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百模大戰,來了

2023041318:22



一夜之間,AI大模型熱得發燙。

繼3月中旬,百度最先下場,以「文心一言」搶占了對標ChatGPT的「國內第一」後,過去一個月,大模型一直是市場的焦點。尤其是在過去一周里,各界選手紛紛「大干快上」,密集開「卷」,要麼直接卷大模型,要麼卷產品卷Demo,要麼卷預告卷進展。總之,大模型江湖,徹底火起來了。

百度最先挑起戰事,阿里、商湯跟得最緊、跑得最猛,都已發布類ChatGPT產品。

不止如此,科大訊飛等中大廠的大模型也已經在發布的路上。而適配到具體場景的應用和產品,比如360的「360智腦」已經進行過現場演示,有贊也帶來了由大模型驅動的首個AI產品「加我智能」。就連飛書,也悄悄上線了關於智能助手「My AI」的Demo視頻。

就在去年,AI還因為商業化困局而被外界詬病。去年年底,OpenAI的ChatGPT問世,成為了攪動AI大模型江湖的鯰魚,一時間,各類選手紛紛涌了進來。

被視為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第一場大戰的「千團大戰」,至今仍令人記憶猶新,那時,從業者們的信念是,所有的行業都值得用互聯網再做一遍。時至今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在4月11日已經喊出「所有產品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的口號。儘管當下還處於大模型混戰的早期階段,各家的能力更新,都還沒有正式對外開放,對於大廠的大模型能力,還沒有一套成熟的評估體系,但是,AI大模型時代的變革,已經開始醞釀。

市場各種信號都昭示着,「百模大戰」的帷幕已經拉開。曾經,硝煙瀰漫的「千團大戰」,結局是一地雞毛,數千家公司同台競技,只有美團最終跑了出來,無數公司淪為炮灰。現如今,AI時代的「百模大戰」,「入場券」更貴,對於資源、技術、人才的要求更高,也更需要耐心和時間。新選手燒錢燒時間,結果也可能只是巨頭的陪跑。這場持久戰,才剛剛開始。

百「模」大戰,一觸即發

大模型江湖混戰,愈演愈烈,下場的選手越來越多。競爭最激烈也最受關注的,便是在大模型領域有所積累的互聯網巨頭選手們。

這波混戰源起ChatGPT。巨頭選手們的類ChatGPT產品以及最新的AI大語言模型首先受到關注。其中,百度3月16日發布了「文心一言」;阿里的「通義千問」已從4月7日開始企業內測;商湯科技在4月10日的技術交流會上帶來了「商量SenseChat」,目前還未對外開放;360在3月29日現場演示了「360智腦」後,也將於4月16日開啟企業內測。

這些類ChatGPT產品,主打的都是對話問答、文本及代碼等生成能力,外界常常會把多輪對話、數學能力、編碼能力作為測評的標準。

業界的共識是,國內這些產品相較ChatGPT,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這些產品,究竟孰強孰弱、孰優孰劣,還難下定論,因為尚處於內測或演示階段。

不過,各家的產品形態有一定差別。比如,儘管文心一言的生成圖片能力遭到吐槽,但已經實現了多模態交互;通義千問增加了「百寶袋」,把寫提綱、SWOT分析等能力單獨列成板塊以供使用;360則是直接和搜索引擎場景進行了結合。

與類ChatGPT產品共同進入我們視野的,則是各家的大模型體系。

其中,360的大模型,此前市場關注度並不算高。不過,360稱,其人工智能研究院從2020年開始,一直在對包括類ChatGPT在內的大模型通用人工智能技術持續投入。

其餘三家中,百度「文心一言」和阿里的「通義千問」,背後分別是此前已經發布過的文心大模型體系和通義大模型體系;商湯「商量SenseChat」背後是最新問世的「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體系。三家本質都是在統一AI底座的基礎上,在通用模型層覆蓋NLP、視覺等領域,再進行行業模型和場景模型的孵化。

深燃製圖

文心大模型除了有文心一言、AI作畫應用文心一格外,還和工業、能源、金融等多個行業客戶共同打造了11個行業大模型。商湯基於大模型體系,還發布了AI內容創作社區平台「秒畫」、AI數字人視頻生成平台「如影」、3D內容生成平台「瓊宇」、「格物」。

接下來,預計最快亮相的選手,當屬科大訊飛。其計劃於5月6日發布「1+N認知智能大模型」,「1」是底座平台,「N」則是應用於多個行業領域的專用大模型版本,同時,「N」個場景的示範性應用產品也將隨之呈現。但是否會有類ChatGPT產品,還不確定。

