全責備,要求處處完美。
然而,世間很多事情,不是因為是有益的,人人都能做到,甚至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正確的事,對於別人而言,就是愚蠢的、錯誤的,人與人的因緣業力不同,觀念認知不同,不管什麼事,都難以做到人人一樣。
當時的自己剛遇到名號,知道因果之重要,總希望家人能依教奉行,少造惡業,接下善緣。然而,當他們因緣未成熟之時,這些觀念就是一種愚昧的表現,不知不覺之間,就會形成對立,產生矛盾,徒增煩惱,自他皆苦。
後來深入學習法義,才漸漸明白曾經的自己多麼愚痴,憍慢無比,不知自己的根機,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學習教理,才明白自己就是徹頭徹尾的凡夫,沒有修行,沒有智慧,也沒有悲心,所謂希望別人好,得到好處,不過是顯示自己的觀念正確而已。很多時候,都是源於自己的傲慢,自以為是,以為自己做得很好,好為人師。
當認識自己也沒有力量,沒有德行,才能接受別人的觀念,深知自己是凡夫,才能體諒別人的苦,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責。
世間最好的人,與最不善之人,不過是一萬與一萬零一的差別,我們有何資格去指責別人呢?在慈尊的眼裡,我們都是一樣的,沒有差別,都是他疼愛的孩子,都是他救度的對象,我們又何能力可以憍慢呢?
02.有緣相聚,最好彼此包容
世間每個人本質都一樣,都是流浪紅塵之過客,只是因緣不同,業力不同,才有了不同的觀念。
人生相聚一場,都是有緣人,即便有緣成為家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有自己執着的觀念,我們無處改變,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就好。
人與人相聚一起,如同聚在一起用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口味,我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就好,無需讓每個人都與自己有相同的口味。口味難以改變,但我們可以做不同口味的菜,如此相聚一起,才能和諧美好。
每一種口味,沒有對錯之分,只是個人喜好不同而已,若因自己喜歡吃辣,就覺得辣味是人間美味,就要求每個人都吃,就是強人所難了。也許有些人能勉強適應,而有的人吃辣可能會生病。
世間很多東西,即便很多人都覺得是美好的,但總有人例外,難以接受。人心很微妙,我們往往容易接受與心相應的,哪怕是別人認為不好的,有時候美好的觀念,很多人都難以接受,因此才有了「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之說。就像慈尊的名號,光明無量,利益無盡,但能接受的人卻少之又少。
曾經不理解,為什麼美好的事情,人們卻不願意接受呢?後來漸漸明白,一切都是因緣,有緣萬事皆美好,無緣事事皆困惱。
決定我們觀念的,往往不是知識、學問,而是因緣,緣分到了,很多事自然明了,緣分未到,不管別人怎麼解釋,依舊隔着萬水千山。
03.相聚一場,最好互相尊重
人生相遇,都是有緣,不管是親近的家人,還是淡淡相交的朋友,每個人的觀念都不同,只因有緣相聚一起,如同口味不同的人,相聚一堂,共享美食。有的人只是偶爾吃幾頓,而有的人因為緣深,一輩子都在一起共餐,口味不同,最好就是互相理解,互不強求,多做幾道菜,其樂融融。
世間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人,都獨立的思考,有自己的觀點與好愛,還有不同的信仰,相聚一起,都是有緣,改變不了的事,最好是理解與包容。假如我們不喜歡的,別人強加給我們,我們也會心生困惱,換位思考,我們喜歡的,不一定是別人能接受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各自安好,彼此包容,和氣相處!
堅持自己相信的信念,靜靜地落實到生活中,做好自己,當家人看到自己的改變,自然會慢慢接受。即便不接受,也不強求,我們只要堅持自己的。我選擇堅定稱念名號,不再對他們說太多道理,把一切交給慈尊,漸漸地,不可思議的是,家人居然慢慢接受了,也開始稱念了。
後來,我學會靜默稱名,不再強求身邊的人,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我們無法左右,有緣相遇,互相尊重,隨喜讚嘆,就是最美的相處之道。
04.和而不同,最美相處之道
人生相處,最美的態度就是「和而不同」,修行之路,亦是如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緣之路,根機不等,因緣不同,我們所堅信的,不一定是適合別人,緣不同,心隔着萬水千山,即便表面在學,內心也在抗拒,甚至生起逆反心理,不如一切隨緣。
我們只要把自己做好,一心稱念名號,把一切交給因緣,彼此和諧相處就好。若是有緣,最後自然會相信,若是因緣不成熟,即便我們用盡各種方法,最後還是無法改變,甚至彼此還會分道揚鑣,相忘江湖。
我始終相信,世間每一個人最終都會接受慈尊的名號,或早或晚,慈尊早已安排好,我們只須堅定信念,一心稱念,一切隨緣,就是最美的心態。
默默念名號,靜靜做自己,與每一個人有緣人,淡淡相處,不強求,不執着,彼此理解,和而不同,靜待因緣到,同往蓮池中,共享蓮池清風,自在從容。-(人生觀察室/深山淺化聊人生)
*當貧窮靠自己無法擺脫,便只能寄希望於救世主從天而降*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誰都想要獲得好一點,想要更舒服一點,可是很多時候並不是想要就能夠實現的,但是我們也並不能因此就停止努力,不管現在的生活是怎樣的,對於未來的嚮往還是要有的。
鬼谷子:當貧窮靠自己無法擺脫,便只能寄希望於救世主從天而降。
01.天道仿佛現實生活的縮影,讓我們看到普通人在時代洪流中的掙扎與沉浮,最終大浪淘沙,適者生存,智者勝出。
每個人窮盡一生的努力,都想改變自我的命運,但很多時候命運這個東西也常常能夠讓我們看到自身里的一些變數。
以前總覺得讀書就是為了學習知識,有了知識就能夠改變我們自己的命運。
後來我才知道,其實並不是這樣,能夠改變你命運的並不是讀書這件事,往往也不是你積累了多少知識,更多的就是你頭腦中善於變通的觀念,在讀書的過程當中,思考與覺悟能力的鋪墊。
人生往往就是一個磨難接着一個磨難,遇到挫折與陷阱的時候,一個人能不能有足夠的定力與智慧扭轉乾坤,才是最為重要的生存本領。
