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站在AI之巔,微軟為何仍被看空?

2023041217:19



華爾街對微軟的態度兩極反轉

眼下,萬物皆可AI。

當AI成為資本市場的關鍵詞之後,點燃了投資者的熱情,高唱「死了都要AI」,將行情的演繹達到極致。

國內熱情洋溢,國外也不遑多讓。

作為ChatGPT的「金主」,微軟也成功站上「風口」,2023年第一季度市值增長超3200億美元,好不風光。

儘管如此,市場仍不乏看空微軟之聲。

站在AI之巔,微軟在資本市場的表現為何拼不過蘋果與英偉達?資本對微軟的態度有所保留,這又是何緣故?ChatGPT遭遇監管風暴,微軟又該何去何從?

風頭被搶,高管減持

短短數月,華爾街對微軟的態度兩極反轉。

    據微軟最新財報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營業收入為527億美元,而市場預期為529.4億美元,同比增長2%,為2016年以來的最低增速;淨利潤為164億美元,同比減少12%;

更為糟糕的是,微軟Azure營收增速進一步放緩。

2022年第三季度,微軟Azure營業收入35%,到了第四季度降至31%,微軟CEO納德拉坦承雲業務放緩,「可能在未來六個月中,再減速四到五個百分點」。

如此一來,引發了市場對其增速觸頂的擔憂,市值從巔峰的2.5萬億美元一路下滑至2022年11月市值最低的1.66萬億美元。

畢竟,微軟Azure是其市值翻身的最大依仗。

想當年,微軟在桌面時代過於成功,反而成為其蛻變的絆腳石,路徑依賴之下屢屢錯失移動時代的紅利,市值因而多年不振。

直到微軟Azure成為微軟第一增長曲線,才上演了否極泰來,與蘋果輪流爭奪全球市值「一哥」的寶座。

不承想,存在多年的ChatGPT厚積薄發,成為2023年最大的「風口」,而早早布局的微軟也再度成為資本追捧的對象,2023年4月初市值恢復到2.14萬億美元。

對這種現象,上海砥俊資產管理中心總經理梁瑞安曾一語中的:「資本市場經常很癲狂,一會愛死,一會恨死,一切都是人性!」

儘管如此,仍不乏有看空的聲音。

一方面,未拼過蘋果與英偉達。

站在AI之巔的微軟,市值表現竟然不如蘋果:2023年第一季度,蘋果市值增長超5000億美元,比微軟多出1800億美元,成為最大的贏家。

如若比市值漲幅,微軟也遠不如同為AI風向標的英偉達,前者2023年年度漲幅為20%左右,後者接近翻倍。

另外一方面,高管頻頻減持。

據同花順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微軟的高管減持信息多於增持信息,單2月就出現11條減持信息,且減持股數遠遠大於增持股數。

買入微軟的建議在減少

不難發現,資本對微軟的態度有所保留。

關於此,從機構評級也可見一斑:當前建議「買入」的機構數量為34家,還沒有三個月前的41家多。

流水的ChatGPT,鐵打的「算力」

以上可見,雖然微軟近水得月整合了ChatGPT,成為AI賽道的領航員,但能否將優勢轉化為勝勢, 仍需要時間來觀察。

首先,面臨巨頭們的合圍。

近水樓台先得月,微軟將ChatGPT整合入Office、必應等產品,成為ChatGPT大規模商業化的旗手。

谷歌,也不甘示弱。非但推出了對標ChatGPT的大模型,更是推出落地產品 Google Workspace,在辦公領域與微軟針鋒相對。

至於國內,則更為熱鬧。

百度亮出「文心一言」,京東手握ChatJD,騰訊、華為、商湯、阿里巴巴等也摩拳擦掌,大有「家家都要有」的勢態。

脈脈創始人兼CEO林凡表示:「ChatGPT帶動的AIGC創業熱潮要來了,獵頭已經開出10萬元月薪搶人。」

一旦大模型白菜化了,微軟還有多大的優勢則值得商榷。

一名私募人士告訴鋅刻度:「要說AI底蘊,谷歌只怕更深厚;要說AI專利,百度、騰訊排名更高。微軟拔得頭籌重要也不重要,能不能將優勢轉化為勝勢才是關鍵,因而先胖不算胖,後胖壓塌炕。」