備受市場期待的選手,還有華為、騰訊、京東、字節跳動,這幾家雖然沒有大張旗鼓發布基於大語言模型的新產品,但也找機會對外重新梳理大模型體系或透露新進展。

其中,華為雲首席科學家田奇在4月8日的一場公開活動上表示,華為盤古大模型在2022年發布NLP大模型、CV大模型和科學計算三個基礎大模型之後,又陸續發布行業大模型系列,包括盤古氣象大模型、藥物分子大模型等等,華為大模型還是堅定走To B的路線。其內部專家此前就曾指出,「華為很少在新的趨勢出現後,立馬追上」。

騰訊曾於2022年發布混元大模型體系,據透露,目前也在研發類ChatGPT產品;京東4月對外宣稱,計劃在今年發布新一代產業大模型「言犀」;字節跳動根據公開報道正分別在語言和圖像兩種模態上發力。

當然,市場上也不乏蹭熱點的選手。崑崙萬維的大語言模型「天工」3.5,也將於4月17日開啟內測。4月11日,深交所向崑崙萬維下發關注函,再次提醒不得利用市場熱點題材,進行「蹭熱點」等違法違規行為。

除了這些大公司之外,根據民生證券相關研報統計,目前國內至少已經有30多家大模型亮相,其中不乏參數規模甚至超過ChatGPT規模的大模型。廠商涵蓋了互聯網巨頭、AI上市公司、服務器龍頭企業、科研院所與一級市場創業公司。

大模型應接不暇,新產品層出不窮,ChatGPT風口上的諸神混戰才剛剛開始。

搶發大模型,大廠不能錯過的一戰

大廠混戰大模型之際,各家的大模型能力究竟幾何,才是最令外界好奇的。以往,大廠選手們做大模型,總是粗暴地拼參數量,業內大模型的參數從百億進化到了千億甚至萬億。

現如今,參數量早已不能當作衡量大模型能力的唯一標準。AI領域從業者章容對深燃表示,大模型的能力或許有學術層面的評估,但依然缺乏較為成熟的評估標準和體系。

文心一言發布後,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3月下旬曾對外表示,文心一言不如最新的ChatGPT版本,但是差距不是很大,可能就是一兩個月的差別。就連剛剛下場成立AI公司「百川智能」的搜狗創始人王小川也對外表示,正在研發大模型產品,今年內可能就能追上ChatGPT3.5的水平,至於趕上GPT-4或者GPT-5,可能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

現如今,業界衡量大模型能力最直接的標準,似乎變成了和ChatGPT相比差距有多大,多久能追上,但也只能是模糊對比。

雖然如何評價大模型的實力還沒有統一標準。但是,大廠們已經開始展望大模型進入到業務應用層能帶來的變革。從目前選手們的參與思路來看,百度、阿里都已經宣布未來主流業務,將與最新的大語言模型深度結合。

在文心一言發布前,李彥宏在內部信中就曾介紹,百度計劃將搜索、智能雲、自動駕駛多項主力業務與文心一言整合。4月11日的阿里雲峰會上,張勇也表示,阿里巴巴所有產品,包括天貓、釘釘、高德地圖、淘寶、優酷、盒馬等,未來都將接入「通義千問」大模型進行改造。目前釘釘和天貓精靈已經接入測試,新功能將在評估之後發布。

大廠主流業務的改造正在醞釀或進行。而大廠掌握着更多的場景和數據,也能反哺大模型的發展。

在雲計算領域,2022年,以天翼云為代表的運營商雲加速崛起,而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大廠雲計算業務增速放緩,大廠雲需要找到新的增長驅動力,張勇甚至下場擔任阿里雲事業部的一把手。

顯然,大模型正在扮演這樣的角色。百度、阿里、華為,都是雲事業部來做大模型to B、to G的對外服務,雲計算市場頭部四朵雲已經集齊三朵。在大模型時代,正如李彥宏所言,雲計算市場的遊戲規則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

企業協同辦公市場中,疫情以來,釘釘、飛書、企業微信三足鼎立的格局基本形成。而釘釘在4月11日展示了接入「通義千問」的Demo之後,飛書在當天下午也緊急發布了智能助手「My AI」的Demo視頻。就如同微軟Office 365的Copilot產品,釘釘和飛書的Demo,都或將幫助職場人在工作效率方面實現大幅提升。現在,壓力給到了企業微信。

