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中年人職場做選擇?00後要錢又要愛

2023052210:58


題圖|《我,到點下班》

虎嗅註:和Z世代的朋友們聊職場觀,一句話在我腦海中逐漸清晰起來:「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麼就要很多很多的錢。」這是亦舒賦予喜寶的人生信條,四十餘年後,這成了當代年輕人職場心理狀態的絕佳映照。

價值感前所未有地重要。如果工作無法讓他們獲得價值感和認同感,那就需要高昂的薪資來填補心靈的缺口。

讀了長江商學院的《職場中的Z世代調研——變與不變:Z世代的價值觀、驅動力與韌性傳導》(下稱《報告》)後,我發現,在更大的樣本中,這也是成立的。

「他們給的實在是太多了」

1996年出生的高思是海歸理科博士。

2021年底,臨近畢業時,他只考慮高校教職或研究所的工作,幾番篩選後,選擇了一家上海國際級研究所的博後offer。雙方約定,高思的學位證一下來,就去辦理入職手續。

回國隔離期間,杭州一家IT大廠主動聯繫他,希望他參加面試。他閒來無事,竟就參加完了整個流程。那是算法崗,他不太會編程,本以為面試不會過。但offer竟很快就出來了,薪資比高校翻了幾番。

於是他義無反顧地去了大廠。

物質更為豐盈的這一代對財富愈發敏感。《報告》顯示,66.62%的Z世代認為經濟收入和財富的增加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相比其他世代,Z世代需要更大幅度和更高頻度的升職加薪,才能激發工作積極性。在工作表現正常的情況下,54.45%的Z世代選擇1年內若不加薪就會離職,超過66.69%的Z世代認為自己若2年內未升職會選擇離職。

但高思的選擇並非單純關於工資表上的數字。

「理科在國內好一點兒的教資崗坑都滿了,想在學術圈混下去,必須要做好幾期博後,發文章的壓力也非常大。」認識高思很多年了,他在我心裡還是個剛從象牙塔里出來的小孩,但他針對現實因素侃侃而談的語氣,儼然比我剛畢業一腔熱血衝進媒體時成熟許多。

「這就意味着你是很動盪的,要頻繁換學校和城市;職業的未來也沒有保障,說不定最後拿不到教職。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個教職的誕生往往意味着幾十個博士被淘汰。這讓我很焦躁,壓力很大。」

我確實沒想到,對他來說,相對於高校,大廠竟是一個更穩定的選擇。但這個穩定的選擇也為他帶來了「陣痛」——這是他完全不熟悉的領域,入職一年半,他仍在不斷學習,不僅僅是編程,宏大的計算機網絡體系和硬件架構也讓他焦頭爛額。

最令他痛苦的是,作為理論數學研究者,他一貫的動力是洞察全局:一個概念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上下文是什麼,對周邊有什麼影響。

但在大廠,他切實感到自己就是一顆螺絲釘,沒有全面的視角,也沒人要求他有全面的視角。企業對他的要求,僅僅是解決一個個選定的具體問題。

這背後也是經驗與資源的缺失。企業的資源往往只會傾斜給重點培養者,對於他這樣跨專業加入的「萌新」來說,做得不夠多,了解得自然也少。而他的時間和精力往往被繁雜的工作所占領,無暇顧及自我提升。

這讓他感到盲目、無力,缺少價值感。

我問他:「工作中就沒有什麼會讓你產生比較強的成就感嗎?」

答案言簡意賅:「發錢的時候。」

剛工作的時候,他接到的任務都比較簡單,經常能夠破解。隨着工作的深入,他的任務越來越複雜、越來越無解,習慣遇事拼盡全力的他,面對自己怎麼也改變不了的現實,「就很煩」。

但他畢竟沒有離開。在剛畢業的這一年半當中,他經歷了一次漲薪,剛發下來的年終獎,數目也極能撫慰人心。

這位年僅27歲的男孩告訴我,自己的人生目標很簡單:「儘快多攢點兒錢,能早點退休就早點退休。」

很多很多的愛

「Z世代就是,你不給我錢,我是肯定走的,但給我錢,我也不一定留下來。」在16015份有效問卷中,長江商學院副院長張曉萌發現了對Z世代來說比錢更重要的東西——愛。

愛分兩部分,對工作的愛和對人的愛。換而言之,工作里的價值感和歸屬感。

「管理者經常問一個問題:如何吸引並留住Z時代。」張曉萌教授在課堂上感受到了企業家們對Z世代的關注,「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給Z世代一個和興趣匹配的工作。激發他的工作熱情,而非用金錢激勵他,這樣對企業和員工都是更好的激勵方式。」