古人常說:「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矣。」
這是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抱殘守缺並不能夠讓你持續的精進、跟得上時代的潮流。
社會的規律,往往也是講究自然生態法則的,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本就是最大的生活規律,停滯不前只會讓你喪失更多未來的機會,沒有核心的競爭力。
當貧窮靠自己無法擺脫,便只能寄希望於救世主從天而降。
02.有時候過日子某種程度上就像是下棋一般,正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每個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許多迷障,或者說在生活的面前總會有太多的障眼法,讓你看不清楚生活里的真相,往往也無法清晰的定位自我。
事實上真正能夠改變自我命運的人,恰恰就是自己,只不過生活中的我們,大多數把其中的方向用在了向外求而已。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上學的時候靠老師,做生意的時候靠別人拉生意,總之,我們總是習慣性的向外尋求依靠,就很少把工作的重心用來提升自己。
每當我們在天道中看到這麼一句話的時候,你心裡都是無比震撼與觸動:
「你不知道你,你才是你;當你知道你的時候,你就不是你了。」
是的,每個人對自我的了解真正又有多少呢,你是否在實現一件事情的時候,真的就拼盡全力的呢,許多事情你不去嘗試,你真的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存在多少潛力,這個世界上哪裡會有那麼多的「大人物」,往往還不都是有着這樣的「小人物」慢慢發展而來的。
03.許多人總是習慣性的依賴父母,因為父母常常能夠為自己遮風擋雨,或者換一句話來說,誰不想過着這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來都不需要過多操心的生活呢。
很多時候,這樣的狀態往往只是生活里的表象,並不代表人生的本質。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生活往往就是一個磨難接着一個磨難,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栽柳柳成蔭,許多事情往往就是這樣,風險和陷阱,往往隨時就隱藏在裡邊,稍一疏忽可能就能夠讓你跌落谷底,再也沒有翻身之日。
龍應台 在目送中說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是啊,父母終究有離開我們的那一天,並不能夠永久的陪伴在你的身邊,在這個意義上而言,人這一生最大的靠山就應該是自己,有着能力與智慧,自己腳下的道路才能走的踏實與安穩。
04.當我們開始對自己有所覺悟的時候,慢慢開始在生活里減少了這樣的依賴。
即便是像做飯這樣簡單的事情,我們也開始着手學習,因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當你會做飯的時候,你甚至更能感受到這樣一個妙處,只要感覺到飢餓,隨時都可以在家裡鑽進廚房搞一些想吃的飯菜,這樣的感覺多好啊。
人這一生,我們註定會遇到層出不窮的問題與麻煩來,如果你總是習慣性的依賴於別人,即便是至親往往也會對你有着「恨鐵不成鋼」的感嘆,更不必說生活當中那些與你並沒有多少糾葛的人和事了。
司馬遷曾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說到底可能都是一種利益層面的往來,而這個社會對我們要求往往也就是這樣,當你能夠為社會創造的價值越多,可能你的舞台就會有多麼寬廣,似乎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向我們說明,只有自己強大了,能力優秀了,你才能更好的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不是在人群嚷嚷的生活里隨波逐流。
05.大多數生活在底層的人,往往也都在努力的探索,總希望尋求着某種機會,或者能夠抓住命運里的某個稻草,就能夠讓自己的命運有所改善着。
但他們往往習慣性的將自己的目光放在了外面,有時候錯過了某個機會,只是習慣性的抱怨就是那條件不好,或者說失敗的原因往往就是環境和他人的因素。
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想渴望貴人的相助,但在這個世界註定又不會有那麼多的貴人與你相遇。
有時候反觀自己,如果你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有着爛泥扶不上牆的模樣,即便貴人在與你相遇的時候,可能本能的反應往往也是選擇逃之夭夭。
機會往往只留給有所準備的人,因為我們始終相信這麼一句話,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當你擁有更多價值的時候,或許才能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機遇來。
就像周華健在歌詞中唱到的那樣:「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的成功。」
或許這才是生活里的真相。
「認知,幾乎是人和人之間唯一的本質差別。」
利益相爭,本質上是心智較量;貧富差異,根源在認知水平的參差。
而在這麼一個心浮氣躁的時代裡,還有幾個人能夠選擇修行與閱讀,提升自己的智慧, 提高自己的認知,努力在生活中多去練就那麼一項過硬的本領,或者還能夠靜下心來細心地閱讀一下晨曦閱讀時光的文章從中找點生活的靈感與啟發呢。
這個世界,干多一點事不容易,因為許多人都心浮氣躁着;但干裝一點是好像又容易,因為許多人都心浮氣躁着。
每次在生活中遇到阻礙與困惑的時候,常常本能的反應就是自己的生存智慧與認知的能力不夠,於是未來的道路才有了清晰的方向。
就像天道中芮小丹說的那樣:「只要不是我覺到、悟到的,你給不了我,給了我也拿不住,葉曉明他們就是例子。只有我自己覺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當貧窮靠自己無法擺脫,便只能寄希望於救世主從天而降,但這個世界真的有救世主嗎?-青雲圖志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