在搜索領域占市場六成份額的百度,要讓文心一言改造搜索體驗。占據搜索市場三成份額的360緊隨其後演示360智腦,被外界認為是,開啟了搜索市場爭奪戰。

同樣,商湯、科大訊飛這些曾經的AI大廠,見證了從機器學習到AI大模型時代的變遷,現如今,更是不願錯過大模型的風口。

擁抱大模型,就是擁抱下一個時代。大模型內卷之際,結合場景,基於大模型的產品依然在層出不窮。比如有贊接入GPT-4,上線了「加我智能」。同花順的AI產品將在4月14日上線,但是否會在其i問財產品的基礎上有所創新,還未可知。

「讓子彈先飛半年」

「大廠們都是先來占位!」章容稱,「因為大模型的能力還遠未成熟落地,現在互聯網大廠更像是在秀肌肉」。

一位即將進行AIGC創業的AI從業者告訴深燃,大模型就像是AI時代的操作系統,大廠搶先占位,不排除是為了搶客戶、搶人才。畢竟,大佬們下場官宣創業,往往伴隨着招人。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大模型的能力越強,API可以實現的應用端場景就越豐富,相當於大廠都在爭AI時代的「App Store」。

大模型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夠煉造的,現如今大廠選手大模型動態層出不窮,本質還是過去幾年技術積累的產物。

做大模型,必然伴隨着重投入。在國外,微軟投資OpenAI,先後投資了超100億美元,而OpenAI對於GPT-3的訓練費用已經超過1200萬美元。這一點,從國內大廠的研發投入也可窺一斑。

財報顯示,2022年百度的核心研發費用為214.16億元,占百度核心收入比例達到22.4%。過去10年,百度研發投入超1000億元。根據商湯財報,過去四年,商湯總營收為149.8億元,而研發開支則達到了114.3億元,營收占比達到76.3%。

或許也是因為如此重的投入,對於大模型領域內卷加劇,業界出現一種討論,國外已經跑出了GPT-4,面對如此大的差距,國內新選手現在殺入戰場做大模型,意義大不大,會不會造成人才和資源的浪費。

2023年以來,多位大佬宣布下場進行大模型創業,但是一部分人的思路已經開始調整。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最近多次對外表示,做大模型不能過於樂觀,貿然進入難度很大,而且競爭激烈。他的思路已經從開始的做通用型大模型,轉向更注重結合自身業務場景,做垂直整合大模型。

他認為,國內在1-2年之後,將會有50家以上的公司擁有自己的大模型。包括互聯網大廠自研、中型互聯網公司基於開源大模型微調、一些AI公司及垂直領域的甲方,都會有大模型,市場大模型的供給一定不會太少。

也有很多業界人士認為,未來大模型的發展,將會是頭部幾家寡頭之間的競爭。

但是,中國必須做自己的大模型,已是共識。出現分歧,本質上還是因為,大模型的鏖戰才剛剛開始。

民生證券相關研報指出,目前表面上大模型百花齊放,不再稀缺,是因為開源基礎以及大公司本身的算力儲備與資金實力,單純發布一個大模型門檻,沒有市場想象那麼高。但是能夠擁有高質量數據場景,才能持續迭代,性能逐步逼近ChatGPT的大模型,預計最終仍是「鳳毛麟角」。市場會逐步凝結共識:得數據者得天下,數據成為大模型差異化競爭的關鍵。

算力、算法、數據是AI大模型研發的三大要素。大廠雲們在算力上擁有一定優勢。AI領域從業者貝科對深燃表示,華為布局昇騰芯片、昇騰生態已經多年,而且在各地也投資了算力中心,現如今也已經有了一定量的算力儲備。阿里整個集團在GPU算力上也有一定儲備。但這並不意味着大模型能力一定能持續攀升。

章容認為,大模型將帶來生產力的變革,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是,即便是國外跑得最快的OpenAI以及微軟,目前在商業化落地上已經有所進展,但也依然不能說成熟穩定。至於國內大廠的大模型,目前更是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

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信息安全問題已經顯現。4月11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強調了生成內容的真實性,並且提出了相應的容錯率和懲罰措施。

另一方面,當前國內市場上最新的大模型產品,無論是面向C端的體驗產品,還是面向企業的接口,基本都處於內測階段,還沒有真正放開。

按照目前的形勢,章容認為,當前大模型從發布走向到企業端,摸索如何真正提升生產力,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章容、貝科為化名。-(文:深燃/作者:王敏*編輯:金璵璠/來源: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