關於此,從必應的市場占有率也可見一斑。

據Statcounter數據,2023年3月,有ChatGPT加持的必應的全球搜索引擎市場份額為2.87%,而同年2月為2.88%,不升反降。

其次,賣鏟子的勝過挖金子的。

上海萬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牛春寶表示:「聰明的人早已想到,大家都搞大模型,大模型的上游數據、算力的需求肯定是爆發性增長的。」

一言以蔽之,不管互聯網巨頭怎麼斗,掌握算力的一定是贏家。

皆因,大模型對算力的要求更高,勢必催生算力繁榮,從而令GPU芯片供不應求,而英偉達正是該領域當之無愧的「王者」,連英特爾都難與之匹敵。

「我們是全球AI的發動機。」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認為AI技術正在迎來爆發式增長,「英偉達的 AI 超級計算機DGX是語言大模型背後的引擎,我曾親手將全球首款DGX交給OpenAI,自此之後全球百強企業中有一半安裝了這款計算產品。」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資本更為偏愛英偉達。

再次,短期難以增厚業績。

雖然ChatGPT炙手可熱,但想短時間之內對業績有較大的貢獻,或許不太現實。

Marketwatch分析師表示:「人工智能的進步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對微軟財務狀況產生實質影響,而微軟的其他業務,尤其是Windows,亦可能在短期內陷入困境。」

之所以如此,與激烈競爭息息相關。

復盤來看,互聯網的確存在大大小小的技術壁壘,但對巨頭們而言並非不能打破,一旦下了決心往往從拼技術走向拼價格,這次應該也不例外。

這麼一來,外界對微軟的預期效益自然有所降低。

監管風暴,已在路上?

需要注意的是,ChatGPT令微軟站上了「風口」,同時也帶來了麻煩。

日前,意大利個人數據保護局宣布,暫時禁止使用聊天機器人ChatGPT,並表示已對ChatGPT背後的OpenAI公司展開調查。

一個理由是ChatGPT針對的是13歲以上的用戶,但並沒有年齡核實系統來驗證用戶年齡;另外一個理由是沒有就收集處理用戶信息進行告知。

「沒有任何法律依據表明,為了『訓練』平台背後的算法而大規模收集和存儲個人數據是合理的。」該機構稱。

意大利是第一個動手的國家,但不是最後一個。

目前,德國、法國、西班牙、愛爾蘭、加拿大等國家也在考慮對ChatGPT採取更嚴格的監管措施,以保護數據安全。



事實上,這並非杞人憂天。

據韓版《經濟學人》報道,三星引入ChatGPT不到20天,就發生3起數據外泄事件,涉及半導體設備測量資料、產品良率等敏感的商業數據。

    而據日經新聞網報道,出於對信息泄露的擔憂,包括軟銀、日立、富士通、三菱日聯銀行和三井住友銀行在內的日本公司已開始限制在業務運營中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服務。

一時間,ChatGPT遭遇了監管風暴。

一名市場人士告訴鋅刻度:「雖然現在的矛頭對準的只是ChatGPT以及OpenAI,但不能排除微軟也受到牽連,拋開技術同源不說,長期以來微軟一直是各國監管機構的重點照顧對象。」

總而言之,從夢想照進現實,AI進入了新時代,而微軟再度站在了浪潮之巔,成為了眾矢之的,能否將優勢化為勝勢、變潛力為實力,將決定未來的成長高度。

那麼,微軟需要更加努力。-(撰文:陳鄧新*編輯:黎文婕/鋅刻度)