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扯下美國債務「戲法」的遮羞布

2023051215:10

先說結論。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就債務上限問題一直在磋商,都希望對方能聽從自己的建議。儘管當前的吵鬧雖然看起來很兇猛,但最後必然會達成一致,必定是給美國債務鬆綁:要麼提高債務上限,要麼暫停債務上限。

提高債務上限,就是僅對發行債券總額做出限制,無時間限制。如2021年12月債務上限由28.9萬億美元提高至31.4萬億美元。

暫停債務上限,就是不設發債限額,有時間限制。2013年2月《無預算,無工資法案》(No Budget, No Pay)使美國政府可不再直接設定債務上限,而是設置暫停期來解決問題,在暫停期內允許財政部繼續發債而不受債務上限限制,但發行量被限定在「償還現存義務」內。暫停期過後,債務上限重新設置為原有債務上限+暫停期內新增債務。2013年以來,美國國會已7次暫停債務上限。

我們可以看到,媒體標題中就美國債務問題用得最多的動詞是「警告」:

耶倫警告稱,不解決債務上限問題將「給美國經濟帶來災難性後果」。

高盛警告稱,美元面臨着真正的風險,任何讓美元不再被視為世界儲備貨幣、不再被視為世界上最安全、流動性最強的資產的事情,對美國人民、對美元、對美國政府都是不利的。

小摩警告稱,國會在美國債務上限問題上的僵局,以及美國可能出現的違約,可能會引發金融恐慌。小摩CEO傑米?戴蒙還再次呼籲永久廢除債務上限。

如何理解他們的警告?這些美國人都說美國債務違約的後果不堪設想,那麼他們在畏懼什麼?美國債務違約一旦發生,可能會引發哪些連鎖反應?

一,喪失「不容置疑」的主權債信評級。這將在美國銀行業、金融市場乃至全球資本市場掀起驚濤駭浪。美國國債市場規模巨大,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資產市場。美債也是銀行、退休基金、共同基金和其他企業的投資組合中,首要的安全資產。一旦美國償債信用崩垮,引發的金融危機將使最近硅谷銀行(SVB)等數家區域銀行倒閉的風暴顯得像是小事一樁。

二,萬一美國違約,美元在世界各地作為全球準備貨幣的價值將急劇貶值。自從貨物出口大國地位由中國取代以來,美元相對於他國貨幣的價值,主要源自於全球對美元資產的需求。而既然美國財政部發行的債券數量龐大,美債暴跌勢必拖累美元貶值。那將迅速推升進口貨的價格,使美國通貨膨漲率飆升得更像是當代的阿根廷,或20年前的俄羅斯,遠比此刻或1970年代還要嚴重。

三,美國將無法保有海外軍事基地和其他海外資產,也沒錢支付薪資給美國軍方人員。這只會讓世界上更多的國家以人民幣取代美元的貿易結算地位。

四,即使美國債務違約只是尚未發生的重大風險,也將迅速推升償債成本,使美國赤字問題比現在更嚴重。

那麼,為什麼美國就能這麼任性,債務上限的底褲能一次次地破洞呢?美國債務到底有沒有天花板?美國還不還得起這些債?

你可能認為,欠債必還天經地義,但這只是在道德領域。但是在人類學領域,債務關係有的時候只是建立在暴力之上的表面上合理、實質上不合理的一種經濟關係。

現代貨幣的基礎是政府負債,而政府借錢為的是支付戰爭經費。「央行之母」英格蘭銀行以私人銀行的形式在1694年成立之時,為的是為英國王室提供貸款以及為政府籌措軍費,也因此獲得了貨幣的發行權。英王菲利普二世的時代和當下面臨着的問題並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中央銀行的創立,代表着戰爭機器和金融家之間的利益聯姻制度化。

尼克松讓美元浮動是為了支付戰爭的費用,僅在1970—1972年,他就下令將超過400萬噸的炸藥和燃燒彈投向印度支那各地的城市和村莊——這讓一位參議員授予他「史上最強大的轟炸機」稱號。當時的債務危機是購買那些炸彈的直接後果,或更準確地說,是大規模製造投放炸彈所需的軍事基礎設施的後果。這是造成美國黃金儲備異常緊張的原因。

