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以後,溝通的虧,就別吃了-(2)

2023062613:21



三、當情緒不好時

一個人情緒不好的時候,也千萬別說。

為什麼?

因為負責我們情緒的是大腦的邊緣系統。而負責理性的思考是大腦新皮層。

通常情況下,這兩個區域是無法同時工作的。

也就是說,我們感性的時候,不能理性;理性的時候,不能感性。

比如,一個人在哭的時候,你不要試圖去和他講道理。

沒用。此時他聽不進去。

那我們要怎麼做?

如果對方處在感性狀態中,我們可以把他的理性拉回來。

謝春霖老師分享了兩個辦法:

方法1:認可動機。

不管你是不是認可他的邏輯,先不要急着去反駁,反駁就代表你不認可他的動機,你得認同他,然後才有然後。

方法2:拉回理智。

NLP十二條前提假設中(註:神經語言程序學,是一門研究我們大腦如何工作的學問),有一條是這樣說的,動機和情緒總不會錯,只是行為沒有效果而已。

什麼意思?

一個人會憤怒,肯定會有一個理由。

你想和他溝通,說服他,就要先認可這個理由,讓他覺得自己被理解、被尊重,你才有說話的機會。

對方終於理智了,那現在能說話了嗎?

還是不能。

當你感覺自己終於能開口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沒有被授權。
——

四、當授權不足時

什麼是授權不足?

通俗來講,就是你以什麼身份在和我講話?

說服,就是一場權力遊戲,而掌握絕對權的是對方。

對方沒有義務聽你說,更沒義務按你說的做。

主動建議,實際上就是冒犯了對方自己做這件事的權利。

你主動說,對方反而會想我不知道嗎,用你說!

在開口之前,你先要獲得對方的授權。

怎麼獲得授權?想辦法讓你的建議是有償的。

什麼意思?

三顧茅廬正是諸葛亮讓劉備付出的成本。

想象一下,如果劉備經常打敗仗,突然有一天,一個自稱臥龍的人跑過來和他說:將軍,曹操太厲害了,我們打不過的,你要認慫,而孫權家大業大,你得和他做朋友......待天下有變,再滅曹賊。

劉備聽完可能會半夜驚醒,心想:不是,他是不是有病?

我們想要自己說的話有用,就要管好自己的嘴巴,看不到自己授權的信號,就不要開口。

獲得授權之後,能開口了嗎?

別急,第一關還有最後一個障礙,就是你說的東西,對方不關心怎麼辦?
——



五、當內容不當時

什麼樣的內容才是對方關心的?

NLP十二條前提假設中,有個假設說:每個人都會選擇給自己最佳利益的行為。

商業的起點是,用戶獲利。

而說服的起點是,對方獲利。

只有圍繞對方的利益訴求,在溝通的時候才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議。

比如你問神父,我禱告的時候,能吸煙嗎?

神父肯定回答不能。

但如果你說,我吸煙的時候,能禱告嗎?

神父會回答:當然可以。

為什麼同一個問題,會得出不同的結果?

說服不是讓對方按你的意願行事,而是對方做出一個他最有利於自己的決定。

終於。終於對方想聽了,你可以說了。

但是事情並沒有朝着你的預期發展,你噼里啪啦說了一堆,發現對方並沒有聽懂怎麼辦?

第二關到了。

第二關:聽不懂

為什麼聽不懂?

因為彼此認知不同。

什麼是認知?

認知,其實就是你看待世界的思維方式。

知乎上有個問題:世面到底是什麼?

有人回答:你在盧浮宮欣賞藝術品,那是你的世面,放牛娃在山上奔馳,那是他的世面,真正沒見過世面的是你指責放牛娃不懂藝術,放牛娃指責你不懂放牧。

世面就是認知。看藝術品是你的認知,山上放牛是他的認知。

認知不同,看上去在交流,實際上雞同鴨講。甚至還會引起衝突。

聽不懂,何談說服。

那怎麼解決?

也有三種方法。

方法1:提前教育

提前教育,可以幫助一個人提前獲得新認知,有了統一的認知,才能聽懂對方。

比如第二天要開會,你可以提前一天把要講的東西發過去,讓員工看一遍,先大概了解你要說什麼。

方法2:簡化認知。

首先,眼睛快速刷過下面這段話,你能讀懂多少?

我們的營銷方案是將用戶聚集在我們的私域陣地,尋找用戶的痛點,抓住用戶的爽點,感知用戶的喜好,然後通過利益刺激和戰略性虧損去扭轉用戶心智。提升用戶的體感和活躍度,形成我們自己的生態閉環。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互聯網黑話。

每個字都是中文,但就是看不懂。

如果用這種方式來溝通。

對方聽完可能會半夜驚醒,心想:不是,他是不是有病?