李茉就是這樣被「騙」進了短視頻行業。剛畢業時,她拿到了當時風頭最盛的幾家互聯網大廠offer,但一位自己喜歡的博主在招助理,她出於好奇去面試,看到簡陋到幾乎不存在的攝影棚,當即想逃。

「你太有個性了,在大廠不會快樂的。」但博主仿佛看透了李茉的內心,只見一面,就揪出了她最隱秘、最珍視的表達欲,「我們一起去創造些什麼吧。」

這句話擊中了李茉,讓她義無反顧地拿着幾千塊工資,跟着這位博主幹了好幾年。

Z世代前所未有地缺「愛」,領導的信任和支持比金錢更能激發他們承擔額外的工作。《報告》顯示,「有效的管理」能夠激發Z世代員工工作興趣、增加彼此的信任度和認可度;反之,「無效的管理」 則事倍功半,如果遇到「不合」的領導,即便是薪酬等方面的物質補償也無法留住Z世代員工。

1998年出生的趙薔曾經直接問領導:「你能誇誇我嗎?」

領導驚訝地反問:「上個月績效我可是給你打了A啊,還不夠嗎?」以及「如果我經常公開誇你,你不會感到壓力嗎?」

Z世代對激勵的需求顯然和之前的代際不一樣了。像趙薔這樣,希望獲得更直接的讚賞、情感支持的年輕人不在少數。如果錢不到位,至少愛要到位。

《報告》稱,Z世代中認為擁有新體驗(旅行、開拓眼界) 是人生最重要的事的占比有57.74%,接近六成。 因此,對於企業來說,可以將新奇體驗的元素加入到工作當中, 調動Z時代員工的積極性。

就此,張曉萌和虎嗅分享了一個很有趣的案例:那是一家位於中國中部、員工過萬的生產型企業,其中大比例是90後、95後一代的工人。因為地處偏遠縣城,招工數量又多,這家企業會從有一定距離的周邊縣鄉招工。

員工大幅流動會影響生產穩定性,加之招工難度本身就不低,所以這家企業給出了大幅高於當地平均水平的工資。但員工離職率還是很高。

老闆很困擾,他回憶起80後、85後一代,都很能吃苦,能勤勤懇懇干很多年:「為什麼95後就不是這樣子呢?」

他開始自己和員工們挨個面聊,企圖讀懂95後,找到留住他們的方法。他發現,這些工人們雖然也是農村、縣城裡家境一般的孩子,但哪怕不工作,對家裡也就是添雙碗筷的事,並不需要通過工作賺取生存的費用。同時,縣城裡也沒有大城市那些燈紅酒綠的娛樂項目,賺了錢也沒地方花,賺錢的欲望更顯微薄了。

於是,這家企業在宿舍區設置了一條龍的娛樂設施:籃球場,電影院,遊戲廳等。遊戲廳是最受歡迎的,尤其吸引年輕的男性員工。就這樣,他們成功留下了大批年輕工人。

故事還有一個誇張的後續:在意識到遊戲產業的潛力後,這家原本與遊戲毫無關係的企業成立了新的事業部,和頭部遊戲公司合作,專門做覆蓋縣級小鎮青年的線下電競館。疫情前,竟也帶來了不錯的營收。

如果兩件都沒有

《喜寶》裡那句大名鼎鼎的「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麼就要很多很多的錢」,還有後半句,「如果兩件都沒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要錢,要愛,但《報告》顯示,Z世代群體最為重視的價值觀是身心健康。隨後才依次是財富增加、體驗拓展、自我實現、 物質和精神享受。

高思的部門出了名的不加班。不過,這背後不是人文關懷,而是一串無懈可擊的邏輯:做研究性工作的部門收益沒有直接做產品的部門高,給員工的獎勵比不過其他組,因此,要留住高端人才,必須另想他法。

他們部門的妙計就是不加班,做到工作和生活的balance,這對於將要這群注重健康、未來要成家的博士們,有着極高的吸引力。

在健康面前,Z世代比誰都清醒。

(高思、李茉、趙薔為化名。)-(出品:虎嗅商業消費組/作者:昭晰*編輯:苗正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