很多人認為通過浮動美元,尼克松將美國貨幣轉換為了純粹的「法定貨幣」(fiat money)。美元從此只是幾張紙,它們不再有內在價值,僅僅是因為美國政府的法令規定它們才成為貨幣。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完全可以認為,現在美國只有依靠軍事力量支撐它的貨幣。

和一般的認識相反,美國政府不能「隨便印錢」,因為美國的錢根本不是政府發行的,而是由聯邦儲備系統庇護下的私人銀行發行的。美聯儲儘管從名字上看似乎是個政府機構,但從技術上說,它根本不是政府的一部分,而是一種特殊的公私混合體;一個私有銀行的財團。它的主席經國會批准由美國總統任命,但在其他方面的運作卻不受公眾監督。在美國流通的所有美元鈔票都是「聯邦儲備券」。

即美聯儲通過購買國庫券「借」錢給美國政府,接着把政欠的貨幣借給其他銀行,以此將美國債券貨幣化。因此,有印鈔票的權力的是美聯儲。

從美聯儲獲得貸款的銀行自身不准再印鈔票,但它們能在保留美聯儲規定的部分準備金的基礎上通過放貸創造虛擬貨幣。

尼克松讓貨幣浮動所產生的一個明顯的結果,也就是這些銀行創造的美元自身取代了黃金,成為世界的儲備貨幣,即作為世界上價值的終極貯存形式。這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優勢。

儘管時間過去了數十年,美國債券本質上仍然是一種戰爭債:美國的軍費開支繼續高於世上所有其他國家的總和,而且軍費開支不僅是政府產業政策的基礎,它們還占了預算如此大的一部分。



1950-2008美國聯邦債務與軍事預算的情況(單位:十億美元)

不像其他任何國家,美國的軍事秉承着所謂的「全球力量投射(global poweprojection)」——通過大約800個海外軍事基地,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運用致命打擊進行軍事干預。然而在某種程度上,地面力量是次要的,至少自二戰以來,美國軍事策略的關鍵一直是依賴空中力量。美國從未進行一場沒有制空權的戰爭,而且它比任何其他軍事力量都更系統地依賴於空中轟炸。例如在幾年前針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中,美國軍隊甚至轟炸了表面上處於它自己控制之下的城市居民區。歸根結底,美國利用軍事優勢的本質,讓全球的貨幣系統圍繞美元來組織。

它發揮作用,並不是通過直接的威而是通過創造特定的政治環境,對於擁有各方能夠使用的暴力手段完全不在同一個水平上的認知定義了這一環境。它如何在經濟方面發揮作用?

由於美國的貿易赤字,大量的美元在國外流通;尼克松讓美元浮動的效果之一,就是外國央行除了把這些美元拿來購買美國國債,幾乎別無選擇。這就是美元成為世界「儲備貨幣」的意義。這些債券像所有債券一樣,本應最終到期並償清,但如經濟學家邁克爾·赫德森所言,那些債券從沒兌現過:

因為這些財政借款成了世界的基礎貨幣,所以它們不會被償還,而是無限期的延遲兌付。

這,就是美國財政搭便車的實質,即向全球徵收了一種「稅」。換句話說,美國至高無上的力量建立在一項永遠不會也不能償還的負債之上,它的國債已經成為不僅是對美國國民,而且是對世界各國的承諾;但是,它不會遵守這個承諾,與此同時,它要求那些依賴美國國債作為儲備貨幣的國家,一絲不苟地償還債務。

當我們看到美國兩黨在債務問題吵得不可開交的消息,看看就好。

當看到與之相關的中美動向,例如——「在中國再次拋售了106億元美債之後,美國財長耶倫警告說,美國需要與中國對話」——可以一點都不奇怪。

事態的走向很清晰,可以看透,但不必點破。-(來源:智通財經/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