如何簡化認知,轉化成大家都聽得懂的語言?

這句話可以簡化成:給用戶拉個群,然後在群里發一下紅包,活躍一下氣氛。

22個字能說明白的事,卻用了85個字。

文字也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也能通脹。

想要交流順暢、讓對方聽得懂,一定要說人話。

不說人話可能會損害你的生意。

比如廣告行業。



我們經常看到有些地產廣告:暢想人生,鑄就夢想。

嗯。感覺說了很多,又感覺一點都沒說。

廣告語看不懂,只能取悅自己,是沒有辦法打動用戶的。

廣告大師是怎麼寫文案的?

當年勞斯萊斯寫的一個非常經典的廣告方案:

當它以60英里每小時行駛時,最大的噪聲來自電子鐘。

你看,簡單明了。

還有元氣森林的。

0糖、0脂、0卡。

你看,也簡單明了。

能用人話說,就別用「鬼話」了。

方法3:結構化表達。

我們大腦處理信息有兩個規律,一是太多的信息記不住,二是喜歡有規律的信息。

如果你已經把內容簡化了,每一字、每一句都非常簡單,但是對方依舊錶示聽不懂,那可能你沒有說清楚,表達沒有結構。

怎麼做?

訓練表達結構。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如果細講五個小時都說不完,謝春霖老師在《認知紅利》第19章,花了20頁講這個事情,有興趣的話可以訂購、翻閱。

到這裡,對方願意聽,也能聽懂了,如果觀點一致,那說服可以畫上句號了。

但如果觀點對立,怎麼辦?

我們需要面對第三關。

第三關:不認同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我們無法理解的事情。

比如有人說口罩裡面裝了天線。

比如有人說世界是平的。

2017年2月,NBA球星凱里·歐文在一檔電視節目裡宣稱:地球是平的。他說:「那甚至連陰謀論都稱不上,地球是平的!這一切就發生在我們的眼前,有人在對我們說謊!」

為什麼在人類能上天,證據確鑿的今天,還有人堅信「地平說」?

因為他們患上了認知偏誤。

什麼是認知偏誤?

我們一旦認定了某個結論,就會去尋找相關的證據來證明它,甚至會屏蔽掉相反的證據。

美國物理學家蒙洛迪諾曾經說,人在做判斷的時候會有兩種機制。

一種是律師機制,先下結論再進行論證。

這是大多數人的思維模式,觀點一旦成立,就很難被說服。

另一種是科學家機制:他們會先收集證據,在下結論,過程也比較開放,他們也願意用反面的論據,不斷修正自己的判斷。

這是少數人的思維模式。

當你和「律師」辯論,結果會如何?

你會發現怎麼也說服不了他。

他有一套自洽的邏輯,不管你說什麼,他都能找到理由反駁。

所以,我們要說服對方,就要和「科學家」辯論。

要怎麼做?

喚醒對方的科學家機制。

有三個具體的辦法:

方法1:提問引導。

接受提問,能讓對方聚焦某一件事。

通過提問,可以改變對方的思想焦點,從而改變他的思考內容,最終引導他得出新的結論,自己把自己說服。

方法2:故事隱喻。

在文字沒有出現時,人類是通過故事傳承的。

故事,是人類最底層的認知模式。

比如,謝春霖老師的分享,就是通過大量的故事,讓你認同人是可以被說服的。

方法3:認知失調。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菲斯汀格在 1957 年提出「認知失調」的概念。

通俗來說,是你明明知道錯了,但是死不認錯,甚至還通過改變自己的認知,然後讓自己的行為合理化。

比如,明明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你卻說那誰誰抽煙活到了99。

利用這個理論,我們可以騙過大腦,逆向使用,說服對方。

先引導對方做出一個有利於我方的觀點,導致他認知失調,然後他會自己去改變自己的認知,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美國的zappos公司,為了激勵員工努力工作,他們會在實習期滿了之後,讓員工做一個選擇:

要麼拿1000美元離開,要麼留下來。

如果員工選擇留下來,那麼會為這個行為產生一個合理化的解釋:我很喜歡這份工作,既然留了下來,必須要干出點成績。

到了這步,說服基本已經完成了。

你想說的都說了,同時對方也聽了進去。

但是對方認同了你的觀點,並不代表他會採取行動。

說服成功的標誌,是有所行動。否則,沒說服成功。

第四關開始了。

第四關:不行動

什麼叫不行動?

就是他接受了你的建議,